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教育的發展歷程(單、多)——難點、但考頻較低

教育的發展歷程(單、多)——難點、但考頻較低

一、 教育發展的特徵(單、多)

教育的發展歷程(單、多)——難點、但考頻較低

例題:在有史以來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階級性的特徵。

A. 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現代教育 D、原始教育

教育方法只限於動作示範與觀察模仿、口耳相傳與耳濡目染是( )的特點。

A、原始教育 B、古代教育 C、近現代教育 D、20世紀後

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是( )

A、四書五經 B、八股文 C、六藝 D、儒墨顯學

學校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近代社會 C、現代社會 D、當代社會

學制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近代社會 C、現代社會 D、當代社會

最早的義務教育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近代社會 C、現代社會 D、當代社會

以下屬於20世紀以後教育特徵的是( )

A、教育的終身化 B、教育的義務化

C、教育的現代化 D、教育的多元化

二、 古代教育的發展

1、 古代中國教育的發展(單、多)

單:(1)中國最早的學校——“校”,產生於奴隸社會早期—夏

(2)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古埃及“宮廷學校”

(3)西周教育內容——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4)西周教育特徵——學在官府、官師合一、政教合一

(5)春秋——私學興起

(6)戰國——儒、墨顯學(百家爭鳴)

(7)兩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8)隋——創立科舉制

多:(1)學校產生的條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有錢)、腦力勞動從體力勞動中分離(有老師)、文字的創造(有內容)、國家的產生(有支持)

(2)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2、 古代西方(單)

單:(1) 古埃及——文士學校、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2)斯巴達(狂野男孩)——培養戰士。

(3)雅典(文藝女青年)——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4)騎士學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多:七藝(三科、四學)

例題:中國最早的學校出現在(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戰國

下列屬於六藝的教育內容是( )

A、書 B、數 C、御 D、樂

私學興起於( )

A、兩漢 B、隋唐 C、戰國 D、春秋

科舉制產生於( )

A、兩漢 B、隋唐 C、戰國 D、春秋

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是( )

A、王充 B、王夫之 C、董仲舒 D、顧炎武

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以下哪個國家的教育特徵(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臘 D、古中國

以下重視女子教育的是( )

A、斯巴達 B、雅典 C、婆羅門教育 D、文士學校

以下屬於學校產生條件的是( )

A、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B、腦力勞動從體力勞動中分離

C、文字的創造 D、 國家的產生

世界上最早提出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的是( )

A、普魯士 B、斯巴達 C、雅典 D、古埃及

三、 近現代社會教育(單)

單:義務教育最早起源於16世紀的德國

例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學制是( )

A、 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型學制

大學制最早產生於哪個地區( )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前蘇聯

義務教育產生於( )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前蘇聯

四、 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教育(單、多)考察大家人物觀點對應

1、中國

單選:

蔡元培(蔡五育):

蔡元培11歲時父親病逝,寄居在姨母家讀書。17歲考取秀才,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得翰林院編修一職,不幸同年甲午戰爭爆發,迫不得已返回家中並與其第一任妻子解除婚約。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不惑之年在駐德公使得幫助下前往德國留學深造,學成歸國。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持編訂《大學令》。任職因不願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辭職再次赴法國留學深造。1916年歸國,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改革北大卓有成效,其雕塑至今任立在北大校園裡,一年四季鮮花不斷,備受尊崇。

(1)毛澤東稱他為:學界泰斗、人士楷模

(2)五育並舉:世界觀教育—最高表現、公民道德教育—核心

(3)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4)教育獨立

晏陽初: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

晏陽初(晏陽初生 普照平民)—世界貧民教育之父。

晏陽初受其父影響,至小學習西學。先後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晏陽初認為農民並不笨,只是缺失教育,因此,大學畢業後立志獻身平民教育。指出農名的弊端是“愚、窮、弱、思”提出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的口號。被稱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梁漱溟(梁鄉村):文化失衡

梁漱溟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天資聰慧,24歲任北大教授,僅有初中文憑。生於北京,卻一輩子致力於鄉村教育。從小切身實際的感受到城市與鄉村教育之間的差距,認為晏陽初指出的農民問題“愚貧弱思”只是表面,中國落後的根源在於文化失衡。認為文化的根源在農村,提倡從鄉村建設入手建立國家,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建國運動。

黃炎培(黃職業):

(1)職業教育之父

(2)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黃炎培曾被愛迪生邀請參觀愛迪生的發明一千多項,開始反思中國的發明。將其一生致力於職業教育。挖掘技術哪家強,山東科技找藍翔。

陳鶴琴:也曾師從杜威,與陶行知、張宗麟一起發起中國最早的兒童教育團體。在南京鼓樓自己的住宅內開辦鼓樓幼稚園,這是中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並且以自己的長子作為實驗與與研究兒童心裡的對象,對其從出生起的身心發展進行連續跟蹤記錄做系統研究。被稱為中國幼教之父,提出“活教育”思想體系。

(1)中國幼教之父。(世界幼教之父—福祿貝爾)

(2)活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三做五指:① 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目的論)。

②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教學論)。

③ 開設五指活動(課程論)

陶行知(討生活):重點

原名陶文俊,曾用名陶知行,為了強調行在人成長中的作用才更名陶行知。留學歸來毅然拒絕大學教授的一月400大洋(當時收入水平三個月工資可以購買北京四合院一套)的任職,投身於鄉村教育。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個理論: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三次實踐:小海魚,討生活。

曉莊師範—藝友制培訓(教師培訓—朋友的藝術,亦師亦友);

山海工學團—小先生制-即導即傳(教師數量少為解決文盲多的現狀);

育才學校。

四種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師德)。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中國人的脊樑)。

毛澤東:最偉大的教師。

周恩來:黨外的布爾什維克

宋慶齡:萬世師表(孔子、陶行知)


教育的發展歷程(單、多)——難點、但考頻較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