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微企業 延期還貸可至6月30日

為了有效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並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金融監管部門正給予更大支持力度。

3月1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下稱《通知》),對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困難中小微企業(含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業需支付的貸款利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申請,給予企業一定期限的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還本付息日期最長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罰息。

此外,對於少數受疫情影響嚴重、恢復週期較長且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與企業協商確定另外的延期安排。

多位銀行小微貸款部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接到《通知》後,銀行內部已彙總大量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延期還款申請,若風控部門核實這些企業營收的確受疫情影響,將很快同意延期還款。

“一週前銀行內部已抬高小微信貸業務壞賬容忍度,因此相應的延期還款審批不大會遇到阻力。”一位城商行小微企業信貸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專注消費信貸與個體戶供應鏈信貸的消費金融機構則遭遇不少還款延期操作難題。

“為了響應《通知》相關精神,我們已擬定借款人延期還款方案,主要面向處於防疫工作第一線的醫療機構人員,滯留在湖北地區無法復工復產的小微企業主、個體戶與打工者,以及被隔離的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等。”一位涉及助貸業務的消費金融機構負責人趙誠(化名)向記者透露。然而,這份方案至今沒有公佈。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借款人藉口受疫情影響而不再履行還款義務,導致平臺擔心經營壓力驟增;二是部分銀行作為助貸資金提供方,尚未允許平臺適度提高助貸業務壞賬容忍度或放寬延期還款審核標準,導致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記者多方瞭解到,部分城商行對自身小微企業壞賬的容忍度提高至約3.5%,但對助貸業務仍延續壞賬率不得超過1.5%的要求。

銀行、消費金融機構的落實痛點

記者注意到,在《通知》出臺前,不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已出臺多項支持小微企業延長還款措施。

上海銀保監局明確通知在滬銀行業機構,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企業,可依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不強制要求此類逾期90天或60天以上的貸款歸為不良。

江蘇銀保監局則發佈通知,對疫情防控期間符合條件實行延期還款的各類貸款,不納入逾期統計,不加收罰息。監管部門將酌情進一步放寬疫情影響期間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對2020年核銷的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進行還原統計考核。

黑龍江銀保監局則計劃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提高不良貸款監管容忍度。

前述城商行小微企業信貸部門負責人透露,由於不良貸款容忍度提升,他們對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延期還貸的審核標準相對寬鬆。

“在接到小微企業遞交的延期還款申請後,風控部門只要核實到其經營狀況確受疫情影響,會先給予3個月的還款寬限期,若企業經營受衝擊較大,總行則會斟酌給予長達半年的寬限期。”他向記者透露。不過,目前他們遇到的最大操作痛點,是不少小微企業無法提供相關的營收受影響證據,加之銀行人員無法實地考察,導致延期還款審核流程相對緩慢審慎,甚至部分小微企業因資料不全而無法獲得延期還款寬限期。

趙誠直言,這種狀況也發生在不少消費金融機構身上,其中還包括一些“渾水摸魚”行為。比如部分借款人一面以受疫情影響為由(包括人被隔離或發燒無法復工等)申請延期還款或利息減免,一面則仍然在電商平臺購買昂貴手機。

“但他們無法提供相關的診療材料,或當地居委出具的隔離證明。”他指出。這引發消費金融平臺擔心,若還款延期政策公佈,可能會引發更多人如法炮製“鑽空子”,以逃避還款義務。

趙誠估算,在申請延期還款的借款人裡,這類涉嫌逃避還款義務的佔比已超過15%,導致平臺逾期率跳漲至12%,加之催收部門不大敢採取相對強硬的催收措施,2月以來平臺還款逾期率始終居高不下,最高超過16%。

趙誠表示,“現在我們寄希望銀行能給予同等的壞賬容忍度,讓我們既能擁有更多時間與他們周旋,督促他們儘早還款,又可以騰挪更多資金,向正在復工復產的小微企業或個體戶提供信貸支持。”然而,多家合作銀行依要求助貸業務壞賬率不得超過1.5%,一旦逾期額與壞賬額雙雙飆漲,他們就撤回助貸資金。

多位銀行人士對此坦言,銀行之所以沒對助貸業務“放寬”壞賬容忍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也注意到其中蘊藏的道德風險。

“我們也收到一些可疑的延期還款申請。比如部分地區醫美機構以參與防疫工作為由,要求延長一年還款寬限期。但整容業務似乎與防疫關聯不大。”一家股份制銀行風控部門人士向記者直言。因此銀行將它們列入重點關注名單,一旦查出他們經營業績受疫情影響不大,則會縮短他們延期還款期限。

趙誠則坦言,相比銀行的“從長計議”,消費金融機構則相當緊迫——若逾期率持續上漲,銀行勢必撤回助貸資金或要求追加壞賬準備金,導致消費金融機構資金壓力驟增,難以滿足其他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需求。

多管齊下規避道德風險

記者多方瞭解到,越來越多銀行與消費金融機構紛紛藉助大數據與智能技術,以甄別小微企業是否受疫情衝擊而需要延期還款。

一家信用卡機構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主要雙管齊下,一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不同零售行業的經營壓力進行預估,從而制定相應的貸款扶持政策——除了對合作商戶延長還款期限,還對部分優質商戶復工復產提供短期信貸支持,二是隻要通過LBS等技術核實到小微企業主借款人是否滯留在湖北或在定點醫院診療,直接按照一人一策給予還款延期。

他坦言,目前這些大數據與智能技術只能對甄別起到輔助作用,銀行內部還需要更直接的證據,包括當地居委出具的隔離證明,醫院出具的患病證明等。

“目前我們最煩心的是,個別小微企業主等借款人聽說疫情期間個人還款逾期不上徵信,不再提供任何證明資料,直接拒不履行還款義務。”他表示。因此他們一面依靠持續提升壞賬容忍度進行“消化”,一面大幅降低他們授信額度,以避免新壞賬出現。

多位消費金融平臺人士向記者直言,目前他們每天都會遇到大量類似案例。

“目前我們正與銀行溝通,能否聯合多方力量搭建數據庫,將藉口疫情影響而逃避還款義務的借款人信息集中共享,增強各家金融機構的甄別能力。”趙誠告訴記者。此外,他們也與相關部門溝通,希望能將這類行為納入徵信記錄,從而起到懲戒作用。

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通知》提出,銀行金融機構應完善反欺詐模型運用,推進信息共享聯防。一旦發現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應立即停止融資支持,並通過上報徵信、訴訟等懲戒措施,有效防控道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