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肠癌患者都有什么症壮?

凤鸣岐山199462496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结肠癌根据发生的部分又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它们的症状差距较大。



右半结肠癌

由于右半结肠血循环较丰富,淋巴结亦较多,吸收功能强,故中毒症状一般较明显,病人常有乏力、消瘦、发热,贫血等。癌肿如发生中心坏死,形成溃疡和继发感染,常出现肠道刺激症状,表现为腹部持续性隐痛、腹泻、大便带血或粘液。因右半结肠肠腔较大,粪便较稀,早期少有肠梗阻症状,但病情不断发展,也可出现慢性肠梗阻症状。在右腹部可触及肿块,早期尚可推动,晚期癌肿浸润至周围组织,则变为固定。

左半结肠癌

由于左半结肠肠腔较狭小,粪便已形成粪块,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易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左半结肠癌引起的肠刺激症状可较早出现,易误诊为结肠炎或痢疾。

总的说来,右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半结肠癌则以肠梗阻、排便紊乱(便秘或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

直肠癌

  1. 排便习惯改变,起初为排便次稍增多或减少,粘液便,以后有肛门坠胀,里急后重,常伴有腹部隐痛。
  2. 便血,为较早期的症状,多为间歇性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易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痢疾所致。
  3. 慢性肠梗阻,因肿瘤增大,引起肠腔狭窄,使大便变细,狭窄较重时,才出现肠梗阻,由轻逐渐加重,但亦有初发症状为急性肠梗阻。
  4. 其他,癌肿晚期侵入骶神经丛时,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侵入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或疼痛,癌肿转移至肝脏可有肝肿大、腹水、黄疸,常伴有消瘦、贫血、恶病

肠癌的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不明显,常易误诊,结肠癌早期时症状,易被忽视。凡有下列表现者,应考虑有结肠癌的可能:

  1. 近期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及腹胀;
  2. 由正常排便习惯变为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3. 粪便带脓血或粘液,
  4. 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5. 腹部肿块。

在所有胃肠道肿瘤中,直肠癌应该是最容易在早期被发现和确诊的,约80%的直肠癌可以在指检时摸到肠壁上有硬性肿块或溃疡肠腔、有狭窄,指套上有血、脓或粘液,但有时不易与炎性肿块区别。


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跟能否早发现、早治疗密切相关。如有出现上述肠癌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作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长腿医生


看到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讲两个身边的病历。我有一个老病号,60岁左右,因为平时常来医院,已经成熟人了,可近期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她了,突然有一天来找我做检查,面色苍白,整个人瘦了一圈,我急忙问你这是怎么了,她告诉我说,她得了结肠癌,刚刚做完手术,我当时有些吃惊,上个月她来医院开药还好好的呢,怎么就突然结肠癌了呢?我问她是怎么发现的,她告诉我说,平时经常看养生堂,那天专家讲到大便突然变细是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她立刻想到自己,近期大便确实有变细的情况,第二天就约了肠镜,结果真检查出了结肠癌。还有我院后勤的一个师傅,50多岁,一天发现大便出血,我们劝他做个肠镜查一下吧,结果他说想出国旅游一趟,等回来在说吧,结果在国外就开始大量便血了,回来后立刻住院检查,结果也是结肠癌,现在已经做完了手术。从上面两个例子都可以看出,大便变细,大便出血,无疑都是结肠癌的征兆,另外还有很多症状,比如大便有粘液,有沟槽,干稀交替以及大便潜血,腹部包块等症状都应立即去医院做肠镜检查,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越大。所以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大便得变化。


lianxiaoqingqing


大肠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机会越大,别错过大肠癌的信号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比如之前排便很规律,但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拉肚子或便秘的情况却十分频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却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厕所。

一旦出现这些排便习惯的改变,不要觉得“这只是便秘,只是拉肚子而已,没什么大事”,最好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2、血便

血便也是发生疾病的标志。很多人往往误以为造成血便的是痔疮,也不当回事。然而,有时候这些情况会包含着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信号,不能自己轻易判断。

在粪便通过已有癌症的肠道时,会摩擦病灶表面,从而引起血便。如果持续出血,还会导致贫血。

3、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若是在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癌症,那么肠道会变得狭窄,粪便不易通过,就导致粪便变细或便秘。同时,由于肠道变窄,为了将粪便从肠道中挤出来,大肠就得更卖力地促进排便,肠道运动就变得活跃,因而导致了腹泻。

所以,在大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常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4、持续腹泻

若是因大肠癌导致的腹泻,常常水性粪便中还混杂着血液,排便后还有粪便残留的感觉,同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反复发生。如果是正常的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通常几天内就会好转痊愈,但是,如果未痊愈的情况持续很久,就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大肠炎或大肠癌,要去医院检查。

