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农夫老岳


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庭筠其人:

温庭筠(生卒年不详),亦作廷筠、庭云,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初唐时宰相温彦博的裔孙。幼时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因为相貌奇丑,又被称作“温钟馗”。

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为一篇。据传,温庭筠每次考试,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人称“温八叉”“温八吟”。温庭筠的诗、词、骈文,驰名晚唐文坛: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先后光耀词坛,合称“温韦”;他的骈文,和李商隐、段成式均以绮丽著称,三人都排行十六,号为“三十六体”。

温庭筠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温庭筠素有政治抱负,渴望一展才华,却因为应试、仕途上不顺利。

温庭筠执着于仕途功名,却屡遭挫败,于是萌生了归隐山林,远离仕途的想法。

与佛道交往,谈禅论道,徜徉于山林,听暮鼓晨钟,闻渔歌梵唱,是温庭筠奔波于名利生活之外的休憩,是他痛苦心灵的一丝安慰,甚至使他产生了“忘机”“发禅心”“心知觉路通”的迷途知返的觉悟。

但观其一生,始终难以忘怀荣华功名,始终不能割舍红尘,造成其内心激烈的冲突。如此,他只能终生彷徨飘泊,藉酒与诗词以获取暂时的遗忘,在华艳与悲哀的词篇中,抒写其无限愁怨。

温庭筠将其一腔愁怨寄于词,在词体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独步词坛,被后人奉为花间鼻祖、婉约词之则。黄昇云:“庭筠词极为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

张炎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为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词源》卷下)王士禛亦云:“温李齐名,然温实不及李。李不作词,而温为花间鼻祖,岂亦同能不如独胜之意耶?”(《花草蒙拾》)

温庭筠词的内容是相当狭窄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子为描写对象,所涉及的主要有歌妓、宫女、征人妇、采莲女子、修仙女子、商人妇、普通女子等。这类词中最多的是通过不同侧面的描写来抒发她们的离情别绪、寂寞愁苦。他的词更大成就在艺术上,其韵律、意境、结构及语言的运用都有独到之处。

温庭筠最主要词作贡献以下几方面内容:

1、韵律节奏感强。温庭筠才思敏捷而又精通音律,词作极富音乐节奏感。他的词现存有七十首,所含曲调达十九种,其中如《诉衷情》《荷叶杯》《河传》等,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与诗的音律特点差别很大,必须熟悉音乐,严格地“倚声填词”,才能创作。

如他的《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娥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温庭筠词还大量运用双声叠韵词,如“鸳鸯”“徘徊”“锦屏”“鹧鸪”等,使音韵谐和悦耳。词作选韵又与声情切合,在词作短幅中,韵多变化,声调婉转,颇增词作圆转流宕之美。

2、温庭筠在意境的营造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特别善于选择那些富于特征的景物来构成词的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

如《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3、结构腾挪跌宕,意脉曲折回环。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往往把晚唐诗歌中那种结构跳宕,似断似连,感情表达层深复杂,含意深婉,意脉之间曲折回环的特色移植到词里来,表现细腻复杂的官能与内在感受,开拓出词的新境界。

4、第四,语言上注重铺陈排比,精心雕饰,言辞华丽,色彩秾艳。词最初就是娱乐性的艺术,有着偏重艳情、风月的本性,温庭筠则把它更推进了一步。对以女子为主的描写对象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的词较多地描绘女性的体态、衣饰及神态举止,精致细密,词采繁缛。温庭筠善于抓住那些富有特征的事物细部,以精致浓艳的笔墨加以描绘,表现为:

(一)、是加重人物衣着饰物的色泽,使之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启人联想。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是铺陈描绘人物衣饰的光艳华丽或住处的金碧辉煌,以与人物精神世界的空虚与暗淡造成强烈的反差。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5、温庭筠开创了文人进行词体创作的风气之先,使词真正从巷陌新声转为文人士大夫雅奏,奠定了词在文坛上的地位;他以突出的艺术成就开创婉约词风,对后世词体创作影响深远。但其中,也有一些可指摘之处,如过于堆砌与雕镂等。



温庭筠是谁?我上小学时被一个老师教会了温庭均读成“went ting jun”。所以,到了上高中才被高中语文老师纠正过来[捂脸]。

至于温庭筠被称作“花间派鼻祖”,都是后人称赞他或者是正派文人揶揄他所送的大号,因此他更出名了。

其实,他生于世家,颇受诗词文赋熏陶。及至他家道中落,他虽有才情但未能仕途坦荡,再加上他性格侍才轻狂,不能如意做官就纵情市井歌栏,善于填词1。据说是晚唐专业填词文人。

