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大开元寺石塔

泉州,古称刺桐。在明代之前,泉州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泉州逐渐发展为世界级的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阿拉伯地区的商人来此经商,很多阿拉伯商人选择定居在泉州。本文所称的阿拉伯商人是广义上的说法,泛指来自于中东、西亚、中亚地区而最终定居于中国的移民。这些移民有着不同的信仰,有基督徒、穆斯林、犹太教徒及信奉其他教派的民众。这些移民在数百年间往中国各地定居生活,如今在扬州、泉州、广州等地依然可以找到他们留下的遗迹。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基督教泉南堂

唐朝末年,黄巢叛乱。我们所熟悉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是浙江省江山县人。在江山县有一处关隘叫作仙霞岭,仙霞岭是闽浙两省的交界处。黄巢就是从仙霞岭进军福建,又翻越五岭攻入广东,879年,黄巢占领广州城。依据阿拉伯方面的史籍记载,黄巢攻入广州后屠杀了12万阿拉伯商人。问题是在中国方面的史料上并没有相关记载。但是,这至少说明二个问题,一是阿拉伯商人定居中国者众多;二是黄巢部队所到之处破坏甚大。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田安大桥

到了宋代,随着政局的稳定,技术的进步,经济较之前代有了极大发展。泉州更是发展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港。泉州的繁华,吸引了大批阿拉伯商人长期在此定居,并形成了阿拉伯商人聚居的“蕃人巷”。为了管理蕃人巷,宋代在蕃人聚居处置蕃长一人,由蕃人自己选出。蕃长负责代政府向蕃商征税,并行使一定的司法权。蕃商之间的纠纷,由蕃长处理;蕃商和中国人之间的纠纷,小事由蕃长处理,大事交由中国官府处理。元代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后裔蒲氏家族在北宋时从越南迁居到广州定居,南宋时又迁居到泉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蒲氏家族的蒲寿庚被授予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之职。但此时的大宋行将就木。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洛阳桥

蒙元建立,贸易政策极为宽松,先后在泉州、庆元(宁波)、上海、澉浦(浙江海盐)、广州、温州、杭州设立市舶司。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泉州和亚历山大港进行对比:假如有一艘载满胡椒的船开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或其他基督教国家,就会有一百多艘船开到刺桐港(泉州港)。同时代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时,也称赞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港口。在元代时,阿拉伯商人以穆斯林为主。伊斯兰教义认为经商是高尚的职业,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以信赖的奴仆。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清净寺

元末局势动荡,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蒙元政府无力恢复秩序,便下诏“令郡县团结义民以自守”。于是,各地实权人物纷纷拥兵自重。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商港,蕃商们以自己的蕃长为首领,组织起“亦思巴奚军”。亦思巴奚是波斯语,意为蕃长或港务长。亦思巴奚军成立后,便加入了元末乱局争斗,曾一度占领福州等地,使得亦思巴奚军与其他军阀势力矛盾激化。1362年,蒲氏家族中蒲寿庚长子蒲师文的女婿那兀纳发动兵变,控制了泉州军政大权。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清净寺简概

此时,福建局势开始出现大的变化。福州福清人陈友定因屡建军功,被元廷授予福建行省参政。1365年,陈友定击败了吴王朱元璋派遣来攻打福建的部队,福建全省除兴化、泉州外,已经全部为陈友定所有。1366年5月,陈友定之子陈宗海率水陆大军包围泉州,那兀纳兵败被杀。陈宗海进入泉州城,闭门三日,将“西域人尽歼之”,这无异于一场大清洗,甚至有些汉人因相貌类似胡人而被误杀。由此,从宋朝时形成的蕃人巷社区解体。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市历史景点指示牌

两年后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福建,陈友定被俘后遭杀害。明清两代,因海上贸易时禁时开,加上清末上海、天津、香港成为新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再也没能恢复到宋元时的历史地位。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文庙

穆圣曾说: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取。因此,学问远在西亚、欧洲、非洲、美洲,我们也应当去追寻。泉州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抱持海纳百川的心态才能获得大的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壮大自己。我们今天建设“一带一路”,可以很好地吸取泉州的历史经验,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和世界各民族一起,建设一个繁荣、和平、共赢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难

泉州元妙观凌霄殿

晨云/2019.12.16日

图片摄影:泉州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