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田裡的六種野味,大家都吃過嗎?

邪惡女女-LL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我們這裡是北方農村,以前村子裡的野味非常豐富,小時候物資匱乏,喜歡河溝裡撈條小魚,樹上掏個鳥蛋打個牙祭解解饞,現在生活條件上去了,田地裡的農藥化肥用的也多了,在農村已經很難看見什麼野味了,科學興農介紹一下我們北方農田裡常見的六種野味,看大家吃過嗎?

青蛙:過去農田裡的青蛙特別多,夏日的傍晚蛙叫聲此起彼伏,青蛙肉質滑嫩,特別是蛙腿更加鮮嫩肥美,用小砂鍋燉湯或者爆炒都是很美味的,現在青蛙的數量急劇減少,很難再有聽取蛙聲一片的景象了,而且青蛙是益蟲,現在是國家野生保護動物。

田螺:稻田裡的田螺也是非常常見了,在田邊端個小盆,一上午就能撿半盆,拿回家用清水養著,讓它們吐一下髒東西,用油和辣椒爆炒做出來的田螺,香的不得了,是非常美味的下酒菜。

泥鰍:棲息在水田裡,當收完稻子,田裡沒水的時候,泥鰍就拼命的往淤泥裡鑽,找到泥鰍鑽的洞,順著洞用手指扣洞,很快就能將泥鰍摳出來,泥鰍吃起來有一股土腥味,我母親喜歡將我們逮到的泥鰍裹麵糊油炸一下,吃起來土腥味沒有那麼重。

黃鱔:黃鱔是可遇不可求的,水田裡黃鱔的數量是很稀少的,身上的粘液很多很容易逃走,非常不好抓,當然黃鱔肉質肥美土腥味也沒有那麼重,比泥鰍好吃多了,隨著稻田裡化肥使用量增多,現在稻田已經很少能逮到泥鰍和黃鱔了。

螞蚱(蝗蟲):每到夏季,農田裡莊稼上就會有蹦躂的螞蚱,我們小孩子就會逮螞蚱,然後串起來,放到煤爐蓋上,滋滋的肉香味就飄出來了,現在吃螞蚱、蝗蟲等小昆蟲的人們越來越多,吃法也更加多樣,油炸、爆炒、燒烤等,螞蚱(蝗蟲)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每斤賣到二十元以上。

麻雀:農村麻雀數量特別多,經常飛到農田裡啄食莊稼,曾經被列為“四害”之一,但是麻雀的肉非常卻非常好吃,所以麻雀這個野味硬生生的被人們吃成了國家保護動物了,以後不能隨意吃麻雀了。

野味雖然好吃,但是因為貪吃野味而得怪病的新聞屢見不鮮,吃蝗蟲容易蛋白質過敏,吃青蛙會得卡氏肺囊蟲病,吃蛇得裂頭蚴病等等,究其原因就是這些野生動物身上都寄生有各種各樣的寄生蟲和病菌,而人體對這些寄生蟲和病菌的抵抗力弱,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野味很容易感染,所以為了我們自身的身體健康,還是少吃野味。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不僅吃過,還逮過呢,別說是六種十種也吃過,這些野味有的是地上跑的,有的是水裡遊的,還有的是會跳會飛的,請看下面列表。



一,陸地上的有

一提到蛇,相信很多人都害怕,但農村人在怕也要去田裡幹活。田裡的老鼠多,蛇吃了老鼠後就住到鼠洞裡安家,有時挖田時,嗞溜一下子就鑽洞裡了。

於是農村人常常把蛇挖出來打shi,然後拿回家煮吃。有一次鄰居家打了一條麻蛇,拿來煮雞,端了一碗給我家,湯白的象牛奶,吃起來也不是很腥。

螞蚱



螞蚱是農田裡的害人,卻也是農村人的下酒菜,打穀子前後,腹裡全是卵,用油一炸,吃起來特別的香,只須在晚上捉就可以捉到很多。

土狗

土狗其實是一種小蟲子,常常在田埂上打洞,導致田埂漏水,是人們最痛恨的。每逢犁田泡乾田時,它就會從土坷垃裡鑽出來。我們把它的腳手給掐了,裝到口袋裡,回家後用油一炸,好吃得舔鼻子。

