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广为流传,一部《水浒传》将宋徽宗时期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在《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起义在当时的农民起义中颇有声望,全国各地的英雄好汉纷纷投靠宋江。在接受宋徽宗的招安后,梁山好汉们按照宋徽宗的旨意先打败辽国,之后又征讨方腊。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非这样的,《水浒传》中描写的那一百单八将除了宋江确有其人之外,大多数都是虚构的,而梁山起义也并非《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声势浩大。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水浒传》的成因

《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的古典小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也陈赞《水浒传》为千古奇文,在那个文人相轻的年代,能得到如此评价可见这部小说的含金量。《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早年曾以幕僚的身份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张士诚的起义也曾经历过失败,也有过被元朝招安的情况,这点与《水浒传》中宋江的经历很相似。后来施耐庵发现张士诚慢慢的腐化了,就脱离了张士诚的队伍醉心于文学,《水浒传》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我们阅读《水浒传》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描写的特别好,然而整体性跟《红楼梦》却没法相比,甚至深究下去的话更会发现《水浒传》中描写的很多事实与真实的历史差别很大。自宋代以来就有很多的类似于梁山起义的故事,这些故事经过时代的改编和演绎已经逐渐的丰富了,施耐庵汇总这些故事并加以改编就形成了现在的《水浒传》。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当时元朝奸臣当道的社会乱局也让社会底层的百姓深恶痛绝,《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也就成为了当时百姓们寄以希望的英雄好汉。它所描写的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故事也替百姓们抒发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因此也奠定了《水浒传》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地位。

当我们仔细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水浒传》中有诸多与历史不合的场景,《水浒传》中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577个,然而这些人物中大多是虚构或是加以改变的。

《水浒传》中与真实历史不符的情节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为原型所改编的小说,除宋江之外几乎都是虚构的人物,但那个替梁山和宋徽宗穿针引线的燕青确实有一个原型。小说中的燕青通过李师师达成了宋江和宋徽宗的招安事宜,这点在史实上是不存的,但燕青确实有原型。燕青的原型是北宋末年活跃在太行上一带的抗金农民起义军梁青,人称梁小哥,在《水浒传》中的他被出身在燕赵之地,也就变成了燕青。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原著中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前去征伐辽国而且大胜,这点根本不可能,在真实的史实中当时宋朝与金约定共同伐辽以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因为男方爆发了方腊起义,所以宋朝将精锐调走用以镇压方腊起义,那么朝廷怎么可能征调刚刚招安的响马去跟辽国打仗。以宋江的人马跟朝廷的禁军对垒尚无取胜的把握,那么怎么能打败辽军呢,要知道当时宋军与辽军十战九输。

在《水浒传》中让我们印象最深,为英雄们惋惜的就是征讨方腊这一段了,然而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水浒传》中描写的是宣和四年征讨的方腊,然而真实的历史确实在宣和三年下方腊就被斩首了,历史上的方腊起义远比宋江的影响更大,镇压方腊起义的是童贯调取了十五万陕西禁军才取胜的。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真实的梁山起义

宋江起义发生在宣和初年,义军基本以流动作战为主,开始被称为河北巨贼,后来被称为京东贼、淮南盗,可见他们的作战地点是不固定的,所以什么八百里梁山水泊更是无稽之谈了。当时宋徽宗正在全力征讨方腊,朝臣们认为宋江等人没有什么政治诉求,便采取了候蒙招安的建议,可见当时方腊起义的声势远非梁山起义可比。

但侯蒙在前去招安的途中染病去世了,此时宋朝忙于征剿方腊,而宋江则趁机蛰伏下来。之后宋江等流窜到了海州,宋徽宗得到消息后命令海州知州张叔夜就地解决宋江等人。张叔夜趁宋江等人抢掠的时候,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再包围,然后喊话宋江招安,之后宋江被招安并被宋徽宗授予官职。

颠覆《水浒传》给大家的印象,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


事实上对宋徽宗授予宋江什么官职没有说,因为这些事儿可能没必要记录,我们不妨参考《水浒传》来猜测下。《水浒传》中宋江是打败辽国后再征讨方腊成功后才被授予武德大夫,这个官职在当时只不过是从七品的虚衔,那么真实的历史上可见宋江最后被宋徽宗封的职位也就没必要见于史书了。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还是方腊起义,都没有给宋徽宗的统治造成威胁。宋徽宗在处理内部矛盾的方式或许有效,但是他在对外方面有太多了失误了,下篇细聊。

讲述我所了解的历史,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