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教師職稱是引發教育領域裡諸多矛盾的根源,對此你怎麼看?

百姓茶館話人生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每年同學校的相關領導,去慰問退休老教師。

老教師們談論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職工作的時候沒有 晉升職稱,也有不少退休老教師退休回家,還是二級職稱。因為按照多年以前退休金計算方法,退休的收入或多或少跟職稱等級有關,而且退休以後國家在調整養老金的時候,或者生活補助時,都以職稱劃分相應的等次,讓很多老教師為此表示不滿。

因為在職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晉升職稱,反而退休以後職稱成了退休老教師們,不願說起的心痛。 在全國很多地方,近兩年已經陸續下發,職稱改革的文件,對於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在職稱晉升方面放寬條件,取消了指標限制。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直接去晉升職稱。

所以對於與我共事的退休老教師們,每當碰到他們說到,自己職稱低,退休金沒有別人高的時候,我更多的是,勸老教師們養好身體,多活幾年,多領幾年退休金也許比什麼都強,仔細算算,可能拿到了特級教師的待遇。

有人認為職稱,是引發教師內部矛盾的諸多因素之一,所以應該取消職稱,我不贊成取消教師職稱

我之所以不贊成取消教師職稱,根本原因是職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教師的業務能力,雖然跟教師的業務水平不能完全劃等號。我比較贊成的是,降低職稱在教師工資薪酬體制中的比重。 改革現有的職稱評審體制,實行破格晉升與按教齡自然晉升,相結合的方式。

給有能力或者有意願紮根教育事業的同行們,提供更為有利的平臺。 按照現在的薪酬體教師工資體制,教齡越長,職稱越高,老師的收入就越高。這樣的政策往往對於,中青年教師在工作積極性上,有一定的挫傷。

在不少學校,高職稱,高教齡的老教師可能教學任務不是很多,反而中青年教師職稱不高,教齡不算很長,往往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力軍。 但是他們的收入,同老教師們比有相當大的距離,有時候難免讓中青年教師心生不滿。

但是很多人可能會講,人都有老的時候,不能讓老教師在一線擔任主要的教學任務。所以我覺得應該降低職稱,在教師薪酬體制中的比例,緩解中青年教師與老教師收入之間的矛盾,吸引更多的優秀師範生長期從教。

結束語:所以對於職稱,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有機會,努力積累各方面的資源,積極去晉升。沒有機會,一切順其自然,不要讓職稱影響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不能因為沒有晉升高一級職稱,而自暴自棄。職稱只是自己教師生涯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我們要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對待職稱晉升,沒有必要讓職稱,左右了我們。


匯智坊


評職稱引發教育領域裡諸多矛盾的根源,答案是肯定的。

矛盾一:同事之間的矛盾。

評職稱就是競爭,不管是正大光明的競爭,還是使手段的競爭,結果必須是有人上有人下。為了自己能被評上,就必須抓住對方的“漏洞”。曾經的好同事或好朋友,因為評職稱而關係急轉直下。

矛盾二:上下級之間的矛盾。

憑什麼他(她)能評上,我就評不上,只要結果一公佈,肯定有個別教師不服氣的,認為不公平的,肯定是要找領導理論的,要麼給個滿意答覆,要麼就鬧個“魚死網破”。

矛盾三:參評比例的矛盾。

對於教師來說,參評高級職稱,簡直就比上西天取真經還難,一個單位人少還罷,如果年齡大的佔多數,那麼,評高級就是水中望月,粥少僧多,讓教師們對於職稱的評定是即愛又恨。

矛盾四:工作量之間的矛盾

同樣評職稱,評上的教師幹這些活,沒評上的教師同樣幹這些活,如果單純地從按勞取酬上來算,評上高級的就應該乾的最多,實際上卻是沒評上的教師大多比評上的乾的多。試想,心理能平衡嗎?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碼字很辛苦,感謝您的點贊,關注和評論(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確實是這樣 職稱工資是毒瘤 已經嚴重阻止了年輕人前進的步伐 因為現在 工資跟職稱掛鉤 有很多年輕人在工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是 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 根本沒有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理念 年輕人的職稱不高 而且 現在我們這裡又停聘 這樣的現實 大大挫傷了年輕人的積極性 我個人希望 把這個毒瘤徹底拔除 還教育一片豔陽天 我 一個全日制本科畢業生 從教工作20年 現在打卡工資3900 每天上四節課 現在竟然還在掙著中教二級錢 請問 公平何在 就這個工資水平 能養家餬口嗎 ……


詩若0


職稱之惡惡在教唆老師“作惡”!

