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

用戶7999733134251


在思維和存在統一的原則下,思維只解決存在的規律性問題,但人的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只是將存在作為原材料,用思維進行再創造勞動。

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可以看到的只有幾千年,在有人存在之前,地球就已經存在漫長的歲月,在那時只有存在,沒有思維,可見存在是一回事,思維是有人之後,在人的腦子中,通過對外界的客觀存在認識後,在人腦中的加工創造過程,首先人需要一定的生存條件,才能生活,人不能像樹🌲一樣身體與氣候達到統一,無法天人合一,冬天需要取暖,認識火🔥,躲在山洞裡,產生建房子的思維,當人為了保護自己食物的安全🔐,產生軍事思維,當人發現浮力,產生造船思維,水有浮力,那麼空氣有沒有浮力,產生創造飛機思維,人的思維是一種人對客觀存在事物的發現,將發現規律在大腦加工廠組合加工,創造新產品,出廠的意識產品。它即從存在中獲得原始材料,在腦子思維加工組合新產品的過程,出來的新產品已經不是原存在,例如:飛機✈️。


KongZWang


思維和存在,可以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科學問題或者說還有一點“玄學”的影子。

這個可能需要說很多很多,都不一定說的明白。

先說思維

思維這種概念不比贅述過多,無論是哲學上的意識,思維,思考,智慧,認識,思想等這些描述智慧生命對主觀或者客觀世界認知的理論概念其根本來源是智慧生命本身的組成部分通過目前人類尚無法理解的方式所誕生,所謂思維的產生基礎目前人類並無法解答,就像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人類目前只能是通過掌握的知識和規律進行推測,像宇宙大爆炸理論,奇點和黑洞等等。

思維或者說人類本身所具有的“抽象因子”或者說“意識和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目前無法解答。

有一個很直觀的生物學現象,那就是“大腦”。

在我們已知的世界內智慧生命的思維應該是誕生在大腦,也就是說大腦產生思維,大腦是人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大腦複雜無比的構成操控著柔弱的人類身體,同時誕生一切主觀世界的抽象因子。

如果簡單粗暴的解釋那就是“大腦”讓生命具有“思考”的能力。

大腦是人體最精緻的組成部分,同時也目前人類能夠理解的精神世界的現實載體,那麼大腦到底是如何由一些人體基本化學組成元素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誕生意識從而進行思考並擁有智慧的?至今人類並無法解讀。

可以說大腦誕生智慧的奧秘與宇宙誕生生命的奧秘一樣深邃而無法理解,認知高度對目前的人類來說難以企及。

而這兩個問題既是哲學問題又是科學問題。

人類目前研究大腦最能入手的一種辦法,就是用生物學理論去嘗試從極其微觀的角度解構大腦的組成從而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大腦誕生智慧的奧妙,這就是科學的手段。

在目前人類掌握的所有知識和理論範疇內,任憑人類如何用生物學的手段去解析大腦的物理構造和組成,甚至從微觀分子學,化學,醫學等諸多角度對大腦全方位解析都無法解釋大腦是怎樣誕生的智慧,大腦結構分子是如何的組織運行從而能產生“意識”或者“精神因子”。

人類尚無法理解大腦誕生智慧的手段,但不妨礙人類用大腦產生的智慧去思考並試圖理解和認識她。

人類可以通過對現實世界一些客觀規律的蛛絲馬跡去一點點認知和揣摩,因為人擁有思考和智慧的能力。中國有一句古話--抽絲剝繭。

你看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細胞的本能,肌肉的條件反射,也看過很多生物學上的科學道理,就像進化論,這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不討論進化論的本源問題,只說一些進化論上能夠說的通的問題。

所謂“進化”,其主體意思就是不斷的“前進優化”以致“化境”。

進化論的前提是生命細胞的本能決定,生命的第一本能我們理解的應該就是“生存”。

至於說“生存”到底是不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所在,或者生命擁有生存的第一本能所謂何故?如果這個問題說不出能夠站住腳的原因,那麼進化論的根基就存在漏洞。

我們不是生物學家或者什麼哲學家,我們只能說一些自己的理解。

生命的組成是生物細胞,而生物細胞是由我們所在的世界或者說宇宙的基本物質按一定的規律組織形成,也就是基本的宇宙元素,可見的或不可見的,能理解的或未知的,這些元素通過某種規律組成了物質,誕生了生命的生物成分,這些成份組成了細胞,細胞組成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比如地球生命也就是目前人類唯一所知的生命形式--碳基生命

