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绣文大姐想到的——苏秀谈明星配音

从绣文大姐想到的——苏秀谈明星配音


  舒绣文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著名的电影明星。她在抗战时的重庆红极一时,与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被称为“四大名旦”。四十年代,她与白杨、上官云珠以及陶金联合主演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至今还常常被人提起。

  主持人问我:“像舒绣文这样一位大明星,怎么会愿意从幕前走到幕后,来你们厂配音呢?”

  我告诉她:“首先,译制片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工作。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和各国艺术大师们共同塑造一个角色。绣文来配音的第一个角色《乡村女教师》中的教师,就是前苏联最著名的女演员玛列茨卡娅所扮演的。她从16岁演到60岁,演技精湛,故事动人,加上绣文贴切的配音,影片轰动全国,许多青年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而去了边疆,做了教师。配音演员往往因此很有成就感。所以张瑞芳来配过几部戏之后,有一次碰到我还说:“你们怎么也不找我配戏了?”我说:“你那么忙,谁请得动你?”不过我相信,如果真有好片子,她正好又有时间,她一定会来的。

  另外,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刚成立时,配音演员中除了邱岳峰、尚华、赵慎之等少数人解放前演过话剧,我们多数人,多半是爱好文艺的学生出身,既没有演过电影、话剧,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当时的翻译片组组长陈叙一凭着解放前和影剧界的关系,请来了大量的电影明星——舒绣文、高博、孙道临、卫禹平等人,也为了让他们在工作中带领我们,使我们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快点成长。可以说,上海的译制片也因此从创办伊始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

  这也让我想起了谢霆锋来我们厂配《风云决》时,所引起的一些议论。那时,曹雷曾问我:“你赞成明星配音吗?”我说:“我当然赞成!我们上海的译制片,就是明星配音起家的嘛!”如果按目前标准,一个演员一部影片走红了,就会被称为“明星”,那么,曹雷当初来我厂为《罗马之战》配音时,不也是“明星配音”吗?

  我一向认为,配音演员,首先必须是演员。所以一个好演员,多半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配音演员。这是已经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但是,也不能说每一个好演员,都适合配音。赵丹是个超级优秀的演员,他就不适合配音,因为他有很重的南通口音。他为自己演的角色录对白时,这个缺点并不明显,但是他如果跟一帮台词读音很标准的人在一起配音,他的缺点就突出了。

  这样说,我也并不认为影视剧中只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例如《孽债》,如果不说上海话,就无从表现云南来的孩子,因为听不懂上海话,而无法融入父母的生活。再如,全部采用四川方言的《抓壮丁》,如果改用普通话,那么四川方言中所蕴含的嘲讽与诙谐,就很难保留了。总之,明星配音是为了使影片生色,这一点我想应该是大家一致的吧。

  主持人提到:“对舒绣文老师,还有什么使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我这样回答:“还有就是她为人坦诚、谦和。那时,她是全国闻名的大明星,我们都是刚进入电影界的小字辈,可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名人架子,把我们当知心朋友,跟我们讲她的初恋,她的私奔……由于她的平等相待,我们也就没大没小地跟着韩非、卫禹平一起‘绣文儿长、绣文儿短’地说她,她也总是高高兴兴地应和。其实,也不光是绣文大姐,在我接触的所有明星大腕中,刘琼、赵丹也好,张瑞芳、上官云珠也好,就没有一个人是有什么名人架子的。所以,当今天有人称我们为名人时,我总觉得,我们这点知名度,与他们相比,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我们如果连这点自知之明也没有,岂不太可笑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