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孝孺的骨子裡是文天祥一類的人,持氣節,有信仰,不懼生死,樂於殉道。

但文天祥面對的外來侵略者,他自己堅持大義,卻委婉勸阻兩個弟弟不必追隨自己,因為家中老母要人奉養,家族香火要人延續。

所以,文天祥是千古完人。

方孝孺面對的是明室朱氏子孫的奪位爭鬥,在勝敗已分之際,他完全可以學習唐初名相魏徵,另事新主,施展自己的濟世才能,實現輔主治國這政治抱負。再不濟,也可以學習李靖、李世勣等人,不摻和其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但方孝孺偏不。

方孝孺偏要批龍麟、撩虎鬚,嘲弄、挖苦、諷刺和激怒朱棣。

明末清初史家谷應泰所編纂的《明史紀事本末》記:

朱棣準備登大位,請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方孝孺故意放聲大哭,哀號之聲響震屋宇。

朱棣勸他:“先生不過度悲傷,我只是仿效周公輔佐成王舊例而已。”

方孝孺止哭反問:“成王在哪?”

朱棣答:“他自焚而死了。”

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

朱棣說:“國家有賴於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答道:“這是我們朱家的事,您不要多問,只管幫我寫好即位詔就可以了。”

方孝孺一聽,又放聲大哭,哭聲中夾雜著叫罵,說:“你就算殺了我,我也不能起草這個非常詔書!”

原先,朱棣從北平起兵時,鼓動他折騰鬧事的狗頭軍師姚廣孝曾對朱棣說;“攻下了南京城,請不要殺方孝孺,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

朱棣拍著胸脯應允下了此事。

然而,這會兒,經不過方孝孺的撩撥和刺激,朱棣殺心大起,語含威脅地說:“你自己死自然是種解脫,了無牽掛,但你不擔心我殺你家九族嗎?”

方孝孺挑釁性地說:“你就是滅我十族也奈何不了我!”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朱棣大怒,說:“世人只有九族,你以十族來挑釁我,以為我做不到?好,我就把你的學生、門人湊作一族,共十族,進行誅殺。”

明末學者錢士升因此慨嘆說:“孝孺十族之誅,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殺,愈殺愈激,至於斷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顧。”

《歷代通俗演義》的作者蔡東藩也說:“方孝孺一迂儒耳,觀其為建文立謀,無一可用,亦無一成功。至拒絕草詔,猶不失為忠臣,然一死已足謝故主,何必激動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試問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歸於盡乎?”

錢士升、蔡東藩都認為,方孝孺一人為建文帝殉死固然是忠臣,讓人肅然起敬,但無端連累上家人、親友,以及知交、門生,就太不厚道了。

不管怎麼樣,方孝孺最終還是成就忠臣之名,贏得了許多仁人志士的崇拜和敬仰。

明萬曆年間,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曾為其修墓立碑建祠。

到了晚清,湯顯祖所修墓、碑、祠已毀壞,任兩江總督的李鴻章又重新為其修墓立碑,民國江蘇省省長韓國鈞又重修,後來均遭焚燬。

1999年,雨花臺風景區特請東南大學丁宏偉教授設計修復方孝孺墓。

2002年6月24日,是方孝孺殉難60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南京市政府文史委、南京市社科聯、南京市文物局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在雨花臺風景區聯合召開了紀念方孝孺殉難600週年學術研討會暨方孝孺銅像揭幕儀式。

很多人——包括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沒有想到,竟然有數量龐大的方孝孺後人參加了這次盛會。

方孝孺都已經被“滅門十族”了,怎麼還會有這麼多後人?!

自稱是方孝孺22世孫的安徽省廬江縣人何俊驕傲地說,現在,安徽省廬江縣黃屯古鎮、白湖、廬城一帶的何姓家族,世稱“黃屯何氏”, 黃屯何氏可全都是方孝孺的純正後裔,目前已繁衍人丁數萬人。

方孝孺後人為什麼會變成姓何的了呢?

