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主辦單位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

協辦單位

內蒙古書畫院

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

贊助單位

沙恩國際酒莊

榮鼎文化

支持單位

北京畫院

展覽時間

2019年3月30日—4月5日

開幕時間

2019年3月30日 上午10時

展覽地址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公園東路108號榮寶齋展廳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藝術簡歷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郭石夫

一九四五年生於北京,祖籍天津。

以大寫意花鳥畫享譽畫壇,併兼擅山水、書法、篆刻、詩詞及西洋繪畫等,於戲曲上造詣尤深。

郭石夫先生的花鳥畫博綜集粹、淵源廣大。

其畫風沉雄樸厚、古雅剛正,磅礴而不染獷悍之習,灑脫而內具堅貞之質。

凡一花片葉、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備極情態,實為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領域樹立一代典範。

郭石夫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名家評論

寫意花鳥的一方“頑石”

劉曦林

筆者曾通過對吳昌碩、齊白石到今天若干位簡筆花鳥畫畫家個案的研究,認為他們已經集結為一個強大的簡筆花鳥畫流派,書寫了近現代花鳥畫史最輝煌的一章。“雖然他們程度不同地保留了古代文人的孤高清寂的品格,但從總體上使簡筆文人花鳥畫流風發生了由士人到民眾、向現代知識分子,由隱逸向入世,由陰柔向中國畫自身的現代形態的轉換。”已年近花甲之年的郭石夫無疑是這一流宗中的一員,他以自己豪雄蒼拙的藝術風神,以自己日益成熟的筆墨語彙正成為將簡筆花鳥畫推向21世紀的主力之一。環顧左右,在60歲上下這個年紀,能擔此綱者又有幾人呢?

郭石夫與他的同代人有許多共同的經歷和共性的思維,但他之所以是郭石夫,自稱為“頑石子”(印語),言其居曰“有芳室”,又有他獨特的藝術經歷。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春意盎然》17cm×138cm

京劇與丹青

石夫說他小時候特淘氣,老師常常請家長,為此常使父母為他今後操心,少年時代的他,成為梨園與丹青園之間的一個“流浪兒”,其父行伍出身,偏愛京戲,曾任新聲國劇社社長,其親朋皆戲人,希望子女都學戲,石夫曾師從張星洲、裘盛戎,飾演淨角。其外祖母出身書香世家,寫一手好小楷,成為石夫書畫啟蒙老師。石夫每日清晨到陶然亭吊嗓子,然後回家畫畫,由京劇臉譜入手,漸及戲裝人物,複習山水、花鳥,自13歲起以賣畫為生,頗為令人佩嘆。

1960年,15歲的郭石夫由北京新興京劇團下放到新疆京劇團從事舞臺佈景,補習水彩、油畫,至今“有芳室”壁上懸有當年水彩風景寫生,已頗見功力。1963年,石夫返京,在新燕京劇團為樣板戲繪佈景,直至該京劇團在“文革”中解散,人員下放工廠。

石夫於畫,基本上是自學,從未拜過師,但他說自己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是榮寶齋,一個老師是故宮。榮寶齋是免費的“博物館”,故宮有系統的古代書畫陳列。他把自己所喜愛的石濤、八大、吳昌碩的畫默識於心,心儀為師。他在榮寶齋見到朱屺瞻的墨竹,一見如故,乃其蒼厚與石夫同趣。

京劇與國畫都是國粹,有許多共同的美學。石夫自幼便在這兩所傳統的藝苑裡徜徉留連,深深地埋下了民族藝術的根,又以極好的深淺如何,決定了一個藝人的一生。石夫堪謂這京城裡的幸運兒,尤其在南城這文人、藝術家聚集之地,他得天獨厚地有了民族藝術的根性。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富貴高潔圖》17cm×138cm

“頑石子”與“有芳室”

石夫原名連仲,後改名石夫,又有“頑石子”印,可謂別號。問其緣由,與“文革”遭遇有關。“文革”中,石夫在人民機器廠當工人11年,職業是開天車,但忙的是搞宣傳,畫領袖像。直言快語的他因議及江青隨意為京劇演員改名之事而獲罪。又有人說他畫的竹子裡有蔣介石的“介”字,題詩“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更是別有所寄。因此,青年工人郭連仲非但沒有享受到領導階級的特權,卻被定為“嚴重政治錯誤”,因此事被鬥之後,仍事繪畫宣傳。他說,捱整的人,沒有石頭精神活不下去,所以改名石夫,又戲稱“頑石子”,因為石子又賤、又硬。石頭精神支撐著他,做人、治藝、出事。他喜愛寫意,唱戲是寫意藝術,畫畫也獨尊寫意藝術,但他也知道畫面和演戲一樣需要苦功。彼時無畫室,床板作畫案,彷彿都有些“頑石子”精神。

