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呢?

槓精讀史


扶蘇不是太子,他只是長子。秦始皇生前並沒有預立太子,皇位繼承製還不明確,這是秦始皇在處理皇位繼承上最大失誤。(吃長生不老藥秦始皇就沒有想到他會死)



按照史書的記載,秦始皇御駕外出巡遊,卻突然暴斃於沙丘。當時知道這事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三人在完成了政治交換後,選擇了秘不發喪。 秦始皇暴斃之前,派蒙毅去替秦始皇禱告山川神靈了。蒙恬,遠在千里之外,更不可能及時收到信息,後來當他們知道了秦始皇死訊的時候,趙高李斯和胡亥基本上已經搞定了一切。



最重要一點:就是秦始皇對胡亥很是珍惜和疼愛。扶蘇老實忠厚。不知道扶蘇是不是繼承人之時,蒙恬兩兄弟不知道何去何從,


在胡亥、趙高、李斯的合謀下,他們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扶蘇和蒙恬死罪,讓其自殺。扶蘇接到詔書後,自殺身亡。扶蘇死前,蒙恬就懷疑詔書的真實性了,曾勸扶蘇見秦始皇再作決斷。扶蘇沒有聽,詔書要求蒙恬自殺,蒙恬卻不願自殺,而是交出兵符,自入陽周監獄,等待秦始皇另行發落。結果,胡亥又派使者到陽周,殺死了蒙恬。趙高又向蒙毅發難彈劾,也活活害死了蒙毅。

蒙恬兄弟倆,孝忠秦國,扶蘇太老實忠厚,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只有悲劇了。


海倫歷史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二人一內一外,手握重兵為何不支持太子扶蘇繼承皇位,反而束手就擒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扶蘇不是太子,扶蘇只是長子;秦朝並沒有明確皇位繼承製原則,即嫡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製,擇勇猛者繼承還是其他繼承方式;秦始皇生前並沒有預立太子,皇位繼承製還不明確,這是秦始皇在處理皇位繼承上最大漏洞,這也是造成扶蘇被害根本原因,我們先來談談胡亥:

胡亥繼承皇位是否由合法性,關鍵點在於秦始皇的遺詔,秦始皇給扶蘇遺詔是“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對於這個遺詔,趙高對胡亥解釋是“皇帝死時,並沒有遺詔傳位哪個皇子,只是給了長子一封信,長子到,即為皇帝”;趙高對丞相李斯令一種解釋“皇帝死了,給長子一封信,在咸陽治喪後立其為太子”,這顯然說明趙高也認為秦始皇的遺書是將皇位傳給長子扶蘇;關鍵的問題是,秦始死後,其遺詔的真實性受到了考驗,而趙高恰好是掌管秦始皇發佈詔令的人,只有趙高能夠做手腳。

趙高曾對胡亥說“天下的權力,天下存亡在長子扶蘇、趙高和李斯丞相手中”;同樣趙高也敢對李斯說“皇帝給長子的信,以及玉璽鬥爭胡亥手中,決定誰為太子全靠丞相和趙高的一句話”,由此,不排除胡亥、李斯、趙高三人在遺詔上做了手腳。

胡亥其實能夠繼位,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秦始皇駕崩,李斯秘不發喪,知道人不多,胡亥佔有地利;胡亥和趙高恰好這次跟秦始皇出遊,此為天時;李斯貪於權勢,失道寡助,極易被打倒,胡亥佔有人和優勢。

那麼趙高,李斯為何要聯合胡亥做矯詔殺死扶蘇呢?對於李斯來說,扶蘇與蒙恬關係好,並且非常有主見,能力突出,如果扶蘇即位,丞相位置自然是蒙恬的;如果胡亥繼位,胡亥沒有治國能力,必須完全依靠外人,並且自己擁戴有功,一定還被立為丞相的,誰能想到鳥盡弓藏,胡亥和趙高隨便找個理由殺了李斯滅口。

對於趙高來說,趙高當中車府令時,犯了大罪,蒙毅按照律法判了趙高死刑,後來秦始皇赦免了趙高死罪,從此趙高和蒙氏家族結下了樑子。蒙恬和蒙毅一內一外,手握重兵,幾乎掌握了帝國所有最重要的軍權和事權,他倆又是扶蘇死忠,如果扶蘇繼位,基本就沒有李斯什麼事了,執法剛正不阿的蒙毅,更不會放過趙高的。

