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的微笑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不管是孩子急躁的性格还是温和的性格,这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想成为他自己,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其实,在孩子0-3岁,大脑是敞开的,接受外界一切的刺激,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合理的。比如,孩子会在遇见问题时,下意识的大喊,或者动手,这些急躁行为的背后,都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刺激,成长环境,或者是主要抚养者的影响。不论是急躁和温和,跟孩子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也影响着孩子的先天气质,每一个孩子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性格差异也大。那么如何将孩子急躁的性格培养成温和的性格?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让宝宝一点点练习等待和延迟满足。当宝宝有需求的时候,先马上回应然后慢半拍满足,最好再给点额外的小奖励,其中关键是在宝宝“大急”之前解决问题,并让孩子感到缓一步忍一下有好处很值得;另外主动向宝宝示好的时候,多分几个步骤,别一下子全都到位,让孩子感到“放长线可以钓到大鱼”,类似的方式长期坚持就能起到效果。
2、让孩子尝试学会变通。急躁的孩子容易表现得“一根筋”,学会变通实际上就锻炼了自我调整的本领,这个办法的关键是不能空讲道理,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实现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条条道路通罗马;或者改变一下目标让孩子体会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类似的积极经验多了,孩子就知道灵活变通了。
尽管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大方向上不可能背离天赋个性,每种个性其实各有长短,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不仅不会奏效,而且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令大人和孩子都倍感苦恼;妈妈爸爸一定要顺势而为并适可而止才好。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孩子性格大多来自于父母,想要孩子性格温和,言传身教大于一切!
我下班回家,孩子奶奶告诉我,孩子今天说“我靠”说了好几回。我是又好气又好笑,白了一眼孩子他爸。我们决定等下次她再说时,就指正。
所有的指责一定要及时有效,切忌秋后算账。孩子在某个情境中说了脏话,骂了人,或是发了脾气,一定要当场指正,妈妈切记不要有秋后算账的想法。
晚上洗完澡,我和孩子在床上玩游戏,我将小马宝莉丢给她,她来不及反应,小马宝莉直接掉在她大腿上,她脱口而出“我靠”。
听到这两个字时,我简直是佩服她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程度,用在这个语境中标准、贴切。
后来她就知道了这个词语是脏话,是不能用的。再后来只要她爸爸一想脱口而出,她就立马问“爸爸,爸爸,你刚刚是不是又说脏话了?”
被问多了,她爸爸都尴尬了,在家再也不说脏话,于是乎,我们家的文明程度又提升一个档次。
做父母的需要成为一面干净的镜子,无论你在外人面前如何,但在孩子面前请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你的无心就被有心的孩子学去了。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礼貌的父母孩子一定有礼貌,同样,脾气大的父母孩子一定性格暴躁。
想要孩子性格温和,父母必须学会温和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孩子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所看到的一切就会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朵妈是大王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有问题的孩子其实都是因为父母有问题
哈哈,怒了吗?
真的是这样的。
像我自己吧,女儿3岁的时候性格脾气特别柔和,还会被小朋友欺负,我都既心疼又生气,希望女儿勇敢起来。
其实那时候孩子太小了,很正常的特为特征,是我自己焦虑了。
后来女儿上了幼儿园,越来越发现女儿说话凶巴巴的,让我觉得难为情,我希望女儿即使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也可以好好说话,毕竟都是同学朋友,没 有什么真正的凶恶事件。后来忽然越来越发现女儿的很多行为像我和她爸爸的一些行为。我在家里经常说话直接凶巴巴的,我女儿耳濡目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也凶巴巴的,还有我女儿的很多生活习惯我也在我和她爸爸身上看到了,才明白,女儿在不知不觉间,学习着我们的言行,这就是“耳濡目染”的力量,这就叫环境的作用吧。
甚至包括说话时的用词,都可以感受到我女儿在学习我们,所以我们开始了注意自己的言行了,每当看到女儿凶巴巴的样子的时候我都在心里默默的明白我要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了,与其要求我女儿怎么样,不如我自己先变成那样,这样我女儿自然就改变了。
就像我们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要自己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而不是电视剧。
哈哈,每次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幼儿园的女儿都要求看动画片,当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在她面前看电视剧的时候她也就很少提到要看动画片了,而是去玩玩具了。
所以啊,孩子的急脾气,其实家里估计本身就有急脾气的家长吧,这样子孩子一定是不由自主的急躁啊,所以个人觉得还是要从家长有脾气入手哦。
一家长要改变脾气,二要让孩子知道家长脾气急躁是不对的,是有很多坯的影响的哦,让孩子有一个对脾气对行事做风的你希望的认知哦。小朋友很多时候都是大人怎么想他们怎么想,大人怎么做他们怎么做的哦。
一点拙见
宝妈分享育儿知识
我家孩子一生气就哭,大声喊对待这种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先冷处理,等他哭一会或者发火平复一会儿
然后,找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不吵不闹也不叫的平等的,安静的对话,例如,你刚刚想……,对吗?后来...?