他的诗也有很高水准,与李商隐并驾齐驱。我记录的有两首,

《南湖》

湖上微风入栏凉

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早

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夜雨

浪花无际似淸湘

飘然蓬艇东游客

画日相看忆楚乡

《利州南渡》

淡然空水带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所以,我以为要客观看待温庭筠,别好热闹人云亦云。像当今社会戏子满天飞,这网红那网红,疫情过去,国人会重塑三观的,不会让孩子继续追戏子明星了。有点儿题外话,请见谅!



古砚古墨斋主


温庭筠(约812年一866年),他作为中晚唐时期的一个时运十分不佳的诗人和词人,一生命运多舛,灾难连连,一生穷困潦倒,死时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还是妓女凑钱为他下葬,可谓命运悲惨!可正是这悲惨的命运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词作辉煌的“花间派”鼻祖的词人。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温庭筠之所以称为“花间派”鼻祖的原因:

一、性格决定命运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年幼丧父,后寄居父亲友人家里学习九年,这使他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再加上相貌丑陋人称“温钟馗”,更使他自卑、敏感的性格愈发脆弱,而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就使得他又傲才恃物,狂放不羁。其实这种傲才恃物、狂放不羁是他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他只有用这种表象才能隐藏其真实的性格。所以我们从他一生的坎坷命运来看,都是因为他的狂放而造成的,如为宰相令狐綯代作《菩萨蛮》进献皇帝,他竟然四处宣扬,并讥讽令狐綯,至此为自己一生的坎坷命运埋下了伏笔。自古以来哪个文人不向往入朝为官、施展抱负、衣锦还乡?但因为自身的原因使温庭筠一生抑郁不得志,从而使他只能经常出入歌楼妓馆,以此排遣心中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情绪!

二、造化弄人

仕途多舛的温庭筠流连忘返于歌楼妓馆,他家境贫寒、寄人篱下的出身又使他心中细腻柔软、温情旖旎,使他能与歌伎、娼女、乐工们交往熟稔,熟悉了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以他精擅音律、讲求锤炼音调声律的才华,对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创意革新,对词的格律形式的规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还注重语言的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使词这种文学形式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在五代与宋代词人的笔下大放异彩!温庭筠的词上承南北朝等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欧阳修、李清照、陆游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其为偶像!

三、“花间词祖”的定位

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源于后蜀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的词六十六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词在他的手里才真正被人们所重视,《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成为后来“婉约派”的源头,对后世以后词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崮山智叟


温庭筠作为唐代大诗人,大词人,不仅才高八斗,且生性秉直,不畏权贵,所以导致其仕途坎坷,终生都不得志。

在写诗方面,他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他的诗风清秀艳丽,精妙绝伦,是一个与众不同,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在写词方面,他同时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精通音律,喜爱风月,其词多写女子闺情,细腻哀怨,是一个柔情万丈的大词人!

为什么说他与众不同呢?不仅是说他会作诗能写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性格具有矛盾性。有人说他狂妄不羁,作诗嬉笑怒骂。但是写词却哀怨缠绵。

那么,什么是花间派呢?花间词派出现在晚唐时期,其词风主要描写女性服饰之美,形态之娇。亦不乏男女之情,多为离愁别恨之伤。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就主要是描写女子之美。此香闺之女,花容月貌,雍容华贵,却孤寂难耐。慵懒梳洗,精施粉黛。若青丝束花,红腮微笑,艳衣裹身,轻披纱裙,镜中人,人中镜,好一幅美目朱唇,笑逝忧来的美人图!

所以,一个美貌的年轻女子,高贵却失意,让人怜惜不已!没有泪水,只有惆怅!意境之美,叹为观止!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梦江南》抒发了一种极致的相思之苦。千山万水,明月当空,千般恨,万般爱,我等的人儿怎么还不回来呢?

