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中的浅见(二)


读道德经中的浅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读:1,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本,为万物之母。2,万物生成不是一步到位,有从简到繁,从小到多的过程。3,万物生成有规则有秩序。4,道为体,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不知其来 不知其去,故恍惚故玄妙。5,生为用,为变化,为规则的体现方式,万物为道运行生成的结果。6,生我者为道,与人而言祖先为道,父母为道,我为子孙道。

道的体现之一:万物的相对性——相对有度

道生万物,万物均有规则秩序,各有差异。有无,善恶,美丑,高低,前后…。人类始祖画像就有了规和矩这两样东西,规为万事万物的活动范围,静脚为法则,动脚为范围,矩为范围的度量衡工具,数据测定。以动物寿命为例,有生存一天的蜉蝣,有生存一个月的苍蝇,有些能生存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物种的不同决定了其上限,物种就是规则,画一个圆就无法突破。人类一直想破圈,期待渡劫飞升与天地寿,但尚无得道法门。

道的体现之二:运行的闭环性——周行轮回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老病死命运,成住坏空生灭。

在规则中,天体运行在轮回,生物命运在轮回,物质变化在轮回。

规则不灭,物质不消失,是变换其相。

道逝而远,远而返。返者道之动。道亦轮回。

道的体现之三: 一物一小道,万物一大道——相对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以生为道,万物各有其道,各行其道,道上有道,道下有道,可推一物一小道,万物一大道,万法归宗,万道归一.。

道的体现之四:道有好生之德---利他无私。

道生万物,越是柔弱,低下,谦虚,婴儿,越接近道;越是强壮,高大,饱满,壮大,越偏离道。

譬如春天之嫩芽,初生之婴孩,去道未远。

道不自生,用之而不绝,生万物,万物复归于道。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唯水比较接近于道,1,生物之所必需。2,足够多,用之不绝,循环往复。3,柔弱,可以无往不利。4,包容一切,不论肮脏恶臭。5,处低位,不争。

道的体现之五:以万物为刍狗——一视同仁

道生天地万物,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没区别心,无差别性,不论善恶美丑,一视同仁。生成万物同时生成生存法则和秩序。有如画地为牢,不出圈顺其自然,出圈必触发规则惩罚。

道的体现之六:无相无形,用之不绝,附丽与万物——和光同尘。

道是很朴素的,没有棱角,没有纷扰,无处不在,无物不存,在高山在大海在尘埃在屎溺

道的体现之七:为人处事不以唯心,一切以规则为准则——大道若简

表现总是纷繁芜杂,伪道流言横行,让人模糊了目的和考证,被人牵引了欲望,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失去了对道(真正的规则)的认知。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心态。

如何认知道?格物致知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以运行规则发现其不为认知的部分及背后的原理,格实物发现其运行轨迹规则。也就是格物致知。

如何运用道?

1,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事万物,各行其道,为上者言行顺道不逆道,以身作则即可。

2,道无差别心,消除人为差别心。

不贵贤,不贵难得之货,不现欲。清理复杂纷繁之心思及贪欲。衣食无忧心思单纯即可。

3,返者道之动,物壮则老,道忌过满,过锐,过盈。物极必反。

4,守道,静心,谦虚,无私,不贪感官享受,守赤子之心,以道御物行事。

5,致虚极,守静笃。保持极虚寂清静的心态才能专注无二,才能明察万物轮回的规律,认知规律才能遵循规律,不妄为,不惹祸上身。

6,忠孝仁义各种规范制度是失道时迫不得已的替代品。道之所行,必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7,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变的,能曲得全,能枉得直,能洼得盈,能少得多。欲取之先予之,欲亡之,先捧之。欲扬之先抑之。返者道之用也。

8,遵循道的变化发展规律,顺其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事物是永恒变化的,唯道不变。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要自作,顺其自然。

9,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先自辱而不受人辱,先自黑而不受人黑,守拙守下,先蹲下才有利跃起。

10,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人类天生就有贪欲,贪欲促进文明发展,过于贪欲又会触犯天道。天道于人道之间需保持平衡。然由检入奢易,由奢复检何其难也。

10,人的贪欲越多,人类文明越发展,离道越偏离;欲望越多,事物越繁杂,思维越复杂,假象越多;欲望越少,心灵越安静,思路越清晰,越能发现道执行道,越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