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可能由房地產投資時代進入資本股權投資時代,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股市人生NGDD


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黃金髮展期,而經過了這一輪的黃金髮展過程,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水平,且基本上透支掉未來多年的增長預期。實際上,從家庭的資產配置情況分析,家庭對房產投資的依賴度非常高,反而在金融資產方面,整體配置比例很低,至於股票、基金等資產的配置比例,則是更顯劣勢了。由此可見,對於房地產投資時代向資本股權投資時代的跨越,實際上也是值得預期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資本本身具有強烈逐利性,而從今年以來的股市投機性與波動率情況可以發現,股票市場要麼不漲,要麼漫漫熊途,要麼就是大幅飆升,很難停下來。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股票市場,資本往往不敢長時間逗留,反而熱衷於短期投機,撈一把就跑,這似乎成為了逐利資本的常態化運作手段,而一輪炒作熱情過後,恐怕資本又要尋找新的投資出路,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郭施亮


無論是房地產市場,還是股權市場,未來最終都會轉化為資本市場,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們還沒有進一步開放,市場規則還有待建立,目前來講,資本股權投資時代,早在一些高端的圈子裡,進行了很久,特別是一些私募,比我們先進多了,大多數老百姓的投資,還在考慮房子和股票,真正高智商的人,早就開始投資,股權,在這個領域最厲害的人應該是屬於趙薇,這個女人真的太厲害,但是那麼多女明星裡,有幾個趙薇呢。



為什麼說房地產市場,未來也是資本市場,其實推動房地產市場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動力,那就是資本市場,這是我們看不到的,而我們能看到的,未來會有一些房地產基金,會出現,就是類似於我們購買房地產,不用購買實體房子了,直接按照份額購買基金,這些基金公司,會有專業的運營團隊,來整合這些優質的商業地產,進行整體運營,打包上市,最後獲得基金的收益,包括資產增值收益,還有經營收益,等等,不久的未來,這些產品就會全新的上市,現在已經在一線城市,萌萌而動。

股權投資市場,需要更多的睿智,因為這裡不僅僅要考慮到股權投資,最主要考慮到安全,還有就是團隊的執行力,背後的推手,背書的人,還要考慮到人性的風險,企業團隊,每個人的背後,他們的經歷,都會在我們思考範圍之內,一個擁有正能量的團隊,擁有精細化的制度,同時又有一幫具有激情的人,但著喜歡的事兒,這樣的團隊,才是最值得投資的,就以我上面這個框架,去到找到這樣的團隊,不容易,需要籤條篩選,才可以投資,因為在股權投資時代,也有很多規則,這個資本市場裡邊,跟股市市場,既有區別,又有黑幕,無論如何都要,瞪大眼睛,才能夠獲得收穫,說白了,這還是一幫有智商的人,玩的起的,老百姓玩,至少在目前十年之內,還是不太靠譜的,風險係數跟股票沒有任何區別,相對於房子來講,更實惠點吧!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哦。


樂福居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認為這只是未來的一個投資發展方向,但真正要進入資本股權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立刻可實現的夢想。

確實,現在房地產投資已到高位,未來上漲的空間越來越小,幅度也越來越慢,越來越多的資本有可能從房地產抽身向資本股權時間靠攏,這也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由單一的房地產時代向金融資產配置時間的開始,將改變目前我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過低的現狀。

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的各種監管機制並不健全,還存在不少的缺陷,資本市場的投機性、盲目性及其他亂象依然較多,很多中小股民成為被任意宰割的韭菜,一些資本大鱷仍藏身其間興風作浪,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長久的價值投資理念仍待培育,這對資本股權投資時代的到來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理順資本市場監管機制之外,重點在於引發投資者形成價值投資理念,加大資本市場整治力度,才能從根本上為資本股權投資營造有利的環境。但這個過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依然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我們先不要盲目樂觀。


開偉觀察


多次看到有人甚至所謂專家這樣忽悠“中國將進入股權投資時代”。

先說房地產投資:在房地產大發展時期,無論以何種方式投資房地產都是賺錢的。就如同股市進入牛市,幾乎沒有不賺錢的一樣。現在再大筆投資房地產試試,在有剛需的地區持有個3、5年,還有可能賺錢,但不會像以前閉著眼睛賺大錢了。而且,即使虧了,房子還在。

資本股權投資,說實話,不是普通百姓的菜。

過去十幾年,中國股權投資也是轟轟烈烈。有沒有賺錢的?勿庸置疑,有大把的投資N企業賺了N倍的案例,但以幾家頭部PE來看,基本平均年複合收益30%多。高不高,很高,可是這是平均值啊。

其實,早年做股權投資,只要被投企業IPO,或被上市公司併購基本都是幾倍的收益,高的達幾十倍收益,為何平均僅30%多呢。大多數的投資退不出來或者說暫時退不出來,甚至被投企業倒閉,投資再無出頭之日。這樣一平均,年複合收益率也就30%多。