待迎來了新時期,石夫滿懷信心地報考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79級山水、花鳥專業研究生,但命運沒有給他這個緣分,沒想到因為考試那天中午喝了杯啤酒被人發現,而失去了學院深造的機會。但千里馬終被伯樂所知,1984年,他獲准破格調到北京畫院。這是機遇轉換的曙光,也是系統地自我打造這“頑石”的開端。他將自己所崇拜的徐渭、石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放在一個文化鏈上作系統的思考,又各個“擊破”似地解析每位的得失,復近探前賢用筆、用紙及運腕、弄指之秘,試一一化入自己的藝術之中。玉不雕不成器,更何況“頑石”。不惑之年的石夫格外地勤勉,經讀書、練字、作畫、治印全方位的打磨,“頑石”漸漸顯現出玉一般的內質,此亦可謂“頑石子”精神之正果。

石夫進畫院那年成了家,後來言其居曰“有芳室”,當然,不能說這堂號與賢妻張淑芳無關,擴而言之,就藝術而言,其所繪花卉皆為“芳”。20世紀70年代末他積極參與倡導組建的百花畫會、北京中國花鳥畫研究會皆賴芳卉而生,這“有芳室”之“芳”便隱含了萬物生機和造化之美。一位花鳥畫家熱愛大自然是天經地義之事,但卻不一定都意識到草木有心、花鳥亦人,花鳥畫家與自然之間是主客觀合一的精神的交流。佛語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詩人說“一樹梅花一放翁”,哲學家說“花不在你的心外”,中國人形容興奮為“心花怒放”即如是。石夫說:“中國畫中的大寫意花鳥畫,是畫家運用客觀世界的花鳥草木等畫材能動地創造一種主體精神,是人和自然造物之間所找到的一種感情上的契合。”石夫之“有芳”,深一層來講,當如是。

“頑石子”是以硬對硬,“有芳室”是以心交心,但二者又相輔相成般地把因有恨而更愛,因有愛而益恨的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勾畫出來。如以此關係來賞讀石夫之畫,似乎亦可體會到畫外的人生滋味與人生哲理。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春富貴》52cm×101cm

“豪橫”與樸厚

“豪橫人間筆一枝”是石夫引蒲華的詩句,用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方印章。我一讀這七個字,就被其抓住了心似的有些震撼。彷彿有一位橫握如椽巨筆的將軍已經立在了你的跟前,頗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概。可仔細推敲起來,“豪橫”有恃強橫暴之意,石夫放著些“豪放”、“豪雄”、“豪縱”、“豪氣”之類的褒義詞不用,卻偏偏別引“豪橫”二字,總有些蠻不講理的霸氣。事實恰恰如此,他曾經坦率地說過:畫非有霸氣不可,做人不得有霸氣。畫之霸氣乃強霸之霸,即神思獨運,寫儘自然風神,完我胸中意氣,令人閱後有驚心攝魄之感,潘天壽講“一味霸悍”,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潘天壽的“一味”,郭石夫的“非有”,蒲華的“豪橫”,都是極而言之,無非是要力避那油滑、疲軟、纖弱之病,而要強化那蒼拙、勁健、雄厚之力,強化藝術的精神力度和視覺感受,即石夫所言“令人閱後有驚心攝魄之感”。這無疑是正值壯年的他所期望的藝術風神。從其作品來看,喜寫梅、蘭、竹、菊,時以荷花、藤蘿、水仙、牡丹入畫,鳥類則以鷹、鴿、八哥見長,兼作山水,格調亦不凡。題材是古人畫了多年的舊物,可以看得出文人畫對他的深厚影響,“蘭竹吾知己”一印足以凸顯出中國畫家將人格、魂靈託付於自然物的文脈。然而這些舊物到了他的筆下,已不像古人那麼清高雅逸,分明已充盈著“頑石子”般的硬勁與豪氣。他不是那麼自信“豪橫人間筆一枝”,認為“畫非有霸氣不可”嗎,但他那“霸氣”極少有稜角、鋒芒外露,他是用中鋒蒼之筆將那“霸氣”包上了一層樸厚的外衣,他將物態變形變得甚至有些憨拙,“豪橫”得有些粗樸生澀了,在章法上滿密得彷彿把那天地都要佔滿似的,並因此而有了這蒼拙厚朴之美。莊子曰“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總與此有些相通之處吧。其實,這筆墨、這章法、這造型都不期然而然的是他,他就是這麼個寬厚敦實的漢子,不像江南才子們那般瀟灑秀逸。由他的畫風你可以想象他飾演包公時在舞臺上的造型、風度和撼人心魄的正氣。他崇信豪雄渾樸蒼拙之美,然而卻不乏機敏聰穎,在細節處理上、墨色之映襯與花木呼應關係上都有精心之處,但終不是那些耍聰明的滑頭,只能說他是“大巧若拙”了。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秋聲》 34cm×34cm

