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被美國用原子彈轟炸,那為什麼日本民間對美國的態度那麼好?

唐明皇遊月宮


首先,從日本🇯🇵的國民性來講,日本是個崇尚強者的民族。日本從來不懂得平等看人,他看人只有兩種方式:仰視和俯視。你比他強,他服你;你比他弱,他瞧不起你,欺負你。一千五百多年前,日本挑戰唐朝,在白江口被唐軍擊敗,他馬上巴結唐朝,向大唐稱臣,大量派遣人員到長安學習(記得遣唐使嗎?),甚至連長安城的建築佈局都被日本“微縮”起來,搬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去了。在唐朝之後的一千多年,日本不敢染指中國一步,直至豐臣秀吉統一日本,覺得自己的能耐強過明朝了,又出兵朝鮮,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原。結果中朝聯軍在露梁海戰擊敗日本軍隊,此後日本又消停了兩百多年,直至1895年甲午戰爭,日本才從實力上擊敗中國。此後的歷史大家也看到了,曾經的宗主國中國就被日本摁在地上打,毫無憐憫之情。但被美國人打敗後,他對美國就服服帖帖的。美國讓他向東他不向西,美國讓他殺鴨他不殺雞,對於國際上的任何事情,他採取的都是“不問是非曲直,一切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態度。

第二,美國政府也確實懂得收拾人心。對於日本,美國既採用霹靂手段顯示自己的力量,也用菩薩心腸收買人心。在二戰中,美國就向日本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力量和手段,戰後,面對百廢待興的日本,美國又採用菩薩心腸收買人心。當時日本戰敗,滿目瘡痍,很多人連飯都沒得吃,美國立即調運大量的糧食支援日本。知道日本人愛吃大米,所以美國調運給日本的都是從世界各地收購的大米。咱們看日本的文藝作品,他們叫美國為米國,就是在那時候開始的。

第三,日本是個皇道派國家,天皇在日本有很大的影響力。為了能讓日本在戰後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美國不惜包庇日本的二戰元兇裕仁天皇,將一切罪行都推到了日本戰時首相東條英機身上去,說所有的戰爭都是他瞞著天皇陛下發動的,說他是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國的希特勒那樣的戰犯、元兇。逃過一劫的日本天皇裕仁對美國自然是感恩戴德。以天皇在日本國民的影響力,只要他說一句,日本絕大多數人當然都跟他的。

最後,美國對日本的戰後復興、崛起確實功不可沒。在1950年的時候,在美國的主導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韓國等等十幾個國家和日本在美國舊金山簽署和約,正式和日本“和解”,美國還帶頭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既然老大都不要戰爭賠償了,其他的小弟也只好跟著放棄戰爭賠償了,當時代表中國政府簽字的是逃到臺灣省的國民政府。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開始扶持日本,將很多戰爭物資的生產線搬到了日本。除此之外,在打著自衛隊的名義下,美國開始武裝日本。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起,日本開始復興。等到60年代,日本的經濟已經開始騰飛了。對於美國的幫助,日本人確實是感恩戴德的。


血染戰旗紅


日本人比較聰明,二戰戰敗後,各方面實力遠低於美,日本侵略掠奪中國財富數年,如今鄰國中國日益崛起,日本討好美國保護,表面對美國示好,美國收取日本高額保護費,使得日本無奈違偽心支付,美國向日本長崎,廣島投放兩顆原子彈,城市嚴重受損,傷亡數十萬人,這個仇恨日本人永遠不會忘記,美國遏制日本發展,是防備日本強大之後報兩彈之仇,兩之間互相防範戒備。


念戰友情


就是因為日本被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所以日本才對美國的態度那麼好;不僅日本民間對美國的態度好,而且日本政府對美國的態度也很好。理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日本人的思維模式是比較獨特的,日本習慣於對強者的敬畏和服從。自從日本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全盤接受了西方的以叢林法則為基礎的文化以後,其弱肉強食的心態下必然會服從於最強者。日本對美國的態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是不一樣的,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不僅有友好,還有競爭和戰爭以及擺脫控制。二戰結束之前,日本對美國的態度是不友好的;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對日本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有極強的影響力,日本對美國的態度怎麼敢不友好?!在美國對日本社會進行了改造以後,日本民間對美國的態度就越發友好。態度的好壞,在於實力的強弱。

