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商家知道我是捐口罩,還賣假的違法嗎?

晚安:我買了口罩捐出去發現口罩是假冒偽劣產品。我挺生氣的,商家知道我買口罩是捐獻,還賣假的違法嗎?會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

河北省趙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郭景茹:首先,感謝您的愛心捐獻行為!疫情當前,每一份愛心善舉都會溫暖一個冬天,相信也會幫助我們戰勝疫情,迎接又一個美好的春天!

關於您的提問,可以肯定的是,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根據不同的情節,分別受到不同的法律制裁。

如果你購買的口罩檢測為假冒偽劣,請注意保留好購買憑證、支付記錄、發貨記錄、購買的貨物等證據,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處理:

1、申請退貨退款。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或者換貨,由經營者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若經營者明知是不合格的商品仍銷售的,構成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除要求經營者退還已支付貨款外,還可要求經營者按照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進行賠償,賠償金額不足500元時,為500元。

如通過網絡渠道購得,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申請七天無理由退貨,商家收到貨物後七天內退回購貨款項。

2、舉報與投訴。

1)可以撥打12315消費者服務熱線或者12309檢察服務熱線進行舉報,建議消費者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監督,對於經營者製假售假、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積極向有關主管部門投訴,增強消費維權社會共治。

2)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投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6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給予相應處罰。

3)向公安機關舉報。如果您買到的口罩經質檢部門檢測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根據口罩的材質、銷售數額及貨值、銷售手段等不同情節綜合評價,根據《刑法》第140條、第266條的規定,銷售者可能涉及銷售偽劣產品罪、詐騙罪等刑事犯罪。故可向公安機關舉報,待查實後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按合同約定申請仲裁,主張退款並賠償相應損失。

疫情期間,口罩作為必要的防護用品,其生產、銷售活動的市場維護與監督更是倍受關注,行政及司法部門對該行為也加大了打擊力度,竭力為公民創造安定的消費生活環境。

目前,部分地區政府通過藥店、超市等渠道向居民投放防護用品,建議廣大群眾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再次感謝您的熱心捐助,希望您在帶給他人溫暖的同時,也加強個人防護,祝大家健康平安!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孫學財:這名網友能夠在疫情期間自掏腰包購買口罩,是滿滿的正能量,我由衷給您點贊,下面回答您諮詢的問題:

一、假冒和偽劣產品定義。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 鑑別方法: 1. 對商品商標標識及其包裝、裝潢等特殊標誌真偽進行鑑別; 2. 通過感官品評或其他簡易手段進行。該商家向您出售假冒偽劣的口罩無論數量多少,肯定屬於違法或者犯罪行為。

二、商家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根據商家是否具有銷售資質、銷售口罩假冒或者偽劣、鑑定後是否足以危害人體健康、銷售數額及購銷差價是否超過30%等,如果涉案數額不大、情節輕微、購銷差價不大,當地監管部門會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三條、《商標法》第五十七條、《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五條、《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四十條等相關法律法規,對該商家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三、商家可能受到刑事追究。根據兩高兩部印發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最高檢《關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堅決做好檢察機關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該商家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的行為,司法機關可能會以如下罪名追究其刑事責任:一是可能觸犯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涉嫌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械罪。該罪名關鍵是三方面證據,1.該口罩屬於醫用器材;2.商家明知是假口罩而銷售;3.該口罩經鑑定認定為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二是可能觸犯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涉嫌銷售偽劣產品罪。該罪名關鍵是三方面證據,1.口罩經鑑定為假冒偽劣產品;2.明知口罩是“假、劣”冒充“真、好”;3.銷售數額5萬元或者未能銷售和已銷售合計15萬元;三是可能觸犯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 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該罪名關鍵是兩方面證據,1.涉案金額需要5萬元;2.商家主觀上明知是假牌子而銷售;四是可能觸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涉嫌非法經營罪。

對此類商家應當及時查處、嚴厲打擊,讓那些無良商家受到法律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