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隋煬帝究竟是個怎樣的君王?

裕歌小弟


如果沒有亡國,隋煬帝將是可以比肩漢武大帝的千古一帝,可惜沒有如果!

終究,他還是背上了弒父殺兄的罪名,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楊廣骨子裡的文人情懷,讓他成為和三曹一樣優秀的帝王文學家,可是也讓他喪失了理智,一步錯步步錯

最終,楊廣在江都被迫結束了自己的帝王路,也徹底結束了大隋的國祚

譭譽參半,這就是真實的楊廣


少年楊廣,便頗具帝王之相

隋文帝楊堅建國後,立楊勇為太子,楊廣為晉王,原本楊廣並無繼承帝位的機會,只是楊勇實在是有些爛泥扶不上牆的意思,而恰巧楊廣八面玲瓏,處處討喜

轉機就出現了

楊勇自恃太子之位不可動搖,生活奢侈、貪戀美色,可我們都知道隋文帝是完全相反的,自建立大隋以來,他整頓吏治,以身作則,一切從簡從不鋪張浪費,而且跟皇后獨孤氏十分恩愛,所以楊勇的言行逐漸讓隋文帝不滿

而楊廣則聰明的多,在元老大臣王韶的輔佐下,無論是武功還是文采都有極大地長進,而且自從迎娶梁帝后人蕭妃之後,一直專寵,並未沉浸其他女色,一如父親一般,成為當代模範夫妻

而且,他從自己的藩地迴歸國都之時,將自己府中美女盡數送於州府官員,並將華麗陳設物件悉數分發手下,以致於父母偶然到訪的時候,用家徒四壁去形容晉王府完全不為過

就這樣,太子楊勇逐漸失寵,楊廣隨後用計獲得太子之位

這就是少年楊廣,一個頗具帝王之相和帝王之術的人

懷著千古一帝的夢想,楊廣有些迫不及待

終於,楊廣等不及了,他選擇弒殺自己的父親,即位後的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高遠志向,將在隋朝版圖上肆意書寫屬於自己的恢弘篇章

楊廣是很有天賦,也很有水平的,至少在登基之初是如此

文化層面,他制定科舉制度,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削奪高門士族權勢,提拔平民人才,為帝國的人才儲備奠定了基礎

政治層面,基於南北朝時期權力分散導致的割據,所以楊廣深知大一統王朝需要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性,於是他營造東都洛陽,將政治重心遷移,以瓦解關隴集團的控制

經濟層面,他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促進了南北東西文化的交流

軍事層面,他調兵遣將,先是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而後御駕親征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

隨著這一系列的改革完成,隋朝國力便已經達到華夏史上空前絕後的鼎盛,戶口數則呈現幾何級數般的增長,以至於唐朝開元盛世之時方可達到

唐朝是歷經貞觀之治的祭奠,才有了開元盛世,而楊廣只用了五年

這是何等的功績,這是何等的能力,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

骨子裡的文人浪漫主義,像一把雙刃劍

不像清朝某位寫詩四萬首的皇帝,楊廣是真正的文學家和詩人,造詣頗高的隋煬帝,留下《煬帝集》55卷,以及現存四十餘首的《全隋詩》

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就是他所留下的詩句,雄渾壯闊,實為千古佳作

中國文學史上,楊廣註定有一席之地,作為帝王詩人,則能與三曹相媲美

然而,也正是這種文人特點的浪漫主義,徹底毀掉了楊廣和大隋天下

三次遠征高句麗,是隋朝滅亡的導火索,而根本原因就是楊廣的虛榮心作祟所致,雖然他曾有南下滅陳的功績,但在戰術執行上他還是有欠缺的。

在奮勇作戰的大隋勇士面前,高句麗部隊幾乎無法抵擋,可是楊廣好大喜功,偏偏輕信高麗詐降之言,從而導致反覆作戰,延誤了最佳戰機

身在明處的楊廣被算計了,三十萬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楊廣僅率2700騎兵突圍而歸,帝國元氣大傷,這為楊廣最後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修建運河、連年征戰讓百姓怨聲載道,加之關隴集團的蠢蠢欲動,讓大隋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危險之中

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楊廣卻迷失了自我,讓兒子和孫子駐守兩都,而自己卻率領大軍南下,開始了奢華無度的生活