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日本對美國態度的變化根源於日本與美國實力對比的變化。具體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美國發動了對日本的黑船事件以後到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政府對美國的態度是憤恨的,日本民間的態度是服從於日本政府的態度的。

1853年對日本人來說是恥辱的一年,因為美國海軍在打敗日本的基礎上,強迫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日本從此成為了美國的市場和原料產地,日本從此成為了半殖半封國家。不甘心受到美國控制的日本中下層對美國是非常憤恨的。

美國對日本的侵略雖然打破了日本閉關鎖國的狀態,但也嚴重的衝擊了日本本身的經濟。不僅造成了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破產,還阻礙了日本本身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益受到損害的日本政府和下層人民會對美國產生什麼態度?必然是反對和憎恨。

日本把對美國的憎恨轉化為了實際行動,日本在推翻了德川幕府統治的基礎上進行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改革反映出的就是對美國的憤恨態度。

第二階段: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到二戰之前,日本政府和民間對美國的態度是競爭性的敵視,因為日本和美國同屬於環太平洋國家,有利益上的嚴重衝突。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成功的由一個封建國家轉變為了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日本的君主立憲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但日本的資本主義因素無疑佔了上風。既然日本發展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那麼日本一定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日本必然會對外進行侵略擴張。

日本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的方向無非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東南亞。美國在中國有大量的利益,東南亞則是美國的殖民地。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日本的擴張必然會與美國發生衝突,日本的擴張必然會導致日本與美國的利益競爭。日本與美國是競爭對手,日本對美國必然是競爭性的敵視態度。

日本和美國都是環太平洋國家,日本和美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和美國都需要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原料。只要日本和美國還存在利益上的衝突,那麼日本對美國必然是敵視性的態度。

第三階段:二戰期間,日本和美國的關係是敵人的關係,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也是對待敵人的態度。為了爭奪利益和世界霸權,分屬於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日本和美國進入了戰爭狀態。

日本和美國的競爭關係必然要有一個最終的解決,要麼日本退出競爭,承認失敗;要麼美國退出競爭,拱手讓出太平洋地區的利益。這種最終的解決會採取什麼方式?必然是戰爭的方式。當時的國際環境實質上處於無秩序狀態,國家之間解決利益衝突的辦法就是發動戰爭。戰爭的雙方自然是敵人!

一戰是一次解決利益衝突的武力嘗試,二戰也是一次解決利益衝突的武力實施。日本為了獨佔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必然要打擊美國,日本為了實現稱霸世界的目標也必然會對美國開戰,更何況當時日本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潭。日本與美國在二戰中徹底成為了敵人!

法西斯軸心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敵人,日本與美國也是敵人。日本在二戰中是以對待敵人的態度對待美國的。

第四階段:二戰結束以後到蘇聯解體之前,日本與美國的關係是戰敗國與戰勝國的關係,日本政府和民間對美國的態度是諂媚與服從。日本成為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前沿陣地。

德國以戰爭的方式解決經濟衝突的結果是失敗了,日本以戰爭的方式解決經濟衝突的結果也是失敗了。成為戰敗國的日本自然要服從戰勝國美國的安排。此時日本對美國的態度就是典型的戰敗國對戰勝國的態度——日本完全服從於美國的意志。

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對戰敗的日本是深有戒心的,所以美國對日本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去除了明治維新後殘留的封建因素,以美國的價值觀取代了日本的以武士道為代表的社會價值觀念。美國為日本製定的和平憲法不僅提高了女性的地位,還倡導男女同工同酬。如此,日本民間對美國的態度友好也是預料之中。

二戰後國際格局變成了兩極格局,資本主義美國的敵人是社會主義蘇聯。美國的態度是遏制共產主義,處於美國控制之下的日本自然成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前沿陣地。此時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何止是友好,簡直是諂媚。

第五階段:蘇聯解體後直到現在,日本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成為經濟大國的日本不想再受美國的控制,日本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而成為政治大國。

二戰結束以後,戰敗的日本憑藉美國的經濟援助和自身的基礎逐漸成為了經濟大國。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僅次於美國。經濟實力增強的日本還想對美國卑躬屈膝嗎?當然不想。所以有一部分日本人就喊出了日本可以說不的口號,日本此時對美國的態度可不能說是友好。

