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大寒

大寒,是冬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經歷了一個暖冬,好像冬天還沒來得及感受,春天就來了。此時日光漸多,保暖之餘,應適當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減少進補,適量配上輕散之品,如桂枝、肉桂等,有助於春天陽氣的升發。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黃帝內經》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至是冬天陰分最盛的頂點,冬至過後一陽生,陽氣開始慢慢的升發。

大寒時節,在很多北方地區,其實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廣東雖然經歷了一個暖冬,我們仍需要保暖防寒,慎防偶見的降溫,同時,也要順應冬春的轉換,開始助發陽氣。

冬末春初,助發陽氣的重要性:

✔ 趕走冬日殘留的寒氣,幫助身體化冰

走在街上,都是“美麗凍人”的女孩子,冬日受寒,會導致氣血凝滯,就像河流受凍就會結冰、減緩流動一樣。氣血凝滯,會在身體上表現為“寒”、“瘀”、“痛”、“虛”等等。

✔ 寒溼體質普遍存在,需要疏通、導滯

常吹空調、晚睡、吃完不活動,導致我們的身體、脾胃長期處於“滯”的狀態,不能舒展,就如被冰封住,氣機滯留不舒展,在身體上就會表現為痛、鬱。

此時,身體需要一些升發陽氣的食材、藥材,來往上、往外舒展,衝破這層“滯”。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陽氣升發不足,會怎樣?

陽氣,就是人的生機。《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大地會黑暗不明,萬物也不能生長。人體缺少了陽氣,就如大地失去了太陽一樣,會讓人失去生機,容易出現以下症狀:

頭暈、頭痛、精神不振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陽氣不足,就如大腦失去動力,便會出現頭暈、頭痛,甚至精神不振、精力不足等情況。

很多人出現非常嚴重的春困,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陽氣升發的不足,整個人都有氣無力,就如同火車缺少了燃料一樣。

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陽氣具有溫養五臟六腑、維持生理功能和抵禦外邪等作用,如同一個在我們周身巡視的士兵。“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陽氣不足,就如同短兵將,且陽氣的升發都大部分集中在春天,這個時候出現問題,在接下來的這一年,都是相對容易生病的。

給大家推薦一個食療方—玉顏祛風魚頭湯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示意圖

川芎、白芷不僅可以活血行氣、祛風通絡、除溼止痛,它們氣味濃烈、芳香、走竄,還可以幫助打破身體的“滯”,提升陽氣,最適合大寒節氣、冬末春初使用。此外,用腦過度、頭暈頭昏的人也適用。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通絡,除溼止痛。

做法:

川芎5克,白芷5克,豆腐100克,魚頭1個(500克),紅棗3顆,生薑3片,枸杞適量。

做法:

1.魚頭洗淨、過水;放入鍋中油煎至稍有金黃;

2.川芎、白芷、紅棗、生薑一同入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轉至小火煮10分鐘;

3.加入魚頭,煮10-15分鐘至湯變白,加入豆腐煮10-15分鐘,最後加入枸杞、香菜,調味即可。

4.不喜歡濃重藥材味的,川芎、白芷、紅棗、生薑可與魚頭一起下鍋,後面的步驟不變。

用法:

一週可用1次。冬春季最適用。

忌用:

✘體熱者慎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女性提醒:

✘孕期慎用;

✔經期可用;

✔增生、肌瘤、囊腫的女性可用。

陽氣不足的頭暈、頭痛,還有這些小妙招

出差在外——用好吹風機

受寒、淋雨、吹風,打開吹風機的熱風模式,風力大小根據個人習慣,對著自己雙側的太陽穴、風池穴、大椎穴吹上3~5分鐘,以局部紅暈、向下透熱為主,最好微微出汗。

注意吹風機的使用,避免燙傷以及觸電。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太陽穴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風池穴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大椎穴

家中常備熱敷包

可以選擇粗鹽製作的熱敷包,也可以選擇活血化瘀,或者行氣活絡的中藥材做成的熱敷包。每晚洗澡後熱敷後背、脖子15分鐘,加速肩頸部的血液循環,頸椎對腦部的供血會更加通暢。

艾灸可以幫助溫經通絡

取穴:大椎穴、雙側的風池穴、足三里。

詳細的艾灸方法講解,可點擊: 。

今日大寒,體弱多病的女人這碗湯不可錯過

足三里

陽氣的養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壞習慣的養成,只需要5分鐘,而好習慣的養成,可能需要長期堅持。春困的預防,其實從冬至就要開始著手了。

今晚開始,更愛自己,放下手機,從好好睡個覺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