蒙恬文武雙全,深謀遠慮,名聲好,功勞顯赫,又與扶蘇關係好,在多個方面都碾壓李斯,如果扶蘇成為皇帝,蒙恬自然是丞相,貪戀權力的李斯,當然不能讓出丞相之位,於是聯手趙高、胡亥殺死扶蘇和蒙恬。

我們再來談談扶蘇,從秦始皇對扶蘇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將扶蘇當成帝國接班人培養的。秦始皇能夠得天下,奉行是法家之法,扶蘇偏偏具有儒家思想柔弱的像個小姑娘,秦始皇坑殺儒生時,扶蘇竟然求情,引起始皇不。秦始皇為了鍛鍊扶蘇的性格,將他送到蒙恬軍中做監軍,接受軍隊歷練,才配做帝國接班人。

王翦已死,王翦的孫子王離和蒙恬這兩位虎將輔佐扶蘇,這說明秦始皇把帝國最精銳30萬部隊交給了扶蘇,其意義不言而喻。扶蘇掌握帝國30萬部隊,還有兩員虎將,即使胡亥強行奪位,那也不能得逞的。誰知胡亥,趙高假傳聖旨,騙過扶蘇,雖然當時蒙恬似乎看出了破綻,建議扶蘇先查明真相,其實扶蘇只要聲明聖旨是假的,蒙恬完全可以揮師清君側,斬落李斯、趙高人頭,然後公告天下,就可以順理即位,實現完美翻盤。

秦始皇病重前,獨起遺詔給扶蘇,可見已經將他視為帝國繼承人了。趙高李斯矯詔後,扶蘇天生仁慈,又有儒家愚忠愚孝的思想做崇“父要兒子,兒不得不死”,隨後自己了斷,扶蘇一死,蒙恬失去抗爭基礎,他擁戴扶蘇起兵,振臂一呼肯定不少人相應,如今扶蘇已死,蒙恬若起兵就是反叛了,蒙恬的處境可想而知,最終難逃一死;蒙恬死後,趙高胡亥趁機除去蒙毅,奪回軍權,為登基掃除障礙。

如果扶蘇有李世民膽量和謀略,即使秦始皇不死,先斬後奏之後,可以迫使秦始皇禪讓皇位;再不濟,扶蘇也可以像西漢“巫蠱之亂”時太子劉據那樣,率兵攻打皇宮,若漢武帝見到劉據的面,就一定會原諒他的;結果父子並未直接兵戎相見,在一片讒言中反目成仇,劉據兵敗被殺。

所以,扶蘇、蒙恬、蒙毅能有那樣的下場,跟扶蘇懦弱性格,愚忠愚孝的思想有關;蒙毅是趙高的死敵,蒙恬是李斯貪婪權力的天敵;胡亥有當皇帝的野心,狠毒心腸,卻沒有真實能力,扶蘇仁慈之心和對朝政險惡的誤判,這些原因交織疊加最終造成了扶蘇的死亡和秦朝覆滅。


資深人士說文史


蒙毅,蒙甜沒有支持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這裡面有一個過程,一個非常維秘的過程,蒙氏有大功於秦,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氏一族,內則親近蒙毅,外則將兵於蒙甜,尤其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甜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史記·蒙甜列傳》記載。

蒙氏一族這樣的朝內作為精明的趙高以小人之心焉能不窺見到底,防備至極。況且趙高能夠導演出一出指鹿為馬的戲來,他的心計就不是一般人等能夠達到的。當秦始皇第五次巡遊,半途得了重病,把蒙毅支走,派他轉回禱告山川神靈。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病逝於沙丘。此趙高、李斯、胡亥三人用事,遺詔公子胡亥為秦二世,矯詔令北長城做監軍的扶蘇、將軍蒙甜自盡,於是雖有蒙甜據理力爭,但皇命不可違,終於在陽周吞藥自殺。至於說到遠離沙丘事變之地的蒙毅,既是跟秦始皇再親近秦始皇已死,胡亥繼位,李斯、趙高用事,蒙毅的政治生命實際已經完結,他不束手就擒還有什麼辦法?治罪之死是很快的事,況且胡亥的無能傀儡,趙高的小人得志,連沙丘事變的作俑參與者李斯都命不保歹,何況他人也。



