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北极的夏季越来越热,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威力。

一张骨瘦如柴的北极熊轰动了全球,画面触动惊心,造成这一切恶果的都是人类,虽然我们也是受害者,但我们也是“凶手”。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今年入夏以来,各地一直持续高温不断。就连北极圈内,都达到了32摄氏度的罕见高温。在这样的高温攻势之下,许多冰川已经融化,导致北极熊在硕大的海域里难以找到休憩的地方,长时间的疲劳游行,导致这种最擅长游泳的生物溺水死亡。

NASA数据显示: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公里。研究北极气象的学者珍妮弗预测,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这比10多年前预测的倒计时一下提前了60年。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早在2014年这个气候研究组织就预测称,由于煤炭焚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21世纪末地球气温会上升。但是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所以无法准确预测上升幅度。如果以最悲观的角度看的话,煤炭焚烧若将伴随整个21世纪,那么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3.2到5.9度。

如今地球的种种迹象已经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节能减排,厉行环保,刻不容缓,而你能为地球所做的比你想象的多。

面对如此情形,如果人类还不做出节能减排措施,那么接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极端事件发生。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阻止冰川融化,就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注意环境保护才行。

第一、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第二、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

第三、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第四、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减少材料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纸和卡纸板等有机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大部分是甲烷)。

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水污染。因此,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唯有从自身根本上做起,才能减缓全球变暖。

保护环境,我们任重而道远。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哭泣的北极,袖手旁观的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