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口述抗疫》與隔離者“零距離”,橫崗首例確診者是這樣被排查出來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通訊員 曹青

社康中心不可小覷,他們在抗疫防線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叫劉及賢,是六約社康中心主任,我見證和參與了應對新冠肺炎社區疫情防控的每一步。

排除萬難,嚴防“疫”線。震驚,好像沒有什麼詞語比疫情的突然到來更能夠形容我的感受了。按照規定,春節假期社康是不開診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上級部門要求讓所有的社康主任春節留守,我知道事情已經沒那麼簡單了。新的計劃要適應新的變化,根據上級文件指示,重新排班、主任留守、組織學習、方案演練、科學佈局、程序優化……,好似要打惡仗的戰士緊鑼密鼓的部署著戰前的一切。

《口述抗疫》与隔离者“零距离”,横岗首例确诊者是这样被排查出来的

Δ劉及賢轉送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六約社康是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下屬最大的社康,轄區內有小區、城中村、工廠。社區面積大、住戶多、人員構成複雜,再加上防護設備不夠、體溫槍不夠、人手不夠、疫情不明……我的心裡真是火急火燎呀。排除萬難,我們也要把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好好的開展。根據社區登記的湖北返深人員、公安大數據篩查出來的經過鄂區人員,上門為這些人員檢查健康狀況、追蹤行動軌跡,並且對他們的健康做持續的追蹤,橫崗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者就是這樣被我們排查出來的。

上門排查的日子裡除了爬不完的樓、流不盡的汗,偶爾也會受一點“小委屈”。有些住戶不瞭解疫情現狀和國家政策,面對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他們會產生戒備和恐慌的心理,敲不開的門有時候讓我們哭笑不得,我們是社區的健康守門人啊!隨著上門的次數增多。他們的恐慌變少了,我們的耐心增多了。一次次上門測量體溫、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到後來他們積極主動每天上報體溫。我能夠明顯感覺到住戶和醫護人員的關係更緊密了。

《口述抗疫》与隔离者“零距离”,横岗首例确诊者是这样被排查出来的

Δ劉及賢正在給“對象”採樣。

硬性隔離,軟性實施。如果一棟樓有一例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那麼整棟樓的住戶都要被實行硬性隔離。硬性隔離,隔離的是疾病,而不是人心。社區負責隔離住戶的生活,而我們則要保障隔離住戶們的健康。

很多住戶不理解,我跟確診者不住同一層樓,沒有接觸過,甚至都不認識。為什麼要把我們隔離起來?被硬性隔離的住戶們心理壓力特別大,也有諸多疑問,我們要一一解答,從醫學的角度去思考,用通俗的語言去表達,用最大的耐心去安撫。每天為隔離者們健康評估、健康指導、排憂解難。我希望我們能夠用行動去溫暖被硬性隔離者不安的心。

硬性隔離的生活裡,住戶們也充滿了“喜怒哀愁”。隔離期間,有人不小心摔傷了,我們上門為他診療;有人胃痛了,我們上門送藥;有人肚子痛了,我們上門查看,為他開通綠色通道轉運到醫院檢查。有孕婦到預產期了,前一天我們還協助她轉到我們社康中心做產檢,第二天清早三四點孕婦便出現了陣痛,我們聯合社區工作站人員和社區民警緊急把孕婦送到醫院,早上七點一個健康的小生命誕生了,緊張之餘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很開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新的生命給大家帶來希望和喜悅。

五點的寒風,兩點的星空。疫情開始的時候我還擔心員工們會恐懼,開會的時候我跟大家保證,危險的工作都讓我來。讓我感動的是,工作中沒有人退縮,黨員同志們積極勇敢、年輕的醫生和護士們表現的也超出預料,面對危險的咽拭子、鼻拭子採集等工作他們都主動申請,“一把年紀”的我經常被他們感動,心裡默默給他們無數次點贊,他們都是好樣的。

《口述抗疫》与隔离者“零距离”,横岗首例确诊者是这样被排查出来的

Δ六約社康採樣小組出發。

每天上班前要做好科室一天的工作安排,白天要入戶採樣、配合社區工作站和社區民警開展工作、及時落實上級指示……到了晚上還要整理上報各類數據,處理各種文件。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十一點回家已經是常態。

辛苦不是哪一個的人的狀態。截至目前,我們社康已經服務居家隔離者1850餘人次,採集咽拭子300餘份,數字陳列出的簡單數據,卻是我們社康所有醫護人員用溫度計一次次量出來的,用汗水一滴滴堆積出來的。我們護送孕婦,吹過凌晨五點的寒風。我們轉運密接者,見過夜晚兩點的星空。14天持續追蹤,我們沒日沒夜的為隔離者服務。所有的隔離者被解除隔離時,都會跟我們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當聽到他們說謝謝時,我感覺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身體也就不那麼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