楊柳青青春之聲


本人覺得這種狀況可能受當時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吧。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主要巡視會稽一帶的山川地形,再從海上走,經過山東琅琊往北去,路途中突然生病了。這時,秦始皇派蒙毅返回會稽,希望他去主持祭祀,能夠向山川祈禱,保佑自己身體健康,蒙毅沒有走多久,秦始皇后來就在沙丘病逝了。

1.在秦始皇病危狀態下,面對繼承問題肯定要選擇有勇有謀的繼承人,但是扶蘇一向以和善仁慈著稱,聽到聖旨沒來得及分清真假就選擇自殺,一方面是形勢所逼,另一方面則是“愚孝”的表現。

2.在秦始皇病危及駕崩時,身邊只有胡亥和趙高,秦始皇病逝之後就開始勸說李斯支持胡亥當皇帝,說一旦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傳出去,就會引起皇子們的爭奪皇位之心,這樣於國中不穩,因此,李斯就為形勢所迫答應了,這是心懷異心的“權利集團”的黑操作,李斯在強權面前只能選擇妥協。

3.趙高將秦始皇病逝前寫好的扶蘇登基的詔書給篡改了,並偽造秦始皇詔書將扶蘇及蒙恬賜死。蒙恬本可以率兵進行“自我防衛”,但是扶蘇的死讓他失去了發兵的理由,在這樣的“屈辱”前,他沒有自殺而是選擇交出兵權,誰知等待來的最終還是死亡,蒙毅和他哥哥一樣都是懷著赤子之心熱愛熱土的文臣,哥哥作為武將的下馬肯定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遺憾的是,秦朝的統治最終毀在了權利和利益面前,還因此失去了兩位愛國志士,對這件歷史事件更多的惋惜吧。


歷史迷妹小胖渣


蒙恬沒有束手就擒,束手就擒的是秦始皇長子扶蘇。

秦始皇死了,李斯、趙高封鎖消息,假傳聖旨,責罵太子無功,令其自殺。

扶蘇當時就想自殺,蒙恬說,一個使者帶著一道詔書來,你就自殺?最好還是派人去問問皇帝,如果皇帝確實讓你自殺,再自殺不遲。

扶蘇說,老爹都如此命令了,這樣做就是不孝,還是自殺吧。就自殺了。

其實還有一層原因,是秦始皇出巡,都是帶著很多部隊的,他在沙丘(地名)死後,原計劃是要北進,巡視北方。

李斯沒有急乎乎地讓軍隊往南,直接回到咸陽,而是按計劃北進,逼近蒙恬、扶蘇防區,這也是扶蘇相信皇帝沒死的原因之一;如果自己不自殺,秦始皇一怒,發大軍前來,就會釀成更大災禍。

蒙恬對此也有擔憂,所以並沒有抗拒、沒有殺死使者直接造反,而是上了囚車,被押回咸陽。

此時,蒙恬還有一個重大的靠山,就是在朝廷中位置僅次於李斯的哥哥蒙毅。

如果蒙毅在,李斯、趙高、胡亥篡改遺囑、殺死扶蘇一事,就不會那麼順利。

但蒙毅偏偏不在秦始皇身邊。秦始皇這次外出巡遊,到了山東平原津一帶,秦始皇就生病了,且很厲害。

醫生一籌莫展,秦始皇自己也覺得不好,這時候有人建議說,還是求求山神吧。

秦始皇同意了,便決定派人到泰山等大山設祭壇,為皇帝祈禱,希望皇帝的病好起來。

派誰去呢?必須是能代表朝廷、代表皇帝的重臣,最能代表皇帝的,就是丞相了。

當時兩個丞相,李斯跟著皇帝出巡,另一個丞相留守咸陽。

李斯丞相跟在皇帝身邊,皇帝病重,很多政事都要他來處理,離不開。

於是,就選擇了地位僅次於李斯的蒙毅,讓蒙毅去了。

這也歪打正著,恰恰給李斯、趙高支開了一個勁敵,讓他們瞞天過海、改了詔書。

蒙恬被囚,隨後不久被殺死;蒙毅這時候也已經無力迴天,因為皇帝已經變成秦二世胡亥了,胡亥、趙高、李斯構成的鐵三角,蒙氏集團再厲害,也鬥不過他們的。


高了高


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持太子扶蘇?首先扶蘇並不是太子,而只是秦始皇的長子;其次,蒙恬雖然擁兵三十萬,但是沒有秦始皇詔書,他也沒有辦法發兵;蒙毅身為內史,手中的兵權十分有限,也無法發動兵變;最後蒙毅、蒙恬、扶蘇並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以秦始皇的威信,誰也不敢違揹他的意志,要你死,你死就行了,造反的話死得更慘。如果扶蘇有李世民之志,他提前跟蒙毅、蒙恬商量好,一旦有所不測,也偽造一份秦始皇詔書,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那麼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只能說天要興秦、天要亡秦,此等興亡大事非人力可以阻擋。

