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刀尖上“起舞”,絕不做逃兵

刀尖上“起舞”,絕不做逃兵

——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

刀尖上“起舞”,绝不做逃兵

47歲的陳靜個頭不高,看上去還有幾分柔弱,但雙眼炯炯有神,十分乾練。平時挺和氣的她,一到重症病房,就立馬變為“大姐大”,不苟言笑,甚至會大聲“嘮叨”。

如果說抗擊疫情,火神山醫院是一把緊急作戰的尖刀,那麼重症醫學一科就是尖刀上的刀尖。考慮到她一年前剛做過兩次大手術,上級曾想把她調離重症監護病房,可她堅決不同意,“我不一定做尖兵,但我不可能做逃兵。如果連我都害怕,那誰來救患者?”

要當就當衝鋒陷陣“第一人”

陳靜沒有膽,2018年隨和平方舟執行“和諧使命”任務前2個月做了膽囊切除術。

但是她有異乎常人的膽量!

他們最初進駐的漢口醫院是一家康復醫院。在確定重症病房護士長人選時,醫療隊臨時黨委就直接任命了她。原因是她長期從事腎病患者的夜間血透工作,有著抗擊埃博拉病毒的實戰經歷,是最適合承擔起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的人選。

重症病房,面臨的風險極大。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8點,這一刻陳靜終生難忘。這天晚上,醫療隊確定次日進駐漢口醫院重症病房,3名醫生和5名護士組成第一梯隊第一班崗。

護士長張婷至今都記得那晚陳靜說的第一句話,“明天誰跟我上?”潛臺詞很明顯:“我已經把第一個名額留給了自己,誰也別爭!”

陳靜是多次經過重大考驗的。2014年,陳靜遠赴非洲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執行長達100多天的“援利抗埃”任務。2018年,陳靜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執行為期8個多月的“和諧使命—2018”任務。

1月24日,農曆除夕,凌晨4時整,陳靜突然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震動聲音驚醒。電話是醫院護理部主任彭飛打來的。一向沉穩的彭飛這次語氣異常急速,通知她務必在1小時內上報支援武漢分管片區的10名護士名單。

疫情如虎,必須速斷速決確定人選。陳靜首先把自己“框”進名單,自己歲數最大,又是護士長,理所當然是衝鋒陷陣“第一人”。知妻莫如夫,曾在武漢上大學的愛人在一旁輕聲地說:“以前都是出國為了別人,這次是為咱‘家人’去打仗。我支持你!”

“不苟言笑”是為了戰友們笑得燦爛

2月2日,在漢口醫院奮戰8天8夜之後,陳靜和戰友們整建制轉場到火神山醫院,和全軍支援武漢的戰友一起融合作戰。

考慮到前一階段戰鬥的出色表現,火神山醫院黨委直接任命陳靜為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知名專家張西京教授任主任,他在得知陳靜既不是傳染病專業出身,又沒有重症病房工作背景之後,一度很擔憂。

按照之前工程設計,傳染重症病房分為汙染區、緩衝區、清潔區3個區域,值班醫生可以從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汙染區進行醫囑處理。看完工程設計圖紙,陳靜立馬警惕起來,她結合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經驗,當場提出整個病房設計從進到出,必須是單向行走,不能折返。她堅持重症病房工作區的劃分就要“非黑即白”,要麼是汙染區,要麼是清潔區。張西京非常認可地點了頭,之前懸著的心也放下來。

重症醫學一科是由來自軍隊多家單位的醫務人員組建而成的,護士佔一多半。不同軍種、不同醫院、不同專業,醫護人員工作習慣、治療理念、防護意識都有很大差別。作為“大管家”,陳靜如履薄冰,從穿防護服、隔離衣、戴護目鏡到戴鞋套、洗手,自身防護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她死死盯住每一個醫生、每一名護士,哪怕是在生活區,她都瞪大眼睛盯著。

“每天講2遍不夠,我就講200遍!”“護目鏡必須戴好!”“洗手後必須戴手套!”……這些話,她經常掛在嘴邊。

“我現在不苟言笑,是為了戰友們回去後笑得燦爛。”陳靜坦言,護士們在重症監護病房體力上消耗快,空氣中瀰漫著患者的氣溶膠,感染的風險非常大。為了這群護士姑娘們的健康,自己哪怕每天喊一百遍、一千遍“做好防護”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