二,水裡的有

水蜻蜓

水蜻蜓就是蜻蜓的幼蟲,我們本地人叫蝦巴蟲,常常蟄伏在水田中的水草裡,多的時候,用拉笆撈上一會,就可以炒得一大碗。

田雞

田雞和癩蛤蟆雖然是同科,但癩蛤蟆的幼兒蝌蚪是黑色的,不能吃。而田雞是草綠略黃的那種。田雞的肉又白又嫩,大腿肉就像一粒大蒜瓣,又鮮又甜。

水蛆

有的地方也叫水蜈蚣,在水田裡戲水時,一不小心還會被蟄,長相怪異,黑漆漆的,我們都不喜歡它,但用油炸出來卻是異常的美味。

除了以上的這些,可以吃的還有魚,蝦 ,泥鰍,黃蟮,水蟑螂,水板凳,水壁蝨,田鼠,四腳蛇等等。



泥糖小丫


農田裡的六種野味,大家都吃過嗎?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對於農田中的野味那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回想起小時候吃過的野味,那可是數不勝數,何止六種啊,想起來就直流口水,那可是純天然的野味呢。

螞蚱

螞蚱算是農村農田裡常見的野味之一了,如今人們去飯店裡吃的那些油炸螞蚱,與我們農村孩子小時候吃的螞蚱那可是有天壤之別的。飯店裡的螞蚱如今可不是從農田裡捕捉的,大都是養殖的,我們那時候吃的螞蚱,都是在田地裡自己捕捉的,拿著青草串起來,拎著一串串的螞蚱回家炸了吃,那才叫真正的野味。

豆蟲

每當豆子長得茂盛的時候,到大豆地裡捉豆蟲,也是那時候我們的樂趣,因為豆蟲回家收拾出來以後,炒著吃或者炸了吃,也是香噴噴的。對於那時候很少撈著肉吃的農村孩子來說,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捉起豆蟲來,小夥伴們很是帶勁。

知了猴

夏天,等到剛剛下過雨,農村的農田裡就會有知了猴從泥土中鑽出來。特別是一些果園、林地裡更多,知了猴捉回去油炸了吃或者烤串吃都很好,有的地方將知了猴稱為唐生肉呢。

打屁蟲

有俗話說“有錢人吃鹿茸,沒錢人吃打屁蟲”,作為農村常見的人人避之不及的打屁蟲,因它體內含有九香蟲油,炒熟之後,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這幾年在吃貨中享有"九香蟲"的美譽呢。

土狗

土狗又叫螻蛄,它的背部呈茶褐色,經常吃農作物的嫩莖,所以它是一種害蟲,捉它的時候得小心一點,因為它的牙齒很硬,叫它咬著也不是滋味呢。既然你想吃這種野味,那麼就要有被它咬的準備哦,親手抓的吃起來才有成就感。

蠍子

蠍子身上有毒刺,讓它蟄一下可不是好滋味。不過也擋不住人們對於野味的誘惑,捉蠍子一般要用長鑷子,或者是竹筷子。一般人們捉了蠍子有的油炸,有的用來泡酒喝,因為蠍子對於風溼性關節炎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北方農田裡常見的幾種野味,我們這裡的野味還有許多,像野兔、麻雀、山雞等更算得上山珍野味,不過如今都在保護動物之列,很少有人捕捉了。不過像以上六種野味,只要你想吃,那就可以在適當的季節裡前去捕捉。我們這裡的六種野味,你吃過那種?歡迎留言參與話題討論。


建行漸遠


上海這邊農村我小時候吃過蛇、田雞、龍蝦、田螺、黃鱔、癩蛤蟆也吃過。最好吃的是龍蝦和黃鱔。蛇也還不錯蠻鮮的就是吃的次數少。小時候河裡面到了夏天就有好些龍蝦紅紅的浮在水面的蘆葦杆子上,和弟弟或者奶奶一起去垂釣小龍蝦一天或者半天下來總會有滿滿一大碗。現在一想起那個情景就興奮。不過現在的河裡面已經沒有這樣的景象了,都說小龍蝦繁殖能力強,我看被消滅起來也蠻快的嘛。