很多人認為秦始皇將扶蘇派到九原監軍就是流放扶蘇,以嬴政的帝王心術,大家這麼想就把嬴政想簡單了。嬴政雖然有十多個兒子,但是那個兒子能成才,可以繼承他的帝位,他自己心裡清楚得很。在嬴政看來,只有長子扶蘇可堪大任,但是扶蘇過於仁弱,不知權力之爭裡的刀光劍影,不知治國理民歷來講大仁不仁。所以嬴政才將扶蘇派到九原監軍,目的有三:其一、讓扶蘇體驗軍爭的殘酷,讓扶蘇知道權力的本質,讓扶蘇知道邊境的殺戮;其二、讓扶蘇獲得軍隊的支持,說白了就是獲得蒙氏家族的支持;其三、讓扶蘇遠離權力中樞成長,因為扶蘇的施政理念與大局不符,長此以往,必然在權力爭鬥中提前隕落。

秦始皇時期的兩大軍旅世家分別是蒙氏,王氏,其中王氏在統一華夏的戰爭中已經凋落,王翦、王賁父子都已經死了,而蒙氏的蒙恬、蒙毅正值壯年,可以為擎天大柱。當時秦國正規軍一南一北,南方軍團長駐嶺南無法回援,而北方的長城軍團可以通過直道旬日達到咸陽,因此把扶蘇放在蒙恬的長城軍團是最妥的安排。嬴政最後一次巡視全國,本是巡視南方的楚越之地,重病後轉道北上,目的就是去九原傳位扶蘇,託國蒙恬,不想突然病死在沙丘行宮。李斯的突然黑化、趙高的突然叛變,這些都是秦始皇意想不到的,否則胡亥也不能成為秦二世。

扶蘇接到聖旨之後,不辯真假,以孝道為先,就率先自殺了,扶蘇一死長城軍團再造反就沒有旗幟了。如果扶蘇有李世民之志,或者有朱棣之想,那麼他必然不會立馬自殺,而是先擁兵自重,再伺機而為。扶蘇死後,蒙恬不肯自殺,秦二世也不想殺蒙恬,但是最終因為李斯與趙高與蒙氏有政見之仇,故他們還是下手殺了蒙恬與蒙毅。秦始皇的威望十分高,天下臣民莫敢逆其意,因此扶蘇、蒙恬、蒙毅才會接旨後束手就斃;秦始皇死後三年,六國貴族依然不敢復辟,陳勝與吳廣兩個平民率先起義,捅破了大秦這頭紙老虎,然後六國才紛紛復辟,由此可見秦始皇的威望在當時真無人敢反,更何況忠心於秦始皇的扶蘇、蒙恬兄弟?


大秦鐵鷹劍士


二蒙手握大權不假,扶蘇在蒙恬身邊監軍也不假。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己經死了,而且趙高利用李斯改成的秦始皇詔書己到。


扶蘇接詔後,至死都不知道乃父己死,詔是假的。蒙恬也不知道主子己死。他不想自殺,立即被抓起來,關進大牢,蒙毅也受到同樣入獄的處境。

這一死二入獄,還能有什麼作為?想造反也沒有自由身。不是他們不支持扶蘇,扶蘇己經死了。而秦始皇屍身回到咸陽後才發喪,二蒙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先前的一切都是假的。

他們在陽周大獄裡,自身不保,這時蒙恬上書申辨蒙家歷代有功於秦,壓根兒就沒有對不起國家和皇上。言之意下,還是想活著出牢,繼續為國家出力,效忠秦二世。

秦二世繼位後,也覺得蒙家冤屈,有大功於國,就想放了蒙氏兄弟。奸佞趙高公報私仇,當初趙高犯死罪,蒙毅是內史,不敢枉法,審理了趙高一案,趙高懷恨在心。趙高就萌下了報仇的心思。秦二世聽趙高說秦始皇想立他為太子,蒙毅反對一事,就猶豫不決。趙高還是慫恿秦二世殺了他們。這樣,扶蘇的勢力基本上消除乾淨。


