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还剩10年,230万金融狗将被AI替代

还剩10年,230万金融狗将被AI替代

(《纽约客》封面:人和机器人)

“狼来了!”

9月14日晚间,平安资管大裁员传闻再次引发行业AI失业潮担忧。

作为国内AI金融的先行者,中国平安目前虽已澄清为向科技转型的战略调整,但此举无疑向业界传送“风向标”的意义。

事实,国内AI金融早向银行业开刀。

受AI新技术应用的影响,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减少792家,而去年这个数字是2540家,2016年则为1259家。

用工需求亦在减缓,仅平安银行,2017年裁员则高达6600人。

今年6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更预测,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就业人口可达993万人(2017年就业人口基础为733万人),其中,将有230万金融业岗位因人工智能的应用而被削减,即金融业就业人口的23%。

而余下77%的从业者主要为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应对人际情感交互及随机多变环境的岗位,将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颠覆,反而会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提升效率。

银行、保险成为最受冲击的两个金融行业。

还剩10年,230万金融狗将被AI替代

国外金融机构亦是如此。

今年年初(2月21日),澳洲国民银行宣布将在3年中裁掉6000名全职员工。

闻风丧胆的是,在紧接着的几天,澳洲国民银行便会同澳新银行、联邦银行与西太平洋银行(澳洲四大行)宣布:势要缩减员工体量,预计在2018年将2万名员工开除。

“因为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必须要重新评估员工的能力。很多工作可以由AI完成,我们今后需要的员工数量将会减少。”澳洲国民银行总裁Andrew Thorburn在接受澳媒采访时指出。

还剩10年,230万金融狗将被AI替代

(澳洲国民银行裁员报道)

而纵观全球,国外各龙头金融机构得益AI技术的应用,裁员不少:

1、高盛: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有600多名现金股票柜台交易员负责处理来自客户的交易指令,而到2017年的今天仅剩下2位,大部分工作由200名计算机工程师维护的自动交易程序替代完成;

2、花旗银行:计划在5年内把投资银行部门的科技和业务人员裁去50%,准备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们的工作;

3、富国人寿保险集团:去年1月,日本富国人寿保险集团计划引进IBM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该人工智能系统可在一个财年内核查案例13.2万宗,每年可为该集团节省约 1.4 亿日元。目前,富国人寿保险集团计划裁减近30%的保险理赔评估部门员工,约34名执行保险索赔类分析工作的员工被人工智能取代。

可见,一些基层的、重复性的金融工作,如柜台交易员、保险理赔员最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而早前,BBC 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也印证了以上事实:

在 BBC 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为99%。而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等次之,均在90%以上。

还剩10年,230万金融狗将被AI替代

(2011-2016年华尔街TOP10投行中前台职位数量占比)

不少金融人看到这个数据就慌了,人工智能不断渗透金融业,相应岗位需求下降,就业形势加剧。

然而,美国劳工部2017年统计数据的发布又让不少金融人重燃希望:2016年,美国就业人口占比为60%,而1950年时约55%。

在人工智能普及率更高的当代,人们总体就业率要比1950年时高。换句话来说,便是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而变得糟糕,反而还增加了就业率。

“人们对人工智能取代金融人的担忧未免被夸大,从而忽视了人工智能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人工智能的确会消灭部分岗位,但并不会消灭工作机会,只是会对金融人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