接下来给他解释,因为小孩对事物定义不太清楚,比如,中午在爷爷家吃饭看电视了,对妈妈说回家不看电视,结果到晚上非要看电视,理由是现在没说不看电视,这个时候,就要解释,回家不看电视指的是今天一直到明天早上,因为毕竟是小孩子吗,我们常听他们对话,永远不做朋友了,可一会儿就又是好朋友了,在他们眼里,永远就是几分钟。
当给他解释清楚后,就进行下一项活动了,不要再说电视的事了。
最后,总结一下,告诉他以后不董就要问,说话算数。
笑笑178439067
孩子的性格形成时间是在3~7岁这个年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性格。
虽然说孩子的性格有天生的部分,但是后天父母的影响更重要,所以父母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1、首先要改自己的脾气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感觉孩子的性格急躁,首先要看一下自己的性格如何?如果父母的脾气性格比较暴躁,又是急性子,遇到事情沉不住气,孩子就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形成类似的性格,所以家长首先要先控制好自己。
2、注意平时交流的语气方式
家长对孩子与平时说话语气要和缓,不要过于而强硬。
有些家长跟孩子说话总是喜欢使用命令式的,这样呢就会给人一种压迫感,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说话方式,
3、要学会共情
当孩子出现脾气不好,要爆炸,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和让孩子镇定下来,让孩子不要生气。
首先要对孩子表达理解。跟孩子说你现在很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和情绪,但是现在急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神奇麻麻木小暖
我有两个孩子,5岁的大宝铭铭性格温和,3岁的二宝亮亮性格急躁,他们各随了父母一方。通常,两人一发生矛盾,弟弟就止不住的吼叫,哥哥耐心解释,弟弟捂不听上手就抢,哥哥一言不发凭着身高优势躺赢,弟弟就气得痛哭流涕。两个人一静一动,性格差异十分明显。在养育的过程中,我着意将弟弟的性格磨平,如今也见到了成效,以下是我的经验之谈,且实测有效:
1. 温和性格包含哪些特征
在我们准备给孩子施加影响之前,要先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拥有温和性格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比如,孩子有耐心、肯等待,遇事冷静不焦躁,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能够主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多成人都没有以上的能力或品质,可见温和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
2. 父母先给孩子打样
父母构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在早期抚育中,父母的影响占据了主要地位,孩子只能被动受教。父母的性格、个性、为人处世之道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如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不吼不叫在养育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大吼大叫,因为吼叫就是急躁最直接的体现。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磨蹭,不肯睁眼,不愿刷牙,不会穿衣服,不好好吃早饭,而这时候上班快迟到的你大概早就原地爆炸,吼着叫着催他。不如先长吸一口气,冷静冷静,给孩子一个理解的拥抱,帮助他共同完成起床动作,再约定今晚一定早点睡觉。
父母之间好好说话,代表着和谐的沟通氛围,在顺畅的交流环境中,每个人都获得自己的发言时间,能够顺利说出自己的想法,自然就不会急迫焦躁了。尤其是孩子受到能力水平的限制,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支支吾吾说半天,这个时候更要给他充足的时间听他说完。我们展现出的耐心会让孩子体验到耐心的好处,并主动吸收这种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等待。
犯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是孩子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刚出现可能犯错的苗头,就被焦急的父母赶来灭火。没犯过错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父母说一千遍都不如让孩子实地体验一遍。性格急躁会带来处事鲁莽,让孩子吃一次亏,看到毛毛躁躁行事带来的后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会想一想到底怎样做才值得。
改变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重塑的过程,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父母,当我看到孩子急躁的性格,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也有这样的毛病。父母和孩子互为镜面,清晰的照出对方的缺点,与其说是让孩子性格变得温和,不如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会等待和耐心。
大铭小亮
孩子急躁的性格,一方面来自先天原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环境的影响。如何将孩子急躁的性格培养成温和的性格,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温和的氛围。
家人之间经常表现出急躁、焦虑,孩子很难不受到影响。如果家里每个人都能做到说话、行事温和、冷静,不管有什么困难都从容面对,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感染,不会遇事沉不住气。即使他天生有急躁的一面,也能渐渐地得到改善,养成“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独特气质。
具体来讲,这种温和氛围包括以下一些表现:
(1)家人之间彼此不打断对方说话。不要总是打断另一个人说话,或表现出不耐烦。
(2)家人之间对彼此的行事节奏加以尊重。有人动作快,有人慢,各有优点。可以夸动作快的效率高,也别忘了抓住时机夸动作慢的做事仔细。
(3)家里的布置要整洁,温和,有秩序。整洁是指干净、整齐。温和是指家庭的整体装修布置要采用温馨、偏暖的色调,如淡黄、乳白等。偏冷或者太过热烈的颜色,都要谨慎使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温和的色调有利于使人的情绪处于一个稳定平和的状态,有利于使自己按一个基本平稳的步调去做事。而偏冷或者太过热烈的颜色,要么使人过于消极,要么使人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容易焦躁,不利于做事。居家祝福哦,最好选择一南一北的朝向,阴阳调和,有助于使人情绪保持稳定。
(4)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有些家庭里,大多数成员做事都比较急躁,单纯的营造氛围难以达到培养孩子温和性格的效果。便可以制造一些良性的竞争,比如对能好好说话、耐心做事的孩子,给予鼓励;对吃饭、洗澡、写作业等固定节目,制定时间表,太早太晚完成都不奖励,只给最接近规定时间并圆满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意在告诫孩子,做事太快,不一定意味着做得好。