劉一千五


1.蒙氏一族有功於社稷,深受始皇帝信任;始皇當政時內近蒙毅,外信蒙恬;當時蒙毅位列上卿,風光一時,出則參乘,入則御前,享有無盡風華。

蒙恬能征慣戰,將軍於外,輔助大公子扶蘇鎮守邊關,始皇放心;所以,“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國家歲月靜好、平安無事。


2.始皇帝第五次巡遊,途中得了重病,委派蒙毅去祈禱山川神靈,離開了權力中心;始皇於蒙毅離開後病逝於沙丘,此時最高權力實際了落入趙高、李斯、胡亥之手。

三人各取所需,一番激烈的攻守同盟後,終於狼狽為奸,形成短暫的命運共同體,於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沙丘政變”出臺。

3.矯詔:立胡亥為皇帝,令在長城做監軍的大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自盡;蒙恬有過據理力爭,但處於封建王朝專制下的臣子命如草芥,“皇命不可違”,最終在陽周自殺。

蒙毅權力已經喪失殆盡,完全的孤家寡人,又手無寸鐵,束手就擒是唯一結局,治罪之死是順理成章的事。

4.胡亥不學無術、傀儡一個、毫無政治頭腦;趙高此時小人得志,他韜光養晦而忍辱負重就是要處心積慮地報復大秦,讓秦國亡國滅種;李斯自私而狹隘,雖有政治才能,但經不住名利誘惑;如此局勢,蒙毅,蒙恬怎麼來支持扶蘇?不含冤自盡與束手就擒還想咋滴?


希望星晨58298869


南宋詩人劉克莊寫的“絕漠功雖大,長城怨亦深。但知傷地脈,不悟失人心。”。從另外的角度去解讀蒙恬大將軍為什麼束手被擒,為什麼吞藥自殺前,說自己死有餘辜了?

秦始皇在外出巡視,最終天命有違,撒手人寰於世間。李斯與趙高攜帶新手胡亥一起合謀演化出“沙丘政變”。但為了防止扶蘇與扶蘇的堅定支持者蒙恬懷疑,叛亂,把秦始皇秘不發喪,帶領巡視隊伍經過扶蘇蒙恬的駐地,派遣御前使者身份拿矯詔去命令太子扶蘇自殺。

我們一直在感嘆扶蘇為什麼不併真偽性,就魯莽去執行這樣的命令呢?為什麼沒有懷疑這詔書的真實性?因為秦朝法制及始皇權威讓天下人驚怕,尤其作為從小在始皇帝身邊長大的人,那豈不是心理陰影早就存在,而且君主專制的權力,不管你是太子還是農夫都一樣被遵守詔令。

那蒙恬的倚靠始皇帝發家之人死了,投資太子扶蘇這支潛力大牛股死了,蒙恬他只能束手就擒,難道他真的敢起兵造反?如果始皇帝沒死呢?而且這支軍隊真的會跟他一起造反嗎?不會,因為後果是參與造反的人及家族連坐的重刑鞭撻。

最主要的是蒙家世代忠烈,守護秦國,這樣的家族傳統基因與家風的薰陶,以家族的榮光為使命,以家族的世代傳承為主。那時候還沒有大將軍起兵造反奪取政權成功的先例,最主要的是主要扶持人扶蘇都已經死去了。沒有天時地利人和,那裡會成功,不成功,那蒙氏家族所有人都被株連連坐。

既然已經展開這個話題,我們在討論一下,為什麼蒙恬束手就擒之後,吞藥自殺之前說,自己死有餘辜呢?