黃鱔是我爸有時候在工作之餘會去勾。拿著一個粗鐵絲一頭磨尖打彎就做好了工具。回來的時候總能帶回個三五條。紅燒來吃。那時候給我的印象是黃鱔的肉質還有點嚼勁。肉質緊實。鮮香。但是現在在酒席上吃到的吃不出以前的鮮香和口感了。肉質鬆散也不怎麼鮮了。究竟是我的記憶混淆了還是席面上的黃鱔不新鮮。還是因為小時候伙食太差偶爾吃個葷菜覺得份外好吃。

最後是蛇肉,那時候是鄰居家給的,隔壁阿伯會抓蛇。給了我一條我回家就燉了蛇湯。那時候第一次吃。嚐了一下覺得蠻好吃的,湯鮮。肉也鮮。不過就是不好嚼。估計還是廚藝不好。不知道是不是人家燒的蛇肉也是會有點不好嚼。還是因為蛇的品種和年紀大小?自那以後也就沒在吃過了,這邊店裡吃蛇肉的很少。也不怎麼會去選這類的飯店吃。懷念那小時候釣龍蝦的日子。淺嘗初夏時節,不冷不熱的天在樹蔭下的小河邊探頭探腦的尋找著小龍蝦的身影……





堅持誠可貴


農田裡的六種野味

可能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我就說一下我們山東農田裡的野味

泥鰍和黃鱔

泥鰍應該是全國各地的都用的物種了,生長在田間地頭的水溝裡,生命力也是比較頑強的,之前的泥鰍都是那種黃色的而且個頭比較大,而且泥鰍的營養也是非常的豐富,現在的價格也是比較貴,小時候最快樂的就是捉泥鰍,紅燒泥鰍真的好吃。

蟋蟀

蟋蟀和螞蚱個人感覺還是蟋蟀好吃,最多的時候是秋天收玉米的時候滿地都是蟋蟀,而且都是比較肥的,大人在收玉米,小孩 就跟在後面抓蟋蟀,然後回家用油炸,太香了。

田螺

現在的水裡基本上已經見到不到蝸牛了,以前的時候在水裡好多的蝸牛,幹完農活水邊在水裡撿一點蝸牛,拿回家先煮熟,然後只留蝸牛肉,最後多放辣椒爆炒一下,想想都流口水。

野雞

這個應該都吃過,這個需要放狗去捉,一般不好捉,各地的做法也是不同,但是確實是好吃,我們這邊的做法是把野雞剁成渣,做成野雞渣。

野兔

這個和野雞差不多,現在都很少能見到野生的了,現在吃到的都是家養的了,味道絕對沒有野生的好。

田雞

個人感覺絕對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野味,以前田雞(青蛙)不是保護動物,口感絕對比牛蛙要好太多,我們這邊的吃法就是隻吃大腿,多放辣爆炒,絕對美味,但是現在的田雞屬於保護動物,是不可以再捕捉了,現在的田雞有很對人工養殖的,想吃的話一定要走正規渠道買人工養殖的。


愛吃的鹿哥


農村農田裡的六種野味到底是哪六種呢?下面來說一下。

田雞

泥鰍

田鼠

田螺

螞蚱

田雞粥是我們這夜宵必點的一道地道美食,田雞粥吃起來很鮮美。小時候我們去捉田雞都是晚上照著手電筒去抓的,小時候田邊特別多,現在由於經常被捕抓越來越少了。

記得小時候媽媽做的秘書煲特別好吃,也不知道媽媽是怎麼做的,特別辣,特別好吃。

每到秋季收第二季稻穀的時候田鼠就特別多,在田埂上到處挖洞,把成熟的稻子都咬斷了掉的一地都是但它們又不吃,特別氣人。我們就拿老鼠夾埋藏在田邊在裡面放顆花生米它們特別容易上鉤,挺肥的,將近有兩斤。在這裡要糾正一下田鼠是可以吃的,不是在城市裡翻垃圾堆的那種老鼠。田鼠專門在山上或者田邊或種有莊稼的地裡才會有它們的,田鼠通常都是放點米酒和辣椒進去爆炒,特別香回味無窮。