2.温和地与孩子相处。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这将最直接地体现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
(1)给孩子限定做事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催促。比如穿衣服,可以给TA五分钟的时间,五分钟到了,即便TA没有穿好,也不帮TA善后,让他自己承担行为的结果。这也叫自然惩罚法。用这种办法,孩子自然会学习将做事的节奏控制在一个比较恰当的范围。一味的催促,不仅会让孩子焦躁不安,也会让孩子感到茫然无措,甚至影响到亲子关系。
(2)保持一个温和的态度跟孩子交流。尽量养成说话做事,态度平和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也变得温和平静起来。不仅如此,这个习惯也会让大人的生活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
(3)不要打断孩子说话。不管他说话的时机有多不恰当,也不管他说的有多重复,多啰嗦。听他把话说完,然后用简短的几句话对他的发言进行总结,长期下来孩子自然会感受到说话言简意赅的好处。如果他说话的时机不当,或者说得不恰当,也等他说完了之后,再委婉温和地告诉他。
帮助孩子培养起一个温和的性格,有助于TA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并维持良好的婚姻、家庭,把握自己的幸福。而性格的养成基本上在6岁以前就完成了。让我们把握时机,用心、努力。💪💪💪
(你好!我是亲子教育、少儿图书编辑,我会定期跟大家分享亲子教育好书及育儿体验。如果赞同我的回答,请给个赞。欢迎关注我,随时交流亲子育儿话题!)
性格育儿
看到有些答案说需要父母自身先做到,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身为父母,我们也不能时时刻刻都保证脾气温和,所以,我就重点回答一下对于孩子引导方面的一些建议,这样自身改进和引导孩子双管齐下,效果肯定明显。
我自己本身也是个急脾气,不过现在改了很多,这中间我老公帮了不少忙,是他引导我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一起想办法去解决。
其实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做父母需要做的也是如此,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正确处理。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
孩子在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一般是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情绪的,所以在负面情绪累积的时候,就容易发脾气。如果孩子脾气温和,就意味着孩子具有处理好父母情绪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处理情绪,首先就要帮孩子正确认识和了解情绪。
帮助孩子识别伤心、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然后和他们一起找出正确应对的办法,是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
如何处理负面情绪——讨论和练习
孩子能够识别负面情绪,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引导他知道怎么正确处理。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负面情绪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如果生气的时候如果对其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就是不对的,需要正确处理。
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找到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找方法解决。
比如,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到生气的时候如果自己发火、尖叫、哭闹,会给别人带来多么糟糕的体验;同时让孩子也体验到如果清晰、明了表达自己很生气,需要拥抱或者能够说出为什么生气,这样带来的更好的结果,孩子就会变得更从容。
一般生气背后可能是害怕、沮丧、嫉妒或者被拒绝,只有找到产生这个父母情绪的原因才能正确的处理。
孩子学会先找原因,再恰当处理,就不会急吼吼地发火了。
教孩子学会倾听
很多时候,孩子很急躁,是因为不会“听”,他们根本没听别人在说什么,只想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听和倾听是完全不同的,要教会孩子用心听别人说什么,而不是一直把精力放在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说话上。
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倾听和说话在交流中同样重要,那么就会表现得更温和一些。
延迟满足
我们作为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他有什么需求都立马满足,但是这样的“高效率”其实就会助长孩子急躁的性格。
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就是说“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可能父母会觉得难,但是在生活中感觉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时刻,就是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有的人是一生之后实现梦想的时刻。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去体验这些时刻,让他们享受这样的延迟满足,那么就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减少急躁的心情。
比如,可以在日历上帮孩子记下来他开始行动的时间和最终取得成就的时间,让孩子看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
让孩子看到他们在达成目标的途中也在不断获得成就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满足的同时,保持对长远目标的兴趣。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让孩子不那么急躁。
总结
孩子缺乏对负面情绪的认知,更缺乏正确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
父母作为老师和引导者,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情绪,帮助孩子学会倾听,不要总是急于表达自己,掌握沟通的技巧,温和对人。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认识到温和与急躁的区别,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锻炼耐性,这样都可以帮助孩子。
改进自己,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摆脱,变得更加温和有礼,温润如玉!