1.蒙恬成名在於滅齊國之戰。按照李斯尉繚制定的統一六國的戰略中,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那蒙恬大將軍就是收尾的工作,那統一六國之後,就會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時候,蒙氏家族世代為將,怎麼辦?會不會到被清算的時候了呢?剛好匈奴犯邊境的時刻,蒙恬帶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關,收復河西河套地區。證明當時的匈奴還不夠看的,只是到漢高祖劉邦時期,最為巔峰的時期。穩固大前方,移民戍邊,幹起了修築長城的事,作為修長城的執行者,徵調民夫囚犯服徭役,地動山搖的大開發時期,認為被挖斷了龍脈的事情,已絕自己的生路。才會有詩詞中“但知傷地脈,不知傷人心”。這簡直就是“只問蒼天鬼神,不問蒼生百姓”。

2.政治角逐的失敗者:蒙恬作為大將軍,成為一代名將,就證明他具有戰略眼光,觀察朝廷局勢的眼力。為了蒙氏家族的世代相傳,肯定在為自己打算,為蒙氏打算。扶蘇太子被秦始皇貶到邊關時,有可能是他在太子扶蘇在咸陽的局勢不利,上書扶蘇或秦始皇把扶蘇調到邊關,以便保全自己。這也是一種很厚的政治力量投資,太子扶蘇作為未來秦國的皇帝,能夠在勢力微弱之時,雪中送炭,那始皇百年之後,蒙氏家族豈不是成為秦朝的第一家族,光宗耀祖。

但作為李斯文臣與趙高宦官集團,蒙恬的武將集團三大勢力相互交纏過程中,誰也沒有料到秦始皇突然駕崩,沒有向天下公佈皇位繼承人,才使得李斯與趙高短暫成為盟友,共同掃清武將蒙恬集團及太子扶蘇的勢力。太子扶蘇不堪大任,最後輕言生死,只留下蒙恬武將集團孤立地對抗,較量的結局就是李斯與趙高,胡亥這一方勝利。

蒙恬武將集團與太子扶蘇自殺身亡的結局。曾經蒙恬也會想著太子扶蘇繼位,蒙恬為丞相兼大將軍,掃除李斯與趙高集團,放過胡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

但歷史總不會重演,太子扶蘇及蒙恬死後,李斯很快笑不起來,最後被殺,趙高一手遮天的秦朝滅亡時代來臨。

蒙恬就是一個“只問鬼神,不問蒼天”的典型代表,也是政治角逐的犧牲品,也是一位以自己的死正名蒙氏家族的忠烈的代表。可惜可嘆。


歷史伴讀小二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在遊會稽的途中患病,派蒙毅去祭祀山川為自己祈福。不久,秦始皇病死於沙丘,其死訊最初被嚴密封鎖。當時中車府令趙高得寵於公子胡亥,竭力想立公子胡亥即位,最終夥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等偽造秦始皇遺詔立胡亥即位。胡亥即位後,在趙高的教唆下,派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太子扶蘇死罪,同時也賜蒙恬死罪。

趙高與扶蘇、蒙恬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全面加強統治,實施“焚書坑儒”的嚴酷暴政,給天下讀書人帶來了深重災難,這一政策受到太子扶蘇的竭力阻止,也因此太子扶蘇與秦始皇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秦始皇將太子扶蘇貶到邊關,其時蒙恬正在鎮守邊疆,兩人雖以君臣的身份相處,卻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扶蘇剛到邊關時,內心壓抑苦悶,蒙恬安慰他陪伴他,告訴他既來之則安之,守護邊疆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扶蘇在相處過程中感受到了蒙恬的誠懇熱情,也安心協助蒙恬訓練軍隊。

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廢太子扶蘇立公子胡亥,胡亥即位後即宜判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選擇了自殺,蒙恬不甘蒙冤而死,請求復訴。胡亥有意釋放蒙恬,但趙高擔心蒙氏家族一旦東山再起,會於自己不利,執意要滅蒙氏,於是到處散播謠言,說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經在秦始皇面前毀謗過胡亥,於是胡亥又囚禁了蒙毅。子嬰力諫想阻止胡亥不要誅殺蒙氏兄弟,但胡亥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不僅殺死了蒙毅,還派使者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蒙恬見此喟然長嘆:“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被判處死刑?”沉默很久又說:“我生平的罪過是應該受死的,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了一萬多里的溝渠,這其間肯定挖斷過地脈,這就是我所犯的罪過!”

說完後,蒙恬吞藥自殺。蒙恬一生帶兵作戰,英勇威武,有著非凡的指揮才能,在治理邊塞和鞏固國防等方面立下豐功偉業。但英雄經得起正面戰場殘酷的廝殺,卻經不起背後陰謀的陷害,在各色小人的操弄下,英雄沒能戰死沙場,而只能飲恨不能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