小的時候一到中午經常會看見地裡或者田邊都有蛇出來,那種蛇一般無毒,如果抓到大點的蛇也就是逃不過被吃的命運。

田螺自然是生長在農田裡,個大肉多特別肥美,不過小時候老人總常說這種田螺裡面有螞蝗,所以都不敢多吃。

螞蚱一到秋天就多了,在田野裡到處飛,而且個還大,經常抓回家用油炸之後撒點辣椒麵和孜然粉, 又香又脆。


2020想創業


說起農田裡的六種野味,每個地方可能不一樣,但南方田裡能吃的,估計最多,魚米之鄉,並非浪得虛名,農人解說是廣西桂林山區的,來看看我們小時候吃過的六種野味。

一、田鼠

小時候抓田鼠,那叫一個好玩,特別是秋天二季水稻收完後,田裡的田鼠最多,大個的有一兩斤重,抓田鼠得要點技巧,帶著家裡養的大黃狗,沿著田埂找鼠洞,狗只要聞到氣味,爪子刨土那就有戲,老鼠精,挖的鼠洞總留有後路,所以可得找仔細,不然你可能就白忙活。

找到鼠洞自然是要煙燻,普通的稻草這老鼠還不怕,你要是往稻草中間夾上點幹辣椒,沒多少功夫老鼠就得鑽出來,一出來就被大黃守株待兔,一抓一個準。

抓回來的田鼠,拔毛,拔毛很有意思,農村喜歡用燒熱的地灰塗老鼠身上,這樣毛拔的乾淨,然後去掉四肢、頭和內臟,黃豆爆炒出油,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

二、能吃的癩蛤蟆

小時候田裡好幾種青蛙,田拐麻、土拐麻、上樹麻、青拐麻還有癩蛤蟆,好幾種品種,但屬“癩蛤蟆”最好吃,這裡可不是我們經常見的陸地上那種黑不溜秋滿身是疙瘩的啦蛤蟆,這裡能吃的這個癩蛤蟆渾身有些偏黃色,我們叫南風蛤蟆,因為每年南風天,這蛤蟆才出來,數量巨多,水塘田裡到處都是,剛出來那會,路上走路都能踩著小的。

南風蛤蟆雖然和陸地上的癩蛤蟆不一樣,但長的挺像,頭上也會出白色的漿(有毒),所以吃的時候要去皮,去了皮的南風蛤蟆,煲湯最甜,是我吃過所有蛤蟆中湯最甜的,不過它也有個缺點,肉少。

三、狗婆蛇

農村田裡田埂上有一種四個腳的蛇,我們這叫狗婆蛇,也叫四腳蛇,小時候最喜歡捉來玩,用根繩子牽著,有時候抓的多了,也會拿來烤著吃或者炒蛋吃,特別香。

有一段時間,有人專門來村裡收這個狗婆蛇,一條2塊錢,聽說收來賣高級飯館裡的,後來農村狗婆蛇少了,越來越難抓,也就沒見這些人了。

四、小螃蟹

如今吃上了大閘蟹、海蟹各種螃蟹,但惟獨還是覺得小時候吃的田裡的小螃蟹,味道最好,田裡這個小螃蟹通體有些帶青色,個頭小,只有大拇指大小,我們那時候喜歡用油炸。

五、土狗崽

土狗崽的學名叫螻蛄,每年春天犁田耙田那會,田裡到處都是土狗崽跑來跑去,田埂上就是它的家,田埂經常被它鑽一些小洞出來,這土狗崽可了不得,能下水,能鑽地,還能飛,而且它力氣特別大,小孩子抓住它很容易被它逃了。

土狗崽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特別好吃,油炸一下,金黃金黃,一口下去,嘎嘣脆,回味無窮,小時候經常吃。

六、小蝦米

我們那的田裡,早些年是有一些小蝦米的,小小個,大概也就一釐米長一點點,很小個,我們叫井水蝦,春天漲水的時候,拿個竹簍編織的蝦簍,放在田裡出水口,不僅能裝到泥鰍還能裝很多的小蝦。

小蝦用來煮韭菜,小時候覺得最送飯的一道菜,不可特別可惜,現在田裡泥鰍都沒了,小蝦更是沒了。

總結:上面這六種曾經的野味,你們吃過幾種呢?歡迎留言分享


農人解說


小時候,農田裡的野味不止六種,可多了。跟著大人去農田裡捉魚捉蝦,拿著一隻癩蛤蟆也是一道菜,一味藥。基本上在農田裡活動的生命體,都會拿來當做一盤菜。看看山妮家鄉的野味,你吃過幾種?