温庭筠有一个特别得意的女学生,就是著名的才女鱼幼微,即鱼玄机。鱼玄机出身贫苦人家,但是自幼才貌双全,闻名乡间。温庭筠慕名而来,看到鱼家母女生活在青楼附近,以帮娼妓作针线活和洗衣服为生。温庭筠出题考试鱼玄机,而鱼玄机也立马交上了一份让温庭筠满意的答卷。于是温庭筠经常来教导鱼玄机学诗写词,而鱼玄机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老师。可惜温庭筠又遭官贬,不得不离开长安。从此以后,鱼玄机思念老师,写了很多爱恋哀怨的诗词。可惜,爱而不得,鱼玄机后来的下场非常悲惨。

所以,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其才学是名不虚传的!花间派意在花间,既有寻花觅爱,柔情蜜意的乐趣,又有幽怨苦楚,新仇旧恨的哀愁。

温庭筠恃才傲物,不懂变通,其朋友送他四个字:才高累身。他在官场非常失意,甚至连宰相皇帝都不给面子,多犯忌讳,以至于落得了一个终生潦倒的地步!

我们很怀疑,一个才思敏捷,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大诗人大词人,其情商之低让人瞠目结舌。特别是他得罪宰相和皇帝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太过于狂妄。而且不买教训,一错再错。他一生贫苦,命运多舛,只活了54岁。

温庭筠之所以称为花间派的鼻祖,是因为他写的花间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其词华丽酥软,哀怨缠绵,富绝精工,八叉八韵,乃词中翘楚,流传千古。








Wait柏拉图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如果问谁是晚唐最悲催的诗人,温庭筠绝对可以排进前三。这个人,长相奇特,貌若“钟馗”。连续多年被剥夺进士考试资格,十年内四次应考不第,到花甲之年才当了个从六品学官,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混迹酒肆青楼。但他几乎穷尽了文人能有的技能,不仅吹拉弹奏音律辞赋,无所不通,他还喜欢谱曲,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如果古人有写日记的习惯,那温庭筠的“私人日记”中,一定会有这几篇。

大和五年 春 于锦城

来锦城已一段时日了,今日出门闲逛,遇到几个丝织女工。她们织的锦的色泽、花纹,巧夺天工,出奇的美。恰巧我也没事,便与她们攀谈起来,这几个女工打小背景离乡,来到这蜀山做女工,离家三四年有余,其实每天都想回去,只是家乡路途遥远,而这蜀道又极其难走,其中一个年纪偏小的女工眼中含泪,“我们是不是这辈子都回不了家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好盯着那织锦看,那锦上的花纹似是杜鹃花,传说此花由杜鹃鸟的血泪染成的。因它思乡悲啼,常常泪尽继之以血。此情此景太过悲伤,我只好逃离回到住处。想想自我去年应试未中,心中很是苦闷,于是就来蜀漫游。我不明白,明明我的才华早已在长安传开,“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为何却没考上?!但我不能再花大把时间排遣心中苦闷了,世间百姓活得如此艰难,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要回长安!我要继续科考!

对了,今天的事情,我要作首诗来纪念一下。

《锦城曲》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大河七年 夏 于长安

最近与一帮高官二代厮混在一起,挺好的,他们因我的才华名气与我来往,我也想跟他们结交,看看对我的仕途是否有帮助。在这大唐,哪个文人不是一边唾弃官场黑暗、蔑视权贵,一边又结交权贵渴望入仕呢?今日宴席之上,酒过三巡,宰相的侄子裴諴灵感来了,非要赋诗一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思量大是恶姻缘,只得相看不得怜。

愿作琵琶槽郍畔,得他长抱在胸前。

独房莲子没有看,偷折莲时命也拌。

若有所由来借问,但道偷莲是下官。

虽说这裴諴也是性情中人,我素来也与他交好,但这诗也太俗了,俗不可耐!不行,我忍不了,我要露一手,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词。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一曲作罢,满堂喝彩,我知道很多人说我“文人无行”,无可厚非,就是这赌钱饮酒写侧词艳曲的过程成就了我的才名呀,但愿这才名能助我早日入仕!

大中六年 春 于长安

今日听说宰相令狐綯在皇帝面前奏我“有才无行,不宜与第”。我明明帮了他,为何他不向皇上美言反而告我状?宣宗喜欢词曲《菩萨蛮》,令狐綯为讨皇上欢心让我来当枪手,我一写就是十四首,皇上也很满意。只是那日醉酒一得意就说与了旁人听,没想到就被传出去了。但这也不至于让他完全毁了我的仕途啊,何况那日他来问我“金步摇”可对仗的词,我脱口而出“玉条脱”,并劝他“忙完公务,多读点书”,毕竟堂堂一个相国,连《庄子》都没读过,让人知道岂不笑掉大牙?罢了,罢了,宰相这条路走不通,我就继续去考试吧。

那日我写《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我就想:明明知道室内空无一人,自己再怎么装扮,也等不到那个悦己的人,即使这样,也要为自己梳妆打扮,人生总有一段时光,一个人默默忍受,努力地活给自己看。我一定会熬过这段时间,实现自己的抱负!