可以推測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元素,而這些元素組成了整個宇宙的現實形態。

那麼生命的本能與宇宙的形態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能猜測目前無法驗證。

我們可以觀察看的見的天地形態並思考從而去理解,比如日月星辰的運轉,江河湖海的湧動,風起雲湧的波瀾,這些天地本身存在的物體或規律都有一些共有的特質,那就是“運動”,也就是我們上物理課都學過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從目前人類認知的自然規律來說,“運動”這種自然法則確實是正在執行的,也就是說宇宙的主體法則中,“運動”是很重要的一條。

整個宇宙在我們的認知理解中是“動態”的。

用我們常聽的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就很好詮釋了。

理解了宇宙的常態法則之一“運動”,接下來去理解“生存是生命的本能”就簡單多了,你看宇宙的主要法則在於“運動”。

何為運動?

空間上的挪移可為運動,時間上的流逝同樣可以認為是一種運動,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都具有“動態”性,有人說空間是不變的,我們所謂的運動只是從這一點到另一點,我們挪動了,但空間沒有動。

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物體從空間的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我們本位空間是不是變化了?大的空間位內是不是出現了“空出”和“擠壓”效果?這是不是大空間的變化?

既然宇宙具有“動態”的一面,那麼宇宙內所有的因子特徵都應該遵循這種法則,就像一個國家的所有法律法規必須置於憲法之下。

宇宙的“動態”性法則決定了宇宙所有的元素同樣具有“動態”性,那麼由元素組成的細胞也必須要遵循“動態”法則,細胞組成的生命同樣如此,這就是“生命在於運動”的宇宙法則理解。

那麼生命從誕生到死亡的過程必須是“動態”的才能不被宇宙法則所“排斥”,也就是說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必須保持不斷的“運動”,那麼生命保持“動態”的前提是什麼?活著,或者說生存,只有生存才能繼續運動從而完美的融合在宇宙法則之內。

也就是說生命擁有生存的第一本能是符合宇宙“動態”法則的,那麼生命要想生存就要不斷的適應,不斷的去追求更好的適應宇宙法則,那隻能是不斷的“進化”,這樣理解“進化論”基本可以站住腳了,從本質上說“進化論”其實也是一種生命的“動態”表現。

當然這僅僅是目前我們人類所能認知並理解的且能從道理上理順的感悟。

到這裡我們開始解讀大腦誕生智慧的一些可能的道理,當然這僅僅是通過目前人類掌握的理論知識去推測。

組成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同樣需要遵循宇宙的“動態”法則,那麼細胞本身作為生命的基本單元就必須具有“生存”的本能,這放大到整個生命體同樣具有“生存”本能。

既然每一個生命所組成的細胞都具有“生存”的本能,而當一個生命體所有的細胞以一種集合體的形式按某種更有利的“動態”性規律組合到一起以便對宇宙的法則有更深的親和力之時,這種生命細胞的組合體“生存”的“動態”法則更加優化,簡單的說,細胞之所以聚合組成生命體的原因在於為了向宇宙的法則更加靠近,也就是說是宇宙的“動態”法則在驅使著元素向細胞向生命體進化。

這也就可以解讀生命的誕生其實就是宇宙法則的“動態”作用。

然後就可以解讀理解生命或者說人類的大腦如何誕生的智慧?

你看細胞組合成成生命體是為了更好的親和宇宙法則,而作為生命體一部分的每一個細胞還是具有“生存”本能,或者說“動態”性靠攏。

拿人類來說,細胞組成了人類各種器官,各司其職,目的是“組團”進化以獲得更好的宇宙“動態”法則親和力,那麼功能各自不同,其中組成大腦的細胞承擔了人體或者說“進化體”的“優化法則”支配權,也就是說大腦細胞對宇宙法則的親和力有更大的進化動力和需求。

大腦細胞在有限的組織範圍內為了獲得更多的宇宙法則親和力就需要極大的“動態性”,而大腦細胞的先天結構所承擔的職能本身“動態性”功能並不高,你看心臟的職能就是永恆的跳動來維持人體生命所有細胞的氧活性,而大腦細胞在生物功能上的“動態性”並不高。

所以,重點來了,大腦細胞為了獲得更多的宇宙“動態”法則親和力,在其自身物理狀態的優勢不明顯的前提下必須跨越這個障礙,如何跨越?