很多人被這年化收益給迷糊了,爭先恐後進入股權投資的大軍。

隨機調查10個有過股權投資經歷的,至少7個人是唉聲嘆氣的。

其實股權投資與二級市場炒股有一點相似:一賺二平七虧損。

特別是現在,實體老闆也一個一個的賊精,談融資,動輒就是PE20倍以上,娃哈哈,基本一投一個虧。

市場現在已經出現很多一、二級市場倒掛投資案例。機構都開始猶豫:撤不撤。卻有人開始忽悠韭菜進場。

當然,若是自己創業,另當別論,必須投。若是家裡有富礦的,可以進入這個“時代”,一不留神,賺個幾倍,至少還可以與家族企業有協同效應。

工薪階層,就算了吧。辛辛苦苦攢下點錢,被“股權時代”論一忽悠,衝進去,可能連個水漂都沒有。

“股權投資成為一個時代”是忽悠人不償命的假命題。也不排除投資機構為了募集資金先造的勢。

讓人感覺,若未參與股權投資,就錯過了一個時代。

工薪階層,還是老老實實做點風險不大的理財。記得N年前鼓勵存錢時,總有媒體報道,每天存一點,N年後銀行就有多少存款了。


大妞聊理財


確實如此,如果把眼光投向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的週期來看,資本市場的投資可能會比房產的投資根據爆發力和空間。

因為任何一個投資市場都有屬於它的黃金週期,而房地產的黃金週期已經經歷了20年左右,已經進入了一箇中後期甚至末期的階段,所以價值投資的價值是越來越小,或者說投資已經產生了分化形式,再也不是閉著眼買買買的節奏了!

而根據國際的數據來看,目前國際上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比例30比70.中國房地產和金融目前比例是77比23.這種比例一定會改變。大家去想象一下。如果改變,中國股市會是什麼樣子的?

綜合來看,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機會,甚至中國的投資市場更是如此,14億的人口是中國的人口紅利,而這個紅利推動的機會也是遠遠超過國外市場的,所以馬雲說了,有許多事,許多投資,只要做好中國自己內部的市場,就絕對能夠讓你吃個飽了!我認為,中國確實可能由房地產投資時代進入資本股權投資時代!!

感謝⭐點贊和關注⭐。更多更好的邏輯期待與你分享!


琅琊榜首張大仙


誠邀。

我是贊同這個問題的,房地產的黃金投資期已經過去了,我認可未來中國將進入資本股權投資時代。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房子投資是其中一種回報率比較高的投資,但是房子也是商品,商品就有周期性,房地產未來的投資回報率肯定再也不能和過去買房躺賺相比了。

與之相對應的資本股權投資回報率並不高,有些甚至還是負增長。而我們A股股民大部分都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紅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放眼全球,不說美國了,就是亞太地區,日本,韓國,甚至印度都享受到了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紅利。雖然各國的金融市場各不相同,我們的股權投資也有符合我們國情的地方,但是股民應該到了享受上市公司紅利的時候了。我相信未來的股權投資應該是一個更市場化的投資,各項制度更加健全,投資者權益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護,金融市場風險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這樣我們的股市有可能走出十年甚至更多年的牛市。


Ask


這個觀點值得商榷。中國投資者投資渠道單一,這也是金融業、資本市場不發達造成的。不久前中央提出了金融是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投資渠道帶來了契機。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資金積累日益增長,家庭儲蓄成了最主要的投資渠道,比較發達經濟體人們的財富增長主要依靠資本市場不同,中國近兩十年人們財富增長主要靠投資房地產。由於人口問題、土地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等,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除了特大城市和部分地區部分區域還有空間,整體房價上漲的動能已經不足。廣大投資者還有什麼投資機會,希望在哪呢?在資本市場!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多少年來,特別是近年來,許多中產階層犧牲在了二級市場、以至於這個賭場為眾人所恨,但是投資渠道的單一,理財平臺的頻頻爆雷,特別是互相網金融p2p更是成了金融風險的重點防範區。投資者別無選擇,只好前赴後繼,繼續玩命於股市,最近資金還是風湧而入就是一個證明。



其實,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正方興未艾,為中國投資者特別是中產階層逐漸青睞。但是市場魚龍混雜,許多私募基金投資管理人專業能力差、團隊精神不夠,市場方向把握不好,血本無歸者有之。所以股權投資黃金時代尚未到來,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規範。一是vc、pe退出的方式和渠道的建設,如科創版,股權轉讓等;二是創業創新的政策支持,這樣股權投資有了更多的標的可以選擇;三是投資者的風險防範教育和股權投資知識培訓;四是法律對股權投資的行為規範,特別是募、投、管、退的環節;五是股權投資的市場化、國際化建設;六是募資的大眾化。