大中十三年 春 于商山

今日要离开商山,继续赶路了,我的目的地是隋县。直到今天我都不太敢相信,我竟要到隋县做县尉了!这事说来也蹊跷,今年我参加科考,京兆尹柳憙之子柳翰提前搞到了试题,请我代为作答,然后就被录取了。这事被爆出来了,震惊朝野,相关人员都受到了处罚,当年录取的十人也全部作废。按照道理来讲我也是要被追究和责罚的。没想到我竟然接到了一道奇怪的圣旨:我被贬官到隋县做县尉!可笑!我一介布衣,无官无职,何来被贬之说?!真是没想到啊,辗转求之不得的仕途,都快要放弃了,结果当官的机会就来了,而且还来得莫名其妙。罢了罢了,那就去赴任吧。今日途经商山,千般愁绪,万般感慨,想起了过往,想起了家乡,忍不住唏嘘起来,那就赋诗一首吧。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通七年 秋 于长安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得意的一天,我刚刚主持完一场秋试,考试结束后,我将考试合格的答卷公示于众,我不会采纳任何人的推荐,只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把选拔出来的举人文章,全部张贴出来,一为奇文共赏,二为以示公正,这些文章皆是抨击时弊的清流之文。想想我这一生,终于在年迈之时,做了个还算是有点权力的官,我必须大干一场,为国家选几个可造之才!让那些像我一样怀才不遇的人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其他诗词鉴赏

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新添声杨柳枝词

唐代: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更漏子·玉炉香

唐代: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荷叶杯

唐代: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

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

作品写的这段生活发生在莲塘里,故而有意选用了切“荷”的调名,用以创造出一个波寒浪静的凄迷意境以寄托惜别之思,表现了一种惜别的凄苦之情。

赠少年

唐代: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更漏子·星斗稀

唐代:温庭筠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此词意蕴丰富,既可作思妇念人之看。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全词语淡情浓,把主人公的怀人之情写得千转百回,缠绵不尽。这在温词中也可谓别具一格。

后记

温庭筠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他是在以一己之力向唐朝的科举制度抗争,这无疑是以卵击石。且此事代价过于沉重,这类讥讽时政的作品惹恼了豪强权贵,更为执政者不容,终于,一纸贬书,使得温庭筠再一次元气大伤。这一次对他的打击尤其沉重。咸通七年,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去往贬所方城的路上抑郁而死。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亡。

温庭筠的一生是潦倒的,是失意的。他也想光耀门楣,但是现实并没有给他机会。他不是没有才华,而是太有才华了。都说他是侧词艳曲,但是在很多情境下,他只能写那种诗啊。大唐的精神已经转移到了闺房了,他能怎样?这些也是他展示才华的方式与途径。

温庭筠一生落魄,他是仕途的失败者,却成为文学领域的人生赢家,他逝世七十四年之后,一个叫赵崇祚的人编了一本名为《花间集》的书,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其中收录温庭筠的作品达六十余首。

他被后人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大唐辜负了他,而我们不会,愿更多人知道这个至情至性、放荡不羁的狂傲名士。

笔芯 : 宇潜龙




宇潜龙


花间派,诞生于晚唐五代时期,是古代诗词流派之一,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唐末五代处于藩镇割据的战乱时期,而被巴山环抱的西蜀和被长江保护的江南,却可以苟安度日,这便为花间词派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花间,取自唐末诗人张泌的“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顾名思义,花间词多以描写闺情离恨为主要内容,是偏安一隅之君臣狎妓宴乐和醉生梦死的生活写照。因此这也决定了花间词的风格,以辞藻艳丽和笔调婉曲为主要特色。赵崇祚所编《花间集》的问世,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温庭筠和韦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词作代表。清代词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由此可见,温庭筠与韦庄在花间词派的重要地位。同样是写艳情绮思,温庭筠之词“下语镇纸”,“重”在秾艳绮丽;韦庄之词“揭响入云”,“轻”在疏淡明朗。看似不相上下的两位大家,为何是温庭筠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呢?