那就是“本能驅使”大腦細胞誕生其他生命細胞所不具有的“力場”,只有這樣才能讓大腦細胞具備比其他細胞更好的宇宙法則親和力,這個過程可能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或者碰撞,或者說用去很長的時間,大腦細胞在物理機能無法超脫的情況下被“生存本能”逼迫著一次次跳躍。

可能在人類無法理解的一種場景或不可知的某段時間內,有一個或者幾個大腦細胞超脫了機械的生物本能,誕生了朦朧的一絲“意識”或者說獲得了一種微弱無形的類似力場加成的額外“動態”法則親和力,而誕生“意識”的那些細胞迅速被無處不在的宇宙“動態”法則所重視。

也就是說“生存”本能驅使大腦細胞不斷的嘗試獲得“有形”以外的額外更多的“動態”法則之力變的更加活躍從而誕生更多的“意識”,而進一步被“動態”法則力更加親和,這也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進化過程。

大腦細胞在“有形”的動態法則力之外加成了“無形”的法則之力,從而讓腦細胞的法則親和超越了物質範疇,這就是“意識”或者說“精神”力的誕生。

大腦細胞誕生了“意識”從而獲得了額外的“動態”法則之力之後擁有了更多的生存動力,從而繼續不斷的優化組合,不斷的試驗再調整,從偶爾的意識,到朦朧的意識,到清晰的意識以致最終有了“思維”誕生了“智慧”,在大腦細胞的不斷進化下,生命終於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

而我們知道的事實告訴我們,人類自有智慧以來的進化成長是飛躍性的,可以說在智慧的加成下,人類對生存的理解和適應能力超越了已知的所有生物,這應該就是對宇宙“動態”法則的親和力更高的一種表現。

也就是說有了“智慧”的生命對宇宙法則的適應性是更強的。

而這同樣是“動態”的,智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猜測和理解,腦細胞誕生意識的問題應該是宇宙中最深奧的問題之一,並不是想當然就能去認知。

從目前人類所能掌握的知識去分析,“意識”或者說“智慧”的誕生同樣是生命的一種生存本能所不斷驅使所產生。

說完思維再說說存在

我們知道生命誕生意識和思考其實最終的目的還是更好的“生存”。

人類自從有了智慧以後就開始不斷去認知自己所處的世界和現實,這就是客觀世界。

常規理解,所謂客觀世界就是實打實的有形世界,而對應的就是主觀世界,主觀世界應該是生命誕生“意識”以後逐漸形成的思維世界,也就是想象的世界。

而有時候主觀世界的形態可以通過“媒介”傳遞到客觀世界,比如通過語言文字圖畫去表達思維世界的抽象事物,或者通過人類的手段去實現主觀世界的想法。

那麼“存在”到底是種什麼存在?具有什麼特性?

可以這麼理解,真正的“存在”應該是一切有形的,無形的,已知的,未知的,想象的,過去的,未來的,不可測的所有集合體,那就是“存在”。存在不僅僅具有空間屬性,同樣具有時間屬性,甚至具有“靈魂”屬性。

“存在”應該是“動態”的,符合宇宙所有的法則包容的和排斥的。

哲學討論的“存在”僅僅是基於“思維”和“現實”的對立矛盾所誕生的。而其實這一切都可以界定為“存在”。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唯物”和“唯心”都是存在的。

“思維”誕生以前世界存不存在?有人說閉上眼睛就是天黑,這是一種詩化的哲學,以現代科學的框架理解,地球45億年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存在或者存在過,也就是說人類誕生以前地球就一直在,還有人說腦子裡想象的東西就不存在,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我們所想象的也是存在,人類通過發現總結自然的規律通過思考和智慧把想象的東西創造出來就成了存在。

人類想象但暫時無法實現的叫夢想,人類想象並能呈現到現實世界的叫創造,人類想象但可能無法企及的叫神話,這些都是存在,我們不能因為現在不可理解或者無法做到就斷定以後永遠無法做到。

用一種可以理解的想象,就是古往今來以致未來,所有的都是存在的,可能有一種我們無法理解或者想象的複雜維度世界存在,這種維度世界我們接觸不到但可以想象,這就是思考的重要性。我們無法跳出時間法則的約束,同樣不能打破空間法則的壁障,但人類擁有智慧,人類會思考,甚至玄妙的說法,人類擁有靈魂。

