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乙肝病人,小朋友打了乙肝疫苗还容易传染吗?

春天小燕1


前已经发现有5种肝炎病毒,分别可以引起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的肝炎,而且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从理论上讲,一个人得了甲型病毒性肝炎,还可以得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丙毒性肝炎等,或者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得这5种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与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经口传播的,是吃进去病毒而发病的。因为小儿的卫生习惯差,所以小儿最容易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而乙型、丙型、丁型这3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过注射、输血、密切生活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胎盘发生母婴传播,即母亲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分娩过程中,会把这种肝炎病毒传给自己的新生婴儿。

就像无论什么棍子揍一下屁股,都会肿胀起疙瘩一样,不管哪型肝炎病毒都能引起肝细胞的肿胀、坏死、炎症。所以各型肝炎的症状表现基本相同,只是轻重程度、预后的好坏不同。这里介绍一下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主要症状。患病后孩子疲乏无力、懒得动,连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也懒得看了,没有一点精神;食欲不振不想吃饭,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看见甚至听见油腻食物都会引起呕吐,进食以后腹胀加重;有的病人尿黄,尿的颜色如茶叶水样,甚至如橘红色;大便颜色灰白,有时溏稀,次数多,有时便秘,与尿黄的同时出现白眼珠发黄;肝区痛,在右上腹部有持续性胀痛或针刺样疼痛,疼痛于活动、久坐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医生检查发现肝脏肿大、有压痛;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胆红素升高说明有黄疸存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血液中的转氨酶升高表示肝细胞受到了破坏。另外,通过化验各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的标志物(抗原或抗体),就能确定到底是患了哪一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经口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因为小儿的卫生习惯较差,所以最容易患甲肝。甲肝发病较急,初起时发热,热得不太高,一般在38.5℃左右,容易误诊为感冒,但是几乎没有感冒症状,与感冒不同的是虽然热得不高但是全身乏力特别明显,懒得动,连平时爱看的动画片也无力看了接着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特别是厌烦吃油腻类食物(厌油),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症状严重时看见或听见油类食物就恶心。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出现黄尿,如茶叶水样,这时也会出现巩膜黄染(即白眼珠发黄),所以又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甲肝最容易出现黄疸,所以黄疸型肝炎基本上等于甲肝,尤其是小儿。此病肝区疼痛及肝脏肿大也很常见。血液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甲肝抗体(抗一HAV-1gM)阳性,就能确诊为甲肝。

