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农业种植上优秀杀菌剂之腐霉利篇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之腐霉利

化学名称:N-(3,5-二氯苯基)-1,3-二甲基环丙烷-1,2-羰基亚胺。

其他名称:二甲菌核利,速克灵,菌核酮。

生物活性: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力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为使孢子的芽管和菌丝膨大,至胀破,原生质流出,使菌丝畸形,从而阻止早期病斑形成和病斑扩大。对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有特效,对由葡萄孢属、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均有显著效果,还可防治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制剂:50%可湿性剂,20% 悬浮剂,15%、10%烟剂。混剂有10%百 · 腐烟剂(百菌清+腐霉利),10%百 · 腐烟剂(百菌清+腐霉利),15%百 · 腐烟剂(百菌清+腐霉利),20%百 · 腐烟剂(百菌清+腐霉利),10%腐 · 霉威可湿性粉剂(腐霉利+乙霉威),16%腐 · 己唑悬浮剂(腐霉利+己唑醇),25%福 · 腐可湿粉剂(腐霉利+福美双),30%百 · 腐悬浮剂(百菌清+腐霉利),50%腐霉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腐霉利+多菌灵)等。

应用:防治葡萄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悬浮剂400~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再喷1次。

注意事项:连年单用腐霉利防治同一种病害,特别是灰霉病,易引起病菌抗药;因此,需多次防治时,应与其他类型杀菌剂轮换使用或使用混剂;每个生长季节使用不超过2次;采收安全间隔期20天。

农业种植上优秀杀菌剂之腐霉利篇

专业葡萄种植技术学习加微信3620603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