日本的野心是一直存在的,日本在實力弱小時隱藏起了他的野心,日本在實力增強後暴露出了他的野心。日本一直想憑藉經濟大國的地位成為政治大國,日本一直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並想同美國平起平坐。日本民間對美國的友好只是對美國實力強大的一種崇拜,是一種正常的人的心理。從整個日本來講,是想擺脫美國的控制的。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以後,就修改了其外交策略。從一開始的完全依靠美國轉變為以日美關係為中心的自主外交。日本要自主,美國允許嗎?美國當然不允許。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基地可不是擺設。在多極化的趨勢下,日本不僅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日本還想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日本現在的民間和政府表面上對美國是友好的,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內心最深處其實對美國是憤怒的。日本修憲就是這一態度的體現!

總而言之,日本對美國的態度在不同的時期是不一樣的。日本對美國的態度是取決於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之爭和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實力對比的變化的。從日本對美國的態度的變化可以看出,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國家與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國家與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綜合國力的對撞。在現今全球化的狀態下,各國之間的態度應該是友好相處,和平共贏。


歷史緯度


日本對美國態度那麼好,那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日本對美國是恨之入骨的,兩棵原子彈使日本民眾死傷30多萬,兩座城市化為焦土,這一點曰本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戰後美國在日本駐軍也是為了利用日本遏制中國而已。

假如三戰爆發日本第一個打的就是美國!





常流水4


嘿嘿嘿嘿

好問題!日本鬼子是侵略者,同時也是人類國家中唯一一個被原子彈利用的國度!

民間對美國的態度好,也是起源於原子彈爆炸,如果沒有美國的投放原子彈那麼日本政府可能還會肆無忌憚的實施戰爭,會讓更多的日本國民犧牲與奉獻自己的一切!民不聊生!勞苦作業!民間苦不堪言!百姓哪裡來的幸福生活?整天生存在陰雲密佈之下!所以說美國的投入原子彈讓日本天皇有了想法!如果在戰爭下去還會有更多的原子彈投入!如果投入更多的原子彈會把整個日本都會滅亡!哪裡來的在生產生存下去!

這就是日本天皇的後濾之悠!生怕滅了王國,他的天皇政權也隨之滅亡!再無法享受權利與富貴!

這就產生了投降!同時解脫了天下窮苦老百姓們[祈禱][祈禱][祈禱]的長久付出!

這就是日本民間為啥對美國有好感嘍[祈禱][祈禱][祈禱][呲牙]



殷剛


我認為這是日本人的認罪態度好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日本頭號挑戰國所引起的,畢竟是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在先,美國投放原子彈在後,日本戰敗後,受到美國的霸權主義對戰敗國的強威簽約,你不好又如何呢?在當今日本更談不上軍事強國,只有服從美國才會使國民免戰爭災難,國強才是人民的真正強。


誠實11


日本這個民族,天生的欺軟怕硬,如果好好待他,那麼他就自認為高高在上了(類似某些人),只有把他把疼打服,那麼就會在打他的人面前,搖頭擺尾,十足的哈巴狗。


堂堂正正的人


二戰之後日本經濟全面崩潰,但是之後的朝鮮戰爭為日本提供了絕佳的崛起機會,美國幫助日本發展經濟,搞建設,從日本採購大量武器彈藥,日本軍工企業發展迅速,帶動大量就業,以恢復經濟。其次戰後由於美國的庇護,許多罄竹難書的罪犯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日本的精神支柱——天皇。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日本這個民族只服從於強者,二戰中被美國的強大武力打怕了。而且兩顆原子彈幾天時間毀了他幾十萬人,他不怕也不行,美國的實力對日本具有壓倒性優勢,他心裡在不高興也不能在和他打一架,只能在心裡伺候美國人祖宗了。


華燈初上之小風


日本與中國在文化上一脈相承,日本文化實際上就是中國文化的改版,在中國文中有二句話: (1)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2)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的日美關係雖然平靜,你能預測未來的發展嗎?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或許兇潮正在心裡面翻騰。


曾蕾1709


實際上日本人是不服氣的,只是鑑於美國太強大,沒有發作而已。正所謂“ 有朝一日毛服起,雞還是雞鳳還是鳳”。這比喻有些不恰當,小鬼子真的願意當小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