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1】事无巨细的老人

老谢家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老二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外地,老大回到父母身边,平时照顾老人更多一些。

两个孩子都比较争气,这跟老谢两口子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儿子们小的时候,虽然父母都忙着挣钱养家,但是对孩子一直严格管教,俩儿子也没让爸妈操过什么心,兄弟感情也很好。

老谢并不是一个特别“温柔”的男人,对老伴儿、对孩子都一样。老伴儿对他的评价就是:心里头从来都是装着事儿,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啥事都惦记,啥事都得过问。

孩子们小时候,老谢对这哥俩管的特别紧,连第二天上学用的文具、课本都要检查清楚了才放心。对待爱人也是一样,每天做什么饭、做多少,都安排的清清楚楚。而且老谢属于面冷心热的人,嘴上时常挂着训斥,心里却一直都默默的关爱着家人。

儿子们有时候跟老谢开玩笑:

“爸,咱能不能爷们儿一点?净惦记针鼻的事儿了。你好好歇歇吧,大事把把关,小事儿就别掺和了。”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说归说,在老伴儿和儿子心目中,老谢是一个特别称职的丈夫、一个特别称职的父亲。

老谢的年纪还不算大,刚七十出头。那一年,老伴儿因病去世了。

事发的很突然。晚上还一块儿吃饭看电视,刚准备躺下睡觉,谁知突发脑溢血。老谢赶紧跟大儿子打电话,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

看到家里还有昨天老伴儿做的还没吃完的饭菜,短短时间内就天地两隔,老谢还仿佛只是做了一个噩梦……

老二闻迅立刻就赶了回来,最终还是没见到妈最后一面,心里头特别难受。两个儿子一手操持办理的后事。老谢的状态,根本做不了这事儿。

【2】兄弟俩私下商量父母房产的事儿

俩儿子都跟单位请了假。

他们非常清楚爸妈的感情,也深知父亲的性格。

平时芝麻大的事儿都在心里头惦记着,这么大的事儿,父亲短时间内更难搁下。俩儿子轮流在家里陪着老人,话不多,只是为了让老人感觉到家里不空而已。他们目前能做的,也就这些。

过了些日子,老二先回去上班了。临走前跟老大说:

“哥,我先回去一趟,过几天我再回来。这段时间,哥你多费费心,我到周末就回来。”

大哥对老二说道:

“没事,爸这边你不用操心,有我在呢,有急事我就给你打电话了,不打电话你就别着急,安心工作。每天晚上我都过来陪爸。”

哥俩的感情在这,也无需说太多的“客套话”,心里都明白。

这件事持续了三、四个月,老谢稍微缓解了一些,不像刚开始那般萎靡不振。老大几乎是天天晚上过来陪着老人,伺候老人躺下了再回去;老二基本每个周末都长途赶回来,陪着父亲过一个周末。

儿子们心里也难受,但这个时候,兄弟俩的想法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先要把老人安抚好。

痛苦渐渐抚平,看着父亲也慢慢的开始解脱出来,孩子们挺高兴。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有一天,老大给老二打了个电话:

“弟,我有个事儿,跟你商量一下,是关于爸妈房子的事儿。”

老二一听,没太明白哥哥说这个话的意思:

“怎么了哥?爸是打算卖还是怎么着?他要是想卖,愿意上我这儿来都行。这些年都是你照顾了,我挺不好意思的。我可以劝劝爸,让他来我这里。”

老大打断了弟弟的话:

“你说哪儿去了,爸妈就这么一个房子,卖了让爸去哪儿?不是跟不跟咱俩的问题,怎么着也得让爸有个自己的地儿。不说别的,这是爸妈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爸的感情那么细腻,不可能把房处理的。

我最近在琢磨一件事儿。妈前段时间走了,咱姥姥姥爷没的早。爸这边奶奶还在。我想趁着这段时间,把房子继承的事儿办了。

现在的情况比较简单,妈留下来的那份,就爸、你和我咱仨人可以继承,我是想着跟你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房子全给了爸。”

老二平时也比较注意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有些基本的事儿多少都知道一些。听完大哥的话,老二先沉默思考了一会儿,回应到:

“哥,你说的办理过户的这事儿,我同意。不过我倒是有另外一个想法:

你看这样行不,跟爸商量一下,把妈那份先全都给你。我跟你说说理由。

主要是奶奶还在,咱们打个比方,万一爸走的比奶奶早,房子不就有奶奶份了么?爸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如果奶奶也走了,叔伯们不也能分爸妈房子了么?”

老二说的这些道理,老大都明白。他这么做,只是想让父亲觉得:孩子们对他很孝顺,更多表达的是孩子们的态度。

哥俩私下来来回回商量了几次,后来有了一致的想法。俩人约好,等老二回家的时候,一起跟父亲谈谈。

【3】父子沟通,让“误解”变成了“亲情”

一个周末,老二赶回家陪父亲。

吃过晚饭,俩儿子约好了跟父亲谈关于房子的事儿。老大先说话了:

“爸,趁着老二在,我们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

我妈这走了有几个月了,我想着把你和我妈这套房子的事情,一块儿商量商量。”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老谢听到儿子的话,有些诧异,也有些不高兴:

“这个房子怎么了?你妈走了,现在不就是我一个人的么?等我走了,留给你们俩。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你们有什么话,说吧,让我听听。”

听着父亲的言语和语气,儿子知道老人肯定误解了他们的意思:

“爸,不是这个意思,你先听我说说。

按理说房子本来就是你和我妈两个人的。我妈走了之后,你想的对,就该是你一个人的。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现在不是很多关于遗产纠纷的事儿么?

