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在河南的地理词典里面有一个名词,叫“豫东南塌陷区”。说的是河南东南部四市,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四市,这个呈半月型的豫东南大门,仿佛中了魔咒一般,多年来呈现出颓势,经济落后,仿佛凭空塌陷了一块。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但豫东南周围连接外省、位置重要、自然历史环境优渥,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有名的富庶地区,如今,我们不免要问,豫东南为什么“塌陷”?没有铁路,豫东南果然就一颓不起了吗?数十年前京九铁路曾让希望闪现了一下,可希望很快就湮灭了,如今的豫东南能否赶上机遇的快车,摆脱塌陷?

会飞的南极 | 文

坐火车引发的对比,豫东南输了

按说放假回家本是高兴的事,可是小刘每次回信阳的时候,都像霜打的茄子。

小刘在上海上学,每次放假回家都是她头疼的时候:开往信阳就那么几列火车,难抢票不说,动辄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也让小刘浑身难受。

不光身体难受,心理也不好受。看到郑州舍友不到5个小时就能到家,坐上火车上的小刘在宿舍群里说了句:得!谁让你们是省会呢。

这样的场景,也是豫东南四市的日常。

豫东南四市,像一弯新月“挂”在河南的东南部,可惜这月亮不是皓皓之月,反而有些不光彩,说起原因来,那可能就只有一个字——“穷”。

早在数年前,全省40余个贫困县的帽子,单单是豫东南几市就占据了一半。

到了2016,豫东南五市(带上南阳)GDP11354.95亿元,看起来总量不小,但豫东南五市的人口占据了全省的近一半,而GDP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如果平均到每人,只有2.87万,这个数字,只等于甘肃水平。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说豫东南几市能赶上大城市,别说外人了,就连自己人都不相信。数据上看,2016年驻马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9935元,2017年郑州这个数字是19974元,这连郑州的零头还没到。

“啥?我们驻马店不就是一小县城,养老得了,还要啥自行车啊?”一位驻马店的朋友看到这个数据开玩笑道。

的确,豫东南很穷。

与“穷”这个特点相符合的,是缺乏工业和铁路。

“我们这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工厂很少,有的也只是与农业结合紧密的粮油、棉花加工等小企业;招商很困难,平原地带没山没水没矿产,谁愿意来呢?”

某市的一位村干部说道,“县领导为招商引资,恨不得能住到外地工厂的车间里,没有工业就没活路啊。”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即使有了工业,没铁路也是白搭。以铁路为例,从上海发往郑州的车次有38列次,途径驻马店的只有2个车次。难怪网友抱怨道:其余的地方都拧成麻花了,偏偏豫东南像一张白纸,什么线也没有。

可是要说五市自然条件也不差,坐拥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计划经济时期,黄淮也是是有名的富庶地区。

况且在历史上,豫东南这些城市个个都有来头。

驻马店因古时信使官宦在此歇马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誉,是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信阳则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商丘更不用说,历代古都居此,历史文化相当厚重。

人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豫东南四市地理位置不坏,自然风光也不错,历史底蕴也是有的,可是为啥它们就发展不起来呢?

坐拥中原良田,豫东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自从计划经济改革以来,豫东南发展问题就是一个老大难。豫东南拥有河南近40%的田地,相当多数农业人口,大工业和服务业一直受到制约,而人口又大量外流。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显然,豫东南面对黄土,是“越刨越穷”了。

俗语说 “要想富,先修路”,其中最制约四市发展的因素是铁路,抛弃铁路谈经济发展都是耍流氓。其实早在1995年,转机就好像来了,京九铁路全线贯通。

这条铁路承载中国经济的希望,同时也让河南振奋不已,京九铁路经过的河南东部地区,在贯通伊始,除商丘之外,其余县城都还戴着贫困的帽子,这被认为有利于沿线经济的发展。当时商丘市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还邀请了数位专家论证。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然而数十年过去了,铁路的带动效应显然没有达到预期。如今再看到当年的“使豫东南瞬间展现到全国甚至全世界面前,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殷切期盼,不知我们作何感想。