寫意與沉靜

寫意之“寫”同“洩”,所以我以為寫意之本義,是宣洩、表現藝術家的情意。因寫意者重意而略形、而不工,遂被後人演化為簡筆之義。其實許多人是隻有“簡”,而不一定有“意”。石夫視寫意,重內美,重情感,重筆路,認為“情志、筆墨、章法等是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同意他這說法,這是寫意的整體意識。所以,這許多年來,石夫讀古今詩文,習各家書法,煉自家之意,並曾試圖以西方抽象主義構成之理性溝通中國畫的筆墨,也因之使部分作品彷彿處在實驗之中,或有些前輩大師的影子。他也毫不避諱於此,引某家的詩就寫明某家,擬某家的法就寫明擬某家。這一方面可見他誠實的人品;另一方面我總覺得與他唱戲有關——京劇有極強的傳承性,入某派師門是非要有肖似某家的長過程的,所以也就有了他自己的“創新”觀:

現在藝術的時尚是創新,豈不知這一個“新”字害了多少青年藝徒。蘇東坡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法度”是什麼?是藝術規律。藝術既有規律就不能胡為,否則要規律幹什麼?……前輩老先生,無不是在研究古人的基礎上成就了自己的畫風,那些初入藝壇就想獨立門戶者,除了無知,還有設麼呢?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也正是根據這樣的“創新”觀,不斷地師古人、師造化,在師古人、師造化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尋找自我。表面看來這是慢功,而其實這正是走向寫意之正途。

甲申之秋,筆者看到了石夫的部分近作,仍然保持著他那樸厚氣、蒼拙氣,但筆墨卻分明愈加沉穩、愈加精到了,彷彿少了些野氣、霸氣,而多了些妙理,多了些文氣,他說,他自己感到越來越沉靜了。這使我想到了“武戲文唱”的道理,本來這寫意有武戲因素,要以大動作、大筆墨作激情的表現,卻要求含蓄、穩靜、有文,中國的傳統藝術之深、之難也正在這裡。寫意之戲曲,寫意之花鳥畫尤其如此,不經久久之功和深厚的文化積累就不能達到那至高點,不到那火候也恐難以理解這其中的奧秘。

當然,我還是希望他有更精到的表現,讓每一筆都經得起千年、萬年的檢驗,希望他有更加獨特的表現,藝術畢竟是在繼承基礎上不斷有所創造的學問,希望他更敏感地捕捉現實的人生與自然的關係,把握天人合一哲學的現代性話語,讓傳統寫意花鳥畫永遠有其青春的活力。石夫可不如此想,不過他卻長嘆一聲:“難啊!”他說:“京劇無西皮、二黃就不是京劇,歌劇無詠歎調就不是歌劇!”我理解他的意思,傳統藝術有自己的“DNA”,既要保持,又要有所創造,即“移步不換形”,豈不難哉!他對傳統迷得太深,有“頑石子”般的執著,故深知其難。難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難的境界一定是一個神秘的妙境。此是王國維所論第三境界嗎?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品欣賞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一片溫柔萬戶春》 34cm×137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蝶戀圖》34cm×34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牡丹圖》34cm×34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紫氣圖》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雨過秋池新》69cm×69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紫藤雙蜂圖》34cm×34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皎皎玉蘭》34cm×34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新藤一架春風至》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喜上眉梢》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松鷹圖》68cm×174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春風有意勻顏色》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李清照詞一首》50cm×117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論畫詩一首》34cm×137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雙清圖》18cm×137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花發太古春》47cm×179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其香四溢》52cm×17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朱韻圖》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紫露圖》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荷淨無塵》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秋有佳色》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紅梅圖》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秋來猶有好豔色》17cm×138cm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陶詠乎我——郭石夫書畫作品展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於2012年8月21日成立營業,標誌著百年文化老店正式落戶內蒙古。分店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公園東路108號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內,總面積1600餘平米,分為一層展區與二層藝術大講堂兩部分。一層展區主要分為文房四寶廳、木版水印廳、圖書廳、原作展廳與金絲楠木文房廳五部分;二層為藝術大講堂,定期舉辦藝術培訓、藝術家沙龍及全國名家講座等,為眾多藝術愛好者提供藝術交流創作的平臺。

發潛德之幽光,啟先賢之遺範。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秉承“以誠信為本,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為經營理念,立足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文化藝術土壤,為區內外的書畫名家、收藏家及愛好者服務。分店常年舉辦區內外名家書畫藝術展覽、教育培訓等活動,增進藝術家交流與合作,繁榮文化藝術市場,增強文化自信心,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