豪華的龍船之上夜夜笙歌、沿途百姓苦不堪言,而這一切並未觸動到楊廣,他仍然在醉生夢死,沉浸在自己的豐功偉績之中

終於,他迎來了自己的覆滅,近侍宇文化及在江都率近衛軍兵變,楊廣在絕望中被縊殺,此時楊廣年近五十,在位十四年

想當初,楊廣曾揶揄南陳皇帝陳叔寶,饒有興致的為其挑了一個諡號,是為煬,可轉眼這個諡號就通過宇文化及之手,扣在了自己的頭上

雄才大略的楊廣,最終沒能成為千古一帝,卻成為了有名的暴君。但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對後世的貢獻——修建運河,開疆擴土,完善科舉

但是,他卻斷送了大隋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這是無法被原諒的,也讓後世對他的評價大打折扣

至於功過評價,他對於大隋是過大於功,但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則是功大於過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小編覺得,他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和那些昏庸無道的君主不能一概而論。

隋煬帝的野心太大,也太急了,沒有足夠認清現實。



人無完人,歷史和電視劇都太過苛責他了,唐太宗也殺害了他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更多的人都歌頌他的偉大,完全忽略了他的種種過失。

電視劇大多都說隋煬帝怎麼昏庸,從而突出李世民和那些隋唐英雄的偉大,時間久了誰還記得隋煬帝做出的貢獻?

一、在政治方面

1、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設立為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貧民有更多的機會從政。

2、楊廣頒《》。楊廣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後來野心膨脹的楊廣,把好事變成了壞事,以至於百姓怨聲載道。

3、楊廣遷都洛陽一事,並非完全出於荒淫逸樂,而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在軍事方面

楊廣,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

這一場場戰爭,都發生在短時間內,勞民傷財而且不給百姓緩衝的時間。加上隋朝承繼北周的根基,有很多有權有勢的貴族蠢蠢欲動。

三、在經濟方面

隋代所開的運河其實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留下的運河。楊廣所開鑿的運河其實是利用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


一條大運河的修建,促進區域間的交流和物品的運輸等。


千秋功過後人請說,楊廣的性情可能更適合做一個讓人管束的將軍,就像他年輕為隋朝征戰天下一樣。


太匆匆67


樂觀的說,隋煬帝沒有史書中說的那麼殘暴不仁,至於為什麼史書中把他寫成這樣,沒辦法,成王敗寇,"隋煬帝"這個諡號是唐朝的史官送給他的。既然從他手裡得到的天下,肯定不會把他過於美化了。



其實我們可以從隋煬帝當政時的各項政績中看出,在做皇帝這項工作上,楊廣還是做的不錯的。自隋朝結束分裂局面後,楊廣當政,率軍滅吐谷渾,破契丹,三徵高麗,把中國領土擴大了幾千裡,此後油開鑿歷史影響僅此於長城的京杭大運河,至今仍在使用。正式實施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擴建東都洛陽,又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這些都是史書無法抹掉的。



據說唐朝開國後,很長時間後隋朝的糧食都吃不完。可見當時的隋朝沒有那麼不堪。但是沒辦法,當時的唐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只能刻意的醜化隋煬帝。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隋朝如此強盛為何還是丟了天下,這裡面肯定有隋煬帝的責任,因為他是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當時他在位時舉行的各項措施是好的,但是在我看來有點急於求成,這些工程拿出一個來放在當代都是不小的工程,可是隋煬帝太高估了當時的國力,一面征討其他國家一面修建大運河,民力不堪,這也為隋朝的覆滅留下了隱患。


江雪寒


第一,隋立國太短。隋煬帝幹了很多大事,勤政這點是肯定的,至於愛民可能做得不好。幹了不少在當時被稱為勞民傷財的事。客觀講,大運河是功在千秋。數徵高句麗也是正確的。煬帝只是不願後人痛苦,想做千古一帝,不免操之過急,適得其反。當然,如果隋沒有被唐取代,而是延續幾代,國富民強,恐怕歷史書上都要寫隋煬帝,我國曆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帝王。

第二,成王敗寇,後世抹黑。唐代隋而立,為了向天下宣揚其合理合法性,自然要揭前朝的短。隋文帝是長輩且被人敬仰,那隻能抹黑下好大喜功的煬帝了。有一分壞,可以誇到九分,有九分好,可以忽略成一分。這樣下來他還能是好人嗎?


