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古代人的頭飾精緻華麗,種類奇多,古代頭飾多指女子的裝飾品

,不同的頭飾往往代表了不同的地位和身份,在不同的場合也需要佩戴不同的髮飾,而且髮飾與服裝多相互搭配,相得益彰。頭飾隨著朝代的更替不斷演變,其中的文化氣息也越來越濃郁。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一、頭飾的歷史流變

1、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比較有代表性法髮飾是“”,也稱“發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紋樣簡單,並沒有現在電視劇中鮮豔明麗,主要起到固定髮髻或帽的作用,並沒有過多的修飾作用。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笄,古典而且具有震懾力,在周朝的奴隸制度中,“君子比德與玉”,龍頭紋的玉笄是高貴身份的象徵。製作笄的材料除了玉還有骨笄、木笄等,不同的材質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地位。

單股笄製成,雙股為,“年以及笄”表示已經成人,古代的簪釵還常作為男女的定情信物。古代浦東小戶人家只能佩戴荊條製成的髮釵,所以“拙荊”一詞也表示男子對外人稱自己妻子的謙稱。

2、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出現,是笄的發展,樣式多樣,出現鳳凰、孔雀等形狀,製作材質多以金、玉、牙等為主,湖南長沙出土的秦墓中有一件七叉的骨簪,樣式極其精美。步搖簪是簪子的頂部掛有玉珠的髮飾,《釋名》中“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後漢時期的記載:“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步搖在古代頗受女性的喜愛,後來逐漸演變成鳳冠,樣式從最初的簪狀發展成花蔓狀和花樹狀等,化靜為動,更加引人注目。

步搖是中國的傳統民族首飾,不僅頗受中國女性的喜愛,後來傳入高麗朝鮮及日本等地,並對當地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步搖給人富貴豪華的感覺,最初步搖流行在皇宮貴族中,後來普遍被廣大女性佩戴。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秦漢時期出現的釵與前朝有所不同,《中華古今注》中對於釵的描述是這樣的:“釵子,蓋古笄之遺像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可見釵的製作材料不斷改變,釵與簪有所不同,簪一般是一股,釵則做成兩股。

釵在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多用來描繪女子的風情韻致,“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蘇軾對女子髮釵與烏髮的鮮明對比的描寫突出女子的美麗動人,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溫庭筠的:“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對髮釵的描寫極致甚微又活靈活現,給人以觸手可及的感覺。古代的審美也感染和影響著現代人們的生活。

3、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開始追求新穎,對髮式特別追求,這就推動了髮飾的發展。這一時期,社會上的審美觀念有所變化,從樸素美到追求

炫麗奢華的雕刻美,女人開始學會使用假髮,梳成各式各樣的髮髻,並裝飾上華麗的髮飾。在晉成公的《蔽髻銘》中描述了這個時期流行的蔽髻,指女性佩戴假髮,並在假髮上用金銀等材質做裝飾,但根據出身地位的不同,用於裝點的飾品有嚴格的規定,假髮只在一些地位高貴的女性中較為流行,低階層的女性只將自己的頭髮梳成各種樣式。這時期的髮飾還是以步搖為主,顧愷之《女史箴圖》中的侍女都佩戴有步搖等裝飾品。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4、隋唐時期到近代

隋唐時期的髮飾多成套出現,紋飾精美,品種多樣,流光溢彩,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曾讚歎道“雲鬢花顏金步搖,翠翹金雀玉搔頭”。唐代有大量的詩詞是讚美女性發飾的精美,以及精緻的服飾和妝容。這一時期的髮飾除了在樣式上新穎,還追求更加簡潔,重量減輕,佩戴方便,多為纖細、多層次的樣式,一般一套為兩隻,左右對稱,佩戴時在左右方向相反。唐朝時期的髮飾多樣,主要的有簪子、花釵、步搖等。

梳篦出現在多個朝代,最初只是用於梳頭的工具,後來逐漸發展插在髮髻上的裝飾品,梳篦的種類多樣,唐代時期流行馬蹄形梳篦,下部較寬,並雕刻有紋理,不僅起到固定髮式的目的還有裝飾的作用,製作梳篦的材質有金、銀、犀、玉、牙或玳瑁等。

