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招聘來了一個員工,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說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你怎麼看?

surkey


新招聘來了一個員工,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說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你怎麼看?

這樣的情況,看似荒謬不可能,但在現實中還真實存在。

這些獨來獨往的員工孤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是缺席年會、旅遊等各種集體活動,完全沒有將個體融入集體,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在個人看來,這種情形無法一概而論,存在著多種可能。

一.生來孤僻的性情秉性所致

題中的這種情況,可能是該員工生來孤僻的性情秉性所致。

芸芸眾生,每個個體確實就是個體,有著自己的性情秉性;

身在職場,更像是窺見了世界的縮影,每個個體都演繹得淋漓盡致。

新招聘到企業的員工,本應儘快熟悉新環境,瞭解公司文化,更好地融入新集體。

可能這位員工的性情本就孤僻,不願與老員工交流溝通,因此有了“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的言論。生性如何都不是一個人所能決定的,後天的改變才更為重要,他只不過是還沒能適應職場模式。

如果這位員工是一個剛出學校、初入職場的新人,他可能還留有學生時代的印記,處於“從學生到職場人士”的過渡階段,融入新集體、新環境還需要時間與精力。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每個人都曾有青澀懵懂的一段過往,更能理解這其中艱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過來人,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地與他展開溝通,儘早地吧他帶領入職場人士工作生活的正軌。如此環境正是你建立人脈的好時機,在他最為孤立無援時,你所釋放的哪怕一點點善意,都會被他真真切切地感知與捕捉到。這位員工有很大的概率會把你視為可信可靠的忠實夥伴,並在職場餘生裡為你創造更大的價值。

二.職場孤獨症”患者

題中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這名員工是“職場孤獨症”患者。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西格·G·巴薩德認為,“孤獨”是一種與他人隔離或疏遠的感覺,產生於人類對於歸屬感的需求。

職場孤獨症是指職場中來自於員工自身或者身邊同事的孤獨感,它會帶來多種負面情緒,增加焦慮感,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在現實職場中,罹患“職場孤獨症”的職場人士數量其實不少,他們的症狀或許並不明顯,其實多少存在有一種難以言明的孤獨感。

這種孤獨症不僅僅是存在於個體,而且是會傳染蔓延的,輕則在團隊中出現冷漠疲乏的工作狀態,重則在企業中形成不信任、懷疑和恐懼的氣氛。

“職場孤獨症”患者們會主動排除各種溝通交流的機會,不去需要處理人際關係的場合,只是沉浸在那種孤獨感中,“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正是他們的心聲。

然而,緩解與治療這種“職場孤獨症”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想方設法讓他們多參加這類看似“不務正業”的集體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多對他們進行邀請,幫助他們走出給自己所設之限,融入團隊集體。

三.說著“不需要”,其實是“不能”

題中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這名員工嘴上說著“不需要”融入集體,其實是“不能”融入集體。這看似是簡單得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原因,但這位員工可能不過是缺乏參加各項集體活動的物質條件。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位員工或許並沒有上面分析得那麼複雜,只是單純的“窮”。

新招聘的員工,對於企業的各方面都並不熟悉,自然也想要借這類集體活動增進與領導、同事的關係,奈何經濟條件制約,最終只能有心無力地說出“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

所謂的那些離群個體,他們貌似高冷背後的辛酸,試想又有幾人真正能懂。

梁實秋先生曾說過:“只有神仙與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

即便是在職場環境裡,無論是“高處不勝寒”的領導階層還是普普通通的基層員工,職場中的他們內心其實都是孤獨的,他們也渴望在團隊、企業中收穫哪怕一絲絲的溫暖。

職場裡不存在真正“沒有感情”的員工,有的是自願扮演成冷冰冰的模樣、把孤獨冷漠作為擋箭牌的個體,遺憾的是他們卻無法參加融入集體的各項活動。

此時作為局外人,邀約他們參加活動便大可不必了,我們能做的無非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用細節和誠意來幫助他們融入集體。

以上是老夏對於問題的理解,根據題中存在的可能出發進行分析,給出個人觀點,希望能夠為你提供參考,歲月靜好,願你幸福!!!

歡迎【關注】老夏分析師,分享職場規劃、運營技巧、思維邏輯,團隊管理的實戰類知識.

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