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一勺言|履職萬科董事長九個月後,鬱亮定了20個規矩

一勺言|履職萬科董事長九個月後,鬱亮定了20個規矩

昨晚,瞄了一眼萬科2017年報,一如以往的驚豔,沒啥可說的。

不過,依然有兩個數字,傲嬌地從數據森林裡跳出來:

2017年,萬科全面攤薄的淨資產收益率提升至21.1%,創萬科記錄;

2017年,萬科上繳稅金高達566億元,是年度淨利潤的整整2倍

這兩個數字,第一個顯示萬科的掙錢能力,另一個顯示萬科財政貢獻的能力。

在一萬億元級別以上的總資產盤子裡,大象居然越轉越快,獲得高達20%以上的ROE水平,著實需要極高的資產週轉與財務平衡藝術。這個新紀錄再度證明,萬科確實是一家名不虛傳的「ROE驅動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今日重點,不在談數據,而在談商道。

本文正在寫作之際,一場例行的2017年度萬科業績推介會正在深圳大梅沙舉行。陸續看到的現場實錄顯示,萬科董事長鬱亮做了一個很長的演講,曝光了一份未來的萬科路線圖。

本場業績會之前,鬱亮在萬科的董事長任期,剛滿九個月,若以全職董事長算起,更是僅有2個月。

董事長是企業的船長,工作內容亦與總裁職責有相當區別,人們想必十分期待,他如何完成個人的風格切換與崗位首秀。

此時此刻,當精瘦的鬱亮出現在舞臺中央,他天然具有兩個議題不能迴避:

1,他要確保九個月前的權力交接沒有對業績造成任何影響。業績要好,不能波動巨大。

2,他要消除外部對他個人的一個傳統偏見:一個有20年職業生涯的職業總裁如何變身董事長與企業家,從瑣碎的經營工作與財務報表中,抬起頭來,真正給萬科鉅艦輸出新時代的新方向與新能量。

業績會於11點半結束,全程聽下來,鬱亮九個月來,肯定思考良多。當看到同行整理的文字實錄後,本人內心十分驚訝。

首先,萬科的求變思維、危機感與使命感繼續爆棚,瀰漫於鬱亮的整個講話,直截了當。在印象中,這也是鬱亮出任萬科董事長新職、並提出「地產白銀時代」著名論斷後,第一次系統性講述當下的時代、地產大勢與萬科未來路線的公開講話。

其次,對萬科何去何從的自曝方式,有點很不萬科。按照我的理解,應該專門開個大型發佈會,數百人的場子,隆重推出,方顯重視。至少不能一次性都講了,多少要給自媒體爆料創造一點機會嘛。

白銀論斷,對整個行業影響多年;今日這番低調奢華的講話,大概率還將對整個行業形成心理衝擊。

鬱亮的這份講話,層層遞進。我把鬱亮的核心觀點,按照時代—行業—萬科的順序邏輯,羅列出來,並且同時列出談談一勺言的看法(綠色部分)。

一,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是時代的企業。一個企業的戰略定位,一定是基於對時代的判斷基礎之上。既然要擁抱新時代了,就要告別舊思維。

(言下之意,萬科不參與規模排名,因為那是舊思維下成王敗寇的邏輯體系。)

二,新時代有兩個深遠的變化。首先,結構不平衡比總量問題更受關注;其次,發展比速度更重要。

(企業家的首要職責是,讀懂時代特徵。否則後患無窮。企業家與普通人皆可預測,但是最大的差別是,企業家一旦判斷失誤,代價巨大,要麼令公司踏入陷阱,要麼踏空整個週期。而普通人錯就錯嘍。)

三,在產品、服務與經營管理層面,中國企業要對社會整體的健康發展多做貢獻,不要添亂,更不要成為麻煩製造者。

四,中國企業要敢於把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放到全球視野當中去檢驗,要和全球最先進的經營、管理水平同場競技,要和全球科技水平最高、效率最高的企業正面競爭。

(中國地產公司的過去十五年,集體得益於一個線性增長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但是,要想獲得更大的未來,就要敢於對標,敢於走出去,不要窩裡鬥,不要侷限於一個行業內的稱王稱霸,真正讓自己全面大而強起來。)

五,未來房地產行業,有三句話是要記住的:房住不炒,租購併舉,住有所居。

(一勺言寫過文章,房地產是「平」的。一個企業家,一個董事長,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懂大勢,給出方向,併為此承擔責任。這三句話,就是未來十年房地產的政策天花板。)

六,住房一定要回歸居住屬性,房地產一定要回歸實業屬性。萬科要更加堅持“蓋有人用的房子”。萬科是行業裡面,第一個實現全裝修的企業。對於炒房的人來說,裝修部分是沒有價值的,它不能升值,反而會折舊。只有自住客戶,才更喜歡裝修房。同時,過去和未來都堅持“三不”: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

(鬱亮對萬科的調試,兼顧過去與未來。一個有初心的房企,會在新時代的新思維中,成為更長期的贏家。)

七,「租購併舉」四個字,不是“租售”而是“租購”,說明要站在消費者而不是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問題;不是“購租”而是“租購”,說明未來萬科需要更重視“租”而不是“購”。