楚湘一夢


《隋煬帝楊廣——一位超越歷史的強君,民族之幸》

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直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兇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然而,以小編看來,歷史上有兩位因超越歷史而亡國的君主——秦始皇與隋煬帝。雖然失敗了,但是後人確實坐在他們的功勞簿上的。

一、 軍功卓越。楊廣軍事打仗才能非常突出,帶兵滅南陳,評定江南,可謂奠定了軍事史上的地位。北擊突厥,征伐高麗,真可謂是戰功赫赫。

二、 開通大運河,貫通南北貿易,當時北方的經濟形勢和人口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開的地步了,如果不是大運河的開通,唐朝國祚幾何,仍然未知,當唐德宗聽聞江南的糧食從大運河運來平息兵變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感激一下楊廣的真知灼見。

三、 建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至清末,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且看今日之歐洲,阿拉伯世界,只有統一的聲音,沒有統一的行動。反觀中國這個基建狂魔是如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統一的集權式離不開楊廣的添磚加瓦。

四、 開科取士,讓寒門士子能有出頭之日。網上流傳著寒門再難出貴子,瞭解了魏晉門閥政治的弊端,才知道士族的無奈,楊廣乾綱獨斷,為寒門開方便之門,楊廣的惡名,一半來自門閥士族的醜惡嘴臉。

然後,不禁惋惜楊廣的雖有超越歷史的眼光,但是卻沒有把握當時國家的現狀,百年動亂之後人心思穩,最終惜敗,雖然,中國有此聖人,也是華夏民族之幸!


簡約8950


隋煬帝楊廣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大體上是位積極、有進取心的人。楊廣在位14年,有功亦有過,他的一生可以概括如下:“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實現了中國的再一次統一,此為“統一江山”。

他開鑿了大運河(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另一個是長城),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一千多年一直作為南北水運通道,就連現在的南水北調也用了它。

公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40萬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古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27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隨之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隋煬帝乘四層高的龍舟,從京城浩浩蕩蕩的南下江南。其意義巨大,江南分裂中國已經有幾百年了 ,一箇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個剛把江南歸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不久的王朝,為表示對江南的統治與重視進行巡遊何過之有?“三遊江都”是凝聚中華的英明之舉。總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資財到泰山爬山慶祝功自己的偉業要好。“大運河”兩岸的無數的人民可以親眼觀看到浩大的場面,看到我中華國威,人們自然歡喜。

隋煬帝楊廣三駕遼東.公元611年(大業七年),隋煬帝以“高麗本為箕子(商紂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動員全國現役、預備役士兵,不論遠近均於次年正月會集於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後,各地百姓紛紛有組織或自發地聚集到幽燕地區,驛路山岡之上,遍行裝甲武士.可見其深受愛戴,可惜此次征伐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鶯語小屋


當很多朋友看到這個隋煬帝楊廣字眼,就會很快的將他與荒淫無度 醉生夢死 窮奢極侈,昏庸無能,殘暴不仁......

  這些都是被小說家,電視電影製作人經過藝術加工,與歷史相差太多了,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二兒子,楊廣從小就很懂事,很聰明,勤奮好學,博覽百家群書,可謂才華橫溢。也是一位很有造詣的詩人,且在音樂領域有很高的地位,也是一位很有成就得軍事政治家,還很聽父母的話,對待下屬也很關心,跟兄弟姐妹,朝堂官員也很團結,也深得民心。

  正因為他有這麼多的優勢,不斷的讓他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為後期奪取帝位,統一中原埋下伏筆。也在稱帝后加速了 隋朝的滅亡。

  在隋煬帝稱帝期間,對當中原的統一作出很多的貢獻:

  其一:在主制度上,人才選拔,尤其開創科舉制。可謂讓很多出身畏寒知識分子,可以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報國之門,隨後的幾千年影響深遠,甚至到現在,以後都會深深的影響的社會的進步。足見他是一位很有遠見的政治家。

  其二:新建國都--洛陽。本來隋朝是一個北方少數民族,遷都洛陽,令中原東西統一,向西拿下青海,北上攻打高麗,戰略上讓一個長期四份五裂的中國得到了統一,可謂是貢獻卓著,只是戰爭讓國家財力物力消耗很大 對當時的老百姓帶來很大的災難,也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這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他在歷史上的功績。

其三:京杭大運河。加強了南北政治的統一,文化的交流,交通的發展,經濟的進步,讓當時的中國得到歷史性的統一,雖然讓平民百姓苦不堪言,也稱得上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還有很多很多

