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得了肾病想长寿,肾友牢记4个护肾方法,尿毒症不敢来袭

衡量肾病最终预后是好是坏?最为关键的一项,无疑是肾功能的好坏。具体反应肾功能的一些可视化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内存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蛋白尿、还有反应并发症的一些指标如高血压、高血钾、血红蛋白等等。

如果这些指标都能趋于平稳,尤其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减速减慢,肾友预后一般不会太差。不同类型的肾病,肾功能发展的规律大致相同,前中期肾功能下降速度慢,到中后期下滑速度逐渐加快,尿毒症期则肾脏萎缩超过90%,肾脏功能几乎消耗殆尽。

得了肾病想长寿,肾友牢记4个护肾方法,尿毒症不敢来袭

那么如何减缓肾功能恶化的节奏,争取一辈子也不尿毒症?这四方面都要抓:

按照肾功能的变化,肾病分为五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低于90ml/min/1.73m2,则表明肾脏出现损害,肾小球等肾单位出现实质性的损害,需要及时治疗修复。

因此肾友一旦发现病情,就要及时就医,为肾病抢夺时间,为肾功能恢复争取最大的空间。比如同样是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一位患者处于2期,一位患者发展到4期,2期的患者治愈率和自愈率自然更高,且医生在用药治疗方案操作空间更大,而4期的患者同样的用药方案,由于肾脏受损程度非常严重,治疗效果自然也会下降。

还有些患者蛋白尿转阴了、水肿消了就不在治疗了,慢性肾病具有易复发性,病情时刻都可能出现变化,肾友要积极复查,凡事做到早准备才能护身周全。

得了肾病想长寿,肾友牢记4个护肾方法,尿毒症不敢来袭

病理类型不同,预后差别大,要注意

慢性肾病的病理类型众多,也是决定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类型较轻的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膜性肾病,通常预后相对更好;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等则处于中间位置,不同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这些肾病本身病理类型严重,比如糖尿病肾病,多种病同时存在,肾功能不稳定因素较多,期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病情更易发生进展,预后往往较差,尿毒症风险更高。

虽然患者无法选择自己是哪种病理类型,但后期治疗时就要更上心,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了要重视蛋白尿、高血压的治疗,还有控制好血糖等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才能尽可能的万无一失,延缓肾衰竭的速度。

得了肾病想长寿,肾友牢记4个护肾方法,尿毒症不敢来袭

日常重视肾脏保养、保持平和心态

肾病用药治疗是保持各项指标稳定、消除症状的手段,而日常对肾脏的保养,则是保持长期病情稳定,改善预后的左右手。肾脏保养一方面要养成护肾的好习惯,如坚持肾病饮食原则如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减少肾脏炎症发生,另一方面是改掉对肾不利的坏习惯。比如滥用药加重肾脏负担;频繁感冒感染,造成炎症反复,蛋白复发;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拖累肾脏等等。

有些肾友治疗期间觉得日子“苦”,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做,生活质量下降。想的都是比较消极的一面。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况且治病本身为了获得更健康的身体,避免尿毒症的过程,肾友要放平心态,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

得了肾病想长寿,肾友牢记4个护肾方法,尿毒症不敢来袭

坚持定期随访,做到治肾知肾

不论是在肾病治疗过程中,还是在修养期间,肾友们都会进行相应指标的复查。既是了解治疗效果的途径,也是调整用药方案的依据,不可或缺。

有些肾友觉得出院时,各项指标都恢复了,身体也没有不适的症状,自认为感觉良好,基本不复查。很容易对病情复发及恶化埋下隐患。

对于肾病来说,一般2年为一个周期,如果患者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复发或恶化的迹象,可以说达到了治愈。但仍然建议复查,与肾病的特性相关。

刚出院患者,病情不稳定,1个月左右复查1次,病情稳定后,3个月左右复查1次。各项指征正常,且肾小球滤过率没有出现下降,每半年至少查1次。

此外,如果大家还有肾病方面的问题,如肾炎、肾综、肾功能不全等,可以点下面“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