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文 三江楊柳風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早晨起了個大早兒,在成都租了輛車,九點鐘上路,直奔樂山。

昨天遊成都,雨一直連綿不斷,今天的天氣則半陰半晴,不冷不熱,空氣溼潤而柔和,感覺相當舒適。

從成都二環高架路南下,轉入高速公路,很快就有路牌指向樂山和峨眉山,非常顯眼,這樣的路牌對外省遊客非常必要,如此才能表現出主人的待客之道。

駛出城區之後,路面車流減少,重卡也不像東部那麼多,路邊的風景也頗單調,直到眉山附近才出現怡人的青山綠水。

遙望青山隱隱,路旁樹木婆娑,空氣中有一股淡淡的清甜,讓人身心鬆弛。收音機裡是用四川話講的段子,雖然大部分要靠猜測和瞎想,但仍然能感受到那種看似憨憨卻非常機智的幽默。這樣的旅途是愉快的,不經意間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到達了眉山。

眉山是東坡故里,本想列入這次行程,不過,一來時間太緊,二來對東坡的作品還沒有深入研讀,匆匆去眉山打卡會毫無意義,因此,還是將眉山留待下次旅行。(可惜,幾年過去了,雖然此後又去過一次四川,卻仍然沒有到訪眉山,感覺有點遺憾。從此以後便給自己立下規矩,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去,不能等,不要留遺憾。)

過了眉山之後,高速路就開始在山間穿行,恍惚之間有江南之感,與浙東、皖南的道路相彷彿,山色空濛,樹木蔥翠,溪流宛轉,季節雖然已入秋,山川卻仍然一片生機盎然。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轉眼就到,比我預計的還要順利。

下了高速,所有的路牌都指向大佛,根本不需要導航。沿著路牌的指示,很快就看到了岷江,然後沿岷江順流而行,樂山大佛景區便在眼前了。

到了大佛公園門口,幾個小停車場全部爆滿,只能把車停在五百米以外。如果不是過了旺季的高峰,恐怕會停在數里之外吧。

停好車,順著江邊步道往前走,沿途有許多參天的古榕樹遮天蔽日,許多枝藤下垂到江面,就像從樹上拋下的許多錨纜。江水湍急而浩蕩,隱隱有轟鳴之聲,如群馬奔騰,又如千軍奔競,面對這樣江流才能明白,什麼叫做“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而江畔的古樹和遠處巋然矗立的樂山,卻無視這不息的江流,天地之間的歲月更迭,我們眼中瞬息萬變的景色,在它們面前似乎千年不變,這裡有世間法,更有出世間法,山川大地的一切,本就是一部無上妙法。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參觀大佛要從北門入園,相當於從大佛的背後由下向上攀至佛頂的位置,然後再從佛頂的位置下到佛足。

進門不遠,崖壁上有一方數丈的巨型摩崖丹書——佛,是東坡所寫,筆勢飛動,與這裡的江山意蘊契合如一,確實是點睛妙筆。但是,不知道這個字是不是東坡專門為樂山所寫,還是後人從他的書法作品中揀選出來的。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拾級而上,剛剛感覺有點氣喘,已經接近了山頂。平臺處的竹木中有一座郭沫若紀念碑,好像沒有有人注意,顯得十分冷落。

郭沫若是四川才子,樂山名人,在新文化時期號稱領袖人物之一,魯迅先生之後更成為進步文藝的旗手,晚年的狀態存在一些爭議。

上學的時候,在現代文學史課上讀過他寫的《虎符》,印象很深,至少比現在許多古裝劇要精緻得多。但是,如果說現在要拿出來讀,恐怕也沒有興趣,因此,只在遠處看了一眼那座碑,就繞開去了。