要想理解这背后的深刻原因,先要明白这“花间派”鼻祖的地位是谁赋予的:

首先,温庭筠“花间派鼻祖”的定位,缘于赵崇祚所编《花间集》。

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多选取于晚唐五代宴会上歌女的酒令。这些酒令,多出自这些封建文人之手,以女子口吻创作而成。由于多从宴会上搜集而来,编者担心秀而不实,故选取了当时享有盛誉的温庭筠所作之词编录其中。

《花间集》共十卷,收录了以温庭筠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有五百首。而温庭筠是其中收录作品数量最多的词人,多达六十六首。自此之后,温庭筠的词在文人墨客之间竞相流传,称为花间词的中流砥柱。

其次,温庭筠“花间派鼻祖”的巩固,源于历代文人骚客的推崇。

作为《花间集》词作最多之人,温庭筠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尤其随着宋词的逐渐发扬光大,温庭筠的词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号为“花庵词客”的南宋著名诗人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到了清朝,著名诗词理论家和诗坛领袖王士祯,则在《花草蒙拾》直接提出,“温为《花间》鼻祖。”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由此,温庭筠“花间派鼻祖”的词坛地位,逐渐巩固下来。

除了文坛大家的推崇,温庭筠之所以能推到“花间派鼻祖”的重要位置,还离不开自身词作水平的高超,具体如下:

其一,他是第一位专力于“依谱填词”的诗人,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词是“胡夷、里巷之曲”,多在民间流传。即使到了唐朝,能够写词的文人也寥寥无几。这种词人源自民间的书写传统,一直到了晚唐温庭筠开始“倚声填词”,才被逐渐打破。

温庭筠精通音律,在民间词调和教坊曲调的基础上加以锤炼,将语言的音韵之美与曲调的节奏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词的格律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此,温庭筠的大力填词,成为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其二,温词“上承南朝宫体,下启花间艳体”,兼具秾艳香软和清疏明快两种风格。

出身于没落贵族的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经常流连于烟花巷陌之中。作为诗人中“倚声填词”的第一人,温庭筠的词偏于闺情,尤其以描写女子的容貌、服饰和情态为主,影响了大批的词人。

温词“上承南朝宫体,下启花间艳体”,是将 “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巧妙结合的典范。如他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虽有闺情离恨,却偏于流丽轻倩。

其三,他善于描摹符合人物情思的特征事物,营造出深美闳约的诗词意境。

在政治上屡遭曲折的温庭筠,常常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和怜香惜玉之情融于闺怨离恨中,从而阔大了词的艺术意境。他尤其擅长以白描的手法,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心理情思的特征重点描绘,营造出深美闳约的诗词意境。

《望江南》里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不仅描摹出女子望眼欲穿的思念之状,而且传达出词人无人赏识的怅惘之情;《菩萨蛮》里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不仅衬托出女子为爱相思的百无聊赖之姿,而且流露出词人心灰意冷之状。

其四,他以疏密相间和浓淡相宜的笔墨写离情别怨,成为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

温庭筠虽多写男女离愁,但却以错落有致的章法,为后来婉约词派的蔚然大观奠定了基础。那首《更漏子·玉炉香》,构思精巧,以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传达出思妇愈演愈烈的离愁别恨。

尤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大有李清照的婉约缠绵之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温词不着一个“愁”字,却写尽相思之苦,意境窈深幽约,比李词更胜一筹。

总之,因八叉手而成八韵而有“温八叉”之称的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为后世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毓盘《词史》云,“温氏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言词者必奉以为宗。”

“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明朝曾经兴起的“温词热”,足见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鼻祖的艺术魅力。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虽在题材和风格上有过于浮华浓艳之嫌,但却为文人词的发展和婉约词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笺


如果说唐朝能称的上“浪荡才子”的非温庭筠莫属。其词风格绮丽侧艳,着重写艳情离愁,男女燕婉之事。他是首开倚声填词的先河,后世记载他每双手一叉一韵,八叉八韵则词成,可见其才思敏捷,他因此被戏称温八叉。人又放荡不羁,恃才傲物 虽然长相磕碜(人称温钟馗),但丝毫没有抵挡住他凭借人格魅力的风流倜傥。由于恃才傲物,傲视权贵,不得朝廷赏识。仕途的失意,作品艺术性更加侧重男女之欢愁离絮。五代赵崇祚编写《花间集》温庭筠作品大多收录其中,他下面这首《更漏子》一直为后世模仿,却都达不到他的水平,全词上下无一愁子,却将离愁表现淋漓尽致。被南唐后主李煜,“花间皇帝”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蒋捷(个人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水平也相当高)等人争相模仿!温庭筠花间鼻祖的境界却无人能及。