到目前为止,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实际上,大多数肝炎都有不治自愈的倾向,尤其是甲肝。所以,不要无目的地乱用药,乱投医,要按照医生的意见,根据病情,合理地应用保肝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只能减轻症状,使病情好转,没根治作用。小儿得了肝炎,肝脏的功能下降,若应用过多的没有特效的保肝药物,非但对肝脏无益,反而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甚至会损害肝脏既然没有特效的药物,所以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精心的护理对患儿早日恢复健康、防止病情迁延和恶化都起着重要作用。确诊肝炎以后,要立即对患儿进行隔离,停止入托或上学。不同类型肝炎的隔离期各不相同,应向医生请教。在此期间避免患儿接触健康的儿童;患儿吃的、用的以及呕吐物及粪便都要进行消毒,病儿的碗、筷、勺,杯等用具可用开水煮沸30分钟以上;患儿的衣、被、书、纸等物品应在室外暴晒4~6小时;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可用消毒液消毒以后再倒掉。小儿得了肝炎,倦怠、乏力、嗜睡症状很明显,因此应让患儿卧床休息。在某种意义上说,休息胜过吃药,休息也是一剂良药。特别是肝脏病,如果没有很好地休息,吃药也不会很有效。休息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利于肝脏病变的恢复。如果小儿患的是黄疽型肝炎,要休息到黄疸消退;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要卧床休息到自觉症状好转以后,才可逐渐下床活动;当症状完全消失,肝脏无压痛无叩痛,肝功能基本正常时,方可进行短时间的轻微活动,要以无疲劳感觉为度。这样观察1个月,病情继续好转,体力恢复,食欲增加,可考虑复学或入托。但是在半年之内,家长及老师都应注意避免让孩子做剧烈的运动,以免肝炎复发。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休息为主;对于慢性非活动性肝炎,以适当活动为主,但不要过度。总之,无论哪型肝炎,无论在病程的哪个阶段,在没有治愈以前,都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合理地安排饮食也是护理肝炎患儿的重要内容。总的饮食营养原则是:宜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和糖,食物要新鲜、易于消化,以少食多餐为佳,禁忌饮酒。在肝炎的急性期消化道症状明显时,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这时应根据患儿的口味调配饭菜,以提高食欲。宜给予含糖含维生素丰富的非油腻食物如面包、八宝粥、米粉、红枣稀饭、鸡蛋挂面,多吃青菜和水果,要多饮水或果汁。食欲恢复后注意增加蛋白质类食物,如牛奶、瘦肉、鱼、鸡蛋及豆制品。个别孩子急性期过后,食欲亢进,这时也应该控制孩子的食量,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注意肝炎病情的变化,因为有些肝炎会演变成重症肝炎而危及生命。所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性格、消化道症状、尿便情况,如果患儿过分急躁、哭喊或嗜睡、恍惚,或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症状加重,或尿颜色加深,大便呈灰白色,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甲肝主要是经口感染的消化道传染病,因此切断经口传播的途径,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在甲肝的流行期可以口服中药或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但是预防效果不十分肯定;对于接触过甲肝病人的小儿,在10天之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越早越好。注射甲肝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是最有效最可行的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身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但患者没什症状,肝功能也正常,只在抽血化验时查到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 HBsAg),它是病毒本身的一种成分。医生把这种身体内有病毒,但无症状,肝功能正常的人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身体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当然不好,不过若肝炎病毒与人和平共处,对人体、对肝脏没有破坏作用,没有使人发病,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但是当人的抵抗力降低时,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会闻风而动、兴风作浪,就会破坏肝脏,导致肝炎。怎样驱除体内的肝炎病毒,也就是说,怎样使表面抗原转阴呢?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不必为使表面抗原转阴而耗资劳神,实际上大多数表面抗原阳性者不经治疗也自然会转阴。对付表面抗原的办法是每隔3~6个月复查1次表面抗原及肝功能,以了解表面抗原是否自然消失或者是否在搞破坏,损害肝细胞。如果转氨酶升高,说明病毒在活动,应该保肝治疗。故家长应尽量让患儿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让其过度劳累,不要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平时要注意平衡膳食,积极预防感冒另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否需要转阴治疗应该听医生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母婴垂直传播,也就是说患有乙肝的孕妇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会把乙型肝炎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二是注射输血传播;三是以性接触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这些传播途径可占乙肝传播的95%~97%。而一般的接触,例如会谈、做游戏、握手,甚至共餐而被传染的可能性都很小。一家人中,乙肝患者与非乙肝人员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并不容易被传染乙肝。因此,没有必要谈乙肝色变。杜绝乙肝传播的主要手段及措施是:①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我国从1992年起即实行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凡是没有感染乙肝的儿童及成人,都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身体内产生有保护作用的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从而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攻击的抵抗力和免疫力。②避免注射输血或输血液制品,注射用具需经过严格消毒,况且只能用1次。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和各种生活用品分用制,把好病从口入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与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基本与乙肝相同,只是现在还没有丙肝及丁肝疫苗。

按照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种,多数接种者在完成3次接种后的1~3个月时,血液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说明接种者已经具有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也说明疫苗起到了作用;而少数人无表面抗体产生,可随即再注射2次乙肝疫苗,中间隔1个月,这样强化注射,多数人可产生表面抗体(又称保护性抗体)。如果仍无抗体产生,可能接种者的免疫功能有问题,应请医生检查和治疗。另外,乙肝疫苗的贮存条件、有效期、疫苗的质量、接种的剂量及个体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接种失败的原因。

打预防针以后,孩子会出现一些正常或异常反应:

正常反应:小儿打预防针以后,多半在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或附近淋巴结肿大,有时因局部疼痛影响肢体活动,这都是正常的局部反应。个别疫苗在接种2~3周内局部可留有硬结。接种卡介菌后局部会出现脓疱、溃破、结痂的过程。一般要持续2~3个月。注意接种部位不要见水,不要热敷。此外,部分孩子接种后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低热、乏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个别孩子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反应一般在1~2天内会自然消失,很少持续3天以上。