中小學老師辛苦,天下之人有目共睹。他們起得早,睡得遲,為了一點微薄的工資有時甚至傷及尊嚴。職稱像刀子一樣,時時在老師的鼻樑上晃悠,讓老師顏面丟失。

申報高級職稱總是少數人的事情,而大多數的教師為了成為順利晉升高級職稱的少數人,於是不得不動了“邪念”,走了“歪道”。

第一,討好巴結領導,惡化了同事關係。

職稱評定首在名額。名額髮放就顯示了校長的權利。如果校長一身正氣,學校還能風清氣正,相安無事,按績排隊。就怕校長也是蠅營狗苟之人,用權力換取利益,把單位搞得烏煙瘴氣,惡化了同事關係。

前幾天網曝一條新聞,一所學校脫離教學崗位的後勤主任、負責校車的司機評上了高級職稱,而一線教師卻沒有資格參評,這讓一線教師情何以堪!

第二,職稱論文作為必備條件,慫恿教師弄虛作假。

論文作為教師申報高級職稱的必備條件。可是說實在的,教師寫的那個能叫“論文”呢?就以我的高級職稱論文而論,那種口水化的寫作,東拼西湊的寫作技巧,看了都覺臉紅,更遑論價值了!

其實大家對於中小學教師論文都心知肚明,它養活了一些教育機構,養活了一些報刊雜誌社。雜誌社靠賣教師出版書號、收取版面費,就能夠運營得很好。

這種支付版面費發表的論文又有多少含金量,卻被堂而皇之的收入“知網”,明明假得不能再假了,卻成為成為職稱評比支撐,這怎能讓人心服!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師工作的中心應當是教學工作,精力應當用在研究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效率,轉化學生方面。而現在職稱評定的條條框框沒有把教師引向正確的方向上,卻把教師引入了一條“歪路”。所以說,職稱就是教育行業的“萬惡之源”。

職稱討論註定是一個沒有結果的討論,但你不能因此而說這是一個沒有價值的討論。把我們微弱的力量凝聚成浩浩之颶風,吹到職稱制度制定者那裡,糾偏矯正,讓職稱真正成為中小學教師的福音,而不是怨恨。


青衫李探花


教育改革,先去掉職稱再說。職稱評定是擾亂教師隊伍思想的根源,是教育的一顆毒瘤。教師應按工岺計工資,這是基本工資。然後按年終評定發獎金,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退休就沒有年終獎了。現在太不公平了。一級差一千多。現在退休的教師同一年進校任教,有的高級,有的中級,大部分都在二級。高級七千多,中級六千多,二級四千多不足五千,差別太大了。都在一起任教差別真那麼大麼。當時,學歷,教課,成績,都差不多,因各種原因有的評上高級,有的評上中級,有的幹一輩子還是二級,退休比人家少二千多,你說合理嗎?他們還桭振有詞的說,你那是不中用。讓那些評上的自己說,比別人好到那裡?現在正在教學的老師整天為評級絞盡腦汁,思想壓力都在評級上,怎能不影響教學。中國教育如不去掉職稱很難走出困境。真不願去掉職稱,縮小工資差也可以。一級差個二三百就行。也不至於讓老師們為評職稱這麼頭痛。同樣在一個學校,一樣學歷,一樣教學,一樣工作量,成績都差不離,有的評上高級,有的評上中級,有的幹一輩子也是中二,退休工資差一月二千,一年兩萬多,這合理嗎?忙忙碌碌一輩子,誰不為生活?誰不為一家老少。職稱是教師的心頭病,這個問題不解決,教育就走不出困境。領導大都是高職稱,很難改變這一現象。中國教育應寄希望於真正的教育家和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老明143974593


職稱可以說是教育領域的“潘多拉魔盒”,評了職稱猶如打開了魔盒,各種災難不期而至!

1.轉變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觀念。以前老師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工作沒人抱怨說辛苦;以校為家,以學生為子女,老百姓服氣!職稱風一刮,老師開始顧慮面子,追求虛榮,甚至為申報高級職稱而走後門拉關係,本來是好好的傳道授業解惑人,活生生地蛻變成心生“邪念”的投機分子。



2.敗壞了校風。有的學校領導經此風一刮,復甦了私念,評職稱成為他們斂財的時機,對優秀老師故意設置障礙,對“大方 ”的平庸之輩拋出誘餌,以前清高的書呆子們心有靈犀,都爭先恐後地討好、巴結領導,長此以往,嚴重敗壞了校風。