當大腦細胞在本能的驅使之下誕生“意識”的一剎那,生命就誕生了獨一無二的靈魂,也就是說人類所處的現實維度世界可能不是高級的,但人類所誕生的靈魂應該是這個宇宙中最高級的,或者說“靈魂”可能是所有維度世界最活躍的紐帶,也就是說人類的技術和手段所對應的維度級別和人類所擁有的靈魂屬性極其不匹配,簡單的說可能就是我們的物種級別在這個宇宙中應該不是很高的,但我們的靈魂屬性應該是最高級的。

回到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時候是統一重疊的,有時候是互相包含的,有時候是部分交集,有時候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有些存在,思維可能連意識到都沒有,但其不能說不存在。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2000年前的古人能知道腳下的大地其實和天上的明月是差不多的類型,都是一個球體?古人想不到,甚至連猜測都沒有記載過,但這存不存在?這種情況就是“存在”超越了思維,思維只是理解了存在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因為思維的存在,讓我們知道或者可以想象更多的“存在”。


波瀾碎風寒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正確回答應該是存在。人有思維,並且還有抽象思維,但都來源於存在。

思維與存在(網絡圖片)

思維與存在同是客觀存在的事物。這一客觀事物都是經過人客觀存在的思維認知的。“存在”是客觀事物,而思維是認知客觀存在事物的存在,但是,沒有存在,就沒有思維。

例如,椅子。是客觀存在,人看見了椅子,認知了是鐵椅子還是木製椅子。椅子的存在,是經過人的思維確認的,雖然椅子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人經過思維後,把這個物體叫了椅子,為了便於人與人之間交流。“椅子”是客觀存在本源。

這個例子說明:存在決定著思維,而不是思維決定著存在,雖然,嚴格說思維也是存在,但卻是意識,是經過大腦所產生的存在。

思維是人的大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包括物質的存在和意識的存在。

筆者認為:思維與存在的實質是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而物質與意識是辯證的統一,那麼,思維與存在就有著辯證的統一性。

意識與物質在哲學體系裡是個核心的關鍵問題。意識與物質也就是物質與意識,應該是先有了物質,才有了思維存在的意識,用思維去解析物質,解決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實質就是哲學體系裡的認識論。就是對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問題。

堅持思維與存在的辯證統一性,即存在決定思維,用思維正確地反映存在,那麼,它就是可知論。反之,思維不依據存在去認識客觀事物,那麼,思維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存在,就是不可知論。

總之,思維和存在的本源來自於存在,是存在決定思維,客觀思維又對客觀存在再認知。這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就是意識與物質,物質與意識的關係,這兩者的關係就是認識論的辯證統一。


言者青青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

這屬於哲學概念的問題,類似於唯物論,唯心論暨辯證唯物法等廣泛的範疇。看似簡單,其實是個涉及到哲學,科學,宗教乃至玄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命題。

一 從字面上解讀的話,就是人的思維,來源於你看到的事物或物體表面的存在現象。你看到了什麼,就覺得存在著什麼。比如,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我們就會用看到的存在的現象來解說為:太陽是會發光的火球。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我們肉眼看到的物體,並不一定就代表著這個物體的內在的真實的內涵。還以太陽為例;火球為什麼會燃燒,是什麼在燃燒?太陽燃燒了萬億年,是什麼燃料能促使它燃燒到如今?它當初是什麼狀況下燃燒的,它是從哪裡來的……這樣問究下去,沒有頭,目前也沒有一個正確完整的定義。所以,來自物體表面的現象暨你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物體的本質。

二 簡單的理解,思維和存在是一回事。二者有統一性。但是,這只是膚淺的認知。用現代科學來解釋的話,就是一切物質都是可知的;否定這樣的理論,就是否定科學。其實,我們人類用目前最科學的高科技來解說宇宙,地球乃至人體生命,我們能破譯解說的,僅僅是百分之五;通俗點兒說,人類對大自然所有的存在,僅解釋破譯了百分之五。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自然現象暫時破譯解釋不了。用百分之五來否定百分之九十五,是誰對誰錯呢?人類的思維看似來自於存在的現象或物體,其實,我們今天的科學,也只是只看到了水面。所以,思維和存在即可以說是具有統一性,又可以說是一種現象,一分為二。

三 人的思維,思想首先來自於事物本身。佛學觀點是,萬法皆空,人所看到的東西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但是,佛學又說,佛法雖然如夢幻泡影,可卻要當成如是觀;就是說你還要把它當做真事來修行自己。這是否矛盾呢?那就對了,萬事萬物,本身就是矛盾對立統一存在的呀?