何俊家珍藏有一部安徽廬江人何盛財、何乘驤等人修纂於清光緒27年(1901年)的《方何宗譜》(28卷),上面白紙黑字地記載:方孝孺被滅十族後,當時負責抄家的一位官員,不忍心讓方家絕後,偷偷將方的最小的兒子方聖救下。方聖之子方通遷至安徽省廬江縣,改姓何。

何俊還非常神秘地說,族譜裡還有規定,凡黃屯何氏人均生前姓何,死後複姓方。

以何俊的情況相類,來自江陰的六以方先生也聲稱自己是方孝孺的後人,屬第23代。

六先生說,方孝孺共有四子,二子殉難,一子流落江陰,一子避禍松江,現家中有家譜可資佐證。

六以方的父親81歲的六銘洪老先生補充:我家姓的“六”(讀“陸”),是明朝人從“方”字改成的,所以在《百家姓》上是沒有的。方孝孺十族全誅時,最小的兒子方朗被義士冒著生命危險悄悄送到江陰陸姓外公家撫養,故依外公家姓“陸”,長大後將“陸”改為“六”,以示不忘方姓。因“六”與“方”字筆劃相同,形狀相似,可謂用心良苦,故一直延續至今。

六銘洪老先生同樣珍藏有《江陰六氏宗譜》六冊五卷,為清乾隆辛卯年(1771)方孝孺15世孫六英輝、六宗績、六英開修訂。

為了紀念先祖,江陰六銘洪父子在此次盛會上,慷慨解囊,為方孝孺雕塑青銅胸像捐資人民幣10萬元。

有趣的是,《江陰六氏宗譜》中記,方孝孺共有四子,兩死兩逃,其一流落到江陰,另一避禍於松江,即為松江方孝孺後裔提供了佐證。

《江陰六氏宗譜》記:方孝孺最小的兒子方朗後來成為了江陰六氏的始祖,方孝孺第三子方德宗被謫在寧海任職的刑部尚書魏澤所救。魏澤藏匿了一段時間,轉交給天台人餘學夔,餘又轉送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方孝孺門人俞允收養。方德宗先冒充俞姓,後改俞為餘,最後又恢復了方姓。

松江方孝孺第22世孫方功勝說,除了《江陰六氏宗譜》可證松江方氏是方孝孺後人,《松江府志》、《上海著姓望族》、《南匯縣方孝孺後裔方德宗家族(餘氏家族)》、《遜志齋集》等,均可共證這一段歷史的真實性。

可以說,江陰六氏和松江方氏的證據相輔相成,似是確證。

但這麼一來,黃屯何氏的《方何宗譜》就有些疑點了。

《江陰六氏宗譜》記:方孝孺最小的兒子叫方朗。但黃屯何氏的《方何宗譜》卻說方孝孺最小的兒子叫方聖——到底是方朗還是方聖?

還有,來自安徽黟縣桐練村,曾為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方柏容另有《方氏宗譜》,該宗譜上載,刑部尚書魏澤所救的方孝孺第三子叫“方憲”,被轉交給天台人餘學夔後,並非轉送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方孝孺門人俞允,而是入居安徽黟縣桐練村(當地方言“逃來村”)。

方教授說:我是桐練方氏第15代裔孫,屬“立”字輩。

來自河北昌黎縣才莊的南京雨花臺區某公司副總經理才偉健也說自己屬方孝孺的後人。

同樣來自河北昌黎縣才莊的才廣仁先生解釋說:當年方孝孺被滅十族之際,其子方忠憲在忠僕方良的護侍下逃亡,以父名方孝孺(又名方子才)最後的“才”字為姓,以“隱士”為名,逃到湖北茉花村漁崗後娶妻生子。事隔21年,當朱棣得到密報後派官兵前往捉拿。才隱士妻子、四個兒子以及方良皆被害,只有才隱士及長子僥倖逃脫,遷到河北永平府昌黎縣河泥莊,即現在的河北省昌黎縣沙井鎮才莊。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浙江寧海作家、電影文學劇本《方孝孺傳說》作者石墨先生贊同“方姓、六姓、何姓、才姓,以及余姓、亢姓等姓氏均有屬方孝孺後人”之說,並稱,除生活在中國大陸外,還有相當數量生活在美國、加拿大、朝鮮、中國臺灣等地,可謂興旺發達。

