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眾志成城,共抗疫情——蘭大二院發熱門診紀實

24小時把關,不放過每一例可疑患者。在這裡,我們忍受著厚重的防護服,為了節省物資,我們堅持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我們從白衣天使變成白衣戰士,目的只有一個:儘快打贏這場戰“疫”。

我有幸加入到這場戰“疫”中,併成為發熱門診的一員,守護著蘭大二院的第一道防線,在這裡遇到了最可愛的人們,並與之共事,發揮每個人的光和熱。

我們一線班由4名醫生和8名護士組成,24小時兩班倒,白班10小時,夜班14小時,每班由1名醫生和2名護士組成。我們這批的醫生和護士都是女性,但是巾幗不讓鬚眉,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工作之餘也收穫了友誼。

陳慧玲,血液科主治醫師,幹練而有擔當。初次認識她是在本科實習時,那時作為研究生的她已經是已經是科裡的骨幹。她總是分分鐘做完一個骨穿,卻很有耐心的教我,讓我不要著急,慢慢來,她寧願自己遲下班,也把每一個可能的機會讓給我。在她的指導下,我一週內完成了12例骨穿,也圓滿完成了所在科室的本科實習任務,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多了一份摯愛。在發熱門診的值班過程中,她依然幹練,做事有條不紊,將每個患者的姓名及登記號寫在病歷本的封面上,便於人多時查找。把每個患者的檢查結果清晰寫在病歷上,便於接診的人查閱。她憑著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每個患者的診治胸有成竹。所以,她是請示二線次數最少的一線醫生,是最具有安全感的醫生。

馬旗,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沉穩、細心、責任心強。她是我們4人中來院時間最早的,然而她卻謙虛謹慎,悉心求教,從穿脫防護服到診治流程,她總是提前攻略,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平時她像一位大姐姐一樣關心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上完兩次門診後,她由於身體不適,被迫停止了後面的門診。她覺得很難過,難過的不是自己生病了,而是讓下一輪的醫師替她上班了,她說自己要儘快好起來,把替班醫生的班及時補上。

邵麗麗,小兒呼吸科主治醫師,內斂而堅強。她是我們之中個頭最高的一個,穿上防護服,我們很難辨別彼此。然而對於她,我們僅從個頭就可以分辨出來,常規的防護服及手套對她來說總是有點小,每次接班就看到她的一隻眼睛的上下眼瞼被鏡片上塗的防霧液粘在一起,她睜著一隻眼睛,閉著一隻眼睛堅持十幾個小時卻毫無怨言。她父親也是醫生,在另一所醫院同樣堅守在發熱門診的最前線。

李巧雲,耳鼻喉科護師,樂於助人是她的標籤。接班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來到醫院,把所有人的護目鏡用防霧液塗好,我進去的時候她會要求我把眼睛摘下來幫我塗。第一次上班,她甚至教我如何穿紙尿褲。她的日常工作是引導患者就診,登記患者信息,執行醫囑,打印條碼,聯繫相關部門收取標本。在我忙的時候,她會將所有的病歷按順序排好,幫我填寫病歷表頭,時刻盯著患者的化驗結果,結果回報後第一時間通知我處理;需要請示二線的,拍下患者的檢查及檢驗結果,便於上傳;緊急情況,第一時間撥通相關部分的電話。

馬麗芳,麻醉科主管護師,快、穩、準在她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穿好防護服,第一個進入診區,她從事著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最頻繁、最危險的職業。她的工作是幫患者掛號、繳費、抽血、取鼻試子,每2小時對診區消毒一次,並封裝醫療垃圾。每天就診的患者有幾十個,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的她,依然行動敏捷,所有的患者均是“一針見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操作,絕不會有兩個以上患者在診區逗留,從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我是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田婷。從讀書到工作,我一直沒有離開過蘭州大學和蘭大二院,所以對二院和蘭大有很深的感情,感謝母校的培育之恩,在危難之時,我義不容辭堅守在第一道防線中。起初怕家人擔心,沒有告訴他們,當他們得知後,沒想到家人極力支持我的工作,父親說“首先把工作幹好,其次把自己保護好”,年過八旬的奶奶說“國家很好,醫院對你們很好,一定要懂得感恩”。為了減輕專家們的負擔,我將最新診療方案的診斷標準銘記在心,對每位患者進行逐條分析之後再請示專家。

其他的6位一線同事分別是:口腔科護師李秀榮、眼科護師李揚、眼科護師錢輝霞、眼科護師趙雅瓊、小兒腎病科護師龐麗娟、小兒腎病科輪轉護士劉瑞娟,她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恪守職責。

在這裡,還有我們24小時堅守陣地的二線專家們,他們分別是:呼吸科萬毅新主任醫師、石軍年主任醫、李俠主任醫師、王虹主任醫師、昝香怡主任醫師、陶紅豔副主任醫師、黃暉蓉副主任醫師;重症醫學科李培傑主任醫師、馬莉主任醫師、曹雯主任醫師、張虹主任醫師;影像科周俊林主任醫師、趙建洪主任醫師;兒科徐丁主任醫師、倪倩主任醫師。他們24小時在堅守,好多正高級的專家都是我們的父母輩,無論何時,當我們把患者的信息發過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回覆我們。

還有醫務處的老師們不分晝夜,指導著全院的醫療工作。公共衛生科的老師們工作在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第一線,無論何時做核酸檢測,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接收標本,第一時間給我們發送報告。院感科的老師教我們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在脫防護服時進行現場指導,最大限度地守護著醫護人員的健康。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忍受著單次值班時間最長的煎熬,每個人各有分工,卻又齊心協力。在這裡,我們也聆聽著患者及家屬最暖心的評價“你們辛苦了”、“你們多不容易呀”、“你們也要注意休息”。作為一線醫護人員的我們,來自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專業,加上換衣服,交接班時間,我們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身穿防護服可以達到16個小時。脫掉防護服,臉上是被口罩壓過的傷痕,耳朵被口罩的繫帶勒出血,雙手彷彿在鹽水缸裡浸泡過一樣,頭皮瘋狂的發癢。但是我們相互激勵,相互銘記著感動,砥礪前行。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在這場戰“疫”中,我們願意將這份責任與愛傳遞下去,秉承著二院人“厚德精醫、博學篤行”的院志,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破樓蘭終不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