四 思維和存在就是雞蛋和雞的統一性。沒有雞,哪來的蛋?沒有蛋,哪來的雞呢?可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說不明白嗎?說不明白就對了……

五 不存在思維在先,還是存在在先的問題。二者同根同源,是物質和存在的矛盾統一體。

阿彌陀佛,無量天尊。再說就更說不明白啦!





老話兒說


我想給到你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可能會更清晰的理解這個問題:

思維是什麼?是一念,一念是什麼?是波(生物波,腦電波,隨便你怎麼定義),波的最基本形態是什麼——是正弦波!

存在是物質(包括能量),物質是由最小的粒子組成——原子核、電子,原子核由質子、中子組成,再往下分由更細微的粒子組成,而且這些微觀的粒子呢,又體現了量子的特性,而量子的特性其中有一個就是波的特性,那波呢,最基本的就是正弦波,所有的波都可以由正弦波去模擬!

由此可見,思維與存在在正弦沒波這個特徵下高度契合,本源和統一性就是波。

(胡亂狂想,算不得數。😊😊😊🙏)


柏藝康


分兩步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步先說說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第二步再說一下思維和本源的統一性問題。

哲學問題看起來都很枯燥無味,但它有著讓人心理上得到寧靜的作用,入睡前閱讀哲學方面的文章,是有助於睡眠的。

題目中的“本源”是錯別字,應該更正為“本原”。這個詞可以理解為“首先存在的”,或者因果關係裡面的“因”。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是一對因果關係,存在是因,思維是果,先有存在,後有思維,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思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存在是本原,思維受存在影響,存在決定思維。

第二步,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性,因為思維是被存在決定的,而且又能反映存在,在更大範圍內研究 ,思維和存在又是統一的,隨著對客觀存在研究的深入,思維也會不斷變化,而思維的變化又能促進人們更深入地、廣泛地發現和利用客觀存在的本質和發展變化規律。我們必須堅定地相信這一點,才能更好地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林夕瀟瑤


我認為,思維即存在,存在即思維,二者是相統一的。我並沒有用唯物論或唯心論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覺得,意識可以變成物質,而物質也可以變成意識。

我想思維和存在是不矛盾的。咱們來看看存在,即物質。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有的是分子,有的是原子,最小的還能到夸克,指不定某天還能再細分。

科學研究發現,一切物體的構成都是能量。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不生不滅永恆存在。

那麼啥是思維?思維是我們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波動,其實,思維也是一種能量。我認為,思維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

竟然如此,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呢?兩者的集合即本源。兩者的集合其實就是宇宙。在空虛荒蕪的黑暗中產生了奇點產生了光產生了生命是不是很神奇,最主要的是還產生了我們認為唯有生命或人類才擁有的思維。

想想,有沒有一種可能,思維本身就存在,它並非因為生命的出現和人類的存在而產生。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推崇吸引力法則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其實指的就是你腦袋裡想什麼你就會有什麼。可能你聽起來覺得有點荒唐,但事實是,每位偉人包括古代的偉人也都知道這個法則並且在用著它。

為什麼吸引力法則那麼有效?因為思維和存在是相統一的,他們可以同頻共振。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好事發生的原因。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瞭解一件事,我們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吸引到我們的生命中,只要同頻共振。


MIERKALIE


實話告訴你,這個問題誰也給不出真理性的答案,這也是歷代哲學家費盡心思想要解決的問題。關於思維和存在亦或者物質和意識誰為本源的問題,哲學家們也只是結合現下的五官感受和後天訓練的邏輯推演當中去尋找答案,因為沒有任何人親眼看到了最初誰一誰二,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切哲學理論也只不過是無本之木。

哲學家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更難以企及,但不妨礙去了解,想要了解這些理論你要先明確兩個前提,其一就是哲學討論的基本問題要區分開是從人類出發還是從個體人出發,這兩者看似統一,實則有很大差別。其二就是不要粗暴的給某一理論冠以“唯心”或者“唯物”的標籤,你會發現這種做法會幼稚到讓自己錯失很多細微的理論靈感。

