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在鏈圈假裝90後:進得去他們的生活,進不了他們的世界

新行業都是年輕人玩的,區塊鏈也不例外。在區塊鏈這趟快車上,90後是主要玩家。

在鏈圈假裝90後:進得去他們的生活,進不了他們的世界

70後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90後搭上區塊鏈的快車,夾縫於70與90之間的80後,正在想招兒跟上90後的腳步。

全新的行業,區塊鏈是年輕人玩的,95後都不足為奇,90後也已經是中堅力量了。

區塊鏈,你必須站在風口上,做一個超有想象力的事,所以你必須年輕。”這是80後們接受的一個概念。

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卻焦灼——與90後搶佔區塊鏈風口的80後們內心泛起的紅利漣漪,在被區塊鏈原住民90後強烈拍打之下,承壓前行。

冒充90後

當我假裝成為你,是否能進入你的世界?

一個多月前,全國各地做區塊鏈演講的呂亮申請加入一個90後群,但年齡驗證被卡住了。那時的呂亮心裡有點失落,在他看來,向90後學習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而這阻斷了他與群內優秀90後交流的通道。

“哪些是90後?” 呂亮的這個問題,在超過30個城市,近百場的區塊鏈研討會中,對著到會的200—300人問過無數次。

滿滿當當的會場,人們齊刷刷望向他, 87年的呂亮對著舉起手的90後們回到:“我們是同齡人!

這樣的套路作為每場講座的開端,呂亮屢試不爽。

當被問到,是不是特別喜歡說自己是90後時,爽朗的笑聲似乎被開啟了循環播放模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呂亮毫不避諱:“我當然希望自己是90後!

剛進入鏈圈時,呂亮非常焦慮,他總找不到那個點。雖然不知道要什麼,但他很明確,一定要進入這個圈子。

2017年8月,開始做全國巡講區塊鏈知識的呂亮,比起剛進入鏈圈的時候更加焦慮了。一邊感慨自己並不處在真正的區塊鏈產業之中,同時他也明顯感受到自己學習的速度很慢。

這樣的焦慮一直都在,可呂亮解決焦慮的方式是:轉移注意力。

“90後敢想敢做,但自己只是敢想。” 呂亮講到這兒時,說話的語氣也隨之變低了,失落感很明顯。頓了頓,他繼續講,因為只是敢想,所以他錯過了很多的機會。

2017年9月4日前後,呂亮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做代投,賺了很多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其中75%都是90後。當時呂亮不是沒有想過做代投,但風險太高是他直接放棄的主要原因。後來,呂亮對此是一直耿耿於懷的。

所以在呂亮的認知中,必須要跟年輕人玩,年輕的人的變化是特別快的,有很多想法你是想不到的。對於90後,呂亮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壞話。

“這個圈子中,如果你太老,90後們是不願意帶著你一起玩的。”87後區塊鏈創業者Michael說這句話時夾帶著尷尬,失落的間隙並再三強調自己是熟練於表情包的使用,以及也很會網聊。

Michael是“90後區塊鏈大咖會群”中為數不多的80後之一,相比於呂亮,Michael是“幸運的“,沾了長相的便宜,Michael很是引以為豪,快樂也溢於言表。

進群首先需要通過群主的年齡認證,但拉Michael進群時,群主並不知道Michael的真實年齡。Michael對自己的圖像顯小也很是滿意,並補充,由於長相顯小,所以很多人都還挺照顧自己。

在一線城市,做最前沿的事,與最牛逼的人一起,就等於你是三倍加速成長,比起同齡人,你以三倍成長。” Michael將這句話重複了兩遍。

Michael對自己的定位是營銷級的人才。微博火的時候,Michael在做微博營銷,新媒體火的時候,Michael在做公眾號營銷,而區塊鏈比較火的時候,他擠進三點鐘群,併成為部分群的主力軍。

成就感來自於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物質上也需同等滿足。可關鍵性在於,真正的群主其實並沒有太多好處,以90後為主力軍的區塊鏈世界,Michael清晰地知道自己作為群主也是不佔任何優勢。

“區塊鏈,你必須站在風口上,做一個超有想象力的事,且你必須年輕。”在Michael看來,創業拼的是想象力,即對市場有足夠大的想象,或是能想到別人講不來的世界。而現在的區塊鏈就是這樣的市場,這是90後比較擅長的。

Michael還曾在長江商學院學習,那是身價過億的人才能進的群。可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分明感受到了來自於90後區塊鏈市場的壓力。

“作為古典投資的創業者,你都不知道他們有多累,傳統的投資方式賺錢太慢了。”呂亮的另一身份是古典投資人,他之前投的項目,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年了,卻仍然沒有變現。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90後們比我們這些老東西快太多了。”只有87年的呂亮這樣調侃自己。

外界看來,鏈圈盛產會議,雖是調侃,但很真實。

在深鏈財經舉辦的一次峰會中,一名70後中年男子馮明也前來學習。他在中間的位置坐下後,便開始了左顧右盼,面帶笑容蹭蹭旁邊的人,開口便問:你是90後嗎?

