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阿里首席系统架构师,阿里云之父,王坚教导我们如何砥砺人生?

朝阳日暮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最近那期《对话-数字时代的技术思辨》,博士对技术,资本,商业,人性的理解都很多很深,每个观点,发言都碾压其他嘉宾包括倪光南,保罗(经济学诺奖得主),连在场北大教授都向博士咨询问题。

在博士面前,倪光南等人的言论都十分浅薄,对商业,技术的眼界,理解像个小学生,整场王坚都没有谈云计算,但他对硅谷科技史,操作系统,芯片,AI,火箭的事都信手拈来,甚至觉得他站在上帝视角理解科技,商业,资本……

他不懂技术,心理学教授出身,却能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能主持做出SQM等平台,离开微软又能创造亚洲第一的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可以说中国最成功的CTO。(相比,倪光南离开联想一事无成,现在眼里就一个捧华为,一个踩联想,就知道芯片芯片)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CTO最好还是技术岗出身最为合适,越去了解博士,越觉得博士太完美,无论情商,智商,心态……现在我认为,一个CTO最重要的不是懂技术,而是理解技术,并且理解技术和商业的关系。理解科技,就要了解科技史,科学要有思辨,了解科技史,才能掌握系统,完整的逻辑学思维,方法论。

在我看来,博士今天再去做芯片,太空技术,量子计算等等同样也能完成,因为他对科技和商业的理解已经到达一个境界,非常通达。

其中有两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华为的这个事件其实不是个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体系的破坏”,“我并把PARC当作一个失败的案例,相反我经常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世界上任何一个出现PARC这样的失败案例,就标志着那个地方创新的开始,资本说可以没有PARC,但要有苹果,微软是错误的逻辑”。











庸俗或孤独


为何你会你向王坚博士学习砥砺人生呢?


我们看看王坚博士的简历,1962年月10月出生,1990年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列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后任常务副院长,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现任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

咱们换个口径,王坚博士在28岁读完博士,30岁晋升为教授,31岁是博导,36岁入选浙江151人才工程,40岁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这是开挂的人生,高校任教的朋友都知道,教授有多难,博导有多难,尤其是王坚博士在文科(心理学)和理科(计算机)之间自由切换,这个不是一般的牛人可以做到,绝对是开挂的人生


这么开挂的人生,你想怎么学习磨砺呢?人家本来就是天才啊

想向王坚博士学习,首先看看你是不是天才,你要是天才的话就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并把它做好做精。王坚博士从文科的心理学切换到理科的计算机,肯定也是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


如果你不是天才,那么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的提升自己。我国有句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经验值是最佳的磨砺


反正我觉得我只能选后者


IT老菜鸟


硅谷不应该成为天花板,天才的想法和实践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阿里云,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的新型独角兽企业。阿里云的技术架构师王坚,也是阿里云之父,中国云计算的第一人。

2008年的时候,王坚入职阿里。2010年,开始主导阿里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开发。而2009年的时候,中国的3G网络才开始商用。当时的软件行业还是以服务器为主的时代,很少人或者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未来的5年内,云计算会展露头角,成为社会的主流。

每一项雄伟技术的诞生前,都会经历黎明前的黑暗。王坚也不例外,同事间的不理解、外界人员的批判、阿里其他部门间的怀疑等等。王坚坚持了下来,成功收获了成功,王坚曾在每年一度的阿里云的“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

其次,每个人的成功也受到环境的支持,阿里的马云给了王坚最大的尊重,蔡崇信给了最大的财务支持,曾鸣事无巨细的关心阿里云的发展。



凯腾凯


王坚计算机系统构架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钱啊,可以把成百上千构架师的成果算在自己身上。阿里的软件构架也是建立在开源生态环境之上,原创性不高


金陵东南校友


心理学教授,首席架构师?设计了alios操作系统,还是设计了大数据处理平台,又或是设计了容器编排平台? 不就是专研马云的心理,高管可以,称架构师良心不疼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