异常反应:不应该出现的异常反应有注射局部化脓、高热、休克、皮肤过敏或全身出血点,严重者发生接种后脑炎。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儿恰好正处在某种疾病的潜伏期(发作前期),接种疫苗后,使潜伏的疾病急性发作,这种情况称为偶合症。

因此,凡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这些异常反应,都需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然而鉴定是否是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应与卫生防疫机构或接种部门的保健人员联系。


奶爸修炼记


我举一个真实例子。

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乙肝疫苗还没有推广。有一天值班的时候急匆匆来了一家人,说是检查乙肝五项。


我问了一些情况,年轻夫妇抢着说,我听出了事情的原委。年轻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四岁多,一个一岁多。孩子奶奶刚刚查出是乙肝,并且肝硬化晚期了,医生建议接触着都要检查一下,看看是否被传染了。孩子的爸爸妈妈非常焦急,因为孩子一直都是奶奶看护,在农村不讲究,奶奶经常嚼碎食物喂孩子,所以他们担心孩子肯定已经被传染了。

化验结果出来了,两个孩子都正常,孩子妈妈也正常,但孩子爸爸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当然不希望奶奶嚼碎食物喂孩子,这样不卫生。但是,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乙肝病毒的传染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题目中所说“家里有乙肝病人”,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孩子妈妈,也不知道孩子多大,是不是在哺乳期?如果家里的乙肝病人就是孩子妈妈,再如果孩子正在哺乳期,如果孩子出生时只接种乙肝疫苗,那最好不要母乳喂养。如果孩子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又在不同部位接种了乙肝疫苗,这样孩子才可以母乳喂养。

如果家里的乙肝病人不是孩子妈妈,孩子接种了乙肝疫苗,如果产生了抗体,那么应该就非常安全了,不用担心被传染乙肝。

知道一些乙肝防治知识就会保护好自己,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担心。

感谢你的关注!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你!


百姓体育


中国真的是乙肝大国,我身边朋友也有乙肝患者。


我的一个好朋友是乙肝携带者,但是之前并不知道,直到有一次我做身体检查,发现自身产生了乙肝抗体,因为我没有打过乙肝疫苗,咨询了一下医生,医生说因为我可能亲密接触过乙肝患者,相当于接种了疫苗,疫苗也是病毒来激发人体产生抗体。

所以我自身产生了乙肝抗体,大概是平时自己身体一直比较健康吧,所以在抵御外来侵入时还是比较有效的。


有亲戚家有乙肝的,孩子打过疫苗的都没有乙肝,所以说,不是亲密接触的话,乙肝还是不太容易被传染的。


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通常需3 针, 按照0、1、6 个月程序, 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 间隔1 个月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15岁以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乙肝病毒后易转换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

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受保护时间能有多久呢?


儿童接受乙肝疫苗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者,其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随着时间延长,接种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有一部分甚至检测不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如果不是乙肝高危人群,不需再接种。但如果是高危人群,因他们感染乙肝风险较高,当他们血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转阴时,最好再加强1针乙肝疫苗。


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带孩子检查一下乙肝五项,看看孩子有没有产生乙肝抗体。


jason妈咪有办法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乙肝是乙肝病毒经血液、唾液、精液、注射及密切接触而传染的,如果您已经接种了乙肝疫苗,那么自身体质就会产生抗体,并且家人从客观方面考虑也需要做好个人卫生和血液管理,那么是完全可以预防被感染的。

其次,很多人对于乙肝患者会有一种恐慌,其实完全不要恐惧一般生活接触、同用餐(口腔溃疡、牙龈出血除外)等是不易传染的。同时,患有乙肝患者的家人也需要积极治疗,才能够早日康复,否则、长期不愈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最后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就麻烦了。

最后,乙肝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么速成的办法,最好的还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的治疗改善。当然,目前很多人相信中医的方法,比如用传统中药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泽泻、黄芩、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等配合治疗、一方面是中医在价格方面比较容易被接受,第二种就是持续的治疗过程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从根本上改变患者机体与病毒和平共处的免疫耐受状态、激活患者免疫应答、重建肝脏主动免疫功能、促进免疫耐受被打破、恢复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抗病毒的能力、主动对HBV病毒进行消除和剥离、使原来的乙肝病毒不能产生新的病毒、从而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最终有可能达到根治乙肝的目的。