我是森兰姐姐,持续学习和分享教育知识,育儿干货,希望能够帮到你!
森兰姐姐
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我持保留的意见。我的性格也有些急躁,所以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在不断的阅读中,我了解到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但是后天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急躁的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而产生的。从急躁的性格到培养成温和的性格,没有万金油的办法,但是可以让孩子温和的时间要多于急躁的时间。
1、孩子急躁,往往会有急躁的父母
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急躁的行为模式。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遇到事情就急躁或者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很急躁等等,这些家庭中的急躁行为模式都对孩子产生着负面的影响。父母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却反过来要求孩子不要急躁,这是很荒诞的事实。父母需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不急躁才是基础。
2、孩子遇到困难变急躁
孩子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无助感,这会让孩子变得很急躁,急于解决问题却找不到方法。这时候父母要站出来,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
第一步:和孩子讨论他的感受和需求。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从而接纳父母的感受。
第二步: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指责孩子。
第三步:一起想办法,找出困难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解决目前的困难。
这个过程是父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反复的运用才能收到效果,别指望立竿见影。当孩子能应对困难时,自然就不会着急了,并且父母的引导会让孩子熟知解决困难的套路,而不是着急或者发脾气。
3、阅读是人生的万金油
急功近利的社会,成人养成阅读习惯的人都不多,当然更不会影响到孩子了。但是阅读可以让人心静,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可以让孩子知道急躁的坏处。现在有很多情绪管理的绘本,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关键在于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当孩子的视野和思维不断提升时,急躁会越来越少。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过五年甚至十年,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坚持。当阅读的效果出来的时候,父母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4、艺术的熏陶
音乐、绘画、乐器、习字等方面的培养,在悄然无声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情。当孩子能坐下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时,内心的平静就开始显现出来。在长期的作用下,孩子做事情的专注力越来越高,削弱了孩子急于求成的想法和急躁行事的行为模式。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每天都在坚持半小时的冥想,如果孩子能接受,可以锻炼孩子的定力,削弱急躁的性情。
阅读的一生
《榜样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问如何培养孩子某某方面的特质,或者能力?我想,最重要的条件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想要孩子学习到什么,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环境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
比如,想要孩子养成温和的性格,怎么做?
首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处处体现一个温和的力量。我们如果是一个急性子的父母,那就需要先改变自己,在生活中处处留意,不急躁说话,不急躁做事,那么孩子,自然会看到父母的样子,她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温和待人,温和做事,这是她最近的一个榜样。
其次,运用外物的力量。
这个“外物”,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某项技能。
如果孩子性格比较急躁,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关于性格培养的故事书,可以给孩子示范,有好的经典书籍,可以教孩子明理,学会凡事多思考,不冲动,不激进。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进行某项技能的学习,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可以磨练孩子的心性,让孩子沉稳,冷静,有耐心,比如学习书法、弹琴。
最后,同伴的影响力。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同伴的影响力。
在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可以这么去考量,给孩子找一些比较温和的同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孩子也会从同伴身上,受到性格的影响。比如我的女儿,她是一个比较有耐心,不急躁的孩子,她有一个邻居哥哥,性格特别急躁,一不小心就会急的大吼大叫,和女儿相处时间久了,我们发现,他有变化了,和女儿一起玩耍,他说话有礼貌了,不吼叫了,也不急躁了,还知道给女儿分享好吃的,知道照顾她。我认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