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眼下正是“三夏”麥收時節,小麥聯合收割機作為小麥收穫的主力軍以及農機家族中的“重量級”產品,為我國小麥收穫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電視新聞中每每介紹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總會伴隨著一排排聯合收割機作業的宏大場面,可見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小麥收割機作業現場

然而我國聯合收穫機的發展歷程如何,技術軌跡是什麼,可能很多業內人士並不十分了解。在此,小編以牽引式聯合收割機、輪式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和揹負式聯合收割機3種機型為例來探尋我國穀物聯合收割機的發展軌跡(關於履帶全喂入收割機、履帶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後期陸續介紹),剖析其技術路線,總結髮展經驗,為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我國穀物聯合收割機的發展,同農機工業一樣,也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早期,是以畜力收割機開始的。20世紀50年代,我國仿製了引進的波蘭搖臂式收割機,1953年投入批量生產;同期,西北地區引進了捷克的搖臂收割機。這兩種搖臂收割機都是由畜力來牽引工作的,但是由於存在一些缺點,北方一些小麥產區自行設計了小割幅的畜力收割機。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畜力搖臂收割機

與此同時,國內的一些生產企業也開始了聯合收割機的研發與生產。

牽引式聯合收割機

牽引式聯合收割機是我國最早投入生產的機型。第一代GT-4.9型由北京農業機械廠引進前蘇聯技術研製成功,後來該產品轉給開封聯合收割機廠生產,一直到1982年停產。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GT-4.9型穀物聯合收割機

該機割幅4.9m,喂入量2.5kg/s,自帶29.4kW發動機,由36.75~55.1kW拖拉機牽引作業,採用輸送帶平臺式割臺,釘齒式脫粒滾筒,迴轉帶式分離裝置,兩級風篩式清選裝置,備有集草車。

該機主要在大型國營農場使用,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聯合收割機保有量最多的機型。

70年代初,為適應收穫潮溼、難脫粒、高產的小麥,依蘭收穫機廠設計試製了小割幅雙滾筒五七-2.2型牽引式聯合收割機。後來,五七-2.2型改進設計為豐收-2.5型。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與有關單位聯合設計了4LQ-2.5型牽引式雙滾筒聯合收割機,並先後在四平和新疆聯合收割機廠生產。該機割幅2.5m,喂入量2.5~3.0kg/s。結構上除採用螺旋式割臺、雙輪式輸送過橋外,雙滾筒脫粒裝置加大了凹板分離總面積,第一釘齒滾筒佈置在脫粒機身內,並採用組合式凹板,前部兩排釘齒可以伸縮,後部配置柵格式分離凹板,增強凹板分離能力;加大清選風扇,採用階梯配置篩,提高了清選能力。

輪式自走式聯合收割機

1.引進仿製階段

我國第一代輪式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在1963年由開封聯合收割機廠引進原蘇聯技術研製成功,後來該機轉給四平聯合收割機廠製造,逐步從東風ZKB-3型發展到東風ZKB-5型。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東風ZKB系列聯合收割機

東風ZKB系列聯合收割機,採用螺旋輸送式割臺,雙滾筒脫粒裝置,鍵式逐稿器,風篩式清選裝置,懸掛式集草箱,是20世紀70年代較為先進的機型。

同期,國內企業相繼開發出很多中小型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如北京-2.5型、北京-3型、新疆-3型、新疆-5型及豐收-3型等,我國穀物聯合收割機走上了發展新階段。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北京牌聯合收割機

2. 技術引進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決定引進聯合收割機技術。1981年8月15日,從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引進1000系列(1075、1065和1055共3個機型)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項目協議正式簽字。參與該項目引進的主機廠為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開封聯合收割機廠,科研單位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等。

1000系列聯合收割機割幅3.6~5.3m,喂入量5~7kg/s,發動機功率92~117kW,採用紋杆式切流滾筒,鍵式逐稿器,風篩式清選裝置,裝備電子監控系統,凹板快速調節機構,割臺快速掛接機構,工作部件安全離合裝置,散熱器旋轉濾網,滾筒液壓無級變速裝置,行走增扭無級變速器等裝置。更換附件可收穫麥類、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籽、向日葵及高粱等多種作物。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佳聯1075型聯合收割機