對方說:是。

“你肯定賺了很多吧!“馮明滿臉羨慕。

這樣的對話在不斷重複進行著,財富讓他們眼裡放光的同時,以為自己也可以搭上快車但最扎心的其實是,

再怎麼努力,卻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勇氣。

會議進行到一半,馮明便離開了,在他看來,“像我們70後、80後就沒有這種勇氣,這是你們90後玩的東西”。

你是90後嗎?

原峰坐在桌子上,對面是阿里巴巴一位高管。對方說:你們90後啥也不懂。

1991年生的原峰低著頭,摁了好幾次打火機才終於點著了一支菸,他並不在乎對方對他的看法,因為在他看來,是他在挑投資方。

坐在桌子上與人聊天,對著別人抽菸,“但事實上我是很真誠的”,原峰一直在強調自己的真誠與直率。

對於直接坐桌子上聊天的這種行為,有時候其實挺不禮貌,原峰自己再清楚不過了,而他看來,這是在故意忽略別人感受。

說到這裡,原峰“哈哈哈”開始笑了起來,繼續講:當對方說‘你們90後’啥也不懂!很顯然,他已經沒有在認真與自己對話,既然這樣,那挑戰權威勢在必行。

原峰長吸了一口煙後,開始逐條分析:“我肯定是要挑戰他的權威,讓他覺得自己和我是一樣的!這樣的行為和動作,雖然他會不爽,但他會被剋制。”

萬無一失的挑釁方式,在原峰這裡屢試不爽。

底氣十足的他說,他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是甲方!同樣,這也是他快速篩選出聰明的人的方式。

一直以來,原峰對自己的狀態都是比較滿意的,當說到焦慮,唯一讓他感到焦慮,是來自於朋友樓霽月——一個比他還小一點的女生。

樓霽月在二級市場中,用500萬的資產玩出上億,這也就不到一年而已。

作為創始人,原峰是比較慢節奏去生活。睡醒後,慢慢悠悠去咖啡廳喝咖啡,空閒了去公司逛一圈,晚上再回到咖啡廳與朋友們見面,回到家打會兒遊戲。

但看到一個年齡甚至比自己還小一點的女生,成長的如此之快,原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同時也心生羨慕,所以他徹底改變了工作狀態,且嚴格執行。

原峰稱自己身邊的90後朋友們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但這些人的特點是:有腦子!

一場活動,原峰最多隻去認識一個朋友,如果覺得對方比較有意思,他就會把他拉到場外抽根菸或聊聊天。在他看來,認識一個人,能夠把他身上所有的社會資源消耗光,其實比起認識更多的人都更有作用。

挑戰權威、享樂主義、活得明白——90後。

爭議90後

賺錢才是共識,紅利推波助瀾,年輕是機會,但也是硬傷。

古典投資圈99%概率不投90後,即使投也只投海歸,古典投資資深從業者毫不猶豫且準確給出了概率。

目前,35歲左右的創業者是被投資的主流。年齡的背後,是足夠的工作經驗與人脈資源。90後社會經驗和資源太少,投資本來就是投100個成1個項目的事情,大多數人現在都不會投90後。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與其說90後不帶80後玩,也可能是90後根本無法引起投資人的注意,異常希望自己是90後的Michael說。

部分80後在期待自己是90後的同時,對90後的看法卻是:一些90後在受到誘惑時所保持的姿態,有些難看。

或許,在大家的思維中,能忍受油膩的中年人,卻幻想年輕人要一直保持純真。

主動靠近90後的80後們,普遍認可:鏈圈的這些年輕人,是比很多80後要強的。

但當問到認為鏈圈最成功的90後時,他們只能想起的卻只有:孫宇晨——這個一直充滿爭議的話題人物,關於騙局、跑路的爭議一直圍繞著這個年輕人和他的波場。

敢想,卻沒有90後敢做,這是80後們認可的硬傷。80後們眼睜睜看著身邊一個又一個機會流失的同時,卻一如既往迷失在下一個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