5、粪便很细,排便不爽

若是平时排的粪便较粗,突然间变成了铅笔一般细的粪便,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大肠癌导致的。肿瘤一旦变大,就会影响粪便排出,使之变细,且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是感觉想排又排不干净。

所以,一旦持续一段时间排出的均为柔软的细便,并且总有排不尽的感觉,就要特别注意,需要接受内镜检查。

当我们发现身体上述异常状况时,意味着大肠癌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在大肠癌早期,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所以,过了50岁,最好每年接受一次粪便潜血检查,以确认粪便中是否混杂血液,了解自己肠道的健康状况。微医君提醒:越早发现大肠癌,治愈机会越大。

这六个恶习,易致肠癌

  1. 长期吃快餐

    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2. 口味重,喜夜宵

武汉人大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喜欢吃夜宵,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也增加肠癌风险。

3、无肉不欢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肉类被细菌分解后,可产生许多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容易积压肠中,刺激肠黏膜,久而久之,就可能诱发癌变。

新西兰的一项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越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是致癌的一大因素。

4、爱吃腌制食品

爱吃腌制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喜欢吃腌制品,所以那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

5、久坐不动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有机会在肠道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从而增加患癌风险。近年来,大肠癌患者的年轻化、城市化趋势,与此不无相关。

6、喝酒、抽烟

这两个都不用多说了,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应尽力摒弃之。

上面说了致大肠癌的几个坏习惯,下面再来说说大肠癌早期信号。只有越早发现大肠癌,治愈机会才越大。


微医挂号网


您好,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以后可有以下症状。

1. 排便习惯以及粪便性状的改变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者黏液等。

2. 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合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 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也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能有一定的活动度,如果癌症穿透并发感染、肿块固定,且可有明显的压痛。

4. 肠梗阻症状,一般属于肠癌中晚期症状。

5. 大肠癌还可以有些全身症状,比如慢性失血、消瘦等。


黄志艳大夫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出现癌变时表现的症状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腹部症状

包括出现可以移动的腹部包块,腹痛 、腹胀,甚至是排气排便停止,也就是肠梗阻。大肠发生癌变时,刚开始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肿瘤增大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浸润,可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有些可以自行触摸到腹部的肿物,随着结肠肿瘤的继续增大,可以出现大便排出不畅,甚至是完全梗阻。

二、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或直肠肿瘤,都会因为肿瘤对肠道的刺激,导致排便规律发生改变,而且多数伴有便质的改变,比如,大便由每日一次变成了每日两次,大便时干时稀,或带有脓血等,或者在成型的时候,有大便形状的改变,如大便变细等。

三、便血

包括大便带有脓血或鲜血,当大肠的肿瘤侵犯到周围血管或肿瘤本身形成溃疡时就会导致出血的症状。

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没有其它原因时,应该考虑做一个肠镜检查,除外恶性病的可能。


深蓝医生


虽然说大肠癌有五年生存率可以到达70%左右,但在确诊患者中,有八成是晚期!

不过,大肠癌的病变时间较久,若是能早期发现并且治疗,五年的生存率是可以达到85%左右的。如果你已步入中年,但还是有一些消化道症状,建议3-5年做一次肠镜,若是有下列症状一定要注意,尽早去医院检查身体。

大肠癌早期症状

1、腹痛腹胀

因为肿瘤的慢慢生长,部分大肠癌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腹胀难受的症状,因为通常是隐痛,也没有其他症状,所以不会引起注意。

2、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癌患者早期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腹泻,便秘,或者是便秘,腹泻,比较反复,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注意,因为很平常。

3、便血

大肠癌患者还有个明显的症状就是便血,便血是因为排出时大便和肿瘤摩擦出现的,如果肿瘤越长越大,便血的量也会更多,如果血在肠道停留时间太久了,严重时会有血块出现。

4、贫血

体内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液的供应,肿瘤同样也需要,肿瘤越来越大,血也需要的更多,大肠癌患者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伴有乏力。

疾病的形成往往和我们自身都是有关系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常都是在给疾病打开危害我们的通道。

大肠癌最喜欢的人就是肥胖、吸烟酗酒、不运动、吃肉多、饮食细这些人了,大肠癌正盯着您呐!再不做出改变,换上大肠癌的几率也是大大增加!


每日医学科普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虽然,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发病率更是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

大肠癌一经发现大多都到了晚期!

大肠癌在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多被喻为“隐形老虎”,等患者出现脓便血、不明原因贫血或肠梗阻就诊时,病变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所以治愈率不高。由于大肠癌的这种隐匿性,就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引起重视,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则高达90%。所以说,能早发现大肠癌,对于治疗、康复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肠癌有哪些警戒信号 ?

1.体重突然减轻。

2.原因不明的贫血。

3.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4.腹部包块。

5.粪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6.粪便内有脓血或黏液血丝。

7.排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

8.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9.粪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

10.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早期识别现大肠癌有3招!

