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高二選的史政地,以後好就業嗎?

肖兔子77


在原來文理分科時,很多人秉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古訓,成績差些也不願意學文,只有理科確實學不了了,才會選文,個別喜歡文科的學生除外,結果選擇文科的學生,以後很多都考上了公務員,成立領導,而選擇理科的,用有的理科生的話說就是“混得像條狗”。

實行新高考後,雖然打破文理文科,給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但是學生依然不願意選擇政史地的純文科組合,寧願搭配一門理科。

那麼,選擇史地政組合真的不好嗎?我認為政史地組合並不差,值得選擇,原因如下:

一、政史地組合,更容易考好

我們學校是一所重點高中,選擇政史地這個組合的生源,在所有20種組合中,平均水平差不多是最差的了,但是經過分班後第一次,這部分學生的成績普遍提升了,這是為何?

原來,在新高考賦分制度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並不少,我們學校因為生源質量好,所以選擇政史地的學生雖然不多,雖然比不上本學校其他組合的學生,但是比起其他學校的學生,依然是非常優秀的,在這種情況下,三科賦分都比實際上要好。而那些選擇“兩文一理”組合的學生,比如政史生、史地生、史地化等,其實水平並不比這些學生高,但是偏偏選擇了一門理科,而理科的競爭對手往往都是中上游的學生,所以賦分時,這門理科就會成了人家的“炮灰”,賦分比實際得分更低。

另外,由於選擇“兩文一理”的學生比較雜亂,數量不均勻,一般都需要走班,學生一旦走班,學習就缺乏“氣場”,成績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二、選擇政史地組合,以後好就業嗎?

就業的問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選擇政史地組合,最大的弊端就是專業選擇面窄,專業發展沒有多少“錢途”,但是這並不絕對!

首先,選擇政史地組合,傳統的文史類專業都可以報考,專業選擇並沒有真正減少。

其次,這和你的高度有很大關係,如果你的成績好,能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這些名校或者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特色學校,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如果你只能考一般的重點大學,作為文科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公務員,其次是事業編,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也能“旱澇保收”,比很多理科專業都更好。

如果能力確實不足,其實並不應該選擇政史地組合,因為處於低端學校的文科生,就業壓力會更大,在近幾年就業中,被亮“紅牌”的專業,以文科專業為主,比如歷史學、法學等。

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參考!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選擇政史地是傳統的純文科的選課方式,所以對應的就是文科的專業,文科也是有非常多很好的專業可以比較好的就業的。

推薦的專業有,外語小語種(英語不推薦),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財會專業,新聞專業,廣告專業,法學專業。這些專業都是文科就業形勢,非常好的專業。讀這些專業既可以在私營企業中就業收入也還可以,同時也可以進入國企或者是政府部門。

文科的其他專業也是挺好的,只不過主要的就業方向是進入國企,或者進入公務員隊伍。所以在讀完大學以後,還面臨著一道競爭。在私營企業中,這類的工作就相對較少一些。

當然了,文科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就是中醫。因為中醫是要求學習文言文的。文科生在學習中醫方面會有更大的優勢。

文科的高考分數一般來說比理科要高,比如說福建省的理科,490分可以考上一本大學,但是如果換成是文科,就要考到550分以上。所以傳聞的專業就業來說,相對競爭會激烈一些。當然了,現在3+1+2的選課方式,報考的分數形式會變得更加複雜一些,現在還沒有這個模式的正式的結果公佈,因此還需要看到時候的情況。


外語那點事


應該說,新高考模式的每一種組合,都有自己的就業優勢。史政地組合當然也有自己的就業優勢,史政地高考對應的大學專業主要有中文、經濟、管理、法學等專業,所以史政地的就業優勢主要有文秘崗位、管理崗位、公務員事業編崗位。

我認為,選擇什麼學科組合,首先考慮的應該不是有無就業優勢,而應該是自己的學科興趣、學科學習基礎和潛力。就業有無優勢最關鍵的在於學校的名氣。一個北大或者清華的畢業生,無論讀什麼專業,一般來說,其就業優勢都要比一個二本大學的任何專業高。所以,無論選什麼組合,你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爭取考一個理想的大學。選擇史政地組合,一樣可以考北大、清華等名校。

