12.23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竹篙寨位于江西省于都县银坑镇的年丰村,一尊巨大的石山独立在田野之中,像一根竖起的竹篙,所以称之为"竹篙寨"。

竹篙寨是一处红色旅游景点,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带兵打仗到过此地。这里是当年中央红军的后方保管处,石洞用来储藏粮食和枪枝弹药,毛主席还称赞"平安人民革命热情很高"。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如今被修整打造为红色旅游景点,免费为游人开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业的看好,每天都有不少人到此观光旅游。

我第一次来竹篙寨是在六十年代银坑中学读书时,那时“旅游”二字还相当陌生,是因为该洞有教育意义,星期六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

全校800余名学生,15个班级,每班扛着一盏气油灯,分两列纵队步行十余里去竹篙寨。沿途还唱着革命歌曲,步调一致,歌声嘹亮,队伍绵延几里路长,显得特别威武豪迈。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到了竹篙寨,便一班一班开亮气油灯轮流进洞参观,有专门的老师为我们作讲解。洞里黑古隆咚,相当于200瓦的汽灯也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

洞很大,能容纳上千人,抬头是千奇百怪的石钟乳,低头是千姿百态的石笋,大洞套小洞,还有水塘之类。晌午,炊事员送来了馒头,每人三个,吃完又昂首高歌徒步回学校。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第二次去竹篙寨是七十年代末,那时我在年丰村找了对象,每年正月都会去那里做客,有一年正逢竹篙寨石洞内放电影,我和小舅子他们都兴高采烈去观看。那时的竹篙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款修缮。


地面的石笋凿平了,四周的棱角也磨去了,池塘变旱地了,所以洞里俨然是一个大礼堂。但依然是黑洞洞伸手不见五指,适当放电影,声音特别响亮。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后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再次花巨资打造竹篙寨,把四周霉烂的阁楼、围墙、枪眼,重新按原貌进行恢复,洞口安上了厚厚的大铁门。

今天我又去了年丰村做客,忍不住第三次走进了竹篙洞。但这次看到的却大不相同,因为竹篙洞失去了石洞原有的自然美,再也看不到奇形怪状的石笋和石钟乳了,听不到从洞顶滴下来的泉水的叮咚声了,蜿蜒的巨龙抽象图也没有了,两盞电灯把石洞照得雪亮,再也不用汽灯手电照明了。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从竹篙洞出来,我沿着陡峭的石山走了一段,极目远跳,风景如画。

石寨周围鳞次栉比建起了许多钢筋水泥房,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都已经鸟枪换炮了。山脚下停了十余部小汽车,都是到这里来旅游观光的,走路来旅游的成了稀有之客。

别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竹篙寨;别了,年丰村的亲友们!期待下年新春再相会。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作者简介:葛志辉(网名鸽子飞),家住于都县葛坳乡牛颈村,退体教师,赣州师范毕业。爱好摄影丶书画、写作,退休后热衷于旅游,走遍祖国名山大川,还到过欧洲及周边十余个国家,写下一百多篇图文并茂的游记,闲暇时应约下户拍全家福及描绘祠堂庙宇,为地方旅游事业打下经济基础,心无旁鹜,乐度晚年。

「方志于都」三游于都竹篙寨

(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