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是我國實踐五大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將成為我國城市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的典範,成為新時期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標誌。規劃的亮點之一就是將城市安全、防災減災納入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的整個過程,並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考量新區的建設,打造現代化的城市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對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採取更高的設防標準,確保千年大計、萬無一失。在雄安地區興建的不僅僅是一座現代化的嶄新城市,也將是具有災害韌彈性,能夠持續保持繁榮發展的城市。

防災減災新理念的示範城市

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7.8級地震,造成了24.2萬人死亡,16.7萬人重傷,冀東平原上的對地震不設防的一座工業城市在短短几十秒時間夷為一片平地,幾十年的建設成果頃刻化為烏有。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地震四十週年之際,深刻指出,自然災害嚴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必須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結合;提出要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和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由於城市人口、財富和產業高度密集,自然災害風險高、損失大,一旦發生就會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全面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提出要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國家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安全問題。2017年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上,中央明確要求要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把住安全關、質量關,並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雄安新區的籌劃和規劃的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對新區城市安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中央各個部門和河北省相關單位為雄安新區防災減災規劃、城市安全規劃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和論證性工作。規劃明確針對自然災害和城市安全運行、公共安全領域的突發事件,高標準規劃建設重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全面提升監測預警、預防救援、應急處置、危機管理等綜合防範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

雄安規劃、建設和運營的考量全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的新理念,落實了中央關於城市安全的要求。雄安新區城市安全規劃的實施將為我國城市安全樹立一個標杆和樣板,進而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提供堅強的保障。

災害風險治理的全球樣板

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現了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規劃引領了國際上城市建設領域災害風險防控的發展方向。

有效減輕自然災害風險,增強國家的韌彈性,將防災減災融入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關注。

2015年3月18日在日本仙台舉辦的第三次聯合國世界減少災害風險大會上,聯合國成員國通過了《2015-2030年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聯合國全球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指出,近十年期間,災害不斷造成嚴重損失,使個人、社區以及整個國家的安全和福祉都受到影響。災害造成70多萬人喪生、140多萬人受傷和大約2300萬人無家可歸。各國民眾和資產受災風險的增長速度高於脆弱性下降的速度,從而產生了新的風險,災害損失也不斷增加,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特別是在地方和社區一級產生重大經濟、社會、衛生、文化和環境影響。“仙台框架”針對全球自然災害風險迅速飆升的嚴峻局面,提出了減少自然災害風險的七大目標和四個優先行動領域。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七大目標包括:大幅降低全球災害死亡率、大幅減少全球受災人數、使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大幅減少災害對重要基礎設施的損害以及基礎服務包括衛生和教育設施的中斷等。

四個優先行動領域包括: 理解災害風險、加強災害風險治理以管理災害風險、投資於減少災害風險以提高抗災能力、加強備災以作出有效響應並在復原、恢復和重建中讓災區“重建得更好”。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2015年9月25日至27日在紐約舉行聯合國首腦會議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s)”的決議。SDGs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個具體指標,兼顧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大多與“仙台框架”的實施有關。例如,其中第11個目標為,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提出到2020年大幅增加採取和實施綜合政策和計劃以構建包容、資源使用效率高、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抵禦災害能力的城市和人類住區數量,並根據《2015-2030年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在各級建立和實施全面的災害風險管理。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2016年10月20日,在厄瓜多爾基多市召開的聯合國住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人居III)提出了《新城市議程》。2016年12月23日,聯合國大會所簽署了《新城市議程》。《新城市議程》代表了對更優良的、更可持續的未來的共同願景,提出為所有人建造可持續城市和人類住區。新城市議程如得到落實,將有助於《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綜合實施和本地化,也將促進各國政府採取,落實災害風險減輕和管理措施,降低脆弱性,增強韌彈性以及對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反應能力,並促進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雄安規劃充分體現了將災害風險管理和災害綜合應對能力建設納入未來城市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的先進理念,既反映了中國特色和制度優勢,也代表了全球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真正體現了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

引領防災體系現代化

規劃提出了現代化的城市安全和應急防災體系。規劃密切關注城市安全運行的各個方面,運用區域協同、層級設防、智慧防災、立體防護等防災策略,抓住規劃建設運營關鍵環節,超前佈局、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構建安全韌彈性的保障體系。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在健全災害預防體系方面,深化城市地震、氣象、地質、生物等領域災害風險評估,建設供水、防洪、能源、交通等安全隱患防控體系,建設監測預警體系。優化城市綜合防災佈局,合理確定防災分區。

在健全綜合應急體系方面,按照防空防災一體化、平戰結合、平災結合的原則完善應急救援系統。合理利用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間建立疏散避難場所。全面規劃建設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和加強救災物資儲備。

在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綜合防災水平方面,利用信息智能等技術,構建全時全域、多維數據融合的城市安全監控體系,實現智能決策和響應能力。規劃既體現了防抗救一體化設計基礎設施,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決策指揮和處置系統,也體現了區域聯動和風險治理的先進理念。

上述規劃目標實現後,將為雄安新區社會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先進的安全保障,同時也將推動全國防災減災現代化體系建設。

高標準設防實現城市地震韌彈性

地震是威脅城市安全的主要危險源之一。雄安地區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在2016年6月1日實施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上,雄安地區位於基本設防烈度為Ⅶ度區。按照國家抗震設計規範要求,當遇到烈度為Ⅷ度的地震影響時,建築物不應該倒塌等嚴重後果。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為體現雄安新區建設千年大計、萬無一失的原則,新區規劃提高了抗震防災標準。新區抗震基本設防烈度提高到Ⅷ度,學校、醫院、生命線系統等關鍵設施按基本烈度Ⅷ度半抗震設防,避難建築、應急指揮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統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設防。其它重大工程依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按照提高後的抗震防災標準,即使遇到烈度為Ⅸ度的地震影響時,建築物不會該倒塌。根據震中烈度和地震震級的對應關係,即使雄安新區本地發生7級地震,按上述標準設防後也不會造成房屋建築倒塌。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安全發展的典範

按目前的認知,雄安新區發生7級地震的可能性極低。提高基本設防後雄安新區的地震安全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對關鍵設施和要害系統進一步提高設防標準,是要求遭受地震襲擊後,不僅不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社會公共服務系統和基本需求供應系統能夠基本保障功能,使得社會生活有序正常,企事業單位正常工作。應急指揮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統震後不壞,確保正常開展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重大工程指破壞後可能造成嚴重次生災害或生態災難的工程建築。按規劃要求,應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考慮對災難性後果的控制,進行抗震設防。

按規劃要求的抗震設防標準,雄安新區基本上實現了地震災害韌彈性,在遭受地震影響時,不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不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社會主要功能和創新能力不受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整個城市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在華北地區遭受大地震襲擊時,雄安地區有可能成為開展大規模應急救援的基地,成為區域救災響應的重要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