史政地作為傳統的文科學科組合,其學科關聯度較大,更利於提高高考成績,其就業也有穩定的方向和渠道。

現在,985大學和211大學的畢業生就業一般選擇國有企業或優質的民營企業。非985大學和非211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選擇國有企業和優質的民營企業明顯受阻。那麼,非985大學和非211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哪些就業渠道呢?考公務員和事業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現在,每一年招考公務員和事業編的數量較大,史政地學科組合的大學畢業生考公務員和事業編有明顯的優勢。


漱泉看山


估計難,要好就業,估計還得選門理科,哈哈。

新高考下,選課走班是趨勢,也是必然,但是這對學校老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非常高。對於我們這樣的學校來說,難度很大。

1學生怎麼選最有利

一、學生選課根據:興趣、老師、學科強弱

通過選擇老師來選課,是學生選課時可以考慮的方向之一。例如:有些成績非常好的男孩子喜歡選年輕老師,他們節奏快,思維活;而有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喜歡選擇老教師,講得細,有耐心。或者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覺得哪些老師講課風趣、哪些老師教學質量高,這些都是評判標準。總之,選課走班,是對以前固定班級教學形式的一次升級。

其次,可以按興趣選擇課程。新高考改革政策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科目作為高考考試科目,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按興趣選課,家長就不用擔心學生的學習態度。在一些資源條件充足的學校,還會開設一些興趣課程可供學生選擇,比如:書法、繪畫、手工、表演等,很多項目都是課餘時間家長花高昂學費給孩子報興趣班才能學到的內容,而現在這些項目已經在部分中學的課表中呈現。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興趣選擇,而不考慮就讀學校在學科教學上的實力,以及自己在該學科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選了卻考不上。學生應該把就讀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實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每個學校都會有特定的某個學科或者幾個學科是該校的主導學科,當學生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學校具體學科實力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了兼顧。

二、學校制定規則,幫助學生理性選課

學生選課不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模塊,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段。為了幫助學生們選課,學校可以通過舉行選課輔導活動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課程修習計劃,讓家長和學生都做到心中有數。寧波鄞州中學在這點上做得比較出色,學校除了正常學習外,還會組織老師輔導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並多次召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和培訓。

學校在對學生做生涯指導時要注意,一定要將選擇的規則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告知學生,可以分發給每位學生分發選課手冊,手冊內容可以包含:學校提供的全部課程、選課走班的管理規則、專業發展前景以及不同方向學生的選課示例等,幫助學生理解。千萬不能只用一門課程給學生做生涯指導,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自主選擇。有的學校為了避免科任老師的專業侷限性,每學期還會邀請各行業的專家來給學生做報告。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修習課程,就是選擇自己的理想大學;選擇一個喜歡的專業、就是選擇一種職業;選擇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學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學校、老師和家長也要起到輔助責任。

2學生選科建議有哪些

那麼具體到學生上,應該怎麼選科,我們給出一些建議:

1、如果孩子邏輯思維相比感性思維更突出的話,建議優先選擇物理化學科目,反之建議優先選擇歷史政治科目;

2、如果孩子各科目都很均衡亦或是沒有什麼明確的專業傾向的話,建議優先選擇物理、歷史這樣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覆蓋幾乎全部的專業;

3、孩子整體實力處於中游位置,建議選擇化學、歷史或是地理這樣的科目;

4、孩子整體實力處於下游位置或是自身的邏輯思維和文學素養都比較欠缺而又想取得高分的話,可以劍走偏鋒,選擇政治這樣的科目;

5、如果孩子有自主招生的打算,那物理基本是必須要選擇的,如果孩子想通過文體這個途徑走的話,建議選擇地理、生物這樣相對壓力比較小的科目。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此外,在真正進行選科操作過程中,我們還是要遵循一些原則。

