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中醫的五惡、五液、五病、五邪、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及五勞所傷

中醫的五惡、五液、五病、五邪、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及五勞所傷

五味入胃後,先入所喜臟腑,酸味入肝臟,辛味入肺臟,苦味入心臟,鹹味入腎臟,甜味入脾臟,這就是五味所入。

五臟氣的病徵,心氣失常會出現噯氣,肺氣失常會出現咳嗽,肝氣失常會出現多言,脾氣失常會出現吞酸,腎氣失常會出現哈欠、噴嚏,胃氣失常時氣機上逆,出現嘔吐或恐懼,大腸、小腸功能失常洩瀉,下焦水氣泛溢形成水腫病,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通,膀胱失去約束,遺尿,膽氣失常出現發火,這些就是五病。

五臟精氣相併所形成的疾病是:精氣並於心就喜,精氣並於肺就悲,精氣並於肝就憂,精氣並於脾就畏懼,精氣並於腎就恐,這些就是五並。

五臟各有厭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溼,腎惡燥,這是五惡。

中醫的五惡、五液、五病、五邪、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及五勞所傷

五臟化生五液:心臟津液為汗,肺臟津液為涕,肝臟津液為淚,脾臟津液為涎,腎臟津液為唾,這是五液。

五味各有所禁:辛味走氣,不要多吃辛味食物;鹹味走血,不要多吃過鹹的食物;苦味走骨,不要多吃苦味藥物;甜味走肉,不要多吃甜味食物;酸味走筋,不要多吃酸味食物,這些是五禁,讓病人不要吃得過多。

五種疾病發生: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這些是五病所發。

五邪傷人的病徵是:邪氣入於陽分出現狂症,邪氣入於陰分出現痺症,邪氣內搏陽分出現巔頂疾病,邪氣內搏陰分出現聲音嘶啞,邪氣由陽分進入陰分病人安靜,邪氣由陰分出於陽分病人多怒,這些是五亂。

中醫的五惡、五液、五病、五邪、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及五勞所傷

五臟各有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這是五臟所藏。

五臟各有主宰:心血脈,肺皮毛,肝筋膜,脾肌肉,腎骨髓,這些是五臟所主。

五種過度勞累有所傷:過久視物傷血,過久躺臥傷氣,過久坐傷肉,過久站立傷骨,過久行走傷筋,這些是五勞所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