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轉載-鴉片戰爭時期海齡是如何守鎮江以及怎麼死的?

笆芭壩壩


作為鎮江人,有責任和義務回答這個問題,在此只能簡述。

1842年7月,中英鎮江之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最後一戰。

鎮江城守將是京口副都統海齡。海齡,字蓬山,郭洛羅氏,滿州鑲白旗人。1840年12月調任京口(鎮江)。

1842年7月13日,英國軍艦伯魯多號和復仇神號進犯圌山(現大港新區),圌山炮臺約有20門大炮,開炮打退了英艦,第二天,英艦摩底士號共九艘英艦圍攻圌山炮臺,激戰中炮臺被毀。15日,英艦塔林號丶弗萊吉森號進犯焦山江面,企圖登陸,被我象山守軍擊退,弗萊吉森號擊毀了焦山的一座掩蔽炮臺,可能是彈藥庫。(到焦山的遊客都能看到遺蹟)。17日,雙方沿江再度炮戰。20目,英艦大隊由焦山外江進入鎮江城正面江面,從甘露寺到金山、銀山以至瓜洲一線。21日,英軍大舉攻城。英薩勒頓旅由金山對岸登陸,進攻西門外銀山及陽彭山的守軍劉齊兩軍(劉允孝統領的鄂兵和浙江參贊大臣齊慎統領的贛兵和浙江大營兵),劉齊兩軍一觸即潰。英軍叔得旅由正面江面進攻北門,佔領北固山,戰鬥異常激烈,海齡率軍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戰致10時,北門告失。英軍陸軍總司令郭富直接指揮主攻西門,西門築有兩重城門,守城將士沉著應戰,打退數次進攻,直到英軍用炸藥炸開西城外城門,同時,西門內城也由先已衝入城內的叔得旅迂迴佔領。城陷後,海齡仍率守軍在萬壽宮,高橋,範公橋(今沈括故居一帶)節節抵抗,直到黃昏,英軍幾支部隊才攻入市中心,進攻旗營和都統署衙門。守營將士拼死抵抗,用大刀長矛抬炮鳥銃打擊侵略者。英軍攻入旗營後,海齡在都統署內投火自盡,壯烈殉國。鎮江失陷後,侵略者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鎮江人民遭受到一場空前浩劫。

. 恩格斯給予鎮江軍民的抗英鬥爭作出了高度評價:"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

同樣,在抗日戰爭中,鎮江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日本鬼子在鎮江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磬竹難書,鎮江人絕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