  不在這裡說,還是用一句話概述。隋煬帝是一位:“罪在當代利在千秋”千古帝王,只是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只能說他才華,報復,理想在實現的過程中太過於急功求利,如果過把握好這個度,可能中國會一直是世界第一強國,不管是在文化 經濟 科技 交通,民生福利會在很長很長的時間 是讓其他國家地區無法比擬的。


後來提及呢


總體而言,隋煬帝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他有目標有理想,但是在達成目標的方法上出了問題。

首先說他能力強。他能把繼承人的位置從楊勇的手中奪過來,這個能力不一般,君不見歷史上奪嫡成功的有幾人?他帶領大軍平定南陳,沒有能力也做不到這一點。

但是,鑑於其父隋文帝受制於關隴軍事集團的窘境,他急切地想改變這種局面。他因此主要採取了以下手段:

第一是遷都洛陽,遠離關隴軍事集團的大本營長安。第二是採用科舉制,想用民間的人才來壓制關隴軍事集團。第三是通過發動各種戰爭,希望在貴族的軍事力量之外,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來源。第四,他開通大運河,希望藉助江南的力量,來減少甚至擺脫對關隴集團經濟上的依賴。

但是,這些為了達成目標的做法,在實際操作中出了大問題,一個詞形容“操之過急”,整個國家和社會被攪成了一鍋粥。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在他的這種大開大闔的操作之下,變得無法忍受。貴族不再忍受、人民不在忍受,反叛四起,國家因此陷入大亂。

隋煬帝有點像秦始皇,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打算在任上完成所有的功業,結果天下不堪其擾。好大喜功,因此被後世諡號為“煬”。


總之,能力很強,理想很好,方法不當,最後出了亂子又畏懼退縮,局面終於不可收拾;國家分崩離析,人民生靈塗炭。隋唐之際的戰亂也使人口幾乎減少了7成。


凌煙閣論史


公元618年4月11日,隋代的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死於兵變,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就這樣被人給勒死了。他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想做的實在太多了以至於被天下拋棄。

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進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而楊廣繼續在江都醉生夢死,麻痺自己的同時,也逐漸清醒的知道將要亡國的命運。某天,忽然對著鏡子自言自語的一句:好頭頸,誰當斫之!


——也許這時的楊廣一剎那間回想了自己的一生。

回想他剛剛繼位時的景象,人們普遍認為隋朝的統治已經十分鞏固,正常情況下,國祚達到百年以上是妥妥的。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渴望,都希望在這個輝煌的時代,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或者戰場上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個案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

但他們遇到了一位詩文才華傲視古今,志向遠大到極致,不甘平凡,對帝王功績沒有什麼耐心的帝王。

——影帝偽裝,城府極深

據說隋煬帝出生的夜裡,原本皓月當空,突然雷聲大作,剎那間天昏地暗。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從小就頗有城府並且心思縝密,可太子之位確實他的哥哥楊勇的,楊廣為了得到皇位下足了功夫。

首先,他知道母親獨孤皇后極其討厭寵愛妾室,並且父母都崇尚節儉,更重要的是父親隋文帝有極強的權力慾。據《隋書》記載,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少學術,性素沉猜”的人。“沉猜”可以理解為陰沉猜忌的意思。因為楊堅的帝位來自於隴西集團內部的權力篡奪,所以特別猜忌那些功臣,自己的權力如果有任何被威脅的可能就會立刻解決。

楊廣就是靠著這樣來偽裝自己。首先對比哥哥楊勇的奢靡,自己從不講究吃穿,並且對於當時奢侈品的樂器也任它落灰。假裝不喜歡女色,在父親隋文帝和母親獨孤後來晉王府時把漂亮的姬妾全部關到柴房裡,因此博得父母歡心。

更重要的是等待太子楊勇自己出錯,在楊勇肆無忌憚的壯大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大臣高熲結為親家。並且在一次冬至百官的朝賀中僭越了禮法,又被楊堅聽到了些許抱怨之聲。一次次挑逗著楊堅敏感神經。

加上楊廣這時已經以晉王的身份,帶領高熲、楊素和賀若弼等滅陳有功。終於公元600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又經過了幾年,楊廣與楊堅這對父子不斷爭權奪勢,最後楊廣的最後反擊奪得帝位。