泥鰍。每當那首兒歌響起“池塘裡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時,想起哥哥帶著去捉泥鰍,雖然怕它滑軟的身體,但還是喜歡去。當哥哥從泥洞裡抓出一條泥鰍來時,驚喜掩蓋了害怕。拿回家,媽媽用菜地裡種植的韭菜和薄荷跟泥鰍一起煮,味道鮮美。



黃鱔。黃鱔和泥鰍,以前是分不清這兩種野味的,後來聽大人們說,乾田裡的黃鱔,才知道每次爸媽挖田帶回來的是黃鱔。黃鱔身子要比泥鰍長,而且黃鱔身體沒有泥鰍扁。用油炸了,散上花椒鹽,味道好極了。

秧鳩蛋。秧鳩是稻田裡跑著的一種鳥,因為在野外生存,有時在田裡見到了,想要空手捉著是不可能的,它飛跑快,一般很難捉到它。所以只有它在稻田裡理窩下蛋時,媽媽去拔秧草時,碰到了,會帶回三四個秧鳩蛋,煮熟了,幾個孩子分著吃。



田螺。田螺多生長在稻田,池塘裡。有大田螺和小田螺,因為大田螺肉質多點,喜歡拿大的,用小桶或盆,先把田螺洗一下,然後用清水養3、4天,讓田螺吐出泥巴、沙子等一些髒東西後,再洗淨。最後用辣椒、花椒、豆醬等調料炒了吃。

田雞。也叫虎紋蛙,背上有深色斑紋,而且皮粗糙,四條腿上也有紋。大人捉到了,就覺得很珍貴,是對小孩很好的滋補食物,對小孩生長髮育好。

蝦巴蟲(蜻蜓稚蟲)。也是生活在稻田、池塘裡的蟲子。在水裡爬行,身體顏色有黑色、黃色。蝦巴蟲是農村人喜歡忙中偷閒,用拉魚等竹筐拿回來。油炸下,是不錯的下酒菜。

除了以上野味,農村農田裡還有小魚、小蝦等許多本地特色美食,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家鄉的田間野味。


彝家山妮


農田裡的六種野味,大家都吃過嗎?

生活在農村,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吃到很多的野菜,其中就有很多都是大家所不熟悉的,但是我們卻經常拿來當做野味來食用的。那麼你知道的都有什麼呢?現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小李自己知道的幾種野菜。

胡蔥,在農村的田地裡,我們會經常看見這種野草,其實是一種美味,卻很少有人把它採回家食用的,它的長相很像我們種的大蔥,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糖類,雖然喜歡吃蔥的人可能會有點胖,但是一般膽固醇都不高,而且他們體質都很好。這種野味也可以預防一些疾病。



黃鼠草。這種野菜一般生長在山地及荒野,農田很少出現,它還有一個很文藝的學名,叫山苦蕒。和許多野菜一樣,它的功能也很多,不僅可以做菜,也可以作為藥材使用,在解毒,口腔疾病方面都有不錯的效果。


第三種是麵條菜,和薺菜一樣屬於野菜的一種,生長在田間地頭和初春的麥田裡,它的葉片細長,形似麵條因此得名,除了可以拿來做菜,拌麵使用之外,也可以用來入藥,很多人在春天還會專門去地裡採來吃,看重的就是它可以預防很多疾病。

構樹穗。這種野菜的外形很像毛毛蟲,大家可能會覺得好奇,它竟然可以吃,還是一種野味。其實它不僅可以食用,也能強健筋骨,養目明神。在農村,他們為了保留構樹穗的原味,喜歡在它們外面裹上一層面粉蒸熟,然後找著調味料吃,也是最傳統的一種吃法了。



馬蹄蔞,同樣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一般生長在樹林的半陰處,每年端午的時候,農村人最喜歡的用這種野菜加上豬肉來做餡料,好處是可以消除豬肉的油膩感,還可以中和糯米的溼熱,如果蒸的時間合適,會有一股特別的香味。


牛至。這種野草也有人把它叫做耗子爪,這是因為它冬天不死,春天生根,又得名茵陳。和大多數野菜相同,這種野菜可以做菜,還可以做成糕點,也可以預防疾病,實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

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的幾種農村的野菜,不知道大家都吃過沒有?如果沒有,可以嘗試去農村動手採來嘗一下。我是小李,歡迎大家關注帶你瞭解農村生活,分享種植知識。


小李說農事


農田裡的六種野味,大家都吃過嗎?