此外,還有姓韋、姓韓人自稱是方孝儒後代。

此兩姓人說,方孝孺遭滅十族之難,曾得方孝孺接濟過的江湖俠客陳九春、羅錦鳳分別帶領了方孝孺的兩個兒子出逃,輾轉於湘贑鄂等地,曾在開封,辰溪短住,後遷至安徽銅陵定居,一個改姓韓,建“九鳳堂”;另一個改性韋,建“錦春堂”移居鎮江。

……

還有姓張,姓於,姓施,姓旋,姓汪的人也宣稱是方孝孺的後代。

姓旋的人說,“六”是方的簡筆,那“旋”卻是方的增筆。

姓“於”的人說,“於”為“方家二人”之意。

但還是姓施的人在這個問題上最有說服力,他們說:“施”者,由“方人也”組成。

想不到,被“誅滅十族”的方孝孺竟然有如此數量龐大的後代!

這真是對暴君朱棣的最大的諷刺。

想必,朱棣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宣佈要“誅滅十族”,但方孝孺數量不多的兒子卻被人接二連三——或朝廷命官,或江湖俠客,或方孝孺的門人、朋友救走。

太不把朝廷當回事兒了!

還有,朱棣不是把方孝孺的學生、門人列作一族,湊成十族,進行誅殺的嗎?怎麼還有這麼多的方孝孺的朋友、學生、門人,全須全尾地活著,並且出面救人的呢?

其實,所謂“誅滅十族”只是一則歷史謠言——儘管黃屯何氏的《方何宗譜》和《江陰六氏宗譜》等書對這件事的記載言之鑿鑿,但其真實性是很小的。

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事既不見於明人所修《明實錄》,也不見於清人所修的《明史》。

明人所修《太宗實錄》只記:“丁丑,執奸惡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至闕下,上數其罪,鹹伏其辜,磔戮於市。”

清人所修的《明史》所記也大致相類,惟多了“夷其族”三字,為:“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明史》還記,方孝孺只和他的弟弟方孝友一同上刑場。後來,方孝孺的妻子鄭氏與四個兒子中的兩子方中憲、方中愈感到絕望,上吊自殺。兩個女兒則是跳入秦淮河自盡,這幾個人,只是死於“夷族”的壓力。

而朱棣駕崩後,其子明仁宗就說:“若方孝孺輩,皆忠臣,詔從寬典。”從而著手為方孝孺平反了。

當時許多記載方孝孺事蹟的史料及野史,如宋端儀的《立齋閒錄》、《革除錄》、姜清的《姜氏秘史》、大嶽山人的《建文皇帝遺蹟》等等,都沒有提到方孝孺被誅十族。

方孝孺被誅十族的說法,源頭出自正德年間祝枝山所著的《野記》。

不說什麼,光看《野記》書名,就知這本書純屬無厘頭惡搞。

書中是這樣解釋“第十族”的:(方孝孺)語益厲,曰:“不過夷我九族耳!”上怒雲:“吾夷汝十族。”左右問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於是盡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為方友者殺之。

正德年距永樂年已有百年之久,且作者又是以這種遊戲筆墨進行記述,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但,就是這樣一篇充滿虛妄之語的遊戲文章,卻被許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不斷轉載、轉錄、轉述,漸漸成為了定論。

這其中,起極大作用和極壞影響的是崇禎年間編纂的《熹宗實錄》,不但記載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還記載了當年方孝孺的幼子被義士救出,至天啟二年,方孝孺十世孫伏闕上書以聞,得以贈恤的故事。

此外,明崇禎《《寧海縣誌•方孝孺傳》、《明史紀事本末》、明末鄉賢大家黃宗羲的《方正學孝孺》、《文正方正學先生孝孺》、趙翼《廿二史札記》等大量文獻都記載了“被夷十族”的故事,這就無怪於誕生於清朝年間的《方何宗譜》、《江陰六氏宗譜》等書人云亦云,跟著反覆強調“誅十族”了。

不過,這麼做,反而使宗譜的可信度大為降低。

方孝孺被“滅十族”,現統計其有後裔數萬,但各宗譜記載莫衷一是

在方孝孺死後600多年,他的屍骨已經找不到了,是否是他的後裔,已沒法通過DNA進行比對了,能作為依據的,也只有這些宗譜了。

不管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忠良方孝孺有後,而且有如此眾多的後人感到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