第一原則是以成績為導向。學生選擇出的三個科目是要按照等級折算分數,計入到學生高考總成績當中的,影響到最後高招錄取中的排名。那麼學生選擇出的科目應該是自己較為優勢的,能夠在新高考當中取得更高的等級,獲得更高的分數。從這個角度來說,新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選科可以充分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在強勢學科上取得更高的分數,這樣可以使自身的高考分數最大化,幫助自己取得較高的名次。所以在選科時要以使高考成績更高為目標,以高考成績為導向。

第二原則是重視學科興趣。興趣可以說是第一內驅力,學生自身對某個學科非常喜歡,那麼在這個學科上學生一定願意主動花費時間去學習,那麼成績的提升也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如果考生不喜歡某科目,即使這個科目成績也還不錯,但是從內心來看學生較為抗拒,被動地學習和接受,也並不會有太好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學習狀態,學起來會感覺很累。所以,在選擇科目時,興趣也是關鍵的一環,興趣影響著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狀態,此外考生有明確的興趣,那麼做出選科的決定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和堅定。當然,如果學生並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歡哪個科目,這時可以從反面考慮,明確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通過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縮小選科範圍。

第三原則是兼顧高校專業。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在錄取時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故考生科目的選擇影響著以後大學專業的選擇,重點體現在專業選擇面上,科目選擇得合理可以使專業的選擇範圍十分廣泛,反之則會使自身的專業選擇變得很侷限,因此考生在選科時,需要先提前對大學專業有一定的瞭解,知曉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儘量選擇物理、化學這類專業覆蓋面多的學科。所以科目的選擇需要兼顧到以後的專業意願。同時,對於山東省,高校專業選科要求會有新的變化,可能會一改現在流行的N中1模式,還需要咱們山東的考生密切關注。如果山東省,改成N中N的模式(即:考生的選科和高校專業要求完全匹配才可以報考,比如數學專業要求物理、化學,那麼考生必須同時選擇物理化學才能報考),那麼在科目選擇上,需要將專業發展和專業選擇作為首要因素,明確自身的目標,有的放矢,另外就是要更加偏向覆蓋度廣泛的科目組合,這樣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選擇面。

除了上述這些主要原則以外,還應結合個人情況和實際環境特點,個體化設計,例如:根據自身所在學校整體情況(如師資實力等)進行選科,若所在學校歷年的物理化學等理科競賽成績非常突出,且學生自身對於物理化學並不排斥,可以考慮選擇物理化學這樣的學科,藉助學校的師資優勢幫助自己在選考中拿到高排名。

對於一些主流的選科因素,我們也總結出來:

1、物理:物理學科在專業覆蓋度上是單科中最高的,涵蓋大部分專業,包括經濟金融、法律等,並且目前選擇物理的人數較少,熱度較低,競爭壓力小,容易“低分逆襲”。物理學科綜合性強,容易帶動數學、化學等相關理科科目的學習,分數提升的示範效應較為明顯。物理又是大學本科教育理工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且高校對物理的要求和考查日趨嚴格,想上頂尖高校是繞不開物理的。

2、化學:化學本身的專業覆蓋度廣泛,能涵蓋大部分專業。化學是尖端生選考物理後的第二科目,聯動易得高分,而對於非頂尖學生來說,化學可以作為物理的替代科目,所以在選考人數上來說會相對較高。

3、生物和地理:相比物理化學和歷史,生物學科尖端生較少,競爭壓力會較小。生物和地理知識理解較為容易,相比較下學習壓力較小。相比於物理化學,容易拿到分數,相比於政治歷史,答案較客觀,容易拿到高分。

4、歷史和政治:歷史和政治可以培養人文素養,尤其針對文法哲和語言類專業,並且對於經濟金融這種注重人際關係的專業而言,提升個人教養品格,提升個人軟實力是十分必要的。相比於理科來說,文科貼近生活,上手較容易,而且越學越輕鬆,學習壓力較小。

在選科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建議儘量文理兼備,交叉選擇。一方面可以兼顧到更多的專業,比如文科建議選歷史,理科建議選物理,這種組合可以覆蓋到較多的專業,對於各科實力均衡的同學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文理科都有也可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習時文理交叉也是對大腦的一種放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鍾彝


🙏謝謝您的閱讀。
不管是什麼,只要學精了就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