股權投資時代已經十年,但是遠未進入黃金時代,這是我的觀點。

歡迎討論,敬請關注。


周思夢想


曾幾何時,依靠一塊地皮可以一夜暴富。

曾幾何時,依靠政府的拆遷可以徹底改變生活。

買房本身自帶三倍槓桿,曾經讓多少人趨之若鶩,也成就了萬科,綠城等著名企業。

而股票投資,在過去十年中,卻是七虧二平一賺的局面。

股票,本質是金融優化配置。

股票,本質是讓股民共享這個社會的進步。

然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市場自由化的基礎上。中國股市投機過剩,原因如下:

第一,A股沒有做空機制。有優勝,但沒有劣汰。

第二,退市制度不完善。很多虧損企業背後牽扯的關係複雜,大家都不想退市清算被爆出問題,垃圾股大量堆積。

第三,上市條件苛刻。表面看是好事,這也埋下了炒殼的禍根。

第四,上市公司犯罪成本過低。導致大面積造假頻發。

A股散戶眾多,很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失真,讓人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踩雷,所以要慎重。即便如此,我們的股市也是在不斷完善,光明總會來的。


滄海易粟


個人拙見,新聞上說國內既要擴大金融改革,又要更加開放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那麼在國內實體企業生產力短期內無法體現投資回報時,金融衍生品就要大量誕生了:

一、需要新的金融衍生品來吸納流動性氾濫。

與美國情況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美國那樣“發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來吸納增發的貨幣,這些流動性的泛濫集中在房地產和股市債市,於是催生了國內的房地產狂熱及“超級資產通貨膨脹”。

二、為了有效遏制熱錢大量充斥樓市,資產證券化應運而生。

金融衍生產品的本質是什麼呢?和美元一樣,也是債務!它們是債務的打包,它們是債務的集合,它們是債務的集裝箱,它們是債務的倉庫,它們是債務的喜馬拉雅山。當企業在銀行簽訂貸款合同時,銀行將這個“債務借條”作為資產放在了它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下,同時創造出了同等數量的負債,注意銀行的這個負債在積極意義上等同於貨幣。換句話說,銀行在發放債務的同時,創造了貨幣,由於部分儲備金制度允許銀行系統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錢,所以這筆幾十萬的剛剛被銀行“無中生有的 創造出來”的新錢,立即被劃到了貸款的企業的賬上。而投資者則可以股權或債權投資的形式方便的買賣標準化債券而不用購買中小企業的實際產品,而銀行則可迅速將長期的、大額的、難以流動的企業資產按揭債權從自己的資產負債上拿掉,吃到一定的利差之後,連風險帶收益一併轉讓,然後套現去尋找下一個願意貸款的企業。



三、應該說資產證券化是一個重大發明,資產證券化極大方便了按揭債權交易。



四、從金融業的角度看,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銀行解決了按揭抵押貸款的流動性問題,同時投資人得到了更多的投資選擇,銀行風險降低了企業更加容易得到貸款。


萬維千度


地產投資是主流

我國居民部門金融資產配置比重遠低於國際水平,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佔據大頭,一方面原因是中國人家庭觀念比較重,房子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另外一方面近20年房價的持續上漲使得大眾對房產價值的信仰難以改變。還有一點,投資房產的門檻比較低,每個家庭都可以配置,也必須配置。因此在中國房地產投資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金融投資。


地產投資的邏輯演變

按照陸銘大國大城的研究成果,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人口都在持續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人口平均分佈和區域均衡發展是個偽命題。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59.6%,城鎮化還要進入新的階段,未來還有較大空間。所以中國的地產投資還有相當大的結構性機會,在時間上將更加長期限,考驗資產管理能力和實際運營能力,在維度上還將圍繞發達經濟的城市群開展。房地產投資也將從個人投資進入機構投資階段,個人參與角度可能是購買reits等地產基金。


在房住不炒政策下,當前房地產處於下行週期,房屋的“資本利得”回報率開始下降,對於個人投資吸引力有所降低,但是卻是地產商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轉型機會,未來在長租公寓和商業地產必將產生巨量的機構。

權益投資正當時

資管新規發佈,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這些都將極大增加金融產品的供給。而國外經驗表明,金融市場的發展將使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機構在細分領域將更加精耕細作,個人參與的將是更加標準化的產品,對風險和收益等要素的描述更加清晰。此外,高淨值人士對資產全球配置和權益類的配置需求將提高。目前中國權益類資產仍處於價值窪地,還是有較好的配置機會。


總結下,房地產暴利時代結束,結構性的長期投資機會仍然存在,將有更多涉及地產的金融產品出現。而多層級的資本市場建立不僅有利於實體經濟,也將增大權益類金融產品的供給,未來居民的權益類投資將逐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