山頂有一座靈塔,直聳雲端,應當是樂山的最高處。當時急於拜大佛,沒有登臺階到塔近處瞻仰。

拜過古塔,再向前有演習《易經》洞窟,介紹一些簡單的卦象知識。據南公懷瑾先生講,從前有“易學在蜀”之說,四川民間有許多易學高人,都是傳承有序的方家,而且秘不示人。

四川號稱天府,既得天之廣覆,又有山川流水之利,天地交靈,百姓富足,八卦中所謂天地、山川、水火、高下、遠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基於自然萬象的豐富,對易經的領悟或許會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深刻,更能領會易經所包含的變易之常、不易之理、簡易之道,易學在蜀,豈不宜哉。

穿過石窟,前面便是凌雲寺。凌雲寺的名字源於山名,我們通常所說的樂山大佛其實是俗稱,這座山本名凌雲山,這座古廟因此才稱為凌雲寺。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凌雲寺建於唐朝佛教鼎盛時期,雖然經過歲月的侵毀,但是由於歷代都有人護法心殷,屢毀屢建,使這座古剎歷久彌新,香火旺盛。

寺內殿宇恢宏,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山門外參天的古木,有桐樹、銀杏、楠木,一棵賽一棵勁拔,又是長在山頂上,更顯得高俊無比,就好像是在憑高望遠,俯瞰三江匯流,儼然一座兜率天宮內院道場。山門上一幅門聯,描述的就是此地的法妙:

何人匯三水清源 將一己心身盡悅

此處開千秋澤域 渡眾生覺岸回登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在樹木間修了迴轉欄杆,供遊人排隊下棧道。從入口到踏上棧道,足足用了半小時。

在山頂,只能看到大佛頭頂的螺髻和臉部,沿著棧道緩緩下行,大佛的全貌依次呈現。從平視佛頂,到凝視佛眼,然後仰望佛首,直到來到最底下,向上禮敬,大佛展現的那種崇高、莊嚴、慈悲讓人百感交集,自然而然會心生感恩,虔誠合掌。

大佛前面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的洪流,千古不息,佛身兩側是巉巖峭壁,佈滿灌木青苔,獨坐其間的彌勒古佛凝眸平視,既不惑於奔騰不息的流水,也不寐於風化剝蝕的危巖,從唐朝海通法師興工開始,至今一千四百餘年,超然于山川動靜之間,如如不動之中,穿越千古,向娑婆世界眾生演說一部無言、無字、無休、無止的密藏真如大法,那秘法在大佛身上,又在大佛身外,就隱含在這天地萬象之內。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岷江 青衣江 大渡河 三江匯流

山川的明麗就是大佛的莊嚴,天地的覆載就是大佛的慈悲,感恩之情會不由自主,自自然然會五體投地,一直拜到身心俱軟,熱淚盈眶。

以前讀經藏,常會讀到古大德拜佛的時候淚流不止,那一刻,自己在大佛面前,真真切切體會到至誠禮拜所帶來的感動。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只要我們一念真誠懺悔,慈悲喜捨便會充滿,所謂一念轉法華,那一刻終於有所感悟,只不過,那一念稍縱即逝,難以保持,一轉身,又落入凡夫境界。

站在大佛像前,手扶欄杆,靜靜地近觀三江匯流。岷江水泥沙多,呈磚紅色,而遠處青衣江與大渡河則是青色,三水合流之後,由此向下到宜賓,然後匯入長江。江水千古不息,石佛千年不動,一個生生不息,一個如如不動,這一切就是三昧精義吧?那一刻,我若有所悟,便成一偈:

彌勒菩薩老婆心

獨坐危巖演法音

任憑三江波浪湧

無去無來無古今

佛經上講,極樂世界的山川草木,鳥語禽鳴,所有的一切都能演法,娑婆世界又何嘗不是?只不過我們自己迷了,看不到真相,一旦勘破幻化空花,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一真法界。能悟到這一層,真的不虛此行。

從佛足右側向上,重回凌雲山頂,又參禮了大佛開創者海通法師像,滿心喜悅地拜別樂山,驅車橫跨岷江、大渡河,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峨眉山。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樂山大佛如如不動,三江匯流奔騰不息,那就是在演說一真妙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