——業績狂人,黑心領導

公元604年楊廣即位登記後,以“大業”為自己的年號,而且處處以秦皇漢武為自己的人生榜樣,懷著一個為自己代言的目標要成為千古一帝。開始了他狂人表現,在帝國的版圖上肆意書寫。十三年左右的時間,把一個內部基本穩定,制度還算合理,國家還算清明,國庫財物豐盈的帝國給徹底折騰垮。

始典定科舉制度,建立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消奪豪門士族的權勢,提拔平民人才。雖然科舉制度萌芽於北朝,但楊廣確實利用科舉制打擊了長期以來控制國家的隴西門閥集團,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開始被改善。

公元605-606年營造東都洛陽,讓政治中心脫離隴西集團的核心地帶長安。更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河北、山東還有剛剛收復的江南地區。

公元605-610年修建大運河,609年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全國物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南北東西各方文化經濟交流得以通暢;

隋煬帝楊廣的追求不僅僅到此處,他要的是世界級的影響力,他要的是周邊國家的臣服。調兵遣將,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大大擴張華夏疆域,亦是東漢之後首次收復越南南部.

公元608-609親自率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亦是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更將之後在吐谷渾故地設置州、郡、縣、戍,進行郡縣制管理,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沒有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雖然後來大部分地區並不接受,但絲綢之路重新打開了。

這時楊廣僅僅繼位五年,隋朝的國土勢力已經達到了華夏曆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時期,各國商人云集於張掖,絲綢之路重新繁榮,隋代戶口數知道數百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才超過。這位帝王可謂是有功,但他的功績未能與民眾的幸福產生關聯。他只是一位黑心的領導,為自己目標進取的業績狂人。

——對生命的無視,軍事上的冒進

在隋帝國的東北邊境上,一個叫高句麗的國家它佔據了漢朝遼東四郡之地。並且常常襲擾隋的邊境,作為一個比肩秦皇漢武的帝王。完成國家統一的事業是他最最看重的,收復遼東。

他準備徹底解決,公元612-614年三徵高句麗,每次都是百萬級別,然後沒一次取得實質成功,第一次以慘敗而歸,隋朝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出兵有30萬5千軍人,加上運輸民夫共計130萬人,等到返回遼東城時,只有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巨以萬計,也丟失殆盡。楊廣作為一位統帥在軍事上顯然是不成功的。

由於之前業績衝的太猛,每次徵集的百萬農夫都不計其數的累死,加上遠征高句麗徵調的民夫更加龐大。終於隋末民變終於爆發,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可隋煬帝依然要出征,出征,出征!第二次出兵至少60餘萬圍攻遼東城近一個月,就在將要拿下高句麗時,楊玄感又起兵叛亂。

第三次,平定叛亂再徵高句麗,這時隋朝國內已經大亂。但大將來護兒擊破一支高句麗軍,趁機要向平壤進軍,高句麗王高元害怕,於是遣使請降。但隋軍撤退後,高句麗依然我行我素,楊廣只是獲得了名義上的勝利,然而實際上高句麗並未有任何領土損失,楊廣沒有等來高句麗王的“晉見稱臣”。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放縱春風裡

楊廣的性格容易走極端,順境時慷慨激昂,逆境下走向頹廢保守。616年7月,楊廣已經控制不了局面,帶領朝臣後宮逃到了江都,也就是他當年平定南朝的駐地。可能這時的他已經決定不再回去了。

當國內民怨沸騰再難壓制,天下皆反,聲討其罪狀“罄竹難書”時,楊廣卻帶著大軍躲到揚州去看風景,以為北方不可收拾,便力圖割據江南,坐觀群雄成敗,此刻長安洛陽兩大都城、無數庫存府藏積累尚在帝國手中,後來李淵和王世充皆得之而能為一方強豪。只剩下自欺欺人的怯懦、和苟延殘喘的絕望。

他和蕭皇后以及後宮宮女們終日喝酒宴樂。隋煬帝似乎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喝酒之餘,還常常流連忘返於花園之間,似乎看不夠那些景色。宮內百餘間房,每房都置美人一人,隨時準備著豐盛的宴席和樂舞,隋煬帝隨意進出這些房屋。

楊廣對著鏡子看著自己,忽然說一句:“好頭頸,誰當斫之!”當他收齊那些回憶時,蕭皇后驚問:“何出此言?”他笑笑說:“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人生不就是如此嗎?”

到底是誰能取走這好頭顱,好江山呢?

