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心悸、乏力的根兒,是肝失疏洩、肝膽氣虛了

現在很多人都會有心悸乏力現象,就是沒有在運動或受刺激的情況下心中悸動不安,甚至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平時渾身沒有力氣,做什麼事都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在很多人眼裡,這就是所謂的“亞健康”,覺得不是什麼大事,也就不太在意。

如果只是短時間身體勞累或情緒激動才會有這樣的症狀的話,是無需在意的。

但是如果長時間有這樣的症狀,就提示自己心臟的狀況比較差了,不注意及時治療發展下去,導致像心肌梗塞、冠性病之類比較嚴重的心臟病變,所以大家如果長時間都有心悸乏力的症狀時一定要加以重視及時治療。

出現心悸乏力多是因為身體血脈運行的障礙和情志思維的異常,飲食不規律、過於勞累、七情太過都會導致本病的出現。

這個病症病變部位在心,但是病根不一定在心,還有可能是其他臟腑功能失調,像肝失疏洩、脾失運化,腎精虧損,肺氣虛弱都會導致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六神無主而出現心悸乏力的情況。其中以肝失疏洩、肝膽氣虛較為多見。

心悸、乏力的根兒,是肝失疏洩、肝膽氣虛了

曾有一個30多歲的女士由於心悸、乏力,心臟經常毫無徵兆突突的跳,有時心區肋間還有疼痛的感覺。西醫診斷為肋間神經痛,用了很多的藥也沒有治好。

剛開始來找我的時候她描述了症狀後也就不愛說話了。我看她舌底有青筋,脈也比較沉,判斷為氣滯血淤,覺得並不麻煩,就開了一些活血化瘀的藥。可是患者服藥7天后說感覺還是會時常不舒服,我就奇怪,因為按照我的思路,她喝3-5天症狀就應該明顯緩解。

這次我仔細看了看她,發現她黑眼圈很重,眼睛還紅紅的,又詳細詢問了她很多生活上的問題。

發現心悸乏力、胸前區不適只是她的一個表症,她的病根在於肝膽不舒,肝鬱氣滯。因為她和婆婆同住,而婆媳不和弄得現在家庭關係非常僵,和丈夫也快鬧到離婚的地步,整天心情壓抑的很。經常頭暈腦漲、心煩急躁,飯也吃不下。我勸導了她很久。

用藥上也決定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於是在上次藥方的基礎上加了柴胡、青皮、瓜蔞、白芍等疏肝理氣的藥,她吃了3劑以後,心悸乏力,胸區疼痛的情況就好多了。再來找我複診的時候精神狀態明顯改善了。後來聽說她和丈夫搬出去住,矛盾少多了,病根沒有了,恢復起來就更快了。

心的虛證之所以與肝有關,原因有兩點:

一個是因為在五行裡,肝屬木,心屬火,木頭是可以生火的,同樣在中醫裡就是肝是心的媽媽,有句話叫做“虛則治其母”,如果心表現出心悸乏力,胸慌氣短、六神五主這樣的症狀,可以通過保肝養肝,調理肝臟,讓肝木多一點,心火就燃燒的更加旺一點,心火的虛證就沒有了。

另一個原因是中醫裡肝主疏洩,藏血藏魂,與氣血運行、貯藏和調節血量、七情的疏洩都有關。肝功能正常,則七情疏洩有度,藏血有常,人的氣血就不會匱乏,七情安適也就不會出現心血瘀阻,心的氣血運行正常,自然就不會有心悸乏力的症狀。

心悸、乏力的根兒,是肝失疏洩、肝膽氣虛了


一般由於肝失疏洩,肝膽氣虛導致的心臟病變的特點除了心悸乏力外,很多會伴有心前區悶痛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側胸前區憋悶疼痛,同時兼見氣短、心煩、愛嘆氣。

這個時候不適症狀表現在心,而病變的根源在於肝,需要補肝養肝,在臨床上我多用硃砂安神丸和溫膽湯治療此類由於肝失疏洩、肝膽氣虛表現出的疾病,市面上也有相應的中成藥,有這樣症狀的人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酌情服用,但是如果服用一個星期還是沒有見效的話,就需要停服此藥並去找醫師治療。

在這裡多說一句有的人就不明白,為什麼有的時候病人來了,我除了詢問病情外,還喜歡和病人拉家常。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時候不多問問,就只能看得了“表”,看不到“裡”,很多情況下大夫不去問,病人也想不到自己的病會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有關。

像剛才介紹的這位女士一樣,如果找不到本質的原因,用藥上就難免偏頗。所以在此也提醒大家看病的時候,儘量和大夫把病症及可能的原因都要講清楚,以幫助大夫判斷治療,這樣不僅會節省大家的時間,也可以提高治療的針對性。

如果由於肝膽氣虛,肝失疏洩而出現心悸乏力、胸區一側憋悶、懶言少語、失眠多夢這一類的症狀,可以通過推腳背的方式來改善。在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有肝經的太沖穴和行間穴。

心悸、乏力的根兒,是肝失疏洩、肝膽氣虛了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多按一按,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精氣充斥肝經,有很好的增強肝經氣血運行、疏肝理氣的功效。

行間穴是肝經的榮穴,在五行屬火,從太沖穴,直接推到行間穴,就相當於把源源不斷的肝氣,供給到心裡去,自然能夠改善很多心的虛證。

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每天晚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30分鐘,然後從太沖向行間推揉,單方向重複,每側持續3分鐘。推的時候自己多使點勁,要能產生酸脹甚至脹疼的感覺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