3.惡化了同事關係。能力相當、學歷相當、績效相當、教齡相當的教師,以前忙於本職工作的同時,見面點頭、微笑致意、問聲好是常規,起碼體現了與人為善的情懷;自職稱評定,被區分等級後迎面而過都熟視無睹,稍無聲息地惡化了同事關係。

4.隔離了幹部群眾關係。怪現象層出不窮,以前認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校長顯了原形,原來是蠅營狗苟之輩,拋棄大半生的好名聲人,用權力換取利益;與自己走的較近的張三李四受親睞,負責飯堂、負責校企合作、負責招生的“領導”,多年與教學無干系,反而“職”上有名,辛辛苦苦奮鬥在一線上的班主任教師卻寂寂無聞,嚴重隔離幹群關係。



5.教會了教師弄虛作假。高級職稱申報資料含教學論文, 但教學論文請人捉刀的比比皆是,甚至個別學校領導還明目張膽地介紹什麼雜誌社,寫作、出版一篇論文一條龍服務下來收多少錢,教會了教師弄虛作假!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教師職稱是激勵教師不斷奮發向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追求目標。教育領域的諸多矛盾,有一小部分是由於職稱所引發的,其他的矛盾是教育體制改革中必然存在的問題,這些矛盾會促使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不斷完善。

教師職稱所引發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較大,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之間的差距每年相差上萬元,如果和初級職稱相比,這個差距更大。我們要正確看待這一現象,高級職稱老師也是從中級職稱這樣過來的,經歷過酸甜苦辣,至少評職稱前五年的年度考核總分排在前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在評職稱的過程中,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他們的努力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在待遇上應該比其他老師高。

二是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後,沒有以前敬業了,有的老師甚至離開了教育教學第一線,這是引起教育內部的主要矛盾。不是老師見不得別人好,而是有的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後思想頹廢,不求上進,反正自己沒有其他追求了,混到退休就可以了。有這種想法的老師不在少數,在工作中拈輕怕重,做什麼事情都與錢掛鉤,導致學校工作很難開展。



由於中級職稱老師看到了評高級職稱的曙光,學校也充分掌握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在安排工作時,他們的工作量都很大,美其名曰幫助你儘快評上高級職稱,實際上是在減輕高級職稱老師的課時,長此以往,這樣的格局就會慢慢形成。這部分老師,苦於自己要評職稱,又不好得罪領導和同事,有情緒時,都在背地裡發發牢騷。

教師職稱是一柄雙刃劍,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師職稱制度,讓教師職稱真正發揮激勵機制作用,不要讓某些老師鑽了制度的空子,引發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Lance課堂


作為一名教師,假如有人問我,“教育生涯裡最痛苦的事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就兩個字“職稱!”教師職稱,是教育的“毒瘤”,更是引發教育諸多矛盾的根源所在。

教師發展的“攔路虎”

2018年10月8日,河南內鄉縣內鄉五小的優秀教師張景娟辭職了。教書19年,仍然是二級職稱,工資只有2600元。張老師職稱晉升茫茫無望,遙遙無期,含恨離開了自己當初所選擇的教師職業。

教師職稱是教師永遠的“痛”,是教師發展的“攔路虎”。1986年開始實施的職稱制度,其初衷就是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時至今日。33年過去了,職稱評定暴露的諸多問題,成為制約教師發展的瓶頸。指標名額少,教師內部“龍爭虎鬥”,矛盾重重。

我們學校2名教師平時無話不談,是大家公認的好“姐妹”,就因為同年評職稱,僅僅2個名額,而轉眼成為“路人”。評定不公平,職稱方案學校自行確定,評定標準不一,評定過程中夾雜過多的人為因素,導致“貓膩”不斷,自然詬病連連。職稱終身制,評上高級職稱,一切大事完畢,導致教師積極性喪失,甚至職稱成了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標。


學校發展的“拖油瓶”

2018年3月7日,9時15分,某地某區一小學校長辦公室內突然傳出慘叫聲。時過不久,渾身是血、已有些神志不清的女校長在眾人的攙扶下被送往醫院。 除了女校長,還有3名老師受傷。執刀行兇的是本校教體育的陳姓老師,他對學校的職稱評定不滿。

現如今,教師職稱完全背離了初衷,不但不能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性,促進學校發展,反而成為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每年“職稱季”,學校一度雞犬不寧,雞飛狗跳,職稱嚴儼成為學校發展的“拖油瓶”。

為了職稱,教師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由於職稱的存在,各種各樣的“貓膩”充斥校園。掌握“權力”者賓客盈門,晉升職稱者低眉折腰,旁觀者搖旗吶喊……學校不在是一片淨土,校園因職稱不在沉寂。這樣下去,學校談何穩定,又如何去發展?