——門閥的機會主義

在楊廣當政期間,楊廣已經意識到隴西集團的侷限性。所以針對門閥勢力已經開啟了一系列的打擊,‘科舉制度’‘東都洛陽’都是為了打擊門閥勢力。但在楊廣喪失民心,天下大亂之際,門閥勢力看到了在這亂世之中的機會,因為政治投機,因為那種對權力的追逐,讓他們再一次拋棄一切起兵反叛。

——李唐的崛起

同屬隴西集團的李氏,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也只有太原一府之地,兵力也就只有臨時招募的三萬餘人。但隨著李淵的一路招降納叛,五個月後便取得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隨後便稱帝建國,瞬間便已經有了天下二分之一。此時新生的唐王朝,已經手握河東加關東兩大戰略要地,巴蜀地區也紛紛投靠,不但佔據關中地區俯瞰天下,而且戰鬥兵力也達到了當時的天下三分之一。

——好頭顱,好江山由李唐所得

楊廣的這種頹廢讓身邊的人感到絕望,尤其是他的禁衛軍驍果。驍果是這支部隊的番號,這支部隊清一色由關中人組成,跟著隋煬帝來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他們不再回長安了。

他們看著隋煬帝如此頹廢,也從沒有提回去的意思,他們想念家人,而且也並不想為這個終日沉醉的君主賣命。混亂的軍心一天比一天不穩,終於引發了更大的不滿。

隋煬帝就在這樣的頹廢氣氛裡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下層謀反者們覺得自己的級別都不高,難以服眾,於是想起了右屯衛將軍許國公宇文化及,便把宇文化及推舉為領袖。宇文化及也是關隴集團成員。

宇文化及是個性格懦弱無能之人,本不願參入但他考慮到假如不答應可能立即會被驍果們殺死,而答應了說不定還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隋煬帝早就料到有這一天,事先已經準備了毒酒,交給宮女專人保管。他曾對妃嬪們說:如果哪一天遭遇不測,你們先喝此酒,我跟著喝此酒,不能死於賊人之手。

但是此時掌管鴆酒的宮女早已經跑得不知蹤影,無奈之下,隋煬帝解下身上一條練巾,交給了叛軍,叛軍們一擁而上,將隋煬帝勒死。

隋煬帝是一個頗具才華、頗有戰略眼光的皇帝,不是印象中一般的昏君。他統治之下,隋朝的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楊廣率先看到了關隴集團的侷限性,率先意識到了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可謂高瞻遠矚。

但是他不知道,執行比計劃更重要,任何謀略都要考慮它的可執行性,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際在哪裡。他的好大喜功,對下層民眾的漠不關心,對自己豐功偉績的狂熱追求最終只能讓他落得眾叛親離,成為真正是孤家寡人。

——李世民最後取得了他的頭顱

而最終,不僅是代表隴西集團更代表山東(岐山以東)各地的勢力的李世民贏得了最後的權力。在“玄武門之變”後,完全掌握了這好“頭顱”,好江山。

而李世民和他的兒子也最終完成了,楊廣的夢想滅了高句麗,拜託了隴西集團的控制。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隋煬帝向來被人們斥為“淫君”、“暴君”,但細發掘之,卻不盡然。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十三歲被封為晉王,做了幷州總管,護衛京城。楊堅為了讓兒子得到訓練,日後能當大任,讓很有才幹的大臣王韶擔任楊廣的輔臣。楊廣年少好學,善於詩文。楊廣在位14年,文武雙全,才華橫溢,戰功卓著。“統一江山”、“修通運河”、“建築東都”、“西巡張掖”、“變革立異”、“三遊江都”、“三駕遼東”、能夠歸納他終身所為。

一、修建大運河、修建東都

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徵發百萬戰士和挑夫,修造通濟渠。同年又改造邗溝。公元608年,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開鑿永濟渠。公元610年溝通長江河,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大運河銜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銜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步成為一體。建築大運河是凝集我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銜接起來的迫切需要。

二、注重教育、創始科舉

楊廣創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定十科舉人,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選擇“文才俊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發生。隋煬帝時,科舉制度的創立,重才學而不重家世,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知人善任”的改革,為選拔基層優異知識分子供給了極好的機會。

三、隋煬帝的弊政

他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他廣造宮室以肆行幸,自長安到洛陽,甚至太原、涿郡。大工程幾乎每年不斷,開運河、修長城,發民工都在百萬以上。無限制地奴役民力,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