孕妈学堂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多年的乙肝大三阳,老公没有,宝宝生下来就打了免疫球蛋白,然后0——3——6个月时,分别打了乙肝疫苗,七个半月做手术时,查了乙肝两对半,当时是全阴性,就是说没有产生抗体,宝宝现在一岁半,免费的疫苗基本打完了,想着去查一下有没有抗体,没有的话还要花几百大洋去打加强针,今天专门去查了,还好老天保佑啊,第二项是阳性,咨询了医生,说是产生了抗体,不过妈妈有乙肝的话,建议宝宝两年查一次。


时光交错的路口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办法,但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才能证实存在保护性,也就是乙肝五项中那个第二项,只有这个表面抗体才算是保护性抗体。有了这个才能说明不会再感染乙肝了,现实中大部分人接种完三针疫苗后不会去检查是否产生了抗体。

调查研究显示,一般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约有5%~10%的人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这个比例其实还是不低了,像狂犬病疫苗在调查中,几乎是100%会产生保护性抗体,而乙肝的保护性抗体产生率不到95%。

这些不产生抗体或者抗体水平低的人称为无/ 弱应答者,无/ 弱应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即使排除疫苗接种的一些不利因素和人身体的某些因素外,仍然会有无/ 弱应答现象。

对于接种疫苗后无应答的人群,我国现在指南建议再打一次全程的疫苗接种,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完成3 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无应答的人,即使再接种了3 针重组疫苗 ,仍然不能避免无应答的发生。有国外学者报道,3 针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再接种3 针重组疫苗仅有62. 5%产生保护性抗体. 对无/弱应答者和先前抗体阳性但阴转者再复种3 针乙肝疫苗 无论抗体滴度还是抗体持续时间及血清抗体阳转率比较,无/弱应答人群均明显低于曾经阳转后转阴的人。但是毕竟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刺激出抗体,所以如果接种了疫苗没有抗体,或者抗体滴度很低,还是建议再接种一次3针疗程的乙肝疫苗。

研究认为,疫苗接种无应答除了接种过程中的一些偶人因素以外,主要还是和遗传因素有关,如果亲属中有人接种疫苗无反应,那么自己接种疫苗无反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接种疫苗后如果没有产生抗体,那么感染乙肝的机会是否会增加的,一些研究发现确实无应答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普通人群,但是样本较小,只能参考,没有定论。

不管怎么样,如果家长有乙肝病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后,应该在接种第三针后一个月以后,去检测一次乙肝五项,判断是否有了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需要再重新接种3针疗程,确保出现表面抗体,才算真正安全了,不会再感染 乙肝了。


感染科李侗曾


起码得先搞清楚打进去的有没有产生抗体,现在很多疫苗打了之后没抗体,原因不止是厂家生产的质量问题,疫苗的冷链运输也不健全,可能半路运输的过程中保存不当失效,抗体去医院可以查到,没有抗体等于没打


lmwwjz


小孩子如果已经免疫成功,抗体水平较高,是传染不到乙肝的。一般的生活接触,感染乙肝的风险也很低。如果实在不放心,去检查乙肝三系,看第二项抗体指数高不高。如果高,则不必担心了,如果不高说明接种失败需要补种。


第一定律


乙肝,本来就没有传染性。我在医院居住那时,1983年,有个医生的丈夫患有乙肝,除了输液时间,平时到处耍,摆龙门阵,买菜,做饭,一家人一起吃饭,碗筷也没有分开。当时,医院那么多内科医生都说,乙肝没有传染性。我们也一起喝茶,聊天,后来还一起唱卡拉OK等。与他常交往的人中,从83年到03年,都没有其他人换乙肝病。

所以,乙肝患者别太紧张了,没什么了不起。现在怎么认识乙肝,我不知道。医生说怎么治疗,可以尊重医生说的。但过度治疗,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引起其他病症。


F双月


能不能传染主要老是否产生乙肝抗体,接种完三针疫苗后到医院检查一下乙肝五项定量检测记住一定要定量检测!如果第二项抗体过低还要不种加强针!如果还不放心就再查一次乙肝五项!婴儿产生抗体就不会感染乙肝了,乙肝疫苗就是乙肝病毒制作出来的,所以长期跟乙肝病人接触,会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新的抗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