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我妈走之后,你们房子里,我和我弟都有继承权了,说白了,房子就变成咱们爷仨的了。我的意思是,咱们把房子继承这个事儿办一下,我和我弟把继承权放弃了,这样房子全变成你一个人的。”

听完这些话,老谢好像明白点儿了。但一时还是转不过弯来:

“你说这意思我大概听明白了。

那咱不办不行么?反正房子里有你们哥俩的份儿,万一我走了,我这份里不是还有你俩的么?到时候再一块儿办不就完了,何必那么麻烦?”

老谢的问题,其实哥俩之前早都考虑过。老二把话接过来了:

“爸,你也听我说两句。

刚才我哥说那个意思,我同意。这里有两个事儿:

一个事儿是现在咱们不办的话,我妈那份说是你的,但实际上还不是你的,咱们得把房本都彻底变过来才行,你千万别误解我哥的意思,不是说要分房,是要把房子都明明白白、真真正正的落到你名下,我俩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这是其一。

其二,爸,我可能想的有点多,我奶奶不是还在么?如果咱们不办这个事儿,弄不好我那些叔伯们要来分,这个事儿就比较麻烦了。打我心眼里,我是不乐意。”

老谢没太明白这些事儿。问清楚原因之后,老谢琢磨了琢磨,又问到:

“那不还是这个问题么?就算不办,只要房子里有我的份儿,不都可能有这种问题么?而且照着你们的话说,反而更麻烦了。原来我最多一半儿,现在全是我的,要分出去的不是更多了?”

俩孩子知道父亲肯定会有这个疑问。老大说道:

“爸,这就是我想跟你商量的第二件事儿。

如果你也不支持咱们家房子给我叔叔他们分的话,我想你能不能写份遗嘱,说好房子以后怎么分,这样就不担心别的意外了。”

经过这番沟通,老人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感慨,更多的是感动。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一开始孩子的话确实让他产生了一些误解。

他很清楚孩子们为什么要把房子全“还”给他的原因——这俩孩子,是想让老人得到一些安慰:孩子们不争、尽心尽力陪伴他,就是对他最大的孝敬。

他也很理解孩子们提出让他写遗嘱的目的——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希望一家子人拼下来的财产,还是在自己家里流转,别“跑”出去——两个孩子都是为了他们这个家考虑。

老谢同意了,把这件事全委托给了老大办理。

【4】结语

老谢算是一个能明白事理的老人,老谢的俩儿子也都很懂得孝敬。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借用两个孩子提出的想法,并做一些适当延伸:

1.不办理继承,房子的状态是什么?

老伴儿走之后,原来她占的份额就成为遗产,她的继承人就开始有了继承权利。但是,继承权和物权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对两者的区别是有误读的。

母亲刚过世,儿子们私下商量要动老人房产。理由,却让父亲感动

在我国《物权法》第二十九条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定: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所以,很多人就理解为:当继承发生之时,就取得了物权,只要有继承权,就有房屋的产权。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如果这一条反过来说“自继承发生时,即取得物权”,那么可以把继承权等同于产权。

但实际上的意思是:想要通过继承或者受遗赠获取物权,必须要等到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之后

简单解释就是:想要获得遗产的所有权,必须要在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之后才行。但是,能不能得到所有权,得看具体的办理过程。

所以,针对老二提出的第一观点,结论就是:不办理继承,遗产是没有所有权人的。当一个房子部分或者全部处于没有所有权人的状态时,房子无法进行任何处置。

2.老二想多了么?

老二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不想父母留下来的财产被别人分走。我不认为他想多了,相反,我认为本来就应该这么想。

曾经多次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家庭财产,如果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就应该在家庭内部流转,不应该涉及到“外人”——尤其是那些对于家庭没有什么贡献的人。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祖辈已经早逝,应该不会涉及到“外人”的问题了吧?我们延伸一下:如果一个家庭内部,有不闻不问、不忠不孝的人存在,这类人算不算“外人”?

所以,哥俩商量的结果是:建议老人写一份遗嘱,指定好继承人,把“外人”排除出去。

3.为什么全给老人?孩子们都孝顺,先继承不是更省事?

这个观点没错。

继承人的选择,在于每个家庭内部。两个儿子放弃、让老人全部继承的唯一目的,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让老人在心理上更舒服一些,不会产生“母亲刚走,儿子就开始分家产”的误解。当然,也有麻烦:就是同样的份额,还得再继承一遍,费钱、费事、费时间。

孰重孰轻,孩子们应该是心里衡量过的——从对老人安慰的角度,他们选择了宁可麻烦。

通过这个事情,有两个知识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 人一旦去世,就必然面临继承问题。不刻意强调非办理不可,但是要考虑好产权的问题,不办理,没有产权。
  • 写好遗嘱,指定好继承人。遗嘱的作用,就是把“外人”排除出去,把“内人”圈定进来。当然,是外还是内,老人得自己衡量清楚,搞反了的话,得利的是“外人”,老人和“内人”都受伤。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