时光深处温如言,可人生有时一个转身,已经人各天涯支离破碎!这就是花间派常驻人间离愁之弦比肩乡愁之音!无常,时灰有暗,一切美好与灿烂多彩都留在诗词里,至少那里是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天地!锦蓝翠黄的绮丽,花间派是躲避政治抱负颓废局面的转移。亦然他们都守住了做人的原则,平视皇权与弱小,使人由衷感叹真文人之风骨(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唐末丰厚文化底蕴逆转落寞的时代缩影,身处那个时代,在温庭筠李商隐等人身上展露无疑。

总结,这是我多年前写的温飞卿诗词小札,借此答题机会记录一下。希望相同体会的爱好者不吝指教。


一城一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晚唐后期,一种用外来的"燕乐"伴奏的新诗体——词,开始兴盛起来,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新作纷呈,晚唐的温庭筠和韦庄更是大量作词,从他开始,词才形成了特殊的、独立的风格,而与诗并行,至两宋达到极盛。他的词风格浓丽绵密,寓情于景,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

史称温庭筠少时颖悟,才情富丽,尤工律赋,每次考试官定的八韵,只要叉手八次就能完成,所以在当时有"温八叉″的别称。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多数反映妇女生活,既有红香翠软的妓女生活,也有反映戍妇念征夫的,还有描写女道士的,应该是他的徒弟兼恋人鱼玄机,说不清温庭筠与鱼玄机似友非友,似恋人非恋人的关系,两人互相倾慕,但一直处于友情之上,爱情未满的状态,简直是才子佳人的典范。

温庭筠生平著述很多,《采茶录》一卷,《学海》一卷,《握兰集》三卷,巜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温飞卿诗集笺注》、《花间集》、《金奁集》等等,确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词人。


听风轩主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温庭筠之所以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花间派”得名于《花间集》,温庭筠在书中被排首位。

“花间派”是对后代影响很大的一个词派,得名于《花间集》。这部书是五代史时后蜀赵承祚编选的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共选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500首;内容大都是写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和闺情离思,风格柔靡艳丽。其中温庭筠的词被放在卷首,他本人则被尊为“鼻祖”。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温庭筠很有文才,又精通音律,但生活放荡,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以致屡试不中,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成尉、国子监助教等卑微官职。

2、温庭筠的词在晚唐各词作之上,也是唐代写词早,而数量最多的词人

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实际成就李商隐相差甚远。而他的词却在晚唐各家词作之上,也是唐代最早写词的作作家之一,而且词作数量最多。

温庭筠的词题材狭窄,大多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代表作《菩萨蛮》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写一个女子刚刚睡醒,起来梳妆打扮的情态,没有什么思想意义。但是作者善于在描写中捕捉最有特征的动态和事物,来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女子插花以后,用前后两个镜子来照,是一个色彩鲜明的镜头,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了她的命薄如花。

温庭筠的词大都是这样“香而软”,充满了脂粉气。但也有一些为人传诵的作品。

在温庭筠的词中也有,情意深挚的作品

涂脂抹粉的作品不是温词的唯一,也有一些表现情感和愁思的作品。比如《梦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词中写的是一个女子,终日倚楼痴望,盼着情人归来的离愁别恨。千百次的失望,揭示出她那翻腾起伏的心情;而落日余晖和悠悠江水的七凄清景象,又暗示行人不归,辜负了她的一片痴情。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明快,是温词中最出色的作品。

温庭筠的词思想性低于艺术性。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探索推动了词的发展。而他以浓丽雕琢的语言描写艳情的词风,也给后人带来不良影响。


文子心语


诚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下面是我为什么温庭筠凭什么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的答案

花间取名来自上层贵妇美人的生活,容貌和情感,词体创作风格和观念对后世尤其是婉约词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最高成就的是晚唐的温庭筠和由唐入蜀的韦庄,温词浓艳,韦词疏朗,花间词很大程度受此两种风格影响.

温庭筠。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也是中国第一个词派。五代后蜀赵崇柞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复、魏承班、鹿虔雇、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花间集》所收录词人的词风大体相近,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

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据说,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 “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望采纳,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