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有人曾经问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星巴克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舒尔茨的回答是:人情味儿、享受、休闲并富有情调。

星巴克给人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富有情调的第三休闲空间,所以星巴克用了20年,才把咖啡门店开到4000家

而如今,有一家神奇的公司,不过用了3年的时间,就把咖啡店开到了4910家,这家公司就是瑞幸咖啡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从对标星巴克到对标新零售

背靠神州系这座大山的瑞幸,十足的富二代范儿,年轻、有钱、气盛

成立初始,瑞幸的对标公司,就直指星巴克,号称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这是CEO钱治亚2019年初定的目标,瑞幸要做的咖啡,与气质无关,只有实惠和实用。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到了2019年底,瑞幸“成功”了:

  • 门店数量超过了目标数,远远超过咖啡连锁鼻祖星巴克600家。
  • 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已经打造出来了,靠的是门店数量。
  • 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产品,后面两条没毛病,高品质这条现在争议很大,见仁见智吧。

在门店数量上,瑞幸躺赢。

再来看一下两家公司2019年3季度的业绩数据:

  • 瑞幸,收入15.42亿元人民币,亏损5.32亿元人民币。
  • 星巴克,收入67.47亿美元,利润8.03亿美元。

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盈利能力,这些企业正常经营的核心,躺赢的,是星巴克。

瑞幸和星巴克的战争,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但就在这个时候,瑞幸重磅宣布进军无人零售两大智能终端,调头转向新的战场。

2020年的战略,不再提开店和最大,而是找了个更大更性感的对标——新零售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瑞幸的无人零售分两部分:一个是自动卖咖啡的

瑞即购;另一个是自动零食饮料售卖机瑞划算

新零售对标的竞争对手,范围可比星巴克大多了,不光包含了大小便利店、已有的无人零售终端,瑞即购甚至得和线上好喝便宜的胶囊咖啡、挂耳咖啡和各种滤压咖啡粉咖啡豆来抢用户,瑞划算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同类的竞品则更多。

但瑞幸去切无人零售的这块蛋糕,却并不让人意外,各种商学院的战略案例早就分析过了,瑞幸对标的绝不是星巴克,是便利店,甚至是覆盖1-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购物场景。

大家都这么分析,说明瑞幸确实不是做咖啡的,这不过是家披着咖啡外衣的零售商,滚着资本的雪球,补贴着消费者喝咖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其实真的挺好,让资本主义大佬们补贴大家喝便宜咖啡。

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瑞幸这场资本局,到底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还是一条有出路的迷宫,仔细品尝,还真挺耐人寻味。

瑞幸的转型,是缺乏增长和缺钱状态下的必然选择

瑞幸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就不再提开店目标,而要迫不及待的转型无人零售?

因为瑞幸缺钱,这就注定要不断的融资,融资就要讲能让资本市场兴奋的故事,目前这个故事最大的支点是收入增长。

收入增长,最良性的是内生增长,但显然瑞幸的内生增长模式还并没有成型,而瑞幸又没有去培养等待的耐心,她太着急了,急得只能剩下扩张这个唯一的选择。

开店可以快速扩张,但快到瓶颈了,于是剩下的,只有靠多元化扩张来增长。

1、内生增长力缺乏,增长瓶颈显著

瑞幸在19年3季度自己发明了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叫做单店盈利。

这种最多可以作为一个部门考核指标之一的计算方式,被放大成门店盈利,实在有点掩耳盗铃。

单店盈利是这么算的:门店收入-材料成本-门店租金和运营费用-折旧。

而公司中其他大额的费用,是没有分摊的:比如大额的市场销售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收入第一次可以覆盖掉门店相关成本,其实说明盈利能力在提升,是好现象,但继续看业务数据,其实这个提升的背后还是隐患重重。

如果瑞幸想盈利,并且证明已经培养起或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那获客成本、用户复购和留存、人均消费数量、客单价,这些多维度相辅相成的数据,才是最终实现内生增长和盈利真正动因。

来看瑞幸自己披露的获客情况,这里面是否还有其他获客相关成本没包含暂不考虑。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白色部分是广告和市场运营相关获客成本,蓝色部分是免费产品促销的成本,19年3季度大概获取一个用户花费55元。

