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梁冬|生活中所有暂时的困难,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必然序曲

睡出更美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在2018年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027期。)

梁冬|生活中所有暂时的困难,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必然序曲

01. 改善睡眠时的呼吸,可以避免“人老珠黄”

上一篇我们讲到,呼吸暂停综合征会令我们的脑部缺氧,同时也会导致全身的血氧含量变低。最近,我们搜集了世界上各种血氧测试仪和枕头,我们发现,可以很好地通过这些仪器和枕头对血氧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与血氧、心率、血压等若干个指标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的对比测量,可以看到,原来许许多多的慢性病,都和呼吸不畅有关系。

解决呼吸暂停的方案有很多,中医有针灸、有人参归脾汤等汤药;西医有呼吸机,而日本人发明了一种胶皮管,可以从鼻子里塞进去,把鼻子打通。

小梁戴完胶皮管之后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舒服,但是比戴呼吸机要好很多。当我把这根胶皮管拔出来以后,居然享受到了半个小时左右非常顺畅的呼吸体验——当时我躺在床上,感到一丝清凉,空气顺着鼻子进入全身,哇,那就是清凉境界呀。然后我就枕着一款睡眠监测枕入睡了。

这款睡眠监测枕很神奇,只要你出现打鼾之类睡眠效率不高的情况,它就会通过轻轻地震动做出提示,帮助你改善鼾声——它不能阻止你打鼾,但是可以在你刚开始打鼾时震动一下,于是你就会翻身继续睡。

有生活经验的女性朋友都知道,晚上和老公一起睡觉时,如果自己被老公的鼾声吵醒,就会踢老公。一踢,他就不打呼噜了;但是过一会儿老公又继续打,于是就继续踢……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终于忍不住绝望地闭上眼睛,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两口子,一个饱受呼吸暂停的痛苦,逐步迈向老年痴呆;另外一个饱受打鼾声的影响,逐步迈向疯狂——最终导致抑郁和狂躁同时发生。

这款睡眠监测枕就像一个不厌其烦的老婆,随时随刻在旁边温柔地提醒你:“醒醒”,然后你翻个身,就不会打鼾了。

我们院子里有一位黄老师,大家平常都认为他是睡得很好的人,因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就睡了。但我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他晚上睡那么久,白天在坐车出门办事的路上也能秒睡?

曾经,有人认为瞬间就能睡着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但是通过睡眠监测仪器测试显示,原来他的浅睡眠时间很长,深睡眠时间很短。所以尽管他晚上早早地就睡了,但其实睡眠质量并不高,白天那种随时睡去的状态,其实是一种补救措施。

于是,我们就想办法帮他调整。当然,他自己也想方法,给自己扎了几针,第一天晚上一测,把自己吓坏了——一个睡觉时呼噜声很大的人,居然变得不打呼噜了。而且重点是,他那天晚上的深度睡眠时间有史以来唯一一次超过了四十分钟。结果过了两天,针灸就没效果了……

有一天,《黄帝内针》的作者杨真海老师来我们小院玩,我心想不能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请杨老师给他扎了两针,后来一测,他居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百多分钟的深度睡眠。

你知道吗?一个人在晚上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拥有一百多分钟的深度睡眠,他醒来之后眼睛亮得就像黑暗之中的猫眼一样。

你知道为什么会用“人老珠黄”这个成语形容那些老男人、老女人吗?因为“珠”就是眼珠,“珠黄”就是眼珠没有足够亮度的样子。为什么小孩子的眼睛亮?因为他们睡眠质量高。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

经过一段美好的睡眠之后,第二天整个人是极其勃发的,看谁都顺眼,眼睛亮嗖嗖的。

当一个人能够有很好的睡眠时,他自然会变得乐于帮助别人,变得很乐观,面对困难也非常从容、积极。于是我们发现,原来改善一个人的呼吸,是调整睡眠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曾经,正安中医的大夫为一些女性治病的时候,常会给她们开桂附地黄,并且让她们把脚暖热了之后再睡觉,因为她们的身体比较寒,属于阳虚体质。

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效果的确不错。后来,有一些身材比较魁梧的姑娘,用这种方法治就不是很有效。

