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韩金英老师学习《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人的第一属性是道德,而非社会。日常生活做事,对镜无心,自然增长元气,获得真命。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第五十一章 养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这一章叫人不娇柔造作,听其自然渐进。

尊道贵德的本意不是人们通常的概念,以为是社会层面的遵守道德,并且是人为的,有意要去做的。老子的意思是说生命的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道、德、物、势,从无形到有形的诞生过程。道、德是人体的先天部分,物、势是人体的后天部分,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的那部分。人也好,动植物也好,万事万物也好,都是这样生成的,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则是具体的过程。从无到有,长大了,开花结果了,再返回到无,循环往复,在有无的螺旋梯子上步步登高。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道是虚无生一炁,入静空之又空,静极生动,生出一炁,叫道生。一炁就是太和之气,德一之炁,道从太和而生,生而不舍,叫畜。畜之若有物,空其灵,虚其实,畜而成形若有物,此物旋转左右,冲突上下,若有势,叫金液。物成万物不化生,炼就纯阳 之体,化出一寸金娃,飞出体外,养成金色法身,都是在有无的循环中完成。万物因无而生,万物莫不尊道;万物本太和一炁而成,万物莫不贵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凝神于虚,杳杳冥冥,一元真气产出,叫道生。道生后以静养之,一真在抱,万象咸空,勿忘勿助,叫德畜之。这个一炁之中到底叫什么?一炁中含阴阳,阴就是性,阳就是命,是人的后天心肾的先天名字,也是先天形态。性就是元神,命就是元气。关掉后天意识,忘记一切,性光闪,元神现。元神自动抱恋元气,二元阴阳合一,就有静极之动的产生,这就是天地的大元气,无穷无尽。人的原始能量随后天消耗,特别是成年人基本都在匮乏状态,只有盗天机,以宇宙无尽之元气补我有限不断流失的小元气。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要盗天地元气,必须开玄关。清楚天地的玄关,个人的小玄关就开了。鸿蒙未判之先,天地初开之始,混沌未凿开一窍,人入混沌,恍恍惚惚,忽然感觉一动,真机自然懂,这正是天地元气,也是个人元气所在。就像冬季,群阴凝闭,万物退藏,忽遇冬至之阳回,一阳微弱而动,叫道生之。人的意识是阴,这个阴一退位,阳气就开始产生。生出来的一炁既有元神之性,又有元气之命。性是人体的道,命是人体的德。生出来久久蓄养,气势日渐充盈,从微阳的冬季走到茂盛的夏季,就是德畜之。我们的肉身不过在形、势的层面,人体的后天层面。要维护好人体,后天的养生只是表面的,越忙乎越早死。必须在人体的先天做文章,在道、德的层面努力,在人体的根部动手。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人的根在天上,根长在土里。人的土在人体的上部: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个眼睛,一个坤卦。人的天在人体的下部:一张嘴,一个肛门,一个生殖器口,一个乾卦。坤在上乾在下,人体本来是完美的泰卦,天地交通,阴阳交感。是因为不自然人体交通菜堵塞,不自然的罪魁就是后天意识心,有为的那些动作。吕洞宾祖师说:“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妄想执着的心一放松,内天地、外天地就自动交合、融合;一有人心 就破坏了人体自然之道。弱化人心并不是不做事,而是对镜无心地做事,不仅没耗元气,还增长了元气。元气才是真命。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人类的根本属性

莫之命而常自然。命者,动也,静极而成道,自有命存。道常出于自然,不是人为的动。自然之中,道自然火发而生之,若有以畜之。我以自然之气,内和太和而长之,畜清虚而育之,体静而成之,无为而熟之,不动而养之,以气还元而覆之,故生而莫知其有,为而莫之可恃,长而不见其形,叫不宰。虚无之道、太和之德,杳杳冥冥,若有而不见其有;空空洞洞,若存而不见其存,叫玄德。一炁自生、自运,完全出于自然。即使是人为的辅助,也是顺气机之自然,叫为而不恃。元神自然告诉你该做什么。无神无形无相无声无语,这个无为之主人以自然无为在主宰着,有主而无主,无宰而有宰。如此修道,道日生,德日育,道日深,德日盈,叫玄德。虚无之道生出德一之炁,从无到了有,有了依然无为自然来畜养,叫养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