(租是鬱亮對未來樓市判斷中的核心關鍵詞,也是鬱亮版萬科集中發力的不動產周邊領域。長租是鬱亮為萬科尋找到的下一個主航道,希望他能成功。)

八,萬科的明確目標是,進入全球最大的住房租賃企業行列。德國的住房租賃是全球有名的,德國最大的租賃企業,大概是33萬間公寓。萬科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有機會趕超他。

(對於這個小目標,一勺言並不感到滿意。請鬱亮讓我們見識見識更大的大場面吧。)

九,「多主體、多渠道」,說明未來很多房子,將不再是開發商出售的商品房。如果萬科不把自己定義為“開發商”,而是定義為“美好生活場景師”,這就是個機會。因為不管哪種住房,都需要有人蓋房子,蓋好房子之後需要有人提供相關服務。

十,萬科不能把自己圈在“開發商”這個小角色,而要讓萬科服務的對象,儘可能向“全體人民”這個大範圍靠攏。對買房、租房、甚至需要住房保障的客戶,萬科都要爭取為其服務。

(鬱亮對萬科的這個時代要求,顯然是高標準的,它朝向一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者的自我定位。過去數年,萬科已經投入很多資源於其中,所以,不要以為一個口號背後只是另一個口號。一個公司要做好人,是很昂貴的一件事情。)

十一,房屋全面短缺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房地產行業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短缺”,而是“不平衡”和“不充分”。

十二,這就要求萬科在尋找客戶、尋找投資標的的時候,不能籠統來看,甚至不能以城市為單位。萬科需要更小的顆粒度,對客戶需求、區域特徵做出更精細的分析。

(從地產方法論上看,我給鬱亮的這個論斷打滿分。)

十三,一個經濟體在房地產建設進入成熟期後,圍繞不動產的服務業,其規模會超過房地產本身。

(又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關鍵的、合乎董事長身份的專利判斷。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當鬱亮面對話筒對全行業說出判斷的時候,萬科在中國地產界TOP10強中的創新業務拓展,已經一騎絕塵。這是他的底牌與籌碼。)

十四,我非常明確地認為,中國房價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房地產企業還是有地就買,不看價格,那麼之前怎麼賺的錢,之後就會怎麼賠回去。房地產企業需要把自己看成製造業、服務業,要靠雙手勞動賺錢,不要再去想靠不動產價格上漲來賺錢。

(這麼多年,萬科董事長談房價,歷來是敏感事宜。但是,身為行業龍頭,如果能夠發表一些有助於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祛除浮躁功利的言論,其實,多多益善。根據本人對鬱亮的瞭解,他相當有辯才。)

十五,萬科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己任,以「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為定位,領先領跑,為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創造更長遠的真實價值,成為無愧偉大新時代的好企業。

(相比於城市配套服務商,這個新定位,邊界更具拓展性,受益人群也更多,也更加符合下一步萬科發力的方向。2017年,萬科啟動了一個萬村計劃,那便是一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與租賃運營的平臺。)

十六,一個真正領先領跑的企業,領的不是規模之先、速度之先,而是方向之先、變化之先,風氣之先、創新之先。

(再一次把房地產的主場之爭,拉到了更高的段位上。我想,地產行業,英雄輩出,但冷暖自知,經歷了風雨,才更懂得這些新競技規則的重要性。)

十七,今後與未來,萬科不賺快錢、不賺 「輕鬆錢」,不賺「錢生錢」。

(這是繼十幾年前,王石發表的萬科不行賄著名言論後,萬科董事長鬱亮對外發布的又一個重磅企業承諾。快錢,輕鬆錢,錢生錢,是浮華盛宴的典型特徵,註定雨打風吹去。新時代洶湧到來之際,鬱亮立下此家規,有望令萬科安全許多年。)

十八,今後,萬科不僅關心城市,也要關心鄉村,城市與鄉村的互動。這裡的鄉村是指,城中村,城市周邊的鄉村,遠離城市的鄉村。萬科不是要去鄉村蓋房子,而是專注於提供美好生活與鄉村振興的場景。

(有情懷的生意不一定是好生意,但沒有情懷的生意一定不是好生意。)

十九,萬科的未來由四個小角色組成: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和諧生態建設者。

(萬科造詞令人歎為觀止,都是好詞,但是媒體、股東、投資人、業主,個個都拭目以待,聽其言,觀其行。總之,鬱亮一言既出,壓力山大。)

二十,萬科需要有敏感度,也需要有信心,相信在未來不動產領域的周邊行業大有作為。

(鬱亮深知,不能一味高談闊論,終究要回到地面,鼓舞同事,激勵人心,方向定了,大家就加油幹,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鬱亮的調試下,萬科究竟會變成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我們以後用地產公司來稱呼它,是否會不合時宜?萬科的市值增長,還能不能從中找到新的靈感?

這些問題都構成了我們在鬱亮萬科時間的最大懸念,也是未來鬱亮董事長任期內的最大看點。但是有一點是不能變化的。

那就是,在萬科應時而變、戰略升級的底層平臺上,總有一臺精密數字儀器在毫無表情地工作。

前文閱讀提示:

數字也瘋狂 | 被恆大財報改變的三個地產傳統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