造成这个局面,固然有人为方面的原因,但和黄淮四市不抱团也有关系。

1999年,省统计局就曾指出河南经济发展目前状况:“我省三个经济带已经明显表现出东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中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西部地区介于东、中部之间,形成中部地区带动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

简单的说就是,中间的郑州、洛阳是比较富裕的老大哥,西面的三门峡和东面的商丘周口都是贫困的小弟,先富带动后富,老大哥有义务带一带尚不富裕的小弟。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这样的表述,至少在今天仍是恰当的。只是目前看来,中部的带动作用显然“过于偏心”。

近年来,在国家“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河南省制定了加快河南崛起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以郑州为 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官方给出的定义是: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圆心、形成的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经济圈”,人口最密集、 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鹤壁、安阳、三门峡等市虽然不在城市群里面,但是这些城市积极靠拢,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渐渐与9 市融合发展,逐步融入中原城市群。 而省外,豫东南四周的鲁皖等昔日贫苦兄弟,也都各个飞黄腾达。

这就好像一场天气预报中的甘霖,盼望着下,到头来却发现听错了别的地方的预报了。一个事实就是,黄淮四市被落下,渐渐被忽略,小伙伴们都离它们而去了。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历史吊诡在于,比起中原城市群的概念,黄淮经济带的提法或许更早一些。但多年过去了,黄淮经济带除了留下一个名字外,好像并没有带给四市多大的发展。

其实那是因为缺少像郑州一样有魅力的大哥。

豫东南四市经济水平差不多,产业结构也相似。可谓是赤贫一家人,大家都是两手空空,谁也别瞧不起谁,虽说是惺惺相惜,只是这互补和可利用的资源都没有,再多哀叹也是枉然。

作为河南南大门的信阳,比起黄淮经济区,她更倾向于融进背后的武汉经济圈内。谁让大家都穷呢?

“郑米”“濮潢”会是豫东南的跑鞋吗?

面对豫东南的颓势,河南网友们也是恨铁不成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些颇有“创意”的点子也层出不穷,且不说可行性如何,单是这份热忱,就让人觉得,豫东南振兴,也是指日可待。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历史总是相似的,如今,京九铁路的历史时期似乎又摆在了豫东南四市面前。

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规划,贯穿豫东南地区的高铁网正逐渐成型,作为郑州“米”字型高铁的一支,郑徐高铁(郑州到徐州)已经开通运营,直接辐射了豫东南的商丘、永城等地。

规划中的宁西高铁(南京到西安),则贯穿了豫东南信阳、南阳等地。

郑合高铁(郑州到合肥)已经开工建设,直接作用到周口的对外联系,郑合高铁建成后,周口有望开行到达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城市的高铁或者动车,周口可能成为郑合高铁的最大赢家。

河南有个经济塌陷区,一直以来好像中了魔咒

而备受关注的“濮潢铁路”则被给予了更大期待。这条铁路北起濮阳,南至潢水,看起来这是一条完美的路线,它开封了京九铁路,填补了十几年前的遗憾,并且直接作用于豫东南地区的发展,使豫东南地区得以贯通,对外联系更加通畅。

完美得不能再完美。

然而,这是一个规划课题,能否生产,尚是个未知数,目前各方正在积极得谋划协调中。

铁路,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错过了京九铁路的历史机遇,这份机遇,豫东南四市能否把握地住?

不好预测。

有学者说,黄淮四市的地位,相当于河南之于中国的地位。黄淮四市是重农区,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只是在当今的语境下,一个地区被农业所加持,总会伴随着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

曾有说法,称之周口为豫东南明珠,目前周口发展势头猛进;商丘在经历过历史风雨之后,似乎也找到了感觉,古都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信阳有着背靠武汉经济圈的优势,未来的发展也有前景。

加上高铁线路的加持,人才聚集,补足顶层设计的短板,豫东南应该是可以穿上跑鞋奋起直追的,只愿别重蹈历史的覆辙就好。

作为河南老乡,我们也不能老是抱怨哀叹,这丝毫起不到作用,自力更生,正面面对矛盾,解决矛盾才是破解问题的不二法门。

就像别人说的,大哥带你到半大,独立之后,还得自己生活不是?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