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甫被稱為詩聖,是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美的詩句,他的詩詞憂國憂民,感人至深,讀後令人蕩氣迴腸。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一直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甫


但他一生卻一直窮困潦倒,在唐代如此崇尚文學的社會里,無論初唐、盛唐、晚唐詩人地位都是很高的,基本都能混個一官半職,起碼也是衣食無憂。比如李白、白居易等,不說富貴顯達,但起碼都活得瀟灑。你啥時候聽說過李白為錢發愁?但為什麼杜甫一生卻過得如此淒涼呢?


杜甫就是個歷史上典型的苦命人,一生顛沛流離,很少太平過。安史之亂時,他四處逃難。後來,肅宗即位。他前去投靠。得一小官。隨即被貶。最後避世入川,晚年還不得不離開,客死他鄉,晚景淒涼。


有人說,那安史動亂的原因,這個不否認,大時代下的小民只能隨波逐流,但有唐一代,詩人中為何杜甫際遇最慘?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我們也許都還記得那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幾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短短几句,一個老弱的孤寡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一般來說,文人最難生存的時期一般都是一個朝代的晚期,那個時候時局動亂,正是改朝換代的時期。而杜甫還處於盛唐時期,即便安史之亂,也就只有八年,八年時間說是不短,但在人生路上絕對也不算長,隨後時局也就穩定下來。就連晚唐劇烈動盪時期的杜牧、李商隱都沒這麼淒涼過。


我們還是來看看杜甫吧,也許能從他性格中找到原因。當年被貶後,他棄官逃難。文人的生存能力又低,一路上只能採橡子一類東西作食物。他的幾個兒女相繼餓死。據說小兒子就是在他懷裡餓死的,才有了那句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的千古名句。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甫逃難到四川后,當時杜甫家在四川有位世交,其子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杜甫於是前去投靠他。當時的劍南節度使,可以說是四川的土皇帝,嚴武雖然性子暴躁,但還是很重情義,也仰慕杜甫的才學,對杜甫相待甚厚。


杜甫後來在成都過了幾年穩定的生活。就是今天的杜甫草堂,在這裡,他寫下了許多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詩篇。


但杜甫狂傲的文人天性卻最終還是害了自己。


嚴武因為仰慕杜甫,經常去杜甫家拜訪。杜甫則想見就見,不想見就不見。有時見面,穿戴也極為隨便,當時那可是對人極不禮貌的舉動。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甫與嚴武


更糟的是,有史記載:"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這就是杜甫性格上的缺陷了,心眼小,還又偏偏很狂傲。喝醉了酒後,登上嚴武的床。這已經是極其粗魯的舉止了。


更過分的是,他還瞪著嚴武,說:"嚴挺之怎麼生了這樣一個兒子!"嚴武表明上沒在乎,但前面說過,他是個很暴躁易怒的人,一次身邊一個小吏犯了小錯誤,他竟能親手活活拿棍子將人打死。這次居然能忍了下來,但內心已經很討厭杜甫了。估計當時心裡一定唸叨了一百遍:淡定,淡定,別和這娃一般見識。


可是文人除了狂傲外,還有個毛病,就是很固執,基本上文人孤芳自賞的臭毛病都是陪伴一生帶進了棺材的。四川當時很富足,也沒有戰亂,嚴武又是地方的行政和軍事大權集於一身的土皇帝。他雖然性子暴躁,但為人也很大方,賞賜無度。對杜甫在物質上人家可沒說的,極盡豐厚的待遇。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但是有句老話: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人,何況這位嚴大節度使不是兔子,是老虎。一次次的輕慢都被人家強忍下來了。但老杜的臭毛病就是改不了。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終於又一次,杜甫在醉酒的情況下,文人的傻氣又冒出來了。又去侮辱這位對他有大恩的人。自己掙不來工資,卻對老闆頻頻侮辱,那還有好果子吃嗎?


嚴武終於憋不住了,暴脾氣終於發作。史書記載:"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這天他再次被杜甫當眾侮辱,老嚴怒髮衝冠,要把杜甫和另一犯錯的地方官一起殺掉。當時把百官都召集來了,顯然是要在百官面前公開處死他們二人。就像現在的什麼公審大會似的。


一切妥當,但嚴武正往外走的時候,帽子上的帶子無巧不巧的幾次掛在了門簾上。這樣耽誤了許多時間。周圍的人趕緊飛速跑去找嚴武的老母。他的老母連忙趕來搭救杜甫。在老媽聲淚俱下的攻勢下,最後,嚴武只得把那個刺史殺了,而放過了杜甫一馬。


如果當時古人不帶那個什麼"冠",杜甫大概早被殺了。也不會有1500首那麼多的詩句留下來了。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嚴兩家世交


其實在唐代,要處決犯人,正常情況下必須有皇帝的硃批才行。但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已經不是正常情況下了,一個地方官就有權殺人。更何況一個節度使,在這樣可怕的形勢下,杜甫竟然仗著兩家以前的關係還去侮辱這位相待甚厚且握有生殺大權的恩人。文人的不識時務,可見一斑。


嚴武后來四十歲就死了,在生前嚴武其實對杜甫還是很看重的,即便後來有過殺杜甫一事,但後來還是給予資助。


但嚴武一死後,杜甫就在四川根本呆不下去了。因為他的脾氣讓他得罪了很多人,沒有人是他朋友了,也沒有人會再資助他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那個時候寫下的,到了最後,杜甫在年老多病的晚年,不得不離開四川。在離開的路上,在肅殺的秋天氣氛中,他寫下了那首悲壯的《登高》。其中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想來應該是他當時悲涼心情的最真實寫照。

杜甫晚景為何淒涼,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文人狂傲導致的悲劇

杜甫《登高》


直到今天,杜甫死於何處,都還是一個爭議話題。


杜甫在他所有的詩中絲毫沒有提及他幾乎被殺的經歷,大概是對他而言,也許是因為那是一次極端恐怖的經歷,也許是因為他也明白自己性格的過錯,所以只好深藏內心中。


其實,人和人相處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有很多時候,做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傲氣,即便你再才高八斗,也不能輕易去侮辱別人。人性是最複雜的,你不經意得罪的人,你可能是痛快了一時,但別人往往能讓你不痛快一世。這個世界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絕不只因他們有才能,還因為他們還懂得收斂和忍耐,


所以今天來看杜甫,只能下這個結論:智商很高,情商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