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打車外賣的“凶狠”競爭應有底線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在互聯網消費領域,外賣、打車等各樣服務的增多方便了群眾生活,這是它快速發展好的一面。但監管有時跟不上,又讓互聯網消費表現出壞的一面。現在經驗教訓已經夠了,政府應該對互聯網消費領域的兇狠競爭劃出底線:競爭是可以的,但應該提升效率、改善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用正當手法獲取消費者的好評與忠誠度,而非讓用戶體驗“坐過山車”。

近日,美團與滴滴分別殺入對方的主營業務,用近乎免費的辦法吸引消費者。美團在上海等地上線了打車業務,以高額補貼吸引乘客和司機,並自稱迅速佔據了上海1/3的市場。而滴滴對打車恢復補貼遏制美團擴張的同時,還推出外賣業務,反攻美團的“老巢”。有用戶曬出截圖,只花一分錢就消費了原價30多元的外賣。滴滴聲稱4月9日上線當天,就成為無錫外賣市場份額第一,但被美團否認。滴滴、美團以及餓了麼三家公司,猛發優惠券,在無錫展開混戰。“無錫人民太幸福,點外賣不要錢”的段子刷了屏。

打車外賣的“兇狠”競爭應有底線 | 陳經

這些競爭套路,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野蠻生長時期很常見。當一些互聯網應用切入日常生活領域時,在資本的幫助下,參與的公司紛紛進行超大力度補貼。低價優惠瘋狂擴張,可以快速吸引海量司機、乘客、商家、外賣消費者,作為進一步融資的核心數據;同時還可以打擊競爭對手,逼對手加入補貼大戰,一旦跟不上就被逼退出或者被合併收購。這種補貼大戰的力度往往讓傳統商家瞠目結舌,耗資過百億也不奇怪。雖然發展的時間還不長,但事實已經證明,笑到最後的往往是資金雄厚者。

用近乎免費的低價搶佔市場,是互聯網公司的殺手鐧,也確實管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打法,極具威力,有心參與的公司資金如流水般地快速耗光,市場在不長時間內就會見分曉。而司機、騎手等服務提供者短時間內也能賺不少錢,月入數萬者並不鮮見,比如有無錫的滴滴騎手日賺2000多元。乘客、外賣消費者趁機樂呵呵地享受了一段時間的低價。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互聯網公司背後的資本並不是雷鋒。滴滴壟斷市場之後,乘客費用高了起來,還有“殺熟”等變相加價行為,司機的收入也不如以往。於是,輿論很快反轉,美團殺入打車市場贏得喝彩也就順理成章。其實,整個互聯網消費領域都存在類似現象,用戶當初低價得到的“優惠”,很快就在日常消費中“被迫”還了回去。壟斷之後的互聯網公司在提升服務上花的心思少,“大數據殺熟”等提升利潤的花樣卻越來越多,結果導致用戶體驗越來越差。

打車外賣的“兇狠”競爭應有底線 | 陳經

市場也許並不拒絕壟斷,但是將對手短時間內粗暴“打死”,是很不正常的壟斷。相比之下,各企業提升服務與生產效率充分競爭後形成的自然格局,對社會發展更有益。在傳統領域,短期拼錢搶佔市場是很敏感的行為,會因擾亂市場被嚴厲監管。在互聯網消費領域,外賣、打車等各樣服務的增多方便了群眾生活,這是它快速發展好的一面。但監管有時跟不上,又讓互聯網消費表現出壞的一面。現在經驗教訓已經夠了,政府應該對互聯網消費領域的兇狠競爭劃出底線:競爭是可以的,但應該提升效率、改善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用正當手法獲取消費者的好評與忠誠度,而非讓用戶體驗“坐過山車”。如果正常競爭打不死對手,就說明市場允許幾個主體存在,不需要硬殺出一個最終贏家。而廣大用戶也會發現,資本短期送過來的優惠並不甜蜜,市場自然的競爭格局對自己更有利。

上海無錫等地的管理機構已經迅速對美團、滴滴等公司進行約談甚至頂格處罰。這是正確的市場監管行為。在規範、嚴厲的監管下,互聯網消費市場取得真正進步是可期的。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筆名陳經,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微博@風雲學會陳經。本文於2018年4月13日發表於環球時報(http://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a-XDHLMODBAFA6F6A01359CB),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打車外賣的“兇狠”競爭應有底線 | 陳經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