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40~60岁人群是易发人群。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段,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检查,排除大肠癌。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在肠癌的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排便习惯是一天一次,现在可能是一天十几次。

识破大肠癌第三招之:肛门指检。大部分的痔疮与大肠癌都是发生在手指可以触摸的部位,因为肛门指检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大肠癌的一种方法。如果手指触摸到一些凸起的小粒则是痔疮。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哪些情况属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大肠癌癌前病变指与结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结直肠腺瘤、腺瘤病和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等。新近命名的传统锯齿状腺瘤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等锯齿状病变也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

1.结直肠腺瘤

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最低。大多数的结肠癌经由腺瘤—腺癌途径形成,该病变过程时间较长,一般为5~10年,甚至更长。

2.进展期腺瘤

指满足以下任何一条或多条标准的腺瘤:①直径大于10毫米。②含有绒毛成分。③有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总发病率为3.7%,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发生率的高低与病程长短有关,其10年结肠癌累积发病率为2%,20年为8%,30年为18%。

4.锯齿状病变

指一组以上皮锯齿状结构为特征的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一般认为增生性息肉不具有恶变潜能。



百科名医


大肠癌并是不是说有就有的,从肿瘤发生到表现出临床症状,需经历较长时间的生长和发展。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持续2-3年时间,形成环腔生长一般约需1年半-2年的时间。

早期大肠癌能做到“无声无息”,几乎没有症状出现,与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时不容易区分,因此容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大肠癌的症状与肿瘤发生的部位、病程的早晚、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排便习惯改变

当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便秘、排便困难等。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者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2)大便性状改变

早期大便性状无明显改变,随着肿瘤生长,大便不成形、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有时伴有血便。血便的性状因出血部位和量也有一定的区别,右半结肠肿瘤出血是:量少、伴有黑便,极少有鲜血便;左半结肠肿瘤出血时,量大、伴有暗红色大便。

3)腹痛

早期腹痛极为少见,偶有隐痛,多为便前隐痛,便后缓解。但随着病程的进展,隐痛会逐渐加重,有间歇性逐渐过渡到持续性钝痛;当肿瘤进展至肠梗阻时,会出现阵发性绞痛,根据梗阻的程度,疼痛持续或缓解时间不定。

4)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引起,当肿瘤浸润肠壁全层后,与邻近脏器或肠管粘连,也是形成肿块的原因之一。

5)肠梗阻

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肠道内环腔生成,阻塞肠腔所致。表现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胀、腹痛等。

6)全身症状

肿瘤进展到晚期时,往往会有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表现。


练磊医生


你好,我是一名胃肠外科临床医生,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呈高发的趋势,但是由于大肠癌早期往往没有特殊症状,体检筛检率普遍较低,往往发现肿瘤后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是大肠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大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误诊,往往与急慢性胃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痢疾等相混淆。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必须加强对大肠癌早期信号的宣传重视,提高患者大肠癌的警惕性。



癌症发生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相同。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

1、大便带鲜血,往往与痔疮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必要时可行肛门镜,排除痔疮的可能。

2、间断性或者持续性粘液,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肛门下坠的患者。 需要重视,建议查电子肠镜检查,排除病变可能。

3、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黏液等性质异常,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需要重视,建议查肠镜。

4、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或有沟槽等现象。

5、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多次或持续隐血,伴有贫血患者需要重视。

6、伴有持续性下腹部不适、胀痛或者隐痛不适,无明显原因的腹部肿块,近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



有以上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查电子肠镜早期筛检。 大肠癌筛检并不困难,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发现肠内有癌前病变,比如腺瘤样息肉等,可及时处理,避免癌变的发生。


胃肠健康科普ZZPO


说起癌症,仿佛现在周遭各种大小疾病都跟癌症有关,癌症简直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无处不在,也让我们深感恐慌。

今天我们要来说说大肠癌,这种肿瘤多发生于40岁左右年龄段的人群,男性是女性的两倍。根据肿瘤病发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通常早期大肠癌病症会比较隐蔽,有60%左右的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出现,直到病情进一步发展,才会出现不同特征的病理特征。这也使得大肠癌病发趋势连年上升的原因所在。

通过根据众多临床病例特征结合来看,早期大肠癌主要不适症状,仅仅包括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但是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可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血便、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等,进而出现全身性病症,发热、消瘦、乏力、贫血等。

大肠癌一旦到了晚期,预后仅为5%-10%左右,治疗意义并不大,所以一定要趁早治疗。

一般来说,长期吸烟饮酒、有结肠息肉病史、肠炎肠道疾病、肥胖者、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这些属于高危群体,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有肠息肉的患者,出现腺性息肉应尽早切除,这类息肉容易癌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