明清時期的女性發飾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傳統工藝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髮飾雖小,卻高貴大氣,蘊含著傳統的思想文化。在女性的釵頭上出現了許多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比如蝴蝶、蜻蜓、蟬等昆蟲還有具有美好意味的植物等,明清時期的女子髮飾具有鮮明的特徵,形成獨特的風景。隨著生活的富足,製作髮飾的工藝也不斷精湛,樣式的繁多,寓意也多種多樣。

二、各個階級的頭飾

1、普通平民

古代平民與皇宮中的貴族有明顯區別,古代的等級觀念十分明顯,普通平民被認為出身低賤,衣著粗布衫,沒有色彩鮮豔的服飾,沒有精緻的妝容,在小小的髮飾上面也顯示的淋漓盡致。平民婦女佩戴的髮飾多為木質品,樣式簡單,顏色樸素,一般是為了工作方便將頭髮簪起來,一切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負籠銀釵女”陸游的詩中描寫到插簪釵

已經是普通民間婦女的習俗。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2、皇宮貴族

皇宮中的女子因為生活富足,生活各方面都追求華麗奢侈,服裝配飾都是十分精緻的,歷朝的後宮女子的髮飾都是十分華麗的,製作材料也是上等的。宮廷中最具代表的髮飾當屬步搖,工匠的奇思妙想為古代女性的髮飾增添不少的風趣,步搖與簪釵並用,簪釵主要起到固定髮飾的作用,步搖只是裝飾用,一般斜插,營造

搖搖欲墜的感覺,襯托出女性溫婉可人的柔美。

華勝,也稱花勝,是一種花形首飾,通常插在髮髻上或綴在額前,“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唐顏師的古注中描寫的漢代時期的華勝多貼有金葉或翡翠鳥羽毛,呈現出亮麗的翠綠色,古代也稱貼翠。與華勝遙相呼應的是鈿花,鈿花是由金、銀、玉或貝殼等製成或多狀,用於裝飾頭髮,由於鈿花多是用一些貴重的材質製成,所以佩戴之人多為皇宮貴族或高官大臣家中的女子。

皇后與貴妃等身份高貴的女子多梳成高鬢望仙髻,又稱仙女髮式,佩戴上流珠,既端莊優美又不失活潑,唐代以後髮式樣式繁多,用於裝飾的首飾也增多,皇宮中出現假髮和真發共同梳理而成的髮式,清代出現“旗髻”,梳理複雜,多簪上鮮花等,由於梳理複雜後來被淘汰。隨著清末資本主義萌芽,剪辮的推行使很多女性觀念發生改變,眾多頭飾開始

退出歷史舞臺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三、頭飾文化的詮釋

古代髮飾千姿百態,有記載的髮飾就不下上百種,為古代女性不同的需求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古代頭飾不僅設計精巧華麗,往往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例如簪飾上的圖案和紋樣多因出席的場合不同而不同,

“鴛鴦戲蓮”紋樣象徵志同道合的恩愛夫妻,“喜鵲登梅”紋樣多寓意生活美滿。女子髮釵上的圖案多以祥禽瑞獸、花卉果木和一些有吉祥意義的符號為主,寓意著生活美好,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髮飾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時代經濟的發展,只有百姓生活富足,家庭美滿幸福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上追求精緻。民間的髮飾發展多體現了實際生活的狀態,以寫實為主,古拙且樸素,是真實生活狀態的縮影,皇家貴族的髮飾則多展示了向傳統文化的意趣,做工更繁冗複雜,多具有象徵意義,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髮飾也有高低貴賤之分,皇后和貴妃要比普通妃子的髮飾更加奢侈華麗一些。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細談古代人的頭飾文化

四、總結

古代人的頭飾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我國傳統的思想,頭飾的發展體現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隨著是現代人觀念的轉變和女性發型的轉變,使得各種髮飾離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遠,簪、釵、步搖等成為過去的時代縮影,總散發著一種神秘的魅力,現代生活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歷史的瞭解也不斷深入,很多人開始穿著古裝,佩戴古代的髮飾。一些帶有濃厚中國元素的髮飾開始出現在國際展上,讓全世界瞭解這個擁有幾千年歷史沉澱的國度,上千年的歷史傳承仍能感染我們,精湛的技藝、廣泛的內容,對民族傳承的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古代女性簪釵上的傳統文化意趣》

2、《中國古代女子髮飾》

3、《精美的傳統髮簪》

4、《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