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庸觀區塊|134 加密投資系列之四:拿住

殫精竭慮選幣、買幣,卻沒能拿住,就與財富無緣了。

在加密貨幣世界,“拿住幣”是大佬、大咖和大V們老生常談的要事。

作為小白,如何拿住幣呢?

我結合自己2019年的操作,分享下自己買平臺幣的經驗教訓。

2019年年初,幣圈處於熊市的悲觀之中,諸多幣便宜得一塌糊塗,平臺幣也不例外。

那時,ETH七百多元(人民幣,後同),BNB也就三四十元,火腿HT五六元錢。

我用0.6個ETH在錢包中兌換了10個BNB,時價四百多元,然後在BNB漲到一百三十多元的時候賣了,喜滋滋地淨賺約1000元,完美錯過BNB漲到三百元左右。

我買過好幾百個火腿HT,一百個火腿也就六七百元,然後就在各種操作中消耗、兌換掉了,完美錯過HT上漲到二十多元的三四倍紅利。

我為什麼會輕易錯過手中的優質資產——頭部交易所的平臺幣呢?

覆盤思考後,我覺得主要是自己認知不到位,沒能看清交易所平臺幣的價值和當時區塊鏈世界的基本情況。

庸觀區塊|134 加密投資系列之四:拿住

處於熊市的區塊鏈世界,加密貨幣市場沒有新增量,古典互聯網玩得溜溜轉的電商、社交、共享經濟等等都因公鏈TPS性能不足、價值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到位而擱淺,人氣冷淡,唯有沉澱資金的交易樞紐可以通過區塊鏈創新性的玩法IEO,掀起項目方通證上所融資的熱情,溫暖幣圈。

主要的水都朝著交易所去,交易所的平臺幣自然會被滋養得十分漂亮了。

當時,我若有這樣的認知,也許在BNB/HT上面就可以賺到不菲的利潤了。2019,據觀察,不少資深玩家,通過頭部交易所IEO、平臺幣,還是賺了不少的。

另外,但是沒有選幣的概念、基本標準,也是一個大問題。2017年ICO融資的瘋狂,加上2015、2016的一些老牌項目,2018年公鏈扎堆,2019年時,整個加密貨幣世界已經有了幾千種通證/代幣,沒有學習、觀察和實踐,是不可能建立起選幣概念與標準的。

沒有半年或一年以上時間去認真學習瞭解加密貨幣世界的人,乍一進來,與當年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沒啥區別,眼花繚亂,心神動盪,六神無主。

所以,真想靠自己拿住幣,提高認知,把功夫用在選幣上,是個大前提。沒有這個前提,莫名其妙拿住,也會莫名其妙丟掉的。

這是我目前認知範疇內相對靠譜的一種“拿住”策略了。

不過,這個策略想要落實,得下日常苦功夫,才可能有成,不是一晚上沒睡覺看了兩本書或聽高人簡單講了講,就可以做到的。

普羅大眾,急於簡單賺錢,也許並不適用。

畢竟,區塊鏈涉及知識領域比較龐雜,沒點基礎,沒點啃書本的頑強精神,基本原理和邏輯估計都搞不清楚,更談不上對“去中心”技術、制度“理解後的信任”了。

那麼,就簡單點,不要萬花叢中過了,有點溺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的“節制”精神,從加密貨幣市值排名前十中選、買與重倉吧!

儘管這也有風險,但比之其他的策略、幣種更容易理解、風險也足夠低了。

當然,如果覺得還是難以理解,那就不用理解那麼多、瞭解那麼多幣了,就用閒錢買第一名BTC吧。

為了能拿住BTC,這個閒錢最好是三五年內即便歸零了也無所謂的錢。拿錢買了比特幣,要麼放在頭部交易所(包括去中心交易所),要麼放自己去中心錢包裡(兩枚以上建議安裝冷錢包),然後該幹啥幹啥,抽空看看行情就可以了,連參與討論的必要都沒有。

最後提醒一點,如果家裡人很反對買加密貨幣,也不要糾結或者吵架,影響家庭和諧,自己慢慢攢錢買,堅決不告訴他們,就可以了。這樣,反而可以減少諸多來自內部的干擾。家人,由於有情感,普通的一句話,有時候也會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不可小覷。

2020了,減半行情在震盪上行中有啟動跡象了,老鐵的幣可要拿好,別錯過大利潤。

好吧,今天就聊這麼多,希望有用,明天我們接著聊“賣幣”,把這個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獲利的系列小文章繼續下去,一起進步,一起快樂、發財!


(完結)


免責聲明: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