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2020的開篇有點難。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和持續蔓延讓每個中國人都處在恐慌和不安中。面對疫情,互聯網公司率先開啟了員工自我隔離,在家遠程辦公的模式。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在1月29日下發了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


延遲開學期間,在線教育成為了大多數家長和學生的不二選擇。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多家在線教育機構宣佈,疫情之下,停課不停學。在此背景下,多家教育機構出現股價大漲情況。1月29日,港股開盤後,新東方在線股價就急升逾11%,創歷史新高,截至收盤為27.15港元/股,上漲7.1%。


據記者瞭解,目前學而思、網易有道、VIPKID、猿輔導等多家線上教育機構推出“免費捐課”活動。除了教育機構抓緊時間填補線下教育的空白外,很多高校老師在聽課期間也開始直播講課,通過建立微信群,分享直播鏈接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嘗試在線直播的老師表示,和以往上課並沒有什麼不同,直播家長和學生都能看到,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


熬過了寒冬之後,在線教育市場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一、免費捐課下是“拉新”的隱憂

2019年全國中小學生人口數量超1.6億人,龐大的用戶基數為K12在線教育奠定了發展基礎。2019年,K12在線教育付費用戶規模約為2,500萬人,滲透率約為15.2%。


免費捐課,既能拉新,又能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在窗口期各大教育平臺都不會錯失這樣一個低成本獲客機會。隨著競爭進入白熱化,獲客成本高、轉化率差、續班率低等問題也隨之出現。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VIPkid創始人米雯娟早前在接受採訪時稱8000-10000元的單個獲客成本是短期和個別現象,目前VIPKID的單個獲客成本平均為4000元。


在新東方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線下機構的獲客成本在500——1000元,線上成本在3000元以上,而線上一對一機構的獲客成本在5000——15000元。從機構的首單成本結構分析中可以發現,教師薪資以及獲客成本比例分別高達50%、45%。


除了高昂的獲客成本外,渠道投放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去年5月,有員工發現在百度、抖音、今日頭條等幾個常用的流量投放渠道價格已經上漲到了平日的2-3倍。數據顯示,在高峰時段,學而思、猿輔導和作業幫三家頭部企業的每日投放額平均達到1000萬元。


二、不斷有資本分食在線教育的蛋糕


在線教育,一直是資本不斷追求的風口。


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3.05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538億元,預計2025年前後體量可達萬億級規模。


從2013年開始,BAT開始佈局在線教育市場,通 不斷“買買買”的模式跑馬圈地。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百度曾是在線教育行業的先行者,從2013年開始投資滬江網校、傳課網等多個項目。2014年推出K12問答平臺作業幫,並設計視頻直播平臺——度學堂。2015年,阿里成立湖畔大學,並創辦了淘寶大學、阿里學院、1688商學院等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教育課程。2017年和百度共同參投了作業盒子。騰訊在最近幾年投資超過20家在線教育機構,也自建了騰訊大學、騰訊課堂等線上產品。


除了巨頭的湧入外,B站、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小巨頭也加入到了爭奪在線教育的賽道中。2018年年底,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對外宣佈,將在春節前拿出66.6億流量,助力教育類賬號在快手平臺冷啟動。2019年8月24日,抖音首屆創作者大會上,抖音總裁張楠提到,將加大對教育內容創作者的扶持力度。


三、疫情之下,在線教育能否打一個翻身仗?


在線教育行業歸根到底是個慢行業,從創立之初到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燒錢”的過程,很多大的平臺只能夠靠融資續命。


疫情之下,線下教育機構遭遇滑鐵盧,但線上教育真能打一個翻身仗嗎?


雖然在窗口期為在線教育增加了流量,但流量只是獲取用戶的第一步,真正能線下教育機構一決勝負的還是要靠教學質量。2003年非典期間,新東方財務受到重創,大量學生要求退學費,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支援下新東方隨時面臨倒閉。最終,俞敏洪靠借來的2000萬化解了危機。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03年五一期間,新東方在北京、上海兩地的業務增長量超過50%,全年招生20萬人。


疫情之下,當學生和家長都選擇線上教育的時候,流量會變得更便宜,但經過短暫的爆發期後,線上教育是否會經歷一場倒春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