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她们的问题也是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些人有鼻炎;有些人有咽炎;有些人是因为肥胖导致呼吸道变狭窄;有些人有痰……总之,这些原因都导致她们不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个深长而匀缓的呼吸。

梁冬|生活中所有暂时的困难,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必然序曲

02. 身体在变好的过程中,刚开始的表现可能更坏

小梁在前面讲过,就算你刚开始睡觉的时候呼吸很顺畅,但如果晚上鼻子再次堵住,依然会睡得不好。有一天晚上,小梁只有不到五分钟的深度睡眠,怪不得第二天早上醒来,还是感觉很累。

说到此处,很多朋友就会问:“你不是研究睡眠的吗?怎么也会有睡得不好的情况?”这恰好是我研究睡眠最深沉的、最真挚的原因。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这种痛点,是很难理解别人的。

于是我开启了一个过午不食运动——下午五点以后不吃饭。刚开始是中午不吃,后来稍做调整,改为五点以后不吃。经过短短的几天,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变化——第一个变化:腰围变小,看着裤带一格一格地往里紧,居然没有任何违和感;第二个变化:感觉呼吸道开始经历一个过程——身体在变好之前的反弹。

有位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下水道被淤泥堵塞了,你在挖它,清理它的时候,刚开始反而是沉渣泛起,河道更加浑浊。”

我的师父李可老师以前跟我讲过这个过程:“它是一个排除的过程,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多了很多的痰。这些痰可能是以前就积在你的呼吸道里,但是日复一日,你所有的气血都去解决新进来的食物,没有力气把那些堆积在呼吸道的垃圾进行清理和排除。

所以当你开始启动这样一个清理身体的运动以后,身体可能反而会出现一个更浑浊的过程。”

很多年前,陆老(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已故去)在正安医馆出诊,给我开了一味药——补中益气丸。吃完以后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突然出现了很多痰。

我说:“陆老,我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痰,为什么吃了这味药之后会有那么多痰呢?”

陆老说:“你也没有吃痰进去。”

这句话说得很深刻,我也没有吃痰,怎么会突然有那么多的痰呢?

我说:“这说明什么?”

陆老回答:“说明你本来就有那么多的痰,只是以前连把它们排出来的力气都没有

,现在我在帮助你把它重新往外推。”

我说:“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多久?”他说:“你要忍住,最少要吐一个月,才能慢慢清除。”

很可惜,当时小梁没有坚持住,因为实在是太难受了,就放弃了。

小梁讲这个话题,不是要恶心大家,而是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深刻的对于身体感受的变化——我们在改变的过程当中,可能刚开始情况会变得更坏。

有过做股票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只股票真正“起飞”之前,可能会擦一下水。

两个人在真正迈向更幸福的状态之前,一定要经历一段互相伤害的过程,因为那是彼此了解对方、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切事情,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这并不合乎道。

写毛笔字的人都知道,写字时你要把笔从左往右写,但在起笔的时候,还得从右往左一点点,到了头之后,再往回收一收。这样的话,这一笔才有藏锋之相,不会那么突兀和粗鄙。甚至有些时候你还需要在意念上回还一下。

因此,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在心里要有一种很深刻的意识——在解决它之前,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吴清忠老师在《人体使用手册》里面讲,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连感冒都不会得,但如果一生病,全是大病。这是因为人过中年以后,气血已经不能够制止身体在平常的时候得病了,所以疾病就会累积。当我们对身体进行调养,补充气血以后,反而会感冒,然后经历过感冒这个阶段,再真正地走向健康。

同样,我们的手或脚从受伤、出血,到它重新长好,也是从麻木到痒,最后才会痊愈。痒叫“小痛”,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反动”的过程(‘反’‘动’这两个字我用的是〈道德经〉里‘反者道之动’的含义)。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起手式。太极拳也是这样说的,你要击中一个东西,不能把拳头全部推出去,还要往回收一点儿。这种生活哲学,似乎才是真正的生命轨迹。

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对生活中所有暂时的困难,都会保持着这样的一种态度——它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一个必然的序曲。

梁冬|生活中所有暂时的困难,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必然序曲

——互动话题——

写字的过程,

也是静心的过程。

你通过什么方式静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