目前瑞幸的客单价大概在11元左右,唯一一个盈利的季度,店铺利润率是12.5%。

那瑞幸获取一个用户,不考虑公司其他费用,单赚回店铺成本,需要卖出:55/12.5%/11=40杯

3季度月均用户消费咖啡杯数是3.7杯,40杯需要卖:40/3.7=11个月。

如果公司整体层面想要盈利,按目前最好的这个季度数据看,新客户至少要能持续消费1年半以上,这个用户才能开始给瑞幸创造利润。

所以瑞幸要想有持续的内生增长,必须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用户的复购和留存,提高月均消费频次和客单价。

而这些指标中,最增长乏力的,是客单价,因为这最需要长期的用户习惯培养。

获取用户数量、每个月复购频次这些,都可以靠短期大力促销补贴来获取增长,从二、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看,营销费用一增长,相关指标就迅速攀升,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2、多元化扩张的新战略版图

瑞幸跑的实在是太快了,已经快得无法放慢脚步。

其实无论市场上有多少质疑,就算是真的攒一个资本局,能手握如此重金砸出一个看的见的商业版图,同时在异常迅速的狂奔中还能不被各种张力给撑爆,团队实力相当了得。

但正是因为瑞幸跑得太快,靠内生力量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实在是太慢太慢了,在利润短期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融资这个故事能靠的,就只有收入了。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开新店,显然是一个快速扩大销售的好办法,但一年多的跑马圈地,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和商场场景已被打透,后续开店,只能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这显然会拖累业绩增长。

做小鹿茶,目前看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奶茶市场竞争本就异常激烈,市场无巨头无对标,所以瑞幸放开了加盟,能快速变现节约成本,且做且看。

做轻食、卖其他产品,销量增长还算不错,但也并没有实现拉高客单价的这个重要目标,客单价不提高,最终还是将和卖咖啡趋于同质。

瑞幸在提交最新融资文件的同一天,召开了进军无人新零售的战略发布会,就显得用心良苦。

已做的多元化业务都不够性感,就来一个无人新零售的重磅大饼,这个故事短期内足够的性感,不设上限的铺设无人咖啡机和售货机,就和不过一年前不断开店的故事一样,至少一年的业绩增长,足够有保证了。

瑞幸能把无人设备铺设到各种场景,这个能力谁也不会怀疑,但这个业务,能让公司盈利吗?

瑞幸在无人新零售的新战场,能赢吗?

无人咖啡机和自动售货机,早都不是新鲜事物,前几年风口上,已经呼啦啦的倒掉了一波先烈。

但瑞幸希望通过无人零售,实现自己的增长飞轮。

从对标星巴克到新零售,瑞幸咖啡实力加入的新战争,能赢吗?

这个飞轮,没毛病,但在无法快速提高客单价的前提下,核心就变成是否能够把成本打到足够低

这种模式,直接可以降低的是店铺的租金成本,可以通过规模化摊薄原材料成本,甚至我觉得还可以把无人柜当成广告台,也能减少一些广告成本吧。

但表面上低廉的模式,为什么之前那么多创业公司都做不好?因为其隐形成本一点都不低

  • 机器本身的成本,瑞幸的咖啡机据说要17万一台。
  • 机器的运维成本。
  • 网点密集,存储货物数量少,额外频繁的补货物流和人工成本
  • 食品安全问题。

所以这个飞轮的挑战还是相当大。

涉及到实物运营、物流的商业模式,其成本必然不会轻。

我觉得瑞幸的团队如果好好做,基于其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和数据化整合能力,应该能比其他无人销售的公司做得更好。

但瑞幸的风险仍然在于它跑得实在太快,而且在销售额基数增长的情况下,未来维持增长所需要的绝对值收入,会越来越大。

重业绩、重增速的公司,通常非常容易轻视后端的运维管理,因为不出业绩。古有安然,今有共享单车,业绩明星般狂奔的背后,最终留下的是资产端的一地鸡毛。

所以我觉得瑞幸的更高、更多、更密、更大,都不会有什么问题,难的就在于更低了。

总之瑞幸的这次新的布局,今年底就能见到答案,销售的增长应该毫无问题,如果年底还没有盈利的曙光,很好奇瑞幸还会再讲出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出来?

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还是真心希望瑞幸可以把所有的产品价格都维持在最低,无论是烧投资人的钱,还是靠自身的良性运转,对消费者,终究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