那些年農田裡的野味是一年到頭沒有肉吃的孩子們的打牙祭,吃到的瞬間整個人都陶醉在美味中,幸福滿滿。

那是我們小時候農田裡,現在農田找不到野味了,悠然把北方農田裡的六種野味說給大家看看。

第一種:豆地裡的豆蟲。

以前莊稼噴施農藥沒現在這麼厲害,豆地裡總會有以食用豆葉為生的豆蟲,從一開始的小蟲卵,隨著豆子生長,它們吃著豆葉,一天天長大,在豆子即將收割的前幾天,也就是秋天時,它們會離開豆秸,拱進地堰跟前的土地裡。

等秋天收完了玉米,花生,豆子,貪吃的孩子們就會拿一個小籃子,一把小鎬頭,在豆地裡堰排著刨土,有時候能挖出很多豆蟲,這時候的豆蟲已經從曾經的嫩綠顏色轉變成暗黃顏色了,像冬眠的動物一動不動,這是豆蟲升級版,營養價值比綠色的高了一個層次,味道更是提高了好幾個層次。

第二種:秋後的螞蚱和螳螂。

不是說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嘛,秋天是螞蚱和螳螂產卵的季節,這時候抓到的螞蚱螳螂更有吃頭。

首先是它們的行動沒那麼靈活了,一捂一個準,特別是大肚螳螂,撿起來就行,撿一堆回家,摘掉翅膀放到油鍋裡一炒,或者鍋灶下的火堆裡燒熟了,那味道好吃的不得了。


第三種:男孩子才敢抓的青蛙和癩蛤蟆。

記得哥哥和他的小夥伴們每逢週末,就會相約去田野中尋找各種大自然賜予的好吃的東西,有蜂巢裡的蜂蛹,草叢裡的野雞蛋,還有田地裡的青蛙和蛤蟆。

那些野男孩子們會把捉到的青蛙或者蛤蟆整個褪皮,然後找來一扇瓦片,下面用兩塊磚支起來,瓦片上是剝好皮去了內臟的青蛙或者蛤蟆,點火燒熟就可以解饞了。

第四種:蠍子。

農村田間地頭石頭多,石頭下面藏著蠍子,那種尾巴朝天,並且有毒性的小動物也是六種野味之一。

不過捉這個得有專業的器具,男孩子們會把一根筷子折剁短,然後從中間劈開到一半的位置,裡面夾一塊小細木棍,然後綁起來就是簡易的鑷子,捉蠍子時用來夾它,不過蠍子捉到手很少有人吃,捨不得吃,因為它可以賣到藥材公司換零花錢。


第五種:是春天的一種會飛的小胖甲殼蟲,我們叫它“小胖孩”。

“小胖孩”只有果園裡有,而且抓它們必須是傍晚時分才可以,也不曉得白天它們藏在哪裡,到了傍晚太陽落下山,它們才飛出來得瑟。

抓“小胖孩”可以全家齊上陣,特別是有孩子,讓孩子也體驗抓蟲子的快樂,且這種蟲子長的很可愛,沒有攻擊性,不會讓小孩產生恐懼心理,捉回來的“小胖孩”放油裡炸出來最好吃了,且營養價值很高。

第六種:偷吃莊稼的野兔。

現在野兔成了國家保護動物,我們這裡沒有人捕捉了,但在過去,我們小時候,農民們的莊稼一旦發現有野兔偷吃,就會在地裡下兔子扣,所以時不時有兔子打牙祭是大人孩子們最期待的事情。

野兔的味道比豬肉還有牛羊肉更鮮美,既然兔子喜歡吃蘿蔔,那麼農民們就用蘿蔔燉兔肉,很久沒吃野兔燉蘿蔔了,今天提起來又勾起了饞蟲。


這是我們北方田野中的六種野味,不知道你們家鄉有什麼不一樣的野味,請大家積極留言並且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