教育發展的“絆腳石”

有教師曾發出慨嘆:“職級不同一個月就少了1000元一年就少了12000元,如果10年20年呢?這是一個什麼數目,難道職稱低的教師對教育就沒有一點貢獻嗎?我的天啊!這差距也太大了吧!退休還是領初級職稱……真是後悔不錯了行。”

談起教師職稱,廣大一線教師真是苦水倒不盡,痛苦訴不完啊!職稱制度實施至今,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絆腳石”。教育涉及千家萬戶,自然而然倍受人們的關注和矚目。

如今,教育發展進程中確實暴露諸多問題,尤其是教師待遇偏低,更是成為教師職業倦怠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職稱”,職稱與工資緊密掛鉤導致教師收入差距拉大,制約教師自身成長和發展,更是嚴重阻礙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俺油菜


感謝這次機會,作為在教學一線默默耕耘幾十年的中年教師群體,對此百味雜陳。可以說教育政策特別是教師管理政策的制定嚴重偏離了實際,大家都說教師變得很勢利,教育也向錢看了,其實究其因是政策導致。在編教師若要提高收入,唯有提高職稱,主管部門也是靠提高收入來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但大部分教師都有一技之長,即然是要提高收入,教師肯定不傻。都是為錢,何不多找點?因此課外培訓,課外輔導,一對一補課等多種增收途徑應運而生。因此從職稱的制度設計上嚴重弱化了教育的神聖感,讓教師職業有趨利性,跟資本的趨利性一樣。也難怪教育產業化!

教育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值多少錢一樣。教師的工作也沒法量化,不像工廠,農田裡的產量可以精算。所以把教師工作量化,本身就有問題。

職稱就是把教師工作量化打分,再確定給多少報酬,因此很多低職稱的老師水平並不比高職稱的老師水平低這就不奇怪了!

即然大家水平差不多,工作量差不多,大多高職稱的教師工作量還少點,為何工資差別這麼大?老師不是傻子!都是讀過N多年書的。都是為幾個錢,用專業技能多找點不好嗎?高職稱比低職稱一年多幾萬,低職稱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賺他幾萬,教育行業越來越勢利,成為必然!

當然也有很多老師離開教育行業,既然都是為錢,許多老師向更賺錢的行業或地區流動。許多傻子說老師走了多的是人當老師,疏不知教師流動頻繁傷害的還是學生,哪個家長願意自已的孩子每年換個班主任?讓你孩子每年換個媽試試!尤其是低齡學生影響更大!這是教育規律!而能離職的大多都是有能力的年輕教師!

國外有很多很好的經驗與教訓,而我們的主管部門非要摸著石頭過河,而且不瞭解基層,沒做深入調查,連石頭都不摸!

職稱制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硬是要執行下去,恐怕不僅影響教育行業,而且會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關於職稱的爭論可以休已。也沒必要再三探究,一滴雨從天上掉下來,重力加速度,能不能打死人,淋過雨的都知道,沒必要用深奧的公式計算吧?小編,您說呢?


中國繞繞


提起教師職稱這個敏感的話題,悟姐心裡也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原本純淨如水的校園樂土,就因為這條條框框束縛的硬性指標,再加上某些不可抗拒的人為因素,鬧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個個跟吃了火藥似的,憤憤不平、滿腹牢騷吶!

不平則鳴,這是勞無所獲而產生的正常心理反應。身處同樣的工作環境,甚至比別人付出的更多,也許就因為創新課題不達標,又或者人脈網沒經營好,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晉升的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羨慕嫉妒恨之情則油然而生啦!看領導不順眼,對同事諸多埋怨,就連正常的課堂教學,也總被個人低沉的情緒所幹擾,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自處嘍!

但是悟姐想說的是,既然你的怨天尤人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依舊如山般巍然不動,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唯有更加努力而已!為什麼你競爭不過別人,除了某些齷齪的人為原因,自身又果真出類拔萃?倘若你足夠優秀,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堂而皇之取代?就好比我現在寫悟空問答,是否優質真的不是你自己說了算,它總會有標準來衡量!那麼你該怎麼辦?唯有向標準更加靠近而已!


無論什麼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職稱評上與否?都應該兢兢業業地持續付出,我們要對孩子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心負責!倘若一直痛苦糾結、死鑽牛角尖,那麼你會錯過人生旅途中更多美麗的風景!心態決定一切,走出功名利祿的泥潭,你會陽光許多、快樂不斷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