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在1985年形成了年產1000臺大型聯合收割機的能力,並於1991年達到了頂峰,國產化率達到80%,基本可滿足國內市場尤其是國有農場大型聯合收割機升級換代的需求,並有少量出口。

1000系列聯合收割機項目,不僅引進了產品技術,還同時引進了製造技術,使我國的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和產品一舉跨上新的平臺,大大縮小了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

此外,1984年,四平聯合收割機廠引進德國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形成了SE514和東風4LZ-5兩個系列的聯合收割機產品。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東風牌聯合收割機

3.自主創新階段

1992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與新疆聯合收割機廠共同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疆-2型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該機割幅2m、喂入量2kg/s、發動機功率36.75kW。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田間作業

新疆-2汲取國外聯合收割機的先進技術和結構,結合我國農作物的特性和農藝要求,採用切、軸流雙滾筒,雙層魚鱗篩,離心風機,風扇式復脫器,行走液壓無級變速裝置。其結構緊湊,溼脫性能好,分離損失小,價格適中,非常適合當時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營規模,因此短短几年便迅速佔領了廣大農村市場。以新疆-2為藍本的各品牌中型自走式聯合收割機成為我國跨區作業的主導機型,

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對我國穀物聯合收穫機的發展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和引領作用,它的出現打造了我國民族工業的自有品牌,奠定了我國收穫機械工業的技術基礎,促進了我國收穫機行業和農機配套產業的快速發展。

揹負式聯合收割機

揹負式聯合收割機是我國自主開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型。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發展迅速,以收穫稻、麥為主,機具結構簡單、經濟適用,形成大中小系列機型。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桂林-2揹負式聯合收割機

桂林-2型揹負式聯合收割機是該類機型的代表產品。在後來的發展中,揹負式機型借鑑了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的割、脫技術,性能水平與自走式機型接近,佔領了農村相當一部分市場,並由此演變出許多其他品牌的揹負式機型。

發展現狀及趨勢

隨著市場發展、產品成熟,農民購買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經營模式、用戶需求的變化,牽引式聯合收割機以及揹負式聯合收割機已經退出了市場,輪式自走式機型成為主力產品。但產品功率、技術含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主導機型進一步向大喂入量發展。5kg/s以下喂入量產品基本退出了市場;5~6kg/s產品,向輕量化與大功率方向發展;7~8kg/s產品,縱軸流及逐稿器結構成主導趨勢;8kg/s以上大型產品,市場發展迅速。

二是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由機械式底盤發展到液壓底盤,由單橫置軸流滾筒發展為喂入脫粒滾筒+脫粒分離滾筒,生產效率和脫淨率有較大提高,有的企業還配備玉米割臺和收穫水稻的附加部件。

“十一五”期間,我國突破了縱軸流收穫技術。研製的配套動力121kW、載質量5t的輪式靜液壓驅動底盤,應用於縱軸流聯合收割機。研發的多功能穀物聯合收穫技術與裝備,更換割臺可完成水稻、小麥、大豆等多種作物的收穫。

“十二五”期間,我國突破了大型收穫機靜液壓驅動與控制、大喂入量脫粒分離、高效清選,以及導航定位、智能監測及整機作業質量監測技術,開發了10kg/s喂入量大型穀物聯合收割機,屬於自主研發的喂入量大、智能化程度高的機型,與世界主流技術接軌。

自主品牌當自強,這些該進博物館的收割機,你記得嗎?

我國大喂入量通用型多功能收穫機

目前國際上聯合收割機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功率進一步上延,最大功率達到515kW(700hp);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駕駛員收穫作業變得更加輕鬆、智能;功能複合化,通過更換不同的割臺,可以收穫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穀子等多種農作物,實現一機多用,提高用戶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