思維和存在誰為本源第一性,或二者有無統一性的問題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可知與不可知論,世界究竟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樣子,我或者全人類究竟能不能窮盡一切客觀存在?這些都是對二者關係的探討。

首先,世界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樣子?建議去讀一讀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理論,你會對眼前的思維和世界有一個新的認識,他認為所以“世間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們感受到的事情。但我們並未感受到‘物質’或‘質料’”,比如我看見了一朵花,我最先能確定的並不是“我眼前存在著一朵花”,而是“我感覺到眼前有一朵花”,至於這種感覺是一朵客觀實在的花帶給我的,還是我在做夢並且由夢境帶給我的,甚或是由虛擬成像技術帶給我的,這些是我不能確定的,既然不能確定,我就不能認為眼前存在一朵花,這就是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的著名命題,他實際上是在討論認識的合法性基礎。這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理解就是眼見不一定為真,有一部電影可以幫助你去理解該理論,那就是金凱瑞的《楚門的世界》。

其次,我或者全人類能不能從思維上去窮盡一切客觀存在?康德做了解釋,他承認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康德稱之為“物自體”。不過康德認為物自體雖然是引起我們知覺的原因,但是我們卻怎樣都無法如實地認識物自體。他認為世界與對世界的認識之間、事物與對事物的感覺之間存在著一條永遠也無法逾越的鴻溝。前者只能是後者的成因,但我們永遠也無法確認二者在內容上的一致性甚至相似性。這是不可知論最重要的特徵和最精緻的形式。

如果你冷靜去想就會發現我們人類是一個很有侷限的渺小生物,我們只能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這五個方面來蒐集關於認識對象的初始信息,而對於這幾種感覺,人類並不是所有動物中做得最好的:嗅覺不如狗;聽覺不如海豚與蝙蝠;視覺不如鷹……這些帶有很強侷限性的“觀測儀器”本來就使我們很難全面甚至如實的反映外界事物。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越發需要藉助工具和儀器,當然有人會說,飛翔、潛水、去外太空,這些事情我們藉助設備也可以實現,而且我們可以藉助天眼看到浩瀚的宇宙,但是人類憑什麼要去相信這些間接經驗呢?豈不是自欺欺人!

此外還要區分開個人和人類的差別,我們每個人雖然壽命有限,但是人類會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不斷髮展認識,這樣我們人類整體的認識能力也是無限的,但請注意,宇宙的無限和人類的無限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人類這個物種再無限,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群可有可無的匆匆過客。我們對宇宙只有猜測,而猜測與真正身臨其境的經歷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當然,科技的進步在一步一步印證著人類在認識和改造客觀存在過程中的成就,使得不可知論的影響範疇逐步縮小,但是不可知論總是在通過強調認識與認識對象質的區別和人類的有限性,來論證世界的不可知性。他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可以使我們因進步而自負的時候警醒我們。





水清樸一


思維和存在都不是本源問題。[存在]是心現識變而有。思維和存在。一個是妄覺[明覺],一個是妄相。回到本妙圓心,寂而常照,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識得真真如性,即見本覺妙明。





心海子平1


思維和存在,或者說唯心和唯物,何者是世界的本源問題,哲學界和思想界爭論了幾千年,至今還在爭,沒有結果。我們不妨試試採用歸謬法去推演。假定存在是本源,宇宙的根本,那麼存在又是怎麼來的,它的源頭在哪,誰創造了宇宙的物質存在?誰又是誰創造的?如果最終沒有答案,或者說這種源頭是無限遠,不可窮盡的,那麼又歸回到思維決定論了。如果思維是本源,那麼世界又是誰思維的結果?誰是誰?誰是誰思維的結果?如果有結果,有一個原始實在的源頭,那麼思維源頭論又是荒謬的了。客觀世界是我們的夢?還是我是客觀世界的夢?這是目前人類科學無法解答的問題,因為我們身在這個宇宙之內,沒有思想的著力點,不可能站在這個宇宙之外宏觀地觀察這個宇宙。就像一個大力士,不論你的力量有多大,你也不可能舉得起自己。身在廬山中,何以窺真貌?所以,哲學的世界本源問題目前根本無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解決問題,都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一個沒有首尾始終的參照系裡,說誰在誰先都是不靠譜的,雞和雞蛋,誰先有都合理,又都不合理。就如同你不停的寫“一二一二一二……”,不停的寫,寫到一定時候,